牛结节性皮肤病综述

2020-11-05 09:58史红唐万勇
北方牧业 2020年19期
关键词:痘病毒结节性活疫苗

史红,唐万勇

(武汉回盛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042)

结节性皮肤病(Lumpy skin disease,LSD)又称牛结节疹、牛结节性皮炎或牛疙瘩皮肤病, 是由痘病毒科的结节性皮肤病病毒(Lumpy Skin Disease Virus,LSDV)引起的一种牛的急性或亚急性传染病, 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法定报告动物疫病。2019 年8 月,我国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州首次确诊LSD,2020年在我国多地发生疫情, 引起各界的高度重视, 农业农村部暂时将其作为二类动物疫病进行管理, 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动物检疫疫病名录》中,规定为一类传染病,即在进口检疫中, 列为最高等级管控的动物疫病。

1 病原学

1.1 病原特性

LSDV 是有囊膜的双股DNA 病毒,属于痘病毒科,脊椎动物痘病毒亚科,山羊痘病毒属。 山羊痘病毒属(Capripoxvirus) 成员包括绵羊痘病毒、 山羊痘病毒和结节性皮肤病病毒3 种, 成员间有血清学交叉反应和交叉保护, 因此绵羊痘和山羊痘减毒活疫苗可用于LSD 的预防。 目前,LSDV 只有1 个血清型, 代表毒株为南非分离株Neethling 株。

1.2 对环境和理化因素的抵抗力

LSDV 非常稳定。病毒在皮肤结节中-80℃可存活10 年, 在受感染的组织液中4℃可存活6 个月。在环境温度下,尤其是在干性结痂中,长期存活, 可以在皮肤结节坏疽中存活长达33 天或更长时间,在干性结痂中存活长达35 天,在风干的皮革中至少存活18 天。 在自然环境中LSDV 能长期保持繁殖能力。该病毒对阳光和含有脂质溶剂的清洁剂敏感,但在黑暗的环境条件下,例如受污染的动物棚舍中, 可存活数月。LSDV 对 温 度 敏 感,55℃2 小 时 或65℃30 分钟可灭活病毒; 对强酸强碱敏感,pH 6.6~8.6 时,37℃温度条件下5 天内病毒滴度不会显著降低;对乙醚(20%)、三氯甲烷、福尔马林(1%)和一些洗涤剂如十二烷基硫酸钠敏感,常用消毒剂如氢氧化钠、福尔马林、氯仿、季铵盐类均可将其杀灭, 但消毒剂往往难以杀死脱落的痂皮中的病毒。

2 流行病学

2.1 流行概况

LSD 起源于非洲,1929 年首次在赞比亚被发现,随后的数十年间,该病在非洲各国流行。在2013~2018年,该病先后传到西亚、中亚、东欧和俄罗斯。2018 年,该病沿着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边界, 进一步向东移动,接近我国新疆地区,从而对我国构成严重威胁。 2019 年8 月10 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送检的牛结节病料经国家外来动物疫病研究中心检测LSDV 核酸阳性,这是我国首次确诊发生LSD。

2.2 传染源

患LSD 的病牛为主要传染源。

病牛皮肤结节、结痂、硬皮组织病毒含量相对较高。 病毒可在这些组织中存活35 天甚至更久。 病牛血液、唾液、眼鼻分泌物、精液中都能分离到病毒。 发生感染后7~21 天,可间歇性地在血液中检测到病毒(病毒血症), 含量比皮肤结节中略低。 病牛可通过精液排毒,有研究发现试验感染的公牛在接种病毒42天后从精液中分离到了活病毒,159天后仍检测到了病毒DNA。

2.3 易感动物

LSDV 具有高度的宿主特异性,主要感染牛和水牛。 在实验条件下病毒潜伏期为4~14 天,《OIE 陆生动物卫生法典》 规定潜伏期为28天。 发病率是10%~20%,死亡率一般是1%~5%。 康复牛可获得终生免疫。

本病不感染人。

2.4 传播途径

2.4.1 非媒介传播

早期试验研究和临床研究证据表明,LSDV 并不通过牛-牛的直接接触而产生有效的传播, 有人将发病牛和健康牛混养, 结果并未造成传播,但是有趣的是,山羊痘病毒属的另外两个成员山羊痘病毒和绵羊痘病毒的主要传播方式却是直接接触。 但近期的观点认为,LSDV 的直接接触传播可能只是引起一些比较轻微的亚临床症状, 还需要有足够数量的试验动物和现代更加敏感的检测方法进一步验证。

LSDV 可通过多种间接接触途径产生传播, 包括摄入污染的饲料和饮水、共用污染的针头等。

本病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也有报道称病毒可能可以通过母牛的乳汁、 或小牛接触母牛损伤的乳房和乳头而传播。 感染公牛的精液带毒, 可通过自然交配或人工授精传播。

2.4.2 节肢动物媒介传播

主要通过节肢动物蚊、蝇、蠓、虻、 蜱等叮咬传播。 Sohier C,Haegeman A 等(2019)证实了厩螯蝇和马蝇传播作用, 家蝇也可能在病毒传播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还需要试验进行证明。汇总2006~2019 年共13 年间欧亚地区发生的LSD 疫情发现(见图1),该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 常见于吸血节肢动物活跃的月份。

3 临床症状

临床表现差异很大, 跟动物的健康状况和感染的病毒量有关。 典型的临床表现见图2、图3 所示。

体温升高,可达41℃以上。精神抑郁、厌食和消瘦,有鼻炎、结膜炎症状,大量分泌唾液,体表淋巴结肿大,奶牛产奶量显著下降。 体温开始升高后的48 小时内,在头部、颈部、四肢、乳房、生殖器和会阴部会出现直径2~5 厘米的皮肤结节。 这些结节是局限性的坚硬圆形凸起的,深入到皮肤、皮下组织、有时甚至是肌肉组织中。 结节触诊时有时有疼痛表现, 结节的数量和大小可能表现出很大差异。 小的结节可能会自动消失,不会造成任何危害。 大的结节可能会破溃,吸引蝇蛆,反复结痂,迁延数月不愈, 大结痂脱落后会在皮毛上留下深洞等永久性瘢痕。 在口腔和消化道的黏膜组织以及气管和肺中可能会出现囊泡、 糜烂和溃疡。 四肢和身体的其他腹侧部分(如赘肉、胸部、阴囊和外阴)可能会出现水肿,导致牛不愿移动。 公牛可能会永久或暂时不育, 母牛可能会流产或数月不发情。 严重感染牛只因消瘦、继发性肺炎、乳房炎、皮肤结节部位坏死创伤等,恢复极为缓慢。

表1 牛结节性皮肤病与其他病的鉴别诊断

4 病理变化

消化道和呼吸道内表面有结节病变。 淋巴结肿大出血。 心脏肿大,心肌外表充血、出血,呈现斑块状瘀血。肺脏肿大血点。肾脏表面有出血点。 气管黏膜充血出血(见图4),气管内有大量黏液。 肝脏肿大,边缘钝圆。 胆囊肿大,为正常2~3 倍,外壁有出血斑。 脾脏肿大出血,质地变硬。 胃黏膜出血。 小肠弥漫性出血。睾丸(见图5)和膀胱也可能有病理损伤。

5 诊断

5.1 鉴别诊断

严重的结节性皮肤病症状很明显,但是温和型病例易与以下疾病发生混肴:牛伪结核性皮肤病、牛疱疹性乳头炎(牛疱疹病毒2 型)、嗜皮菌病、牛皮蝇感染等,应注意鉴别诊断(详见表1)。

5.2 实验室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不难对该病做出初诊,但确诊还需实验室诊断。实验室诊断方法主要有血清学检测和病原鉴定。

5.2.1 血清学检测

血清学检测不能对山羊痘病毒属的三种病毒绵羊痘病毒、 山羊痘病毒、结节性皮肤病病毒加以区分。病毒中和试验是目前检测山羊痘病毒属抗体的标准方法。蛋白质免疫印迹法虽然敏感度高特异性强,但费用昂贵难以操作。抗体酶联免疫反应(ELISA)方法目前已经比较成熟,用于山羊痘病毒属抗体检测的商用试剂盒已被开发并投放市场。

5.2.2 病原鉴定

PCR 是成本便宜又快速的鉴定方法,皮肤结节、结痂、唾液、鼻分泌物和血液都是适用于PCR 检测的样品。病毒分离(PCR 鉴定后为确认病毒的存在而做)耗时长成本高,但能确定样品中是否含有活的病毒。 电子显微镜成像镜检可用于鉴定经典的痘病毒病毒体结构 (病毒呈砖块状或短管状, 大小约为290×270 纳米),但不能区分具体的属或种。

6 防控

6.1 各国控制经验

从欧洲、 西亚等地区牛结节性皮肤病流行情况看, 成功控制和消除牛结节性皮肤病, 依赖于对指示病例的尽早诊断和鉴定, 以及后续迅速的大面积的免疫接种。 欧洲发病国家全部采用“免疫+扑杀”的防控策略,且多数采取全面扑杀政策,使疫情得到了快速有效控制。 使用数学模型比较了全部扑杀 (杀死所有受临床影响的牛和未受影响的其他牛)和部分扑杀(仅杀死受临床影响的牛)政策的有效性。 研究发现,全部扑杀和部分扑杀对消除感染的效力是相似的。

6.2 疫苗免疫

目前免疫所用疫苗按来源分主要有两种,均是减毒活疫苗。 一种是同源疫苗,LSDV 减毒活疫苗株,如“Neethling” 株LSD 减毒活疫苗;一种是异源疫苗, 绵羊痘或山羊痘病毒减毒活疫苗株, 有研究称山羊痘减毒活疫苗的效果优于绵羊痘减毒活疫苗。 由于动物痘病毒结构的复杂性以及生物学和免疫学的特殊性, 其疫苗研发主要侧重于减毒活疫苗研究, 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使用减毒活疫苗存在毒株重组的危害。 如研究人员在俄罗斯库尔干州发现了减毒活疫苗南非KSGP O-240 毒株和野毒毒株NI-2490 株的重组新毒株。 目前灭活疫苗的研究较少,Jihane Hamdia 等(2020 年)进行了灭活疫苗研究的报道, 但当前还没有可供临床使用的灭活疫苗。

6.3 我国LSD 预防控制措施

本病进入我国时间不长, 应当引起高度重视,防止疫情蔓延。 主要措施包括:加强对疾病的宣传,提高认识。 对发生疑似或确诊病例的地区,要按照传染病防治法规要求,按照“早快严小”的原则,坚决实行封锁、隔离和扑杀。 开展易感牛群的免疫, 对疫区周围高危地区使用弱毒疫苗进行紧急免疫接种。 控制传播媒介,尤其是虫源性传媒。 在夏秋季节,要做好牛舍的管理,防止蚊蝇等害虫进入舍内, 并要做好环境害虫的药物驱杀。

猜你喜欢
痘病毒结节性活疫苗
猴痘的前世今生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甲状腺结节性肿瘤临床分析
新冠病毒灭活疫苗诞生记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防控措施
结节性筋膜炎的MRI特征性表现
鼠痘
什么是减毒活疫苗
多层螺旋CT在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诊断价值
用水痘病毒开发新型HIV疫苗
羊痘病毒分子特征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