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背景下供应链管理教学改革研究

2020-11-05 04:44
上海商业 2020年10期
关键词:供应链案例物流

赵 麟

0 引言

为了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环境,我国提出了融合人工智能、信息通信、制造技术及产品有关的智能制造战略。此战略以构建新型制造体系为目标,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为重要抓手,着力探索培育新的制造模式。新模式的实施需要制造相关的技术日趋复杂和精密,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这无疑对智能制造管理人才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智能制造所需人才,特别是智能管理的人才培养是高等校院管理类专业教师面临的新的课题。

21世纪的竞争不再是企业与企业这间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竞争。供应链管理作为高等院校物流管理核心课程之一。在智能制造背景下,供应链管理的教学需要进一步调整授课模式及授课内容,使学生更加了解和熟悉新形势下的供应链管理的计划、组织、运作等功能,以达到为我国智能制造领域输送人才的目的。

1 智能制造管理人才需求特征

智能制造在供应链上的目标实现是将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的生产线与库存、产品和上、下游客户全部连通起来,构成一个全生命周期大系统,即全生命周期管理(PLM)其中包括智能生产、智能工厂、智能物流和智能服务。在智能制造系统中,服务与生产融合,生产者将直接面向客户的需求进行生产,生产者必须具备与客户沟通的能力以及按照客户需求进行定制化生产的理念。智能制造的工作特点决定了其需要更多拥有跨学科背景的复合型人才,即更多具备通用性、专业性、融合性技能的人才(如图1所示)。

2 智能制造背景下供应链管理教学知识体系

供应链管理是一门综合性专业课程, 是物流管理前期课程:仓储管理、运输管理、物流信息系统、采购管理等课程的系统集成应用。在传统制造升级智能制造过程中,供应链管理模式也要随之变革,以适应新的制造环境。供应链管理变革主要体现在:企业信息化平台整合,即数据共享合作强化。另一方面是协作模式发生变革,即合作关系动态化特征。在传统的供应链节点企业合作的基础上,供应链系统集成商和供应链服务提供商等企业需要更加深入的参与合作。供应链系统集成将面临更加复杂的情景。因此,当前的供应链管理的教学内容需要进行调整,以适合新的教学需求。如图2所示,本课程的基础知识在原有的运营管理和运筹学的基础上,需要增加数据科学、网络协同理论和高级优化算法等内容。

图1 智能制造管理人才需求特征

图2 智能供应链管理知识体系

3 我校供应链管理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校于2006年第一次招收物流管理专业的本科生。旨在培养具有物流管理方面的系统知识,能够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熟练掌握现代物流管理科学分析方法和手段,具备较强的外语、计算机和管理等能力,基础扎实、知识面较宽、适应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物流专业设立之初,就将供应链管理设定为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基于服务区域发展的目标定位,供应链管理的培养目标和课程大纲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调整与修正。目前供应链管理教学情况如下:

(1)教材选用:《供应链管理:战略.计划和运作(第5版)》,作者:(美)苏尼尔.乔普拉。

(2)教学课时:48(其中:讲授学时42,实验学时6)

(3)教学内容: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理论、供应链的构建、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技术,了解供应链管理基本方法、技术和手段,如库存控制、生产计划与控制、采购管理、合作伙伴选择、企业组织结构与业务流程重组、绩效评价与激励机制等。

供应链管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3.1 供应链管理的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脱节

供应链管理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其理论在讲授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是知识点在实际管理活动中的应用。学生虽然通过理论上的逻辑梳理和相关案例的导入,能够一定程度上理解知识点。但将理论应用到具体的实践工作上的能力存在着巨大的不足。在课堂讲授时,学生常常感到能够理解,掌握理论的前后逻辑,为理论配备的案例分析也能加深理论。但到的具体情景应用时却常常感到一头雾水,不知如何开展工作。

3.2 双语教学过程中存在母语阅读依赖

本专业从2008年开始,就逐步开展供应链管理双语教学。在过程中,学生熟悉了供应链管理专有英文术语。但学生依然无法摆脱对母语的依赖,无法投入到全英文的学习环境之中。物流管理专业对英文具有很高的要求。在我校供应链管理开课之前,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过了CET-6。学生在能力上具备实现供应链管理英文环境学习的能力。但双语环境,学生会不自觉地放弃英文的阅读,而选择阅读更加顺畅的母语环境。双语教学的效果并没有完全达到当初开设的初衷。

3.3 物流管理课程设置存在教学内容重复

供应链管理在教学时需要涉及包括管理学基础课程的知识在内的众多专业的知识。讲授过程中,经常出现教学内容重复讲授的问题。例如,库存模型的推导与应用。在运筹学、仓储管理、会计学、管理学基础等学科的学习中均有所涉及。这使得学生出现厌学的情绪。事实上供应链管理的知识点讲解背景是立足于跨企业协同的特点,但知识点的衔接和扩展也缺乏课时量的支撑。

3.4 教学案例孤立且缺乏序贯追踪

供应链管理的实践过程是不断改善的过程,目前的教学案例针对单一知识点的应用和改善。缺乏相应知识点在新技术、新的运作和管理模式上的应用。如云计算和云平台的广泛应用,改变和改善了供应链间企业的协作规则。对案例企业的业务流程管理的分析和梳理往往难以追踪。

4 供应链管理教学改革

4.1 选择更加适用的教材和补充最新研究成果

智能制造的实施需要整合全球制造、物流等资源,这对供应链管理国际化运作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供应链管理中文教学或双语教学已经不能满足教学需求。全英文授课成为供应链管理教学的必要条件。于是供应链管理授课所选用的教材应该当是国外经典且能及时更新的教材。但即便最新版本供应链管理的教材仍然不能覆盖智能制造背景下供应链管理的全部内容。智能制造的相关案例也较为缺乏。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需求不断追踪新案例和智能制造相关内容。

4.2 建立跨学科的教学团队

智能制造是多种学科交叉的系统工程。需要多个领域的教师协同合作、共同完成供应链管理的教学任务。特别是数据科学和运筹学研究领域的教师在以后的供应链管理教学当中要承担更多的授课任务。目前供应链管理教学过程中需要进一步讲授规划技术和决策技术在供应链运作上的应用。智能制造背景下,涉及运筹学的知识不会因为制造的智能化而减少、反而更多、更加强调运筹学知识的算法实现。

4.3 增加数据科学的课时比重

供应链管理是跨企业合作管理。企业间异构数据源整合是供应链管理的数据管理基础。数据分析目前已成为各类企业关注的重点。显然在智能制造的背景下,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软件使用将和其他办公辅助软件一样,成为管理等专业学生的基本技能。供应链管理教学过程中要加大数据科学在供应链管理当中应用章节,着重强调数据分析的工具教学和数据分析方法介绍。

4.4 分组协作形成“课程-实践-竞赛”的学习体系

供应链管理案例教学一直是教学过程中比较重要的环节。案例选择和案例讨论的过程设置一直是影响教师授课效果。案例分组讨论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内在素质和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管理知识应用能力。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梳理和追踪代表性案例,引导学生从管理逻辑角度分析案例的发展脉络。教学过程中,采用一个案例贯穿始终的方法。鼓励学生分组追踪和分析讨论一个企业供应链升级的全过程。在供应链管理教学的后半程,引导学生将相所学的知识应用到一些适合的学科竞赛中,做到“课程-实践-竞赛”的供应链管理教学。

4.5 多元教学模式共同进入课堂教学

除了案例学习,其他形式的教学模式也要适时开展。如视频教学-教师解析的教学模式、实验室供应链管理运输和仓储环节的智能优化、供应链管理运作过程的沙盘模拟等要根据授课内容逐步进入到日常教学环节。这些多元的教学模式对学生更加深入理解智能制造背景下的供应链管理的理解更加深入。例如采用Bb平台,在网上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自学与复习提供了方便。目前我校供应链管理已建设Bb平台资源包括:课程大纲,教材介绍,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Word文档),网上习题,实践指导,相关知识点视屏,毕业论文,相关管理文献介绍等。学生对课堂上未能理解和掌握的内容可在网上复习。网站提供的习题为教材的各章习题,通过这些习题的练习,可以检查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5 结论

智能制造是我国制造业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战略目标和发展方向。与之适应的智能管理是管理学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最重要的改革内容。供应链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课程,在相关智能制造的相关内容。本文以智能制造背景下智能供应链管理的知识体系入手,提出供应链管理教学改革的意见和建议。

猜你喜欢
供应链案例物流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