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淡水鱼生态养殖模式与传统养殖模式对比试验

2020-11-06 01:31刘艳辉李改娟刘铁钢杨炳坤祖岫杰
渔业现代化 2020年5期
关键词:溶氧增氧鱼类

刘艳辉,李改娟,刘铁钢,杨炳坤,高 娜,祖岫杰

(吉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吉林 长春,130033)

中国是世界水产养殖大国,水产养殖产量占世界水产养殖总量的70%左右,但不是水产养殖强国,还在沿用粗放的甚至掠夺式的生产方式,存在养殖优良品种覆盖率低、养殖模式落后、病害增多、水产品质量堪忧、环境污染加重等问题[1]。改革开放40多年来,水产科技工作者围绕健康养殖的需要,研究建立了多项池塘养殖新技术,研发优化了多项高效养殖设施设备[2],为中国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十三五”以来,有关池塘养殖模式的研究主要以单一技术为主,主要集中在生物絮团技术调控水质[3-5]、池塘微孔增氧[6-7]、池塘底排污[8-9]、投饲区增氧[10-11]等方面,未见有关多项单一技术集成的生态养殖模式的研究报道。

本研究以几种大宗淡水鱼新品种混养,将多项单一技术集成于同一养殖系统中,旨在建立一种新型池塘生态养殖模式,应用于养殖生产实践。

1 材料与方法

1.1 设施设备

试验时间为2019年6月12日—9月10日,试验地点为吉林市金源水产良种场。试验选用4口池塘,面积均为0.667 hm2(10亩),池深3.0 m左右,最深水位2.5 m左右,其中1#、2#为试验池,3#、4#为对照池;底排污设备于试验前修建安装完成;微孔增氧设备选用功率为2.2 kW的3L50WC型罗茨风机,增氧管选用自沉式微孔增氧管。叶轮式增氧机选用YL-3.0式增氧机;投饲机选用自动化正压风送式360°风送投饲机和普通自动投饲机。

1.2 试验材料

试验用福瑞鲤2号(FuruiCyprinuscarpioNo.2)、异育银鲫“中科5号”(Allogynogeneticgibelcarp“CASV”)、团头鲂“华海1号” (MegalobramaamblycephalaHZAU1)、长丰鲢(Changfengsilvercarp)均为从南方引进乌仔或水花培育至夏花,鳙鱼夏花从本地购进;碳源选用吉林省制糖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有效成分为48%的糖蜜;试验用水为地下水,符合渔业用水标准。

1.3 试验设计

试验池采用生态养殖模式,配备底排污、360°风送投喂设备,微孔增氧与传统增氧相结合,0.667 hm2池塘配备2.2 kW微孔增氧设备1套和2台3.0 kW叶轮式增氧机,投饲区增氧,生物絮团技术调控水质,养殖期间零换水,只添加蒸发、渗漏丢水。对照池采用传统养殖模式,自动投饵机投喂,0.667 hm2池塘配备3.0 kW叶轮式增氧机4台。试验池和对照池均安装溶氧自动监控设备,溶氧低于5 mg/L自动开启增氧设备。

ΔCH=20×H×S×C氨氮

(1)

试验定期检查鱼病情况,发现鱼病及时对症治疗,若发现死亡,及时捞出,并做好统计。

表1 试验鱼放养情况

表2 试验池碳源添加情况

1.4 数据监测

鱼类生长性能的测定,在试验开始时分别随机选取鲤、鲫、鲂各不少于30尾,计算每种鱼的平均体质量。试验结束后称量鲤、鲫、鲂各自总质量,再从中分别随机选取鲤、鲫、鲂各不少于30尾,计算出每种鱼平均体质量,分别求出鲤、鲫、鲂出池时的总数量。

W=Wcy+Wca+Wme

(2)

S=100%×Nt/N0

(3)

KFGR=W料/(W+W死+W初)

(4)

式中:W—吃食鱼产量,kg;Wcy、Wca、Wme—分别为鲤、鲫、鲂单位面积产量,kg ;S—存活率;Nt—出池鱼总数量,尾;N0—放养鱼数量,尾;KFGR—饲料系数;W料—单位面积投喂饲料总质量,kg;W死—单位面积死亡吃食鱼总质量,kg;W初—单位面积放养吃食鱼总质量,kg。

1.5 数据处理

用Excel对生长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数据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

2 试验结果

2.1 水质指标变化

从图5溶氧变化曲线看,无论是1#、2#池的试验池还是3#、4#池的对照池均无明显变化规律,但1#和2#池底层溶氧始终高于3#和4#池,1#、2#池底层溶氧平均值为3.34 mg/L,3#、4#池底层溶氧平均值1.81 mg/L,1#、2#池底层溶氧平均值高于3#、4#池底层溶氧平均值84.5%。

图1 氨氮变化情况Fig.1 Changes of ammonia nitrogen

图2 亚硝酸盐氮变化情况Fig.2 Changes of nitrite nitrogen

图3 硝酸盐氮变化情况Fig.3 Changes of nitrate nitrogen

图4 pH变化情况Fig.4 Changes of pH

图5 底层溶氧变化情况Fig.5 Changes of dissolved oxygen in the bottom layer

2.2 生长性能及饲料利用

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情况见表3。1#、2#池各种鱼产量、规格、存活率、饲料系数相差不大,3#、4#池各种鱼产量、规格、存活率、饲料系数相差不大。1#、2#池鲤和鲫平均存活率均高于3#、4#池,分别高11.0%和25.6%,1#、2#池鲤和鲫平均出池规格均高于3#和4#池,分别高12.2%和11.2%,1#、2#池平均产量均高于3#、4#池,分别高23.7%、39.7%,1#、2#池饲料系数平均低于3#、4#池10.1%。1#、2#池鲤、鲫平均体重标准差均低于3#、4#池,分别低59.7%、48.5%,说明试验池鲤、鲫生长离散小于对照池。

2.3 节水减排

1#、2#池共补加新水8次,每次补水深度平均14 cm,累计补水深度1.12 m,每667 m2补水量747.0 m3。3#、4#池补、换水12次,每次平均补、换水20 cm,全年累计补、换水深度2.4 m,每667 m2每年补、换水量1 600.8 m3,该养殖模式与传统养殖模式相比节水量53.3%。

2.4 鱼病情况

试验中后期,由于高温和大量投喂饲料,3#、4#池水质恶化,8月中下旬鲤、鲫均患细菌性烂鳃病,8月13—8月21日从死亡鱼计数统计,3#、4#池鲤、鲫患病期间死亡率分别为7.6%、10.5%和17.1%、21.8%,致使3#、4#池的鲤、鲫存活率和出池规格、产量均远低于1#、2#池,通过药物治疗,8月末鱼病治愈。

3 讨论

3.1 多项技术集成对养殖水质的影响

3.2 多项技术集成对养殖鱼类生长及饲料利用的影响

一般认为,鱼类生存空间和食物资源趋于紧张时,会导致鱼类生长离散加剧[19]。从生长数据可以看出,试验池和对照池鲤、鲫平均标准差分别为24.1 g、59.7 g和14.8 g、28.75 g,试验池标准差小于对照池,说明试验池规格整齐,生长离散远小于对照池。这主要是因为试验池采用360°风送投喂,投饲区增氧等技术措施,360°风送投喂,投喂面积大,投饲均匀,鱼类摄食更加均匀,投饲区增氧能满足鱼类在溶氧充足条件下摄食,致使生长离散减小。对照池普通投饲机投喂,投喂面积小,鱼类摄食集中,投饲区溶氧迅速降低,鱼类在拥挤和低氧环境下摄食,造成了生长离散加剧。

3.3 多项技术集成对节水减排效果的影响

试验池采用多项技术集成,养殖期间零用药、零换水,只补充蒸发和渗漏丢水,鱼类无发病,与传统养殖模式相比较,节水53.3%,试验中后期7~10 d进行一次底排污,定期排出底层50%以上的污染物,池底淤泥排入集污池中经过固液分离[21],上清液经过消毒回流至养殖池塘,100%循环利用,沉淀物可作为农业有机肥料,因此,该项技术是水产养殖业与农业有机结合的典范。而传统养殖方式的对照池在养殖中后期,由于养殖密度相对增加,投饲量不断增大,在养殖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残饲和粪便,由于池底残饲、粪便大量堆积,池底环境恶化,影响鱼类生长,很大程度上也加重了水体的污染压力,结果导致水体污染严重,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从而引起病原菌滋生,养殖鱼类疾病暴发,不得不排掉部分池底老水或使用药物,致使用水量加大和过渡用药以及鱼类体内的药物残留,对水产品质量和环境安全造成极大的危害。

4 结论

猜你喜欢
溶氧增氧鱼类
机械增氧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秸秆燃气增氧燃烧特性的数值模拟
鱼类运动会
浅谈制药企业中的发酵工艺优化
奇妙的古代动物 泥盆纪的鱼类
溶氧对氨基酸发酵的影响分析
溶氧对氨基酸发酵的影响及其控制
基于物联网的渔塘环境检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