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源中升华

2020-11-06 06:02秦桑凤
青年时代 2020年22期
关键词:本源书法艺术创新

秦桑凤

摘 要:中国是一个讲究传统的国度。黄河与长江曾经孕育了世界最古老的文明,并且这种文明在历经千万年后流传至今,是今人引以为傲的。书法这门传统艺术便位列其中,但这门深博渊厚的汉字书法传统在历经层层变革与发展,因社会性质、人们思想观念、交流方式与水平的提高,在其本源的传承上有了一些质的变化,使得书法艺术在创新道路上变得更加曲折。

关键词:书法艺术;本源;创新

一、书法风格的演变

中国汉字是现今世界文明硕果中仅存下来的以象形为基础的文字。书法风格的演变是基于其内源的,内源是亘古不变,一脉相承的,不同时代因其社会性质,人的审美情趣变化,书写方式的转变,使得书法风格依时代而进行演变,如清初石涛所言:笔墨当随时代。这是不变的规律。书风的演变和世界上的事物一般,是不断在变化的,有常规的状态,也有與日常所不同的变化后的状态,常规与变化是交融在一起的,也是相互转化,相互依存的,如同书法中的传统与创新,它们之间是相互交织,相互配合,相互依存的亲密关系,长此以往的延续。汉字作为书法艺术的载体,书法艺术又作为汉字的表现方式。汉字是作为常规体态存在的,其变在于书法风格的变化。生活在各个朝代的书家,他们的文化与审美都会因时代而有所变化,但书法的发展是离不开继承的,后世的书法风格虽然是后世社会文化的反映,但也是在前代书风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与转变的,此谓常中有变。其内源是没有改变的,是在其基础上进行变革,标新立异,且经受住考验并被世人接受,再进行传承形成中国书法风格的演变。

后世的人依据前代各朝代的书法特色与风格进行归纳,总结出了各个朝代书法的鲜明特点。明代董其昌提出了“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的说法。清代梁巘在董其昌提出的说法之后增加了“明人尚态”的说法。虽然此说法是不够精准的,因为书风不会随着时代的每一次更迭而形成一个新的书风,每个朝代的初期、中期与晚期的书法风格会存在较大的差异,但董其昌与梁巘所提出的书法特点却是抓住了各个朝代整体的书风特色。

(一)晋人尚韵

汉代末年到晋代初期战乱不断,对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等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当时人们的文化心理上,晋代的士人不再受当时具有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的禁锢,将老庄思想作为自身的精神支柱。汉人在文学艺术上的品评方式以作者的个人品行是否高远来定义其作品的价值,认为人品是高于艺品的。到了魏晋,人们舍弃此品评方式,改为更加注重个人的情感抒发,从作品中来感受作者的文气,个人情怀的表现。更注重艺术创作的内在寓意与韵味,不追求外在的绮丽转而追求气韵生动的意趣美。

(二)唐人尚法

唐代书法的典型在于它的法度,历代人们在书写时都会遵循一定的规范与法则,在遵循的程度上有所不同。唐代在法则的遵循上是最严谨精致的,以致唐代的楷书达到了书法史的顶峰。晋人在法则的用度上,是利用法来抒发性灵表现自然,遵从于内心却不逾越法则。唐代是从法中寻古,追求严谨、精进的书写。

(三)宋人尚意

宋人尚意在另一个角度来看实则是对唐人尚法的否定。宋人的意在于表达自我情趣,自然飘逸,个人风格较强,它与唐代端正严谨,追求古法,规矩的书风有很大的不同。宋人注重使用侧锋,创造出变化有味的线条,在篇幅上注重全篇的气韵连贯与强烈的书写节奏,篇幅中文字的丰富变化来表现个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宋人尚意,意在自由飘逸,但他们并不会舍弃法度,是在讲求法度的范围内进行探索创新,在法度中探寻能够表现个人心灵之态的书写方法,创作出具有强烈个性的作品。宋代以后的元代,存在时间并不长,书风延续了宋代没有实质意义上的创新,故在书法史上一般都以宋元并称。

(四)明人尚态

明人所说的态是指态势,指点画的形态,书法的意韵和意态,都是书家内心状态的体现。明人所推崇的态,其中包含了晋人所推崇的韵、唐人所推崇的法、宋人所推崇的意,将历朝历代的精华进行加工整合,形成韵、法、意三者相互融合之态,使得创作作品含有更高深的深意,从作品的内容与书者的个人品行来看,都使得明代的书法作品有了创新与独到之处。

从晋至元代的行草书中,我们很难看到像王铎一样较为奇倔的结体,通篇具有强烈的节奏感,给人以震撼人心的力量感。在他们之后的清代与现当代书法中的许多行草书家都是从晚明时期的书风中进行临摹与创新的,这正是继承前人的传统再根据时代性进行再创造,而前人也是在他们眼中的前人基础上进行临摹创新的。

二、古人之创新:以王铎与邓石如为例

王铎所处的时代,正满是文人书风之时,各种书法的技法已经被前人所熟用,书法的风格也已经被发挥到极致。王铎的个性较为刚直率真、狂放不羁,也正是这个性使得他的书法能够不囿于古人,独辟蹊径。王铎的仕途坎坷,壮志难以施展的郁闷之情便寄情到了书法之中,从其书法作品中也可窥探一二。王铎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情绪宣泄与肆意率真,但又不脱离传统,甚至我们从中还可以看到文人的影子,这与其长期所积累的学识修养不无关系,加之遭受的境遇所产生的愤懑之情,这是文人的雅致与个性的激情碰撞出新的风格以寄情。王铎在书法风格上进行了整体的创新,表现出极强的个性,使得他的书法已不同于传统的文人书法,他使书法的内在涵义进一步拓宽,对后世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邓石如的创新与王铎又是不同的,他在前人所无法突破的点上进行思考再创造,在邓石如的时代,人们对阁帖与文人书法产生了批判意识把目光投向了汉魏以前的书法空间,跨时代的探索显得更加新颖、有意味,并被世人接受,一些人也因此取得了卓越的成就。邓石如与他们不同的是,他要攻克的是前人无法攻克的技法问题,探索的也是前人或多数世人未留意的难点,邓石如书写时在篆书中掺杂隶意写出了不同于前人的篆书新面貌,在书法史上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历史上一个用笔、结体、韵律、章法等小小的创新,贡献也是非常之大的,它们能够使后世少走弯路,在正确的道路上进行高效率的创新。

三、今人之创新:以现代书法为例

书法的创新大至书法风格的转变也可小至某一用笔、结构、章法的革新,但它们都是基于传统上进行再创造的。书法在早期阶段,写字作为日常实用,并未将字作为书法艺术,所以在理论和创作上更注重的是遵循常规与法则。到后来慢慢地到了主观的审美阶段,书家在创作中慢慢加入了个人情趣,表现自我。在创作中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是每个书家毕生的追求,由此出現一些急于表现自我的书者,他们越过了书法的传统规则,追求强烈的个性,突破了传统的字里行间的排列与构图的形式。如果说历史上的创新是渐变,那么现代书法的新样式就有突变的可笑之态了。书法艺术有它延续了千百年的技法系统、书法规范和审美思维定势,所有的创新应在挖掘本源的基础上,立足于传统的基础上再进行创新。

四、书法之创新,从本源中升华

书法的最先发展在于其实用性,在当时以艺术美之心来看待书法的人有但也是不多的,所以未能形成书法艺术的潮流,更多的是个人或者小团体对书法进行欣赏,掺杂个人审美情趣。社会形态的变化,文艺思潮的背景,书法相应的也在人们的审美中演化,人们的审美观念与法则是随着时代变化的,是阻挡不了的。书法传统艺术在经历了数千年的革新与延续,到了当代,又面临了新的挑战,受到了当下的社会形态、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的影响。

谈及书法的发展必定离不开传统与创新这两点,传统与创新是共同存在的,它们是相互依存,相互配合的存在,共同将书法这门艺术向前推进。传统是前人智慧、实践、经验的沉淀,是在前人眼中的创新,所以作为后代大不可将前人的创新之说直接推翻,前人传承下来的经典,已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创新是指后人在前人的智慧、经验、成就中积淀自身的学识,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意义的创新,而不是随意的变化字体结构、章法,只求一时的引人耳目,大大影响了时下的艺术风气。只有经得住历史考验并对后世起到积极的、具有参考价值的创新,才具有历史意义,对于后世来说,才能称得上传统。所以说传统与创新是互相依存,只有两者共同作用下,书法传统的内涵才能够越来越丰富,才能够不断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马宁.传统文化对美术设计创新的借鉴与启迪[J].科技资讯,2014,12(8):223-223.

[2]蒙建军,周斌.董其昌“淡说审美观”的实现[J].中国书法,2014(7):198-200.

[3]段克宁.汉字造型与书法艺术——试论书法艺术线条造型的审美意义[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3(3):84-86.

[4]西中文.书法传统与现代论纲[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2004.

[5]陈廷祐.书法之美的本原与创新[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

[6]鲁卫群.跨文化教育引论[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3.

猜你喜欢
本源书法艺术创新
张红春书法艺术欣赏
马伟书法艺术欣赏
保函回归本源
追溯本源,自然生成*——《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教学设计
析错因找方法 溯本源寻对策
所谓书法艺术
纤维新材料:本源与生机
雄强飘逸的书法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