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社会资本可否有效缓解家庭营林劳动力老龄化

2020-11-06 02:51陈雨婕薛乐业朱臻
中国集体经济 2020年27期
关键词:社会资本老龄化浙江

陈雨婕 薛乐业 朱臻

摘要:文章基于浙江省四个案例县市192户农户调查数据,采用计量分析考察了老龄化、农户家庭社会资本及其二者交互作用对家庭林业经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老龄化对营林收入呈现显著的负向影响,农户家庭社会资本对营林收入呈正向影响,并能够有效缓解老龄化对营林收入的负面影响。文章的研究丰富了老龄化在林业经营领域的研究,同时为缓解老龄化问题提供了一些解决途径。

关键词:老龄化;家庭林业经营;社会资本;浙江

一、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农村年轻劳动力非农就业转移的大量增加,劳动力“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剧。有关调查报告显示,当前54.6%的农村老人还在从事职业性劳作,有数据预测到2020年和2030年,我国农村60岁及以上老年人将分别占农村总人口数的20%和30%以上。南方集体林区林权制度改革后,产权明晰化为调动农户林业经营积极性奠定了基础,但是随着山区非农就业转移的增加,对于林业这一生产周期长,比较收益低的行业而言,营林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甚至带来了“十年以后谁营林”的讨论。同时,劳动力老龄化又会带来劳动质量和技术效率的下降,这严重制约了南方集体林区农户营林积极性的提升和森林可持续经营。

国内外学者已对缓解老龄化对农林业发展的路径进行了大量探讨。其中,最为典型的解决路径是发展规模化经营,引导农林业人力资本配置不足的农户流出土地,实现规模经济。但从现实的大量调查和研究来看,由于土地承担了经济和社会保障等多重功能,农户对林地流出意愿并不强烈;此外,解决务农老龄化路径还包括雇工和生产环节的专业化服务外包,但现阶段农村劳动力短缺带来雇工成本的上升对于资源禀赋劣势的普通户营林尤为不利;同时,相对于农业而言,林业社会化、专业化服务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供给尤其短缺,且由于南方集体林区主要在丘陵和山地地区,受到地形限制,林业机械“外包”服务无法覆盖广大山区。由此可见,针对林业生产特点和发展阶段而言,上述解决路径对于缓解营林老龄化对山区资源经营的冲击都仍然存在一定缺陷。在这些主流解决途径之外,依托社会资本,利用农村中普遍存在的人情关系网络缓解农业老龄化问题,成为一条新的可能途径,一是以亲友为主体的农村社会网络通过低成本共享资源来增加农林业生产要素投入;二是信息在社会网络中的传播与共享有利于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提高生产技术和资金利用效率。在实践中已有了相关案例,目前在浙江省丽水地区出现的“林地托管”模式中就包括了农户依托社会网络解决自家营林劳动力的不足,其作用机制主要以亲友为主体的网络和社会资本,获得亲友协助合作管理林地,解决其劳动力稀缺带来林地闲置问题。由此可见,在山区农村,人情关系网络往往扮演非常重要角色,依据社会资本和网络解决营林老龄化问题,具有一定成本优势,因此讨论社会资本对于缓解营林老龄化问题,提升林农营林积极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数据来源、变量选取与统计描述

(一)案例点选取和数据收集

浙江省作为社会经济发达省份,民营经济发达,社会资本雄厚,且林业产业和组织化程度居于全国前列,因此本文将浙江省作为案例省份,选取了浙江省临安、开化、庆元和龙泉4个县(市)作为样本县(市)。四地皆为浙江省重点林区县市,但经济发展水平和林农经营偏好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异同。临安、开化、庆元和龙泉的森林覆盖率分别为77.7%、80.7%、86%和78.4%,都远高于浙江省森林覆盖率60.5%,临安以经济林发展为主,开化、庆元和龙泉则是浙江省重要的用材林生产基地。2018年临安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0795元(高于浙江省平均水平27302元),龙泉、庆元和开化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1249元、17157元和17283元(低于浙江省平均水平)。

本研究在2019年通过分层抽样的方法在每个县抽取3个乡镇,每个乡镇随机选择选取2个村,每个村选取10户农户,共24个村240个农户进行调查。在每个乡镇随机为了保证问卷的质量与信息的真实性,剔除了异常值,得到农户有效样本192户(详见表1)。收集的信息包括2018年农户家庭基本情况和林业经营基本情况;农户的家庭社会网络和参与社会组织情况;林業补贴试点政策执行情况等。

通过数据整理农户家庭基本情况,得知平均农户家庭规模为3.86人,户主平均年龄为57.01岁,平均受教育程度为初中水平,家庭平均林业劳动人数1.67人,其中林业劳动力平均年龄为53.84岁。

(二)研究假说与统计描述

1. 研究假说

通常认为,劳动力年龄代表劳动者的体力状况。现阶段,中国林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普遍较低,林业生产依赖于大量的手工作业,以体力劳动为主。现有关于老龄劳动力对农业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民生理机能的下降会导致农林业劳动投入不足、农林业经营规模缩小。在目前林业生产机械化普遍低于农业生产的情况下,相对于农业而言,营林老龄人口的增多势必会对林业生产带来更大负面影响,继而又会影响到农户的林业收入。

经济活动的根基在社会关系网络之中,这是各个社会中的普遍现象。一切信任、事业关系的基石都明显地建立在亲戚关系或亲戚式的纯粹个人关系上面,尤其在中国农村。在农林业中,农忙时节往往会暴露老龄化导致农业劳动力供给不足的弊端。然而,面对这样的劳动力紧缺,农户拥有的社会网络起到了关键性的缓冲作用。其作用机制在于老龄农户通常会请亲友帮工或者与其他农户换工来解决劳动力不足的情况。这种通过亲友之间合作、互惠,获得劳动力帮工支持的方式在林业生产中也十分普遍。另一方面,基于农户之间自愿合作以及存在于特殊信任中的亲缘、地缘认同的“情感资源”又加速了林农的组织化程度。研究表明,近年来兴起的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和林业合作经济组织对搞活农村经济与林业增收有显的效果。由此可见依靠社会资本缓解营林劳动力老龄化问题可以通过是否促进山区农户增收来反映。

基于上述分析,社会资本对营林老龄化的缓冲作用可通过建立下列假说来进行检验:

H1:农户家庭营林老龄人口增多,会带来营林收入下降。

H2:农户享有的社会网络资源增多,会缓解营林老龄化对营林收入下降的影响。

2. 变量选取

(1)社会资本对营林老龄化的缓冲作用。该作用可以通过农户营林带来的收入和投入来表示(对林业投入的衡量准确的应是了解家庭一个完整生产周期的林业投入。但是林业生产周期长,而不同家庭所处的经营阶段、经营项目不一样;同时固定点跟踪监测农户的时间还不够长,因此对林农营林积极性的提升的验证不再本文的讨论范围之中),本文用2018年农户家庭人均营林收入F_income 来衡量农户营林收入水平。

(2)老龄化。参考众多学者关于老龄化与农业经营的研究方法,笔者在从事林业生产的家庭里选择劳动力年龄都大于等于60岁的家庭作为老龄农户,选择劳动力年龄不全都大于等于60岁的家庭作为非老龄农户(老年人与人口老龄化WHO规定:发达国家65岁以上,发展中国家60岁以上者为老年人)。相应的,设置虚拟变量Age60,其中Age60=1表示老龄农户,Age60=0表示非老龄农户。同理,还选择65岁作为划分老龄和非老龄农户的界限,相应变量以Age65表示,将其作为老龄化进行稳健性检验的替代变量。一般假设农户的年龄与其营林收入呈负相关。

(3)社会资本。对于社会资本的测量,难以采取直接测量的方法,所以在实证研究中需使用各种替代指标。一方面,对于中国农村而言,以亲缘为主导的亲友网络是家庭社会资本的主要组成部分。 由此,根据问卷收集信息,借鉴其他研究,选取“经常走动亲戚数(Rela)”作为社会资本代理变量,并假设经常走动亲戚数对营林收入有正影响。另一方面,随着农村合作社的兴起,农户为了共同的利益更加积极主动的参加的农村合作社中来。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之间增进了解与信任,能以较低的营林成本,获得最大的营林收入。于是,我们还选取“是否为合作社成员(Ruralco)”作为另一个社会资本代理变量,并假设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农户营林收入有正影响。

(4)控制变量。为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农户营林收入的因素,笔者还引入了以下六类变量:家庭特征,用2018年家庭规模(Size)、户主性别(Gender)和户主受教育程度(Edu)表示;林地经营,用经营林块到公路平均距离(Distance)、人均林业投入时间(Time)、是否获得林业补贴(Subsidy)和是否接受过相关林业技术培训(Training)表示;金融资本,用2018年人均存款余额(Saving)表示;物质资本,用人均林地经营面积(Land)表示;资本约束,用农户家庭的贷款和借款数量(Loan)表示;县(市)特征,用县(市)虚拟变量表示。变量的具体定义及作用方向见表2。

调查结果显示,样本户家庭平均人口为3.86人,其中平均林业劳动人口1.67人,60岁以上劳动力占比平均达到31%,劳动力老龄化明显。户主受教育程度均值为1.82,表明户主教育水平大部分集中在初中水平。年经常走动的平均亲戚数为19.95户,部分农户拥有较强的社会网络。在林业经营方面,人均营林收入为10491元,其标准差为14682.54元,表明不同农户间营林收入差异大,波动较明显。样本户人均林地经营面积和林业投入时间分别为25.67亩和42.32工日,42%的样本户获得林业补贴,仅有35%的农户受过相关林业培训。

三、实证结果分析

(一)老龄化对家庭林业经营的影响

本文通过估计模型(1),来考察老龄化与营林收入的关系。

lnF_incomeivc=a+bAgeivc+cSNivc+dHivc+eVvc+Countyc+μivc(1)

式(1)中:lnF_income为县(市)c村庄v的2018年农户i的人均营林纯收入的自然对数;Ageivc为老龄化程度,具体包括Age60ivc和Age65ivc两个指标;SNivc为社会网络,具体包括Relaivc、和Ruralcoivc两个指标;Hivc和Vvc分别为家庭和村级层面的控制变量,Countyc为县(市)虚拟变量,μivc为随机扰动项。通过关注b的符号与变量检验结果是否显著来判断老龄化对家庭林业经营的作用。

如表3估计结果所示。其中,前两列是使用Age60来衡量老龄化的回归结果,Age60的系数显著为负,与假设一致。为了进一步保障该结果的稳健性,在后两列使用替代变量Age65进行回归。结果显示,Age65的系数也显著为负,这表明老龄化对家庭林业经营存在不利影响。其中,Age65的系数绝对值均大于Age60,说明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增加,对营林收入的负面影响加大。65岁及以上营林劳动力的人力资本下降更大,对营林收入的负影响更为显著。现有的农户家庭营林状况受到营林劳动力年龄结构等人力资本的影响,营林活动大量以体力活动为主,老龄化带来了劳动能力下降直接影响到营林的效益。

社会网络变量的系数皆为正数,但都不显著,表明社会网络对营林收入的提高有一定正影响,与假说作用方向一致。通过进一步观察社會网络代理变量“Rela”和“Ruralco”的系数,发现Ruralco的系数均大于Rela,可能原因是参加农村合作社后成员之间的社会网络关系在合作社的规章制度下更加正式化与规范化,同时农村合作社可以向成员提供相关专业化服务保障,帮助农民提高营林效率。值得一提的是林地经营变量的系数皆为正,其中“是否获得林业补贴”和“人均林业投入时间”对营林收入有显著的正影响。

(二)社会网络的缓冲作用

以上分析表明,老龄化对营林收入有负影响,而社会网络有正影响。那么社会网络是否可以缓解老龄化对营林收入造成的负向影响呢?这是应该值得进行探讨的问题。于是在方程(1)的基础上,引入老龄化和社会网络的交互项来探讨这一问题。

lnF_incomeivc=a+bAgeivc+cSNivc+λ(Ageivc×SNivc)+dHivc+cVvc+Countyc+μivc(2)

式(2)中:相对于方程(1),在各变量定义不变的情况下,添加了 Ageivc×SNivc为老龄化和社会网络的交互项。重点关注Ageivc×SNivc的系数λ。假如社会网络可以缓解老龄化对营林收入的负向影响,那么系数λ的预期结果将为正数。

如表4所示,老龄化和社会网络的系数显著性与符号方向与上文一致。交互项系数都为正向,其中Age65×Rela(以65岁为界×经常走动亲戚数)是正向显著。说明社会网络可以缓解老龄化对林业经营的负向影响,而且社会网络对年龄越大的作用越明显。可能的解释是面对劳动力紧缺,老龄农户通常会凭借其拥有的社会关系与其他农户进行换工或者得到亲友的帮工、雇工。

比较发现,Age65×SN 的系数大于Age60×SN,即社会网络的缓冲作用随着老龄化水平的提高而得以增强。可能因为老年劳动力在农村生活的时间较长,其在社会关系上投入的精力与情感更多,因而交往对象较多、范围较广,交往时间较长。因此,农户年龄与其拥有的社会网络呈正相关,农户的年龄越大社会网络对其帮助也更大。

四、结论与讨论

本文借鉴现有学者关于老龄化对农业经营影响的研究,并基于浙江省案例点的研究,着重考察了老龄化及其社会资本(经常走动的亲戚数、是否参加合作社)对其的缓冲作用。结果显示,老龄化对营林收入呈显著的负面影响。深入研究发现社会资本的确对林业劳动力老龄化具有缓冲作用,其中参加农村合作社可缓解劳动力老龄化对营林收入的不利影响,以经常走动亲戚为主的社会网络对缓解老龄化对家庭营林收入增收不利影响有显著作用。

综上所述,一方面,应重视老龄化对林业经营的不利影响,寻求其他途径(如社会网络)来缓解林业劳动力老龄化对林业发展的冲击。相关建议如下:第一,鼓励村合作组织的发展。可借鉴农业合作社的发展经验,为农民提供林业经营生产所需的技术指导和资金支持,同时为社员提供产后的销售渠道。第二,依托村里社会网络强的农户成立专业营林队伍,逐渐发展林业服务外包,缓解农忙时老龄农户的林业经营压力。第三,鼓励通过家庭社会网络开展林地托管模式,这样既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又促进家庭林业经营规模逐渐由细碎化向规模化发展。第四,吸引青年人返乡就业,改善林业劳动力年龄结构。返乡青年可以带来新的林业生产模式和发展理念,为森林可持续经营注入活力。

参考文献:

[1]何凌霄,南永清,张忠根.老龄化、社会网络与家庭农业经营——来自CFPS的证据[J].经济评论,2016(02):85-97.

[2]宋斌文.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老龄化的影响及其对策建议[J].公共管理学报,2004(02):74-79+96..

[3]徐娜,张莉琴.劳动力老龄化对我国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4(04):227-233.

[4]麦尔旦·吐尔孙,杨志海,王雅鹏. 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对种植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基于江汉平原粮食主产区400农户的调查[J].华东经济管理,2015(07):77-84.

[5]贺书霞.土地保障与农民社会保障建设的关联性[J].农村经济,2013(06):89-92.

[6]闫小欢,霍学喜.农民就业、农村社会保障和土地流转——基于河南省479个农户调查的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3(07):34-44.

[7]徐秀英,石道金.集体林地产权制度变革的农户心态调查[J].林业经济问题, 2004(02):70-72.

[8]程佳,孔祥斌,李靖,张雪靓.农地社会保障功能替代程度与农地流转关系研究——基于京冀平原区330个农户调查[J].资源科学,2014(01):17-25.

[9]蔡志坚,丁胜,谢煜,宓燕,刘俊.农民对林业社会化服务的需求及对主要供给主体的认知——以林改后的福建省为例[J].林业经济问题,2007(06):494-498.

[10]孔祥智,徐珍源.农业社会化服务供求研究——基于供给主体与需求强度的农户数据分析[J].广西社会科学,2010(03):120-125.

[11]才琪,张大红,赵荣,付天恒.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背景下林业新型经营主体探究[J].林业经济,2016(02):78-82.

[12]林本喜,邓衡山.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土地利用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浙江省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J].中国农村经济,2012(04):15-25+46.

[13]杨俊,杨钢桥,胡贤辉.农业劳动力年龄对农户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来自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的实证[J].资源科学,2011(09):1691-1698.

[14]马克斯·韦伯.儒教与道教[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289.

[15]郭晓鸣,左喆瑜.基于老龄化视角的传统农区农户生产技术选择与技术效率分析——来自四川省富顺、安岳、中江3县的农户微观数据[J].农业技术经济,2015(01):42-53.

[16]聂正彦,李瀚林.西部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的样本调查分析[J].甘肃社会科学,2013(06):205-208.

[17]杜裕富,寇明军.农村经济合作社:欠发达农区完善经营体制的希望所在[J].甘肅理论学刊,1995(03):42-43.

[18]郎晓波.论城市化进程中农村集体经济改制的社区整合意义——基于对浙江省F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实证调查[J].农业经济问题,2009(05):72-77.

[19]刘灿,韩文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创新与农民增收问题的思考——基于成都市温江区天乡路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的调研[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3(06):64-6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1773116);浙江农林大学科研发展基金(编号:2018FR062);浙江农林大学学生科研训练项目(编号:KX20180176)。

(作者单位:浙江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朱臻为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社会资本老龄化浙江
Mother
Task 2
老龄化是医药行业的福音吗
2020年浙江经信定下了这些目标
健康月历
数字经济 浙江这么干
北京超老龄化将持续50年以上
对当前我国推进PPP模式的探讨
互联网金融与PPP模式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