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情分析的小学四年级英语精准教学方法探究

2020-11-06 07:24张君艳贾凌昕
阅读(教学研究) 2020年8期
关键词:乡村小学学情分析分析法

张君艳 贾凌昕

【摘要】对于处于城乡结合部的乡村小学来说,学生生源和教学硬件等方面都具有其特殊性。作为英语教师,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对教学对象进行精准的分析。做好学情分析,是实施有效教学活动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本文通过实际教学案例,运用“五步”分析法,对本校四年级学生进行分析,实施相对应的教学策略,以此选择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进行精准教学。

【关键词】学情分析 乡村小学 “五步”分析法

本人所在的学校属于乡村小学,处于城乡结合部。附近有一个大的全国性的物流园,很多学生家长就在物流园工作。班里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属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另外三分之一的学生家里是做生意的,剩下的三分之一是工厂工人子女。学生生源混杂,家庭教育较为欠缺。学生英语水平处于中等,不及市里学生优秀,略好过农村学生。学校领导对英语学科格外重视,学校于2019年4月开展双线英语课程,深受学生的喜欢。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怎样从实际出发探索出精准的教学方法?笔者以所教授的四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四年级上册Do you want some rice?和拓展绘本Cheese For Lunch为例,分析学情,以实际的学情为基础,探讨英语教学实施的精准方法。

一、开展“五步”分析,科学把握学情

怎样进行有效的学情分析?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学情。学情是指学习者在某一单位时间内或某一学习活动中的学习态度。所以学情分析,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对学习者学习知识的分析,还要研究学习者本身,以及其在特定时间段内的心理变化。具体可以从五个方面进行分析,即学生年龄特点、学生认知风格、学生智力类型、学生家庭背景和学生现有知识。现以我班四年级学生为主体,开展“五步”分析,科学把握学情。

1.在变与不变之间掌握学生年龄特点。

年龄特征是指心理在一定年龄阶段中那些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在一定条件下,年龄特征既是相对稳定的,同时又可以随着社会生活和教育条件等文化背景的改变而有一定程度的改变。四年级孩子开始从被动的学习主体向主动的学习主体转变,思维发展水平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本人所教的班级是从三年级一直带过来的,所以对学生的年龄所带来的变化感触颇深。相比于三年级时的状态,学生们上了四年级后变得更加自律,可以进行适度的自主学习;思维发展更加成熟,能够进行简单的抽象逻辑思考;开始养成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2.关注个体差异,分析学生认知风格。

认知风格也称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在认知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习惯化的行为模式。不同认知风格的学习者对于信息的加工、处理方式是有差异的,这些个体差异长期体现在学习过程中,就会形成学习风格。学生的认知风格主要表现为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思索型与冲动型、整体型与分析型。

本人所教班级有45名学生,学生之间的差异还是比较大的。总体来说,这是一个活泼型的班级,因为班里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是冲动型认知风格。

3.发现每个学生的“超能力”,分析学生智力类型。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智力是在某种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每个人都具有语言、逻辑、视觉、音乐、人际交往、自然观察等多种类型的智力。所以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

本班的学生可以说是多才多艺,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有人擅长身体运动,如:跳舞、模仿秀、角色表演;有人擅长人际交往,能够组织和协调班级活动,管理班级纪律;有人擅长语言,经常踊跃举手发言。

4.深究个体差异原因,分析学生家庭背景。

一个学生代表一个家庭,学生个体特征差异的主要原因来自于学生家庭背景之间的差异。家庭背景对学生个体特征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家庭物质环境和家庭心理环境。

本人所教班级的学生都来白一般收入的家庭,父母文化程度不高,对孩子的陪伴偏少,对孩子的教育投入一般,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还是主要在学校里,依靠教师的教导。

5.掌握“已知”与“未知”,分析学生现有知识。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需要具体分析学生的英语知识状况。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年的英语,会拼读单词,有一半的学生会记忆单词。学习了200至300个单词,掌握了20种左右的话题句子,能自我介绍,并简单地谈论生活中的事物。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来看,听和读都能达到,鉴于学生们一直上双线英语课,跟外教互动得越来越自信,说的能力也逐渐向好的方向发展。写的方面,三年級没有要求,但是一进入四年级,学生的压力就突然增大,要背诵单词,并能写出简单的句子,这对他们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二、合理选择对策,进行精准教学

学情分析是教学活动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只有了解了学生,教学才能真正有效地开展。面对怎样的学生,教师就要实施相对应的教学策略,选择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进行精准的教学。在对本班学生进行了精准的学情分析之后,笔者以《新标准英语》四年级上册第四模块第一单元Do you want some rice?和对应的拓展绘本Cheese For Lunch为例,进行探讨。

1.运用多种教具,多维调动学生的感官。

本班的学生年龄都是9岁或10岁,属于儿童期的后期阶段,相比于三年级时的好动,四年级时已能控制自己的课堂行为,对教师的话语能够进行简单的思考。所以上课除了单纯的利用多媒体呈现多彩的课件之外,笔者还根据这节课的主题准备了丰富的道具,有关于食物的闪卡,如:noodles,rice,fish,meat,potato,tomato,egg,milk,juice等;关于食用食物时各种不同声音的音频,让学生通过声音来辨别吃的是什么食物。根据学情而设计准备的这些教具,便于从多种角度来调动孩子的多种感官。

2.以群体带动个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发挥群体的功能,提高个体学习动力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根据本班孩子的不同认知风格,我将他们平均分成了7个小组。每个小组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也就是说,每个小组内的成员是不同的认知风格,有的同学是冲动型,做事不经思考,粗心大意;有的同学是思索型,做事三思而后行,严谨认真;有的同学是场依存型,遇到问题总喜欢请教别人,做事容易受周围同学的影响;有的同学是场独立型,遇事喜欢独立思考,自己进行判断。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小组内不同认知风格的学生发挥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共同合作来完成教学任务。

拓展绘本Cheese For Lunch中,恰好有七种动物,每个小组完成一个动物的绘本解读,最后每个组进行任务展示,这样,虽然每个组只学习了一种动物,却能够掌握七种不同动物的食物喜好。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小组内不同认知风格的成员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并互相影响。冲动型的同学变得会思考了,思索型的同学变得敢于大胆举手发言了。小组合作学习能够驱动小组成员发挥自身优势,实现互动合作,提高合作学习能力。

3.一图胜千言,让学生思维可视化。

四年级的孩子已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而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很好地锻炼孩子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思维导图是模拟大脑神经元结构的工作形式,通过符号、线段、结构图,将散乱的英语知识连接起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他们建立完善的英语知识结构。

在本节课的热身活动中,笔者运用了思维导图之一的网圈图,让学生对主题食物进行畅所欲言,充分发散学生的思维。

圆圈图如下:

本节课的拓展绘本Cheese For Lunch,句了清晰明了,只有一个句型:Do you want…forlunch?肯定答语:I want…for lunch.否定答语:I don't want…for lunch.全篇通过呈现不同的动物对某种食物的喜好来反复练习这个句型。虽然句型简单,但是信息量大,学生接受起来有点困难,生词有17个,阅读障碍大。如:cheese, salty, soft, carrots, crunchy, grass,tasteless, honey, rich, sticky, bamboo, hard.grassy, steak, meaty, tough, delicious这些单词虽然与生活息息相关,但是同学们理解起来还是有难度。运用思维导图就可以很好地对本节课进行梳理。笔者运用了思维导图之一的桥型图,对课文内容进行板书呈现,清晰明了,学生们根据桥型图就能对绘本进行完整的复述。

桥型图如下:

4.设置阶梯式的任务单,满足不同能力学生的目标达成。

由于家庭背景的不同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学生之间的差异越来越明显。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基于此,根据学习能力的不同,笔者设计了不同难度的任务单,并用星星的数量来标记。一颗星的任务单是要求学生会读、写、认本节课的主要单词want, some,juice, also, food, make, tomato, egg, potato;两颗星的任务单是除了会读、写、认主要单词外,还要会记忆这些单词;三颗星的任务单是理解并记忆重要的短语,如:juice with ice,Chinesefast food. make noodles, noodles with tomatoesand eggs等;四颗星的任务单是理解并记忆本节课的课文;五颗星的任务单是能够运用本节课的单词、短语和主要句型进行情景对话,会流利地点餐并简单描述白己的喜恶。阶梯式的任务单是基于本班学生的实际水平来设计的,本班学生的英语知识水平差距很大,所以难度分级的任务设计偏多,这充分满足了不同能力学生的学习要求。

5.了解学生,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因此他们对世界的认知基本来自于学校,课外知识了解得不多。尤其对于英语这门学科,他们是完全陌生的,生活中几乎没有见过外国人。但是值得庆幸的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他们通过网络可以和外教老师直接对话,每周一节的双线英语课给了他们大胆跟外国人交流的机会。但是,中教老师对白己的学生还是最了解的。在上Cheese For Lunch一课时,学生对cheese和steak不熟悉,因为生活中几乎没有学生吃过,尤其是cheese一词。鉴于对学生现有知识的了解,笔者提前做了课件,来详细地讲解cheese的来源以及味道和吃法。在学习Do vou want some rice?一课时,Daming带Amy去吃饭,面对Daming的提议,Amy每次的同答都非常得体。这便是很好的德育教育机会,也能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三、关注后续学习,解决实际运用

对本模块的学习,从教学目标来讲,学生们基本达到了教学的要求。但是在后续的练习中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在做对话题时,比较多的学生对“Do you want some…?”的提问不知该如何同答。追根溯源还是对具体的情景沒有足够的了解。这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难点,但也是很重要的方面。语言的学习就是要在情景中学,最终目的是为了实际的应用,尤其是小学阶段,学的知识都是跟日常生活相关的。但由于大多数父母忙于生计,无暇陪伴孩子,也不知道如何普及生活常识,更不用说带孩子去一些比较正式的餐厅吃饭了,这使得本班学生缺乏这方面的知识。了解了问题的原因之后,笔者又重新设置了点餐的情景,让同学们进行角色扮演。教具则选择了闪卡,把食物以图片的形式呈现出来,这样简单、高效,便于循环利用。情景对话以同桌对话、小组对话的形式依次开展。教师先选取一个学生跟自己对话做示范;然后同桌一人扮演餐厅服务员,一人扮演顾客,练习句型的问答;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练习。一人扮演餐厅服务员,其余组员扮演顾客,分别点餐。反复地操练之后,很少有学生再出现答不上来的情况。

学情分析是教学实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情的分析是贯穿教学始终的,上课之前的准备是针对实际的学情。然而学生是一个个生动的个体,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新的情况,作为教师要始终以学生为主体,随时针对学情做出恰当的教学改变。课后的练习是检验学习成效的重要手段,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教师要追根溯源,采用有效的补救策略。由此看来,学情分析是教师教学中始终要考虑的第一要素,也是最关键的要素,坚持学情分析,就是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这样的课堂是真正地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是学生们喜欢的课堂。

(作者单位:山东省寿光市文家街道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乡村小学学情分析分析法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智慧城市得分比较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智慧城市得分比较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投资性住房选择模型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投资性住房选择模型
电化学发光分析法测定糖尿病相关二肽
如何提高西藏乡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浅谈乡村小学电教设备管理
浅谈高职数学素质教育
学情分析不准对教学质量影响的例析
学情分析: 有效教学的核心和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