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割苗增产技术对比试验分析

2020-11-06 05:55李红梅
农业与技术 2020年19期
关键词:增产玉米分析

摘 要:玉米割苗技术是一项可促进玉米增产增收的新技术,本文通过玉米割苗和非割苗的对比试验,对其增产、抗旱、抗倒伏性进行分析,为今后进一步大面积推广该技术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玉米;割苗;增产;分析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54/j.nyyjs.20201015030

引言

玉米是山西省三大粮食作物之一,晋中市玉米种植面积稳定在20.7万hm2左右,其稳产高产对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玉米割苗增产技术是指玉米在苗期5~6片可见叶片时,将玉米从根部起第1片叶片以上全部割掉,增强根系的生长以达到增产、抗旱、抗倒伏的目的。2018年山西省农机推广总站首次引进玉米割苗增产技术并在晋中市太谷县、左权县进行试验,取得了良好效果。2019年晋中市将该项技术试点范围扩大到太谷、寿阳、昔阳等5个县,并在太谷县子平农场进行玉米割苗对比试验和观察测试,以合理评价该技术的增产抗旱等优势。

1 试验目的

通过玉米割苗和不割苗对比试验,让农民直观认识玉米割苗增产技术的良好效益,引导农民接受玉米割苗增产技术。通过相关数据的对比,对割苗后增产效果进行分析,为今后大面积推广该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2 试验条件及要求

2.1 试验地点

试验地点选在晋中市太谷县小白乡大白村子平农场。近年农场流转、租种土地33余hm2,以玉米种植为主。该地年平均气温10℃左右,年均降水量450mm左右,无霜期170d左右。试验田为沙壤土、水浇地。

2.2 试验要求

统一地力条件、作物品种、种植方式、施肥标准、播种时间以及后期管理,以增加试验实施效果的可比性。

2.3 作业机具

选用河北廊坊市盘古农机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专业割苗机,配套动力为东方红504拖拉机。

3 玉米割苗技术试验过程

建立玉米割苗增产技术试验示范点1个,面积1.3hm2,在同一地块上对0.7hm2进行割苗,另0.7hm2作为对比试验田。

4月25日对试验田实施播种,割苗试验品种为“大康193”,生长期140d左右,使用底肥为中农精瑞复合肥,施量為300kg·hm-2,玉米种植使用精量播种机,行距50cm、株距30cm,每4行起垄。割苗试验田和对比田玉米生长后期管护一致,统一锄草植保、灌溉3次,追肥2次。

试验田玉米播种出苗率约90%,玉米苗长势整齐,30d后长至5~6片可见叶,在做好充分准备的前提下于5月26日实施割苗。使用机具为河北廊坊市盘古农机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4行割苗机,型号为PG-5GD-4A2,该机具可以同时割苗4行,可轻微仿地形,适用于平整度较好的地块。

试验当日试验地块中可见玉米幼苗大多保持在5叶1心的状态,出苗齐整,调整割苗机行距为50cm,试验时机具通过性良好,玉米割茬保留在4~5cm,干净齐整,割茬保留1~2片可见叶。

对割苗玉米长势进行跟踪观察,割苗后第2天玉米苗长出2~3cm,第5天可见新生长叶片明显,第10天可见叶片明显宽大,绿油油一片,第15天玉米苗进一步修复,同割苗前一样齐整。

由于2019年山西省天气大旱,玉米种植后一直没有有效降水,在割苗14d后,实地观察,发现割苗的玉米和对照区非割苗的玉米长得差不多高。但割苗区玉米长势较好,高度基本统一,没有大小苗现象,不显旱,无卷叶现象;非割苗区玉米生长高度不一致,有大小苗现象,大部分出现卷叶情况,旱象明显。

由表1可以看出,割苗后玉米长势符合厂家技术人员宣传的效果,割苗后的玉米茎秆稍细且矮,根系比非割苗玉米的根系更为繁茂、发达。

7月10日,非割苗玉米下部有2~3片叶枯萎,而割苗玉米植株翠绿,无黄叶,5~10天后发现割苗玉米下部叶片枯萎,下部叶片枯萎时间推后。9月 9日,组织技术人员进行测产,围绕667m2产量、茎秆粗度、近地节间长、株高、结穗高度5方面,在割苗试验点开展数据测量和记录,并收集样本果穗50个(割苗区和非割苗区各25个)。10日,技术人员对收集的样本玉米果穗进行相关数据测量和记录,以便对割苗技术试验的增产幅度和抗倒伏抗旱能力进行分析。

4 试验数据采集和统计

根据《玉米割苗增产技术试验方案》要求,采取5点法分别对割苗区和非割苗区进行测区选择,统一选宽2m、长2.5m的面积为1个测区,每个测区连续选取5株玉米,现场对选取的样本株高、茎秆粗度、近地节间长、穗位高、穗位下第3节茎秆直径和节间长度进行测量,对根部的生长状况进行观察和比对,记录测量数据;同时收集这5株玉米果穗,标记保存,组织技术人员分组对采集样本的穗粒数、百粒重、含水率等指标进行测试计算和分析。

5 数据统计结果与分析

通过试验观察及对采集数据的统计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5.1 增产分析

5.1.1 割苗对收获穗数影响

割苗玉米收获穗数增加(表2),测得割苗玉米4426株·667m-2,对照组非割苗区4320株·667m-2,多106株·667m-2,比对照组增加约3%。其原因可能是玉米播种深浅不一,导致出苗时间不一,造成幼苗高度不一,出现部分小苗弱苗,小苗弱苗失去竞争优势,部分枯萎死亡。玉米割苗人为创造出同光、同风、同水的生长局面,长势均匀,减少了大小苗现象,使收获穗数增加。

5.1.2 割苗对穗粒数影响

通过统计(表3、4),玉米果穗的行数分布为12~18行。割苗区16行占比为40%,18行的占比为20%。非割苗区16行占比为44%,18行的占比为8%。割苗区16、18行的穗数比对照高8%。

割苗区行粒数27~46粒,平均穗粒数560.24粒;对照组行粒数为30~44粒,平均穗粒数549.12粒,割苗区穗粒数比对照高2%。同时发现割苗玉米果穗饱满,秃尖现象减少。割苗区的穗粒数平均数大于对照组。

5.1.3 割苗对籽粒含水率、百粒重影响

割苗区的玉米籽粒含水率24%,百粒重为42.9g;非割苗区的玉米籽粒含水率23%,百粒重为40.3g,割苗区玉米百粒重增加约7%(表5)。

5.1.4 抗早衰影响

从玉米割苗2a试验观察发现,割苗玉米植株直到收获时上部叶片依然翠绿,尤其2019年全年旱情严重,对比更为明显,割苗区玉米植株下部叶片开始枯萎的时间比对照组非割苗区推迟5~10d,这对玉米后期增产有直接影响。

由于测产的5个区均没有缺苗断垄和空秆现象,这与实际有出入,所以取系数0.8校正更接近实际667m2产值。

玉米产量=株数×穗粒数×百粒重×系数0.8×0.00001(kg·667m-2)

割苗区=4426×560.24×42.9×0.8×0.00001=851.12kg·667m-2

对照组=4320×549.12×40.3×0.8×0.00001=764.67kg·667m-2

增产:割苗区-对照组=851.12-764.67=86.45kg·667m-2

增幅:增产/对照组×100%=86.45/764.67×100%=11.3%

割苗区的产量比对照非割苗区多86.45kg·667m-2,增产11.3%。

5.2 抗旱、抗倒伏分析

5.2.1 割苗对玉米根系影响

从苗期和收获期取样观察,割苗玉米根系明显比对照组发达许多,当玉米在适当苗龄割苗后,上部叶片被割去,迫使幼苗将生长能力向下转移,努力生根以便从土壤中尽快补充水分,从而使根系发达具有一定的抗旱性。同时,割苗玉米的支持根也较对照组发达,多出1~2层,而且粗壮,说明割苗后玉米扎根更稳,增强了抗倒伏能力。

5.2.2 割苗对玉米株高的影响

割苗后玉米植株变矮,整体长势更齐整(表6)。割苗組玉米株高最低205cm,最高256cm,平均株高237cm,穗位高106cm;对照组玉米株高最低198cm,最高279cm,平均株高253cm,穗位高94cm。株高变矮,重心下降,抗倒伏能力增强。

5.2.3 割苗对玉米径粗及下部节间距影响(表7)

割苗玉米径粗平均值19.7cm比对照组19.76cm略细,差异不明显,但割苗玉米的茎秆硬度明显增强。割苗玉米下部节间距平均19.13cm,80%集中在17~20cm;对照组节间距平均20.16cm,大部分集中在20cm以上。割苗玉米下部节间距明显缩短,约1cm以上。茎秆变硬及节间距缩短增强了玉米植株的抗弯折能力,从理论上提高了割苗玉米的抗倒伏能力。

6 结论

通过2a的试验与实践证明,玉米割苗技术是一项农机农艺融合紧密、简单易行,能提高玉米产量且有一定抗旱抗倒伏效果的绿色高效技术,同时还能促进农民、农机手增收,值得大力宣传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磊,张桂萍,苏保健,宗玉华,张凤路.割苗处理对玉米植株性状及产量影响研究[J].农业科技通讯,2018(04):91-95.

[2]白正钦. 山西省玉米割苗增产技术试验研究[J]. 农业技术与装备,2018(12):7-8,10.

[3]王荣荣. 临汾玉米割苗增产技术引进试验研究[J]. 农业技术与装备,2018(11):32-33.

(责任编辑 李媛媛)

收稿日期:2020-08-26

作者简介:李红梅(1963-),女,本科,中级。研究方向:农机化技术推广。

猜你喜欢
增产玉米分析
收玉米啦!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