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参与志愿活动现存问题及对策分析

2020-11-06 06:01钟诗华万诗祺邱慧琳胡萍戴媛
青年时代 2020年24期
关键词:对策分析大学生

钟诗华 万诗祺 邱慧琳 胡萍 戴媛

摘 要:青年志愿者行动自20世纪90年代共青团中央实施后迅速在全国展开,各地大学生都热火朝天地加入到志愿服务活动当中。高校志愿服务队伍专业化程度不断加深,志愿活动总体质量水平有了质的飞跃,但我国的志愿服务体系不够完善,相关漏洞仍存在,使得大学生参与志愿活动的热情及积极性骤减。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抽样调查,深入了解并分析当代大学生参加志愿活动的现状,进而为大学生能更好的投身志愿活动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对策分析

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崭新的时代,在公众志愿服务中,全民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增强、参与度在全面提升。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角色日益凸显,渐渐成为处于蓬勃发展阶段的高校志愿服务活动中必不可缺的一角。大学生作为服务的中坚力量,在不求报酬的情况下,向有需要的人提供帮助,使自己得到锻炼,社会经验得以增加,是实现自我人生价值且逐步提高社会主义现代化文明水平的一种重要渠道。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微博、微信等网络渠道向大学生发放调查问卷,以了解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相关情况。问卷共投放了150份,有效回收148份,回收率达98.67%,调查结果可靠性较高。

一、大学生参与志愿活动的现状分析

(一)参与意愿分析

大学生积极加入志愿活动是其表达爱心、自我奉献的途径之一。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于志愿活动的了解程度及参与意愿高达80%;在这部分对志愿活动有所了解及有参与意愿的学生中,相当一部分的大学生自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和精力,主动且多次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其参与程度积极、志愿经历丰富。因而不难发现,大学生对志愿活动有着较高的参与度,其意愿与实际行动相符。

(二)参与志愿性别、年级分析

心理学家曾指出,性别的差异会在性格上存在偏差,男生偏理性,喜欢动感、刺激类活动,而女生偏感性,更喜歡丰富情感体验的活动。问卷调查结果中,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大学生中女生明显高于男生,女生占比为76.79%,男生则仅占23.21%,说明女生更喜欢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此外,调查结果还显示参与人员中大一、大二学生居多。随着入学时长的增加,学生逐渐褪去对社团、部门活动的新鲜感,且临近毕业,学生需准备毕业论文或外出实习,能分配到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时间则越来越少,因而大一、大二的学生是参与人员中的主力军。

(三)参与志愿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主要原因可分为利己性和利他性。锻炼自己、增加社会经验,或迫于学校的硬性要求,为提高就业竞争力等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原因均是典型的利己表现。利他性则表现为把参与志愿服务作为一种社会责任,主动服务社会,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调查结果显示,92.86%的大学生参与志愿活动是基于其能锻炼自己,增加社会经验,82.14%则基于其能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因而从调查结果中不难发现,大学生参与志愿活动的原因往往是利己性与利他性相结合。

(四)参与频率及效果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于志愿活动的参与总次数普遍在每年1~20次的范围。社团、团委等学校组织是大学生获取志愿信息并参加志愿活动的主要途径,其中94.64%的大学生通过学校组织了解志愿活动。此外,志愿培训是大学生参加志愿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每年参与次数在1~20次的学生中,69.64%的大学生每年参加志愿培训为1~10次,仅有12.5%的学生每年参加的志愿培训在10次以上,还有17.86%的学生从未参加过任何志愿服务培训。由此可见,现阶段大学生对校内组织的志愿活动参与度较高,但志愿服务培训与其参与度不成正比,与之相关的培训工作是有所欠缺的。

二、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现存问题

(一)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中缺乏科学的志愿培训

中国志愿服务网显示,志愿者基础培训内容一般包括中暑或其他特殊情况的现场救护、踩踏事件、个人礼貌和卫生、沟通技巧等。在调查结果中发现大部分大学生每年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前的培训次数在1~10次的范围,但是,培训内容一般只是让志愿者对志愿服务活动有基本的了解,对服务过程中遇到紧急情况或其他困扰应如何处理缺乏科学性及针对性的培训。因而,培训的标准并不符合中国志愿服务网的要求。缺乏科学的组织培训容易造成帮扶只停留在表面、志愿服务活动质量不如意等现象。

(二)大学生更信任学校组织的活动,参与类型单一

当今大学生了解志愿活动信息可以通过各类志愿服务网站、各种志愿活动组织机构、公众号、学校、同学之间交流等多种渠道。然而从调查数据看,94.67%的大学生更热衷于通过学校组织如社团、团委等得知志愿服务活动的相关信息,少数大学生通过互联网资讯和校外志愿组织等途径获取活动信息。学校提供的志愿活动更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大学生参与的类型较为单一,过半数的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类型集中在青少年服务和敬老助残,反观环境保护、爱心支教、帮贫扶困等参与较少。

(三)志愿服务缺乏有效的保障机制,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降低

志愿服务的开展需要活动成本。高校志愿服务活动组织的经费一般是由学校的行政部门拨款或者学生部门自己拉赞助,能够给予的经费有限。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由于缺乏稳定的资金供给而有所打击,活动效果不佳;现阶段大学生志愿者管理较为散乱,高校内志愿服务队并未制定相关管理制度,或是所制定的规章制度不完全能被志愿者熟知,且不能保证每位志愿者都能够积极执行。大多数高校的志愿服务队伍是由学生组织管理,比起专业管理人员难免有所缺漏,活动质量欠佳;此外,志愿服务奖励机制不足。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半数的被调查志愿者表示希望学校能够将志愿服务这项活动纳入到学校评先评优和奖学金的考量中,但现阶段极大部分高校并没设立相关的奖励机制,因而部分大学生参与度降低;志愿服务相关条例、法律法规等也不太完善,社会未能给大学生志愿者提供法律支持。由于相关制度的发展滞后,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容易得不到保障,自然对志愿服务活动的参与兴趣降低。

三、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对策分析

(一)大学生

大学生是高校志愿服务队伍的主力担当,应勇于挑战和尝试,主动参与校内外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培养自身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书本上的知识点大多是刻板的,大学生应该主动走向社会的帮扶群体,提高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与他人建立一种良好的沟通。

大学生可以通过学校社团、部门、公众号、i志愿等各种官方的线上线下信息渠道了解志愿服务活动,积极拓宽志愿的服务范围,丰富参与类型,增强投身小型社区服务的意识,提高为民服务的满足感;在志愿服务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坎坷时,应积极调整心态,主动向前辈们咨询,主动寻求解决方案,这是完善自我的一种重要途径;把服务对象当作朋友,真诚、用心地与其交流,懂得倾听,尝试站在服务对象的角度思考问题,让对方感受到理解与尊重。

(二)高校

高校应根据服务对象特点和项目要求开展针对性的培训。高校可以与社会志愿服务组织建立长期友好合作关系,建立志愿者孵化基地,定期开展志愿者培训,开设一系列志愿培训选修课程,如沟通技巧培训、心肺复苏急救培训等相关志愿培训,培养大学生志愿者的专业志愿素养,必要时可将相关课程与大学生专业相联系并进行相关项目的岗前培训,深入挖掘大学生志愿者的专业优势,灵活运用其专业知识,保证志愿服务达到一个良好效果。同时,高校可开设相关思想道德修养课程,规范大学生志愿者的道德行为并培养其志愿精神和奉献精神,提高他们为社会服务的认同感。

高校可以建立相关的奖励机制,例如,高校可授予优秀大学生志愿者荣誉证书或称号,评先评优时考虑加分并纳入学生奖学金考量中,以及认定志愿活动学分并给予公开表彰,激发大学生参与志愿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保障活动质量。同时,高校应完善大学生志愿者的管理机制,可聘请专业的管理人员管理志愿队,并设立一系列的制度保障,明确志愿者的职责和活动规范,系统化管理大学生志愿者及志愿服务活动,建立有组织、有纪律的志愿服务队伍。

(三)政府

政府应发挥自身力量,完善志愿者服务保障制度、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等,明确志愿者的权利与义务,为志愿者提供一系列的强有力保障,让志愿者能够无所顾虑地参加志愿活动;贯彻并落实与志愿活动有关的财政政策,为高校志愿团队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保障志愿活动能顺利进行。

政府相关部门应该设立志愿活动经费基金。通过拨款或鼓励社会各界支持志愿服务并赞助公益资金,以维持高校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保证志愿活动的有效进行。此外,政府可以组织举办一系列优质精品志愿活动比赛,设立优秀志愿项目,以参赛获得奖金的形式资助大学生志愿服务,呼吁高校大学生志愿者积极参与各大重点比赛,争取获得立项资金,作为日后活动的开展基金。

四、结语

大学生是社会志愿服务活动群体的新鲜血液。新时代,为保障大学生在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道路上能更好前行,全力推动志愿服务工作再上新台阶,需要多方找准问题、对症下药,齐心协力、迎难而上,并制定一个长期可行的规划,方能吸引更多大学生积极主动的投身于志愿服务活动当中,更好地展现崭新的志愿服务活动及大学生志愿者的独特风貌。

参考文献:

[1]方敏.大学生志愿服务管理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8):120-121.

[2]张丽茜.大学生参与社会志愿服务的现状与对策[J].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18,18(3):31-33,39.

[3]何静,陈春凤.大学生志愿服务激励机制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7(7):90-91.

[4]陈昕,毕雪微,王俭.大学生参与志愿活动的现状调查——以江苏高校为例[J].人才资源开发,2016(12):29-30.

[5]蘇镇松,陈晓梅.大学生服务社会的现状调查及规范化管理论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4(2):102-104.

猜你喜欢
对策分析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