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博兴县棉花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2020-11-06 03:11张玲
种子科技 2020年17期
关键词:绿色防控棉花病虫害

张玲

摘   要:博兴县是棉花种植大县,种植棉花日久月深。受近几年气候变化、生态环境污染、棉花品种等因素影响,区域棉花病虫害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造成了大规模的棉花种植产业损失。基于此,以棉花病虫害防控为切入点,结合博兴县棉花病虫害发生情况,对全程绿色防控技术在博兴县棉花病虫害防控中的应用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棉花;病虫害;绿色防控;博兴县

随着生产技术不断改进,棉花生态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病虫害种群抗性、类型、数量也随之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特别是棉花蚜虫和枯黄萎病,其对棉花作物的为害呈现出逐年加重的趋势,仅靠现有病虫害防治技术无法适应现阶段博兴县棉花生产发展要求。基于此,为全面响应棉花高效、高产、优质的种植思想,进一步巩固博兴县棉花产业优势,对博兴县棉花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进行适当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博兴县棉花病虫害发生规律

1.1   病害

博兴县棉花病害主要包括枯黄萎病、棉花铃疫病及部分苗期病害。其中棉花枯黄萎病主要发生在棉花成株期,一经传入很难根除,且传播速度较快。患病棉花植株先后会经历叶片黄花、叶片皱缩、叶片枯萎、蕾铃脱落、整株死亡等情况;棉花铃疫病又称为棉铃湿腐病,主要发生在开花21~50 d的棉铃中,从棉铃基部、棉铃缝隙、棉铃尖端及其他部位逐步出现黑褐色湿浸状不规则病斑,随后腐烂脱落死亡[1];苗期病害主要为立枯病、猝倒病、炭疽病等。上述病症均会影响棉花植株顺利生长,降低棉花产量。

1.2   虫害

博兴县棉花虫害主要有棉蚜虫、棉铃虫、棉叶螨、棉蓟马及金针虫、地老虎等地下害虫。其中棉蚜虫主要分为苗蚜虫和伏蚜2种类型,前者主要发生于棉花出苗后至6月30日左右,后者主要发生于7月15日—8月10日;棉铃虫全年的发生过程因地而异,主要以2代铃虫、3代铃虫为害较严重,棉铃虫为害棉花时,主要以幼虫蛀食棉花的蕾、花、铃。为害盛期分别在7月15日、

8月20日左右;棉蓟马主要为害棉花苗,其致使棉花结铃延迟,为害盛期在5月1日—6月30日;地下害虫类可以为害棉花生长各个时期,不仅会造成棉花根茎断裂死亡,还会导致棉花产量下降。

2   博兴县棉花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应用

2.1   播种前

为降低立枯病、炭疽病等棉花苗期病害及地下害虫,种植户应贯徹合理轮作方针,将棉花田与禾木科作物轮作3~5年。如在种植水稻3年后再种植棉花,可以达到良好的苗期防病效果。

在棉花播种前,种植户应在施加常规基肥(常年未种植棉花坑土、宅基地、土堆与禾本科作物秸秆、喂养无菌饲料牲畜粪便加水沤制一个夏季后产物)的基础上,适当增加腐熟有机肥、圈肥、土杂肥施加量及钾肥施加量,以便降低病原菌侵入,改良土壤。同时棉花种植户应优先选择籽粒饱满、抗病虫害能力较强的包衣种子和脱短绒种子,在晴朗无风天气连续晾晒2~3 d后播种,降低种传病菌导致的病虫害发生概率[2]。

2.2   播种期

播种期为避免地老虎等地下害虫的为害,棉花种植户可以在苗床土、营养钵内充分施加基肥,依据标准撒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0 g/m2。为降低种传病菌为害,种植户可依据棉花种子量的0.50%,配制70.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浸泡种子12 h后打捞晾晒;或者依据棉花种子量的0.2%,将95.0%恶霉灵与常年未种植棉花坑土依据1∶100的比例拌合,边拌合边播种,达到预防棉花苗期病害的目的。

2.3   苗期

棉花播种后,种植户可以在棉花田上覆盖除草膜,以降低病菌、害虫的侵袭。同时严格控制苗床、营养钵的水分和温度,待营养钵棉苗出齐后至棉花植株子叶平展期,从苗床两端揭开地膜,通风降温、降湿炼苗。尽量选择晴朗无风的天气晾晒苗床、营养钵24~48 h,直至苗床、营养钵表土泛白且棉花苗1/3以上发红为止。随后于晴朗天气揭开草膜通风降温、降湿,傍晚17:00后盖膜,起到保温保湿的效果,提高棉花苗病虫害抵抗能力[3]。需要注意的是,在低温寒潮来临时,应避免揭开草膜,应全天候覆盖草膜。

2.3.1   防治棉蓟马

要定期进行查苗、间苗、补苗、定苗等操作,拔除为害棉花植株的棉蓟马。在蓟马成虫若虫发生盛期,利用1.80%阿维菌素乳油3 500倍液或112.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200倍液交替喷施,以达到消灭棉蓟马的防治效果[4];或者利用白僵菌可湿性粉剂200 g与白僵菌复合菌剂10.0 kg混合后,均匀撒施在棉田棉花植株间,一般在用药40 d后孢子便可以侵入虫体内破坏其组织,促使棉蓟马死亡,减少棉蓟马数量,降低其对棉叶的为害。

2.3.2   防治枯黄萎病

棉花现蕾前后是枯黄萎病的高发期,该病情来势迅猛,种植户应以棉花移栽为管理重点,加强深中耕,提高土地温度,降低土壤湿度。若遇阴雨天气,则应开沟排渍,集中清除病株,减少病菌侵染源。在加强雨后松土、合理密植、及时整枝、拔除病株、科学施肥的基础上,种植户应以苗期为防治节点,增加土壤中生物菌施加量。在棉田进头水时滴入枯草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短短芽孢杆菌(如有效活菌数在50亿/mL的菌加富微生物菌剂),同时配套施加矿源腐殖酸菌剂、酵母菌、乳酸菌、光合细菌,以便加快枯草芽孢杆菌防治,起到抑制病菌、减轻病菌为害的作用[5]。

在此基础上,利用1.80%复硝酚钠120 g与450 kg洁净水混合后,以喷雾的方式喷施棉花田,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棉花抗逆性,降低枯黄萎病发生概率。同时在10%的棉苗出现第1片真叶后,种植户应及时关注天气预报,若出现气温下降且下降幅度在10.0 ℃以上、持续时间在48 h以上时,应立即在降温前喷施65.0%退菌特900倍液、65.0%代森锌700倍液或80%多菌灵超微粉1 500 g/hm2,与600 kg/hm2水分混合后,均匀喷雾喷施。若上述方法无法发挥良好效果,还可以利用80.0%乙蒜素乳油375 mL/hm2与600 kg/hm2水混合,均匀喷施,每7 d喷施1次,喷施时可以配合施加叶面肥,以达到良好的枯黄萎病防治效果[6]。

2.4   蕾铃期

为降低棉花蕾期各种病虫害的发生概率,需及时整理枝条打杈、剔废枝,以棉蚜蟲点片防治为重点,以棉蚜虫发生盛期为防治节点,拔除中心株并集中掩埋。同时利用尿素、洗衣粉依据1∶1的比例配制成混合剂喷雾喷施棉花叶片正、反面。若发现棉蚜虫为害中心株或呈点片存在时,可以利用10.0%吡虫啉或其他新烟碱类内吸性药剂,依据1∶5或1∶10的比例,与适量水分配制成高浓度缓释剂,涂抹棉花植株茎秆部最底部第1层果枝下部主茎一侧或滴在中心柱茎秆红绿交接中心[7]。

在棉花铃期,应以棉叶螨、棉蚜虫、棉铃虫防治为重点。种植户应根据棉叶螨、棉蚜虫的为害特点和发生规律,加强虫害监测和巡察,并采取点片防治的方式[8]。具体防治时可以选择相对应的药剂并适量喷施。如针对棉叶螨为害率达到10.0%以上的棉田,种植户可以选择阿维菌素,由上而下均匀喷施在棉花叶片背部,每间隔7 d喷施1次,与扫螨净交替使用;针对棉铃虫为害率达到10.0%以上的棉田,可以自然地理为划分原则,以种植基地为单位,每3 hm2安装1个太阳能杀虫灯,在棉铃虫发生期夜间开灯,诱杀害虫;或者利用化学合成的棉铃虫性引诱剂,在其发生主害代,每667 m2放置1个诱捕器,诱捕器可以放置在高于棉花植株10 cm的位置内部设置性诱剂芯,每间隔30 d更换1次,连片实施,降低棉田铃虫着卵量、幼虫量及害虫为害基数[9-10]。而对于蚜虫为害率达到10.0%的棉田,可以在其发生期每667 m2放置2~3块黄板,黄板可以悬挂在高于棉花植株10 cm的位置,诱杀蚜虫,降低蚜虫发生基数。

3   总结

综上所述,应用棉花全程绿色防控技术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降低棉花因病虫为害导致的产量、质量损失。因此,棉花种植户应正确认识物理+生物+生态+化学模式在棉花病虫害防治中的优良作用,综合考虑棉花种植方式、气象条件、耕作方法、农田生态等因素,逐步扩充、完善并保证棉花病虫害防治效果,提高棉花种植的经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 1 ] 程二东.鲁西南棉花病虫害发生及绿色防控技术——以山东东明县为例[J].中国棉花,2011(3):38-39.

[ 2 ] 郭俊珍.安阳县玉米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情况分析[J].中国农技推广,2014(6):45-46.

[ 3 ] 李顺.棉花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J].农业科技通讯, 2019(11):311-312.

[ 4 ] 王伟.河南商丘棉花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的作用与 推广[J].农业工程技术,2019(2):95.

[ 5 ] 吴凤来,陈传哲.棉花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与效益评估[J].现代农业科技,2018(11):113-114.

[ 6 ] 张子敬.棉花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7):197.

[ 7 ] 冯爱华.浅谈棉花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措施[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2):201,204.

[ 8 ] 何新民.棉花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9(3):21.

[ 9 ] 夏广奎.浅析棉花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9(10):77.

[ 10 ] 雒珺瑜,张帅,任相亮,等.近十年我国棉花虫害研究进  展[J].2017(S1):100-112.

猜你喜欢
绿色防控棉花病虫害
棉花是花吗?
探析森林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策略
南方甘蓝主要病虫害防治安全用药表
林业的病虫害及生态防治研究
雪白的棉花堡
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探究
不可思议的棉花糖小村(上)
心中的“棉花糖”
梨病虫害防治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