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70年发展理念的演进逻辑与启示

2020-11-06 03:20林晓欢
西部学刊 2020年18期
关键词:发展理念演进启示

林晓欢

摘要:在新中国成立70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党和国家一直都在努力探索最适合中国国情的经济发展道路与模式。我国在不同的时期形成的关于建设经济的不同发展理念,显示着独特的内在演进逻辑:从“征服”到“利用”到“共生”的自然观念;从“单一”到“协调”到“系统”的理念目标;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发展飞跃。我国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发展理念的人民性,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制定发展计划,助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以圆伟大复兴中国梦。

关键词:新中国70年;发展理念;演进;特点;启示

中图分类号:D61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0)18-0018-03

新中国70年来的发展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发展与丰富。不可否认,事物的发展过程总是曲折的,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发展理念存在一些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中国化的过程中走了弯路。发展理念是我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选择需解决的前提问题,目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践行新发展理念的任务还很艰巨。我国作为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推崇怎样的发展理念、践行怎样的发展模式都受世界瞩目。

一、新中国70年发展理念的演进逻辑

70多年来,新中国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谱写了一首多姿多彩的发展史诗。纵观这些发展理念,它们具有独特的内在演进逻辑。

(一)从“征服”到“利用”到“共生”:新中国70年自然观念变化分析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思考,前后形成了征服自然到利用自然再到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三种自然观念。

征服自然。经历了国家主权受到侵犯、沦落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历史,又面临着新中国建立初期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的封锁,党和人民迫切希望国家改变“一穷二白”的现状,在世界上扬眉吐气。因此,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涌现出了人定胜天、征服自然的盲目冒进的自然观念。当然,毛泽东也曾在中共八大强调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但不久,党又偏离了中共八大的正确路线,心急火燎地搞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大炼钢铁、毁山砍树,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利用自然。“硬道理”发展理念、“第一要务”发展理念是党中央在吸取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及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后反思出来的。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增长惊人但资源耗费巨大、环境污染严重、效益和质量非常低下的老工业道路导致社会不能协调发展的时候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标志着我国开始思考“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它要求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提倡发展循环经济。

人和自然和谐共生。十八大,我国提出“美丽中国”的概念,强调要抓生态文明,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又加上了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五位一体”,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观念。习近平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1]。

从“征服”自然到“利用”自然的观念演进,是从追求粗放的经济增长到协调的经济增长的转变。从“利用”自然到“共生”观念,又是发展理念的再一次飞跃,我国对人类和自然的关系有了更进步、更科学的认识。

(二)从“单一”到“协调”到“系统”:新中国70年理念目标变化分析

从1949年建立新中国到提出科学发展观之前,我国的发展理念目标基本上都是单一的。新中国刚成立,目标是实现经济恢复任务,治疗战争创伤。经济恢复后,目标是一化三改①、赶英超美。“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不讲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硬道理”发展理念、“第一要务”发展理念都是片面强调发展的“快”,而忽视了发展的“好”,在经济建设的实践中以惊人的速度实现经济增长,但经济增长的效益和质量却令人堪忧。

面对这样严峻的形势,胡锦涛在2003年的“7.28讲话”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的发展理念,“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2]623这一发展理念目标是协调的。它不同于单一追求经济发展的发展目标,既讲究经济总量快速发展,也讲究全面协调可持续。

十八届五中全会,我国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它是针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出现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项矛盾和短板而提出的,是系统的理念目标,是关于发展全局的整体目标。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方面构成了新发展理念体系,同时又有自身的侧重点,哪一方面都不能缺少。

从“单一”到“协调”再到“系统”的发展目标的演进,是共产党人对发展规律的深度把握,是对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正确认识。

(三)从“站起来”到“富起來”到“强起来”:新中国70年发展成效变化分析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发展理念对各个时代进行反映,同时又指引着我国具体的发展实践。

1949年,我国对世界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化三改”的发展理念指导着我国进行“一化三改”的实践,促进了我国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一化三改”后,我国并没有真正富起来,所取得的经济成就在世界上不突出,人均JDP仅有160多元。十年“文革”,又使我国“一五”时期取得的发展停滞不前。我国真正走上富起来的道路是从改革开放开始的。改革开放后提出的“硬道理”发展理念、“第一要义”发展理念、科学发展观,指引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人民生活逐渐富裕起来,日子变好了。

五大发展理念孕育于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舞台进行伟大的强军、强党、强国的发展实践,取得歼20、空中“三剑客”、高铁事业、港珠澳大桥、“一带一路”等等成就。

建国70年来,不同时期的发展理念前后推动着我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飞跃,彰显了共产党人超凡的执政智慧。

二、新中国70年发展理念演进的启示

建国70年来,我国从贫穷落后到繁荣富强,取得举世夺目的成就,原因在于坚持发展。发展永远在路上,今天的新时代需要更高质量、更高水平、更加科学的发展。过去70年发展理念的变迁,对我国深化改革等各项事业的推进有着重要的启示。

(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为指导

我国的发展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进行的发展。我国在发展实践中要解决的问题基本上都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认为社会是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的,“社会不是坚实的结晶体,而是一个能够变化并且经常处于变化过程中的有机体”[3]84。它主张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取代旧事物,事物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赶超发展理念、“硬道理”发展理念、“第一要务”发展理念、科学发展观、五大发展理念就是在不断地进行继承与发展的过程中趋于完善的。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主张人与自然是辩证统一的,在人的发展中强调尊重自然,以及自然在人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的自然观念经历了从“征服”到“利用”再到“共生”的三个阶段,并指引着我国的发展实践。新中国70年来的环境变化也说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正确性,人与自然的关系必须得处理好。社会越发达,对自然环境的要求越高。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强调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我国在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倡导赶超发展理念,急于求成,忽视了经济内在的客观规律,经济反而负增长。文革时期只讲阶级斗争,不讲发展问题,更是使整个社会发展停滞不前。

发展有成就,也有曲折。只有遵循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内在规律,我国的发展才能不偏离轨道,才能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二)坚持发展理念的人民性

发展为了谁?发展成果要让谁享受?这是我们进行国家建设和发展各项事业不可逃避的根本问题。

西方很早就提出了“人本”发展理念,但归根到底是虚假的以人为本,以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迷惑民众,掩饰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我国所说的“以人为本”中的“人”指的是每一位遵纪守法的中国公民,并不是抽象意义上的人。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导向,是党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必然要求,是党的初心和使命的鲜明体现。新中国成立初提倡“一化三改”发展理念、赶超发展理念,目的是为了让饱经战乱与欺侮的人民早日解决温饱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提倡的“硬道理”发展理念、“第一要务”发展理念是为了让人民走向富裕。科学发展观、五大发展理念,目的是让人民全面实现小康,共享国家的发展成果,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高人民的安全感、满意感、幸福感。

正因为党和国家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立场,探索人本发展,我国综合国力才提升飞速,以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身份日益靠近世界舞台中央。因此,无论在任何时期,发展理念的人民性不能变、不能丢,必须坚持到底。

(三)正确认识与处理社会主要矛盾

建国70年发展理念的历程,可以说是党和国家认识和处理社会主要矛盾的历程。

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指出,“中国还存在着两种基本矛盾。第一种是国内的,即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第二种是国外的,即中国和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4]1433。1953年至1956年底,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这一对矛盾。这是对当时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认识。我国从当时具体的社会主要矛盾出发进行了“一化三改”,成功过渡到社会主义,发展形势逐步向好。

中共八大对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后的社会主要矛盾进行了分析,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5]293。但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冒进、盲目提出了偏离八大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的“一大二公”②发展理念,导致许多错误。

八届三中全会更是改变了八大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判断,认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没有真正解决,明确指出“第六点,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毫无疑问,这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6]466。“一大二公”的发展理念的“左”倾错误还未实现彻底纠正,在政治方面发展更为严重。1966年至1976年十年文革时期,都是针对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展开的,阶级斗争被扩大化,一切问题都绝对化地判定为阶级问题。由于对社会主要矛盾的错误判断,我国各方面建设遭受毁灭性的打击。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继承八大的精神和总结了“文革”教训的基础上对当时的社会主要矛盾进行谨慎辩证的判断,认为“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就是我们的中心任务”[7]182,重新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路线。之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行改革开放,不断提升综合国力。

党的十九大对我国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落后的社会生产”已经不是当代中国的主要矛盾,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經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8]。这一判断是对我国现阶段国家状况的正确把握。身处新时代面临新矛盾需要新方法新理念。五大发展理念是对我国发展问题的时代回应。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实践证明,只有正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针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进行理念创新与谋划发展,才能推动国家的进步,满足人民的期待。

新中国70年的历史进程中,有举世瞩目的成就,也有不少曲折,深刻证明了发展理念影响着一个国家的谋篇布局、兴衰胜败。在国际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深水区、脱贫攻坚2020年决胜期,中国共产党能否继续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推进发展理念的创新,切实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尤为关键。因此,我国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发展理念的人民性、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制定发展理念,助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以圆伟大复兴中国梦。新中国发展理念的变化既顺应了中国人民的意愿,又符合世界历史的趋势,为当代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更好发展提供积极的发展理念借鉴,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猜你喜欢
发展理念演进启示
创新发展的三重视阈
论我国死刑制度的演进及其发展趋势
基于企业营销理念演进的道德营销探讨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论美国警察院校政府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及启示
武陵山片区高校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的建设与启示
当前高速铁路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的演进及发展探析
关于福建自由贸易区发展理念和辐射带动海西产业升级模式的探究
我国发展理念的演变与创新
星系的形成与演进和宇宙的膨胀现象及暗物质与暗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