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评价成为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2020-11-06 04:05黄倩媛
考试与评价 2020年9期
关键词:科学素养评价发展

黄倩媛

【摘 要】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基础性课程,科学课程的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教育功能,有利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提供契机。

【關键词】 评价  科学素养  发展

长期以来,教师对学生一学期科学课程的评价总结都是以学业分数为标准,出一张试卷让学生做一做,或是根据学生平常在课堂上的表现给出一个分数,这种评价在意的是对学生的甄别、选拔功能,并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评价应促进与保证学生的发展,评价的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学习评价要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因此,科学课程的评价一定要讲究方法,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

一、评价应考虑学生的需求

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因而评价就不能只出现在学习结束后,而必须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科学课程所倡导的探究式学习方式,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动脑、积极体验,这也就要求教师随时关注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学生必要的鼓励与指导。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渴望被认同的需求,这种需求的满足来源于外界”,教师在课堂教学评价过程中为了满足学生的这种需求,常常会使用激励性评价去唤醒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但我们要清楚意识到激励不等于表扬。

课堂上,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表现出不同的思维方式,教师会从他们的行为及语言表达中找出闪光点,及时表扬,以保护他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我们不能钻入赞扬的桎梏中,认为把学生往好的方面说就是对他的激励,即使一无是处也要找出好的地方,这样无原则的激励只会让学生不能清楚和全面地认识自己,让他自我感觉良好,自信过头,并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我们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区别对待,巧妙处理,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否定性评价,让他在看到自己优点的同时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有针对性的修正意见,以促进自身更好的发展。

二、评价要选择恰当的方法

科学课程评价的内容包括科学知识、科学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以及对科学和科学学习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这样的基础上,一纸试卷远不能满足对学生科学素养的综合评价,教师还要以活动、实验、项目报告等为载体,结合多种方式进行测评,才能全面地评估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业水平。

1. 日常实践测评

科学素养涵盖了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等方面的内容,一张试卷是无法检测学生科学素养达到何种程度的,学生处理问题时表现出来的能力,如:严谨的观察态度、安全规范的操作实验、完整的制定计划、利用网络资源检索信息等,只能在实践中得以体现。在平常的探究活动中小组内学生的表现又各不相同,教师应鼓励学生采取自评或小组互评的方式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和他人,并对结果进行记录整理,经分析后可判断学生在一个阶段内的学习发展情况,这样的评价还可让学生学会比较、反思从而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

2. 学科成长档案袋

指导学生对平常探究活动的过程性材料及成果进行搜集,包括观察日记、科技小论文、收集的资料、科技小报等,建立成长档案袋,要求学生对档案袋认真维护保管,进行定期展评。学生通过自身搜集材料间的对比,可以清楚地看到相关能力的发展变化。

3. 设定评定量表

教师根据课堂要求,事先制定有效的评定量表,内容包括课堂参与度、发言积极度、课堂纪律等方面,并且划定相应等级,通过组间评价、组内评价等方式对学生的行为做出直接的评定,及时记录,周周总结,月月总结,学生在回顾自己日常表现行为时,能够迅速发现不足及时反思,制定应对策略,调整纠正不良行为。

三、评价为保护学生的个性发展

评价的其中一个目的是让学生清楚地认识自我,明确自已的目标,规划自己的努力方向,修正自己的行为。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在学习方式、能力发展上表现出不同,如果一味地采用同一标准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势必削弱学生的学习热情,导致科学学习成为应付式的机械学习,科学课堂也随之死气沉沉。《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和评价是课程实施的两个重要环节,它们相辅相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发挥评价的诊断、导向功能,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调整教学行为,利用更有效的教学方法,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最大程度地促进学生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中得到提高,并以此激励他们向下一个目标奋进。

例如:科学课堂上我们总是可以发现,许多平时淘气,爱动的孩子在探究活动开始时就表现出很强烈的好奇心,迫不及待地摆弄实验仪器,这类孩子往往是常规课堂上的“后进生”,如果我们注意观察这类学生并适时地给予引导、点拔,利用他的好奇心,发挥他的长处,强调他在课堂上的进步,那么他就会表现出高于以往的学习主动性,并保持一种积极的状态参与到科学学习中直至获得成功的体验,这个持续的过程还将延伸至其他课程的学习中,最终引起学生学习习惯的变化。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思维发展情况,才能为学生量身定制合适的评价标准,保护他们的个性发展,激起他们的学习热情,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使他们长期保持一种积极的状态。

总之,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有了解学生在科学学习中的实际需求,关注学生在科学学习中的表现,选择恰当的评价方法,才能帮助学生在已有的水平上得到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M].2017.2.

[2] 张红霞.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7.

*本文是建瓯市2019年度教育科研立项课题“基于地方优势小学科学校本课程的研究”(课题号:B19065)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科学素养评价发展
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学科的交叉渗透教学中得到提高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区域发展篇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图说共享发展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图说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