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下的人文关怀与绘画艺术表达

2020-11-06 02:50陈家燕
美与时代·下 2020年8期
关键词:新冠疫情人文关怀

摘  要:2020年春节,中国武汉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肺炎以极强的传染性和高致病性形成一场史无前例的人类灾难。本次抗疫中,绘画工作者以其敏锐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生动地描绘、刻画了众多不畏生死、不计名利的最美“逆行者”和“白衣战士”,并以现实主义手法,记录、摹写和呈现人间大爱。灾难面前,画者们为白衣执甲的伟大壮举书写,为英雄人民讴歌,为时代楷模传记,在“伤”与“痛”“离”与“别”之间折射人性光辉,表达出浓浓的家国情怀和人文关怀。

关键词:新冠疫情;人文关怀;绘画艺术表达

2020庚子年春节,在中国武汉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肺炎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其危害程度、破坏强度、影响深度前所未有。鉴于此,政界、学届、国际社会、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各界给予高度关注和积极行动。在此期间,既有以钟南山院士、张伯礼院士为代表的国家级医学团队现场救治和抗疫实践,也有广大一线医生、众多临床医学专家、医务工作者、实验室科技攻关团队积极参与;既有全国人民和全社会的积极抗疫,更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对抗疫做出的全局性、战略性顶层设计与科学研判。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疫始终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人民为中心”,通过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通过强大的组织动员和统一部署,有效控制了疫情。紧急关头,国家一声号令、尽锐出征,广大医务工作者星夜驰援奔赴疫情深重的武汉。同时,14亿人民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宅”家隔离主动投入战斗。正是本着依靠人民和人民生命至上的人本理念,努力将生命和国家安全放到第一位。同时,积极向其他受难国家和地区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如医疗物资、专家团队、技术援助和经验共享等,积极携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灾难面前,艺术工作者以特有的方式记录、描绘、摹写一个大时代里重大事件的国家记忆和人类境遇。以“艺”抗疫成为艺术家的“应有之义”。

一、新冠疫情危机爆发与生存变局

新冠疫情全球性爆发,注定这是一个必将载入史册并影响21世纪发展的大事件。2019年12月8日武汉出现不明原因肺炎患者发病,12月30日启动病例追查,2020年1月23日应急防控指挥部通告武汉封城,要求武汉全市所有城市的公交、地铁、轮渡、长途客运站暂停运营,以及机场、火车站离汉通道关闭。当时主要基于几点考虑:一是正值中国传统春节期间人流量大,传染性强,发病率高;二是疫情防控难度大和疫情传播速度快;三是感染性强,医学界尚无特效药。

正如传染病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表示:武汉实施进出人员管控是因为疫情到了刻不容缓的程度,只有严格控制传染源,才能不让传染病大流行。仿佛一夜之间,这座九省通衢、拥有1000多万人口的特大城市一切活动暂停、经济停摆。突然的安静和意外的困境,疾病让生活按下暂停键,世界由此陷入停顿状态。生活秩序被打乱,对突如其来的事件缺乏预知,社会心理处于焦躁状态。应该说,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疾病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初期,防疫条件尚无准备,猝不及防,有效的防疫政策还未及时出台,面对高传染率、高致病性問题,人们产生了各种忧虑、紧张和害怕,同时,在真相模糊与慌乱混沌状态,在有序与无序之间,迅速打破了个人生活格局与国家正常状态。

二、疫情下的国家应对与人文关怀

既无现成经验可鉴,也无任何防备情况下的疫情蔓延,不仅考验着国家治理与危机应对的能力与水平,更考验着中国领导集体的执政智慧和治国理念。虽然初期由于对疫情研判不足出现治理能力软化,但很快便由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亲自担任抗疫总指挥,统一部署指导抗疫。

首先,治病救人与时间赛跑。针对众多的患者和病人,无论医院还是政府始终坚持并采取应收尽收、应治尽治方针。从全国各地、军队、地方政府等紧急调配大量的医疗物资和最好的医务人员连夜驰援武汉。其次,紧急封城与防止扩散。2020年1月20日,中国宣布新冠肺炎存在“人传人”的现实,1月23日凌晨武汉宣告“封城”。为防止疫情造成更大范围、更大规模和更严重伤害,国家紧急采取措施最大限度保证人民生命安全:一是对灾区提供基本的生活物资供给和安全保障,保障百姓基本生活需求和医疗物资供给满足;二是紧急调遣最好的医疗专家团队、医疗设备送达武汉,短短3天汇聚全国近80%最精干专家团队,4.2万名优质医务人员驰援武汉,医务人员和病人比一度高达2.5:1;三是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为了人民的生命安全果断停止一切商业活动,一切经济活动让位于百姓生命安全和生命尊严。

党中央和国务院始终把疫情防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始终要求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及健康放在第一位。灾难面前,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在疫情有效控制后,中国积极发扬国际人道主义精神对外施以援助,充分展现出中国责任与大国担当,彰显了生命重于泰山的价值追求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想情怀与人文关怀。

三、以“艺”抗疫的绘画艺术表达与在场行动

艺术是一定时代事件背景下的时代主题的承载方式和社会图景再现。艺术所表达的,更是对生活现场、生存价值以及人类命运的深层关照。艺术工作者以独特眼光、严谨思维真实摹写时代主题和时代命运下的人民生活和生命存在。正是对生存的深刻领悟和对生命的价值高扬,以及深层次人文关怀,使得艺术清晰而孤独、高雅而朴实地展示人类真实存在。在这场大灾难中,艺术以其特有的方式记录着时代悲欢,折射出人性的善恶美丑,以及个人的弱小和集体的强大。在灾难面前,任何一国或者地区均不能独善其身,各民族惟有“抱成石榴籽,战出中华魂”[1]方能夺取最终胜利。

(一)从未缺席的艺术对瘟疫的再现历程

纵观人类抗疫史,每次重大危难或大瘟疫发生时,艺术就会显示出极强的创造力,催生出荡涤心灵的绝佳之作。比如现藏于法国巴黎卢浮宫的巨幅油画《梅杜萨之筏》,画家籍里柯用浪漫主义手法表现处在困境中的人们饥渴煎熬、痛苦无助等各种场景,让观画者感受到现场强大的紧张与恐惧感,是不可多得的绘画佳作;又如阿尔贝·加缪的长篇小说《鼠疫》,以其强大的视角、宏大的场面以及细腻的笔触表现那场人类的灾难,让人如临现场,深思极恐,作者也因此文斩获诺贝尔文学奖。再如尼德兰画家勃鲁盖尔绘制的《死亡的胜利》、博斯创作的《乐园》《干草车》等作品,表现的不仅是对瘟疫产生的恐惧心理,同时亦是用绘画来劝慰人们对生命和健康进行理性的思考[2]。纵观中国近现代史,不管是战争亦或是灾难都会催生众多不朽的艺术作品,如赵振华的《抗击非典》,直击人心,表达人性经历苦难的磨砺而焕发出强烈的生命之光。越是危难之际,人越会迸发内心更强大的大我之念,升腾起超强的民族大义及英雄主义情怀,正如蔡元培先生所言:破人我之见,去利害得失。

回溯灾难历史,14-16世纪爆发的最大范围的瘟疫——黑死病,死亡2000万到3000万人,人口损失达30%以上。然而,这一残酷的社会现实却造就黑暗中世纪艺术史上的辉煌成就,因为黑死病高死亡率造成了人們重要的心理阴影,并导致相关题材艺术作品数量急增,“黑死病给人类带来空前的灾难,也对欧洲文化产生重大影响。为文艺复兴理念与价值的萌发提供适宜的环境,当欧洲从瘟疫阴影步出时,相伴而来的是人文主义、个人主义、世俗主义以及文学新潮流涌现”[3]。这期间都离不开大量因瘟疫而产生的文学艺术作品在场与思考,充分展现了艺术对瘟疫的再现。

(二)以“艺”抗疫的在场行动和实践路径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艺术家们以笔为“枪”,借助艺术的力量用最特殊的形式抗疫。他们用绘画、影像等形式解读政策、宣传科普防护知识、讴歌众多医护及各条战线上的感人事迹,用艺术承载并记录整个抗疫全视角,凝聚全民抗疫的强大精神力量。疫情让很多家庭承受着生命之痛,道路封闭、店铺关门、开学延期,城市仿佛按下暂停健,世界瞬间安静下来。人们在经历一个不一样的春节,一个漫长的假期,一场心灵的磨砺之后,春天还是如约而至,人们也从最初的恐惧慌乱逐渐向勇敢坚毅转变。艺术家们默默地但却异常勇敢坚毅地投入战斗,用“微光”点亮和照耀着灾难中的人们重拾生的希望与信心。艺术抗疫,即是将整个抗疫过程用艺术的形式全程记录,通过云录播、网上展厅、博客、公众号等形式进行宣传。

表达内容上:上至联防联控的国家行动和各个援鄂医疗队的工作现场,下至社会各界的人民参与,无数家庭的默默付出,舍小家顾大家的动人场景,艺术家们一一进行记录。正如鲁迅先生所言:“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这场疫情阻击战中,党旗飘飘,白衣逆行,凡人善举更是如同涓涓细流汇聚成海,点燃了关怀之光。全国上下,爱心如潮,中国人民以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闪耀出人性的光辉,处处体现人文关怀、社会和谐、人际融洽,以及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疫病无情人有情,温暖之光心映心[4]。

表达载体上:主要通过书法、摄影、绘画、视频影像等手段逐一记录,呈现出一幅幅温暖、细腻而又充满力量的作品。涓涓细流凝聚形成抗击疫情的磅礴之力,以势不可挡的力量点燃起“人定胜天”的坚定信念。

(三)以“艺”抗疫的人文关怀与载体呈现

1.白衣执甲,书写时代英雄和英雄的民族

疫情发生以来,艺术工作者们以敏锐的视角,真挚的情感记录苦难历程与伤痛感动,他们强忍住悲欢酸楚,默默承受生命之殇,借助手中的笔墨存储摹写白衣执甲的艰难奋战与生离死别。不论国画还是油画,不论设计还是素描,不论剪纸还是漫画,艺术工作者站在多维视角、多时空领域以及多尺度展示庚子年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和人民共克时艰的壮举。

在新冠肺炎防控中,到处都可看到白衣执甲驰援武汉的生动场景,不管是白发苍苍的耄耋老人如钟南山、李兰娟院士,还是人生正当年的李文亮医生、柳帆护士、刘智明院长等,甚至无数90后、00后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5],始终迎难而上,逆风而行,他们注定被时代所书写。将生死置之度外,以生命守护生命,只为尽可能多地为患者撑起生的希望的无数白衣战士,还有各行各业以各种方式驰援抗疫一线的人们,他们是这个时代最可爱可敬之人。同样,白衣执甲也是艺术表达的最佳题材,从“致敬钟南山,为钟南山院士造像”“吹哨人李文亮”“致敬最美逆行者”“抗疫英雄”到“闻令而动”“紧急驰援”“同心抗疫”等题材,艺术家们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自发地为心目中的英雄摹写造像,这才是最高级别的英雄崇拜。从联防联控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各族人民灾难中守望相助的精神,凝聚成抗疫战场上的强大力量。无论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还是地方院校,无论大咖还是新生代文艺工作者、各类艺术团体组织抑或是个人,都在用艺术作品书写时代英雄和为英雄的民族画像,白衣执甲始终彰显责任担当。

2.用画笔为武器,汇聚磅礴力量为抗疫加油

疫情当前,中国艺术家们以一己之力,以笔为戟,讴歌战斗在疫情最前沿的最美中国人,为时代明德立传,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为抗疫加油鼓劲,共同汇聚起万众一心的磅礴力量,形成强大的抗疫合力。很多高校、大学、文联、美协等积极行动,以抗疫为主题组织多层次、多级别、多样化的云展览。幼儿园、小学的孩子们也被调动起来,他们纷纷拿起手中的画笔,用稚嫩的小手表达他们对英雄的祝福及抗疫必胜的决心,用绘画凝聚起人民群众抗击疫情的强大精神力量。用笔勾画出一幅幅生动的医护人员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的感人画面,用线条和色彩冲击讴歌白衣逆行者临危不惧、与病毒抗争、为生命接力的崇高品质,表达全国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坚决打赢抗击疫情阻击战的信心和决心,用绘画高扬生命至上的人文主义思想。

抗疫初期,中央美院的杜沁锟老师便创作了一套“白衣战士教你防疫”表情包,他用轻松的笔风将奋战一线的防疫人员描绘得惟妙惟肖,正确的防护方法也表达得浅显生动,此套漫画在第一时间最大范围内出现在了各大防疫宣传现场,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漫画的表现通俗易懂,同时由于其极强的社会教育功能,使得漫画在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都发挥着强大的精神激励作用。中国老一辈漫画家丰子恺、张乐平、华君武、丁聪、方成等,以笔作“枪”,用漫画歌颂奋战的斗士、鼓舞民众的斗志,给人们以启迪与警示[6]。河西学院的张敏老师所作的《请战书》《我们一定胜》《众志成城》、牛潇靓老师所作的《向逆流而上的英雄致敬》等一系列画作真实地再现了抗疫初期各地医务人员闻令而动、请命而出,不远万里倾囊相助的动人场景。由写生中国、中国油画写生俱乐部等主办的“写生中国‘战疫情2020中国优秀美术作品大展”,数量庞大,表现内容涵盖整个抗疫过程发生的动人故事。欣赏作品的过程亦是体验一次次抗疫感人故事的过程,让人不禁泪流满面,仿佛置身现场。

3.苦难辉煌,艺术承载时代记忆与家国情怀

无论从中外美术史上的具体案例来看,还是当下全民抗疫的实际需要来看,“抗疫”美术作为一种表达情感、鼓舞人心、凝聚力量的艺术形式,都有着自身的特点,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7]。越是在大灾大难面前,越能折射出人性的光辉,涌现出英雄事迹,彰显家国情怀。古往今来,中国人思维观念里“家运”与“国运”骨肉相连,家国认知始终凝结着“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没有国哪有家”,因此,面对前所未有的灾难,国人必须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共克时艰,携手应对。

通过绘画艺术解读疫情下的苦难,留住瞬间,成就永恒人文主義光芒,一如欧洲鼠疫过后文艺大复兴致人文主义思想萌芽,艺术将一切复杂斗争过程瞬间定格为永恒。艺术家们虽不能亲身投入抗疫战斗现场,但却能用最高涨的热情及最真挚的情感参与激烈的战役。他们时刻关注疫情,笔耕不辍,以艺术的形式,生动、鲜活地传递战疫必胜的信念以及人文关怀,表达对抗疫“逆行者”的敬意,表达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与自豪。艺术以喜闻乐见的形式直观地广泛传播,通过场景再现以增强其辨识性,以特有方式记住历史,引起大众更强烈的情感共鸣与价值认同。艺术承载时代记忆,苦难成就其辉煌。

四、结语

疫情不仅带来对生命的拷问与价值考量,还应该是灾难面前的态度检验与责任担当,以及人类对未来的生存审慎与发展思考。尽管以艺术的名义,开不了药方、治不了疾病,但却是灾难面前的有力见证,是面对苦难时的一缕微光与灾难后的心灵慰藉。艺术摹写、记录疾病灾难与时代事件,既是艺术存在的本真价值,也是历史赋予的责任使命。

艺术以白描形式摹写最美逆行者,书写着英雄的民族、英雄的国家和英雄的人民。病毒无情,人间有爱,中国能在较短时间内取得决定性抗疫胜利,主要源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发挥;源于依靠人民、动员人民、为了人民和“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以及强大的组织动员和联防联控、众志成城汇聚而成的磅礴力量。艺术提供了一种有温度、有情感、有内涵的举措,为抗疫提供时代记忆,让人文之光熠熠生辉,驱散“阴霾之云”,让人本精神阻击“焦虑之雾”,让科学理性消弭“恐慌之黯”。逝者已矣,我们深刻怀念;生者珍重,未来我们笃定前行。

参考文献:

[1]龙慧蕊.凝聚起民族团结的磅礴伟力各族人民携手同心战“疫”观察[J].中国民族,2020(Z1):22-28.

[2]盛葳.艺术如何表现瘟疫——以艺术史为例[N].中国艺术报,2020-2-26.

[3]李荷.灾难中的转变:黑死病对欧洲文化的影响[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1):151-156.

[4]熊林海.“落日余晖”下的身影闪耀着“人文关怀之光”[EB/OL].[2020-03-06].https://news.china.com/domesticgd/10000159/ 20200306/37878266.html

[5]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壮志如虹,青春似火[N].人民日报,2020-3-22.

[6]田呢.折射出战疫印记的多棱镜——疫情防控中的漫画创作[N].光明日报,2020-03-15.

[7]屈菁,屈健.面对疫情,美术家的应有之义[J].美术,2020(3):24-26+29.

作者简介:陈家燕,六盘水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艺术理论与油画语言、色彩理论等研究。

猜你喜欢
新冠疫情人文关怀
关于新冠疫情社区防控管理的几点建议
新冠疫情下若干劳动合同问题研究
新冠疫情视阈下感悟“四个自信”国家共识
“心理成长任务包”助力学生安度疫情
关于疫情对地区经济金融影响情况的调研
新冠疫情对县域脱贫产业发展的影响及地方金融支持的建议
尊重主体地位,彰显人文关怀
论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的生存写照与人文关怀
对员工的人文关怀,是预防工伤事故的重要手段
论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