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人大学生礼仪素养缺失成因及对策探讨

2020-11-06 04:46汪碧云
文存阅刊 2020年18期
关键词:相应对策礼仪

汪碧云

摘要:聋人大学生在生活及学习中呈现出多种礼仪素养缺失现象,本研究通过观察及分析其日常行为,且对长沙职业技术学院的23名聋人大学生从礼仪素养常识、日常礼仪交往、日常礼仪三维度进行访谈,总结出聋人大学生礼仪素养缺失成因并作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聋人大学生;礼仪;相应对策

礼仪是指在人际交往中,自始自终地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完整行为。礼仪是一个人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的具体体现,它是个人心灵净化、身心愉悦、个人修养提升的保障。它的核心是倡导人们修身养性、修睦向善。当前,我国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精神文明建设,而文明礼仪是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内容。文明礼仪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是衡量一个人教育程度的标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不仅是个体道德、品质和个性形成的重要教育,也是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质、振兴民族精神及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保障。

古希腊哲人赫拉克利特说:“礼貌是有教养的人的第二个太阳”,“做人先学礼”均说明了礼仪教育的重要性。礼仪是个人美好形象的标志、是人际关系和谐的基础、是家庭美满和睦的根基、是顺利工作和各项事业发展的关键,同时它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载体。礼仪是后天习得并养成的,它必须通过学习、培养和训练,才能成为人们的行为习惯,个人文明礼仪一旦养成,就会在社会生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有助于沟通

人是社会的人,在社会交往中,只要双方都自觉遵守礼仪规范,就容易获得及提升好感,利于情感沟通和交流,从而使社会交往更容易成功。

二、利于协调和合作

在人际交往中,人们遵守相应的礼仪规范,更能达成共识,互相友好合作,避免不必要的冲突。讲礼仪可以促进全体成员团结互助、敬业爱岗、诚实守信,可以帮助人们协调关系,达到顺利合作的目的,从而推动各项事业的顺利发展。

三、维持社会良好风貌

要继承弘扬祖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就必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而文明礼仪教育就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礼仪是社会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它同时对社会风尚产生广发、持久和深刻的影响。社会越遵从礼仪,社会文明程度就越高,社会就越和谐安定。

四、礼仪有着良好的教化功能

社会是不同人群的集合,而在其中的每个人都具有鲜明的个体差异。人的性别、年龄、身体状况、受教育的程度不同导致群体间的交流难易程度也不尽相同。而礼仪成为了他们交往的润滑剂和粘合剂,使得不同人群之间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同时,它通过评价、劝阻、示范等教育形式纠正人们不正确的行为习惯,倡导人们按照礼仪的要求来协调人际关系,维持正常生活,并且讲究礼仪的人也起着榜样的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人。

作为礼仪之邦,我国的礼仪文化源远流长,礼仪的养成教育也至关重要。作为一位特殊教育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笔者发现聋人大学生在礼仪素养及养成教育方面存在较多缺失,这些方面严重影响了聋人群体的形象及和他人的交往。为了解聋人大学生的礼仪素养现状,笔者不仅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进行观察,并设计相应问卷对长沙职业技术学院特殊教育学院23名大学三年级聋人学生进行访谈,并从礼仪素养常识、日常礼仪交往、日常礼仪举止等三个维度进行分析探讨,通过访谈结果发现聋人礼仪修养缺失的原因如下:

五、聋人大学生礼仪素养意识不强

通过访谈,结合日常礼仪行为观察,发现学生的礼仪素养不强。他们并不能意识到礼仪素养的重要性,因此在行为上、着装、礼貌用语等方面不能体现或体现不充分。即使部分学生认为礼仪素养很重要,但在进行礼仪教学及渗透活动时配合度及参与度均欠佳。在调查和访谈中,笔者发现大部分的聋人大学生家庭在农村,有的在山区,从小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父母大多在外务工,一年到头回家的次数不多,时间不长。祖辈受教育程度低,虽然多为淳朴、厚道、善良之人,但毕竟礼仪能力有限,聋人大学生跟着他们生活除了去学校就是回家劳动。再者,父母鲜少的在家时间,有的由于和孩子沟通困难,基本不交流,更别说教育;有的父母出于对孩子的愧疚,尽自己所能满足孩子需求,溺爱、骄纵、放任孩子,孩子的礼仪教育更难实施;还有的家长有心对孩子教育,无奈自己的礼仪素养也不够,只能从做人的本分和品质方面进行教育,这已是家长最大的能力。所以孩子的礼仪意识很难从小树立,即使树立,也欠广泛和深入。

六、聋人大学生礼仪素养常识较弱

访谈中,有多数聋人大学生不知父母的生日及联系方式,在和他人交往中较少使用礼貌用语。和他人交往时,难以从他人的角度来考虑行为方式的恰当性,例如“电话联系的时间是否打扰他人的休息”,大多数学生是想到就联系,不顾及时间、地点、场合。有时连基本的称呼都没有,会给他人造成极不礼貌的印象。在聋人大学生的亲子关系调查中发现,他们大多和父母的关系淡漠,联系最密切的时候应该为“要生活費”,很多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虽然对外宣称为“能吃苦耐劳、自食其力”,实际上很多家长对孩子的关注仅限于“生活费用完没,不要乱花钱”。有很多家长表示在礼仪教育上很为难,有些家长则反映有心无力。他们希望和孩子能建立好良好的亲子关系,但不知道如何入手,也不知道该用什么方式进行沟通、教育以及礼仪素养的输入。所以造成了孩子自我、封闭、固执等性格,他们在聋人群体交流中还能关注他人心情,但在较大的公共社会区域就很难顾及健听人的感受。

七、礼仪交往能力较弱

在与聋人大学生的交往中,他们易给他人造成冲动、态度恶劣、不友善的印象,和其礼仪交往能力弱有很大关系。例如无意识的“穿拖鞋”行为会给他人留下散漫的形象,穿拖鞋的上下楼梯的声音会影响宿舍各楼层其他同学的休息,让人产生厌恶感;日常敲门声及呼吼声过大,过于喧闹;很多聋生不能守时准时,约定三点到,拖拖拉拉三点四十出现,让他人极不愿同他们交往及合作。他们给人的印象很大程度上源自于与健听人沟通不畅,手语动作幅度较大,尤其当与他人发生矛盾时,语言障碍使得他们自我表达受限,只能借助于手语及面部神情,从而使健听人产生聋人没礼貌、不好相处的误解;由于听力障碍,他们很难感觉到自己制造出的杂音,甚至都不会意识到自己“拖鞋”、“敲门”发出的声音影响了其他人。而这些因为本身缺陷导致的问题,只能通过父母、老师后天的教育使其察觉、关注才能改善。

八、缺乏对礼仪重要性的理解

礼仪在人际交往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提升个人的形象,同时代表团体及群体的形象,能增进与他人交往的顺畅度及愉悦度。由于聋人思维具象、情感丰富,且情绪情感的表达主要依靠肢体动作及手语,但他们又往往忽略与他人交往过程中自身的动作幅度、面部表情,甚至有部分聋人并未意识到有礼貌的交往能给群体认同带来帮助,更别提对礼仪的重视和提升了。

九、欠缺礼仪交往技能

很多聋人大学生在交往过程中,易忽略他人的身份。例如在与老师交往时,极少称呼老师或少有尊称。在交往过程中较为关注自我情绪,很难估计他人的反应,容易造成不必要的误会而导致难以与人和谐相处。因此,在明确这些原因后,老师在对聋人进行礼仪素养教学时,要做到有的放矢。孩子在家庭中的礼仪教育不够,在学校会反映出很多问题,尤其是在与老师的交往中总让老师哭笑不得,老师在无奈的同时,更应该要抓住时机,帮助改正。例如“不分昼夜、不喊称呼”的行为,教师应该在行为出现后,及时帮助聋人分析他人的心理感受,告知他们正确的交往时机及方式。

十、重塑聋人的礼仪意识

在进行礼仪素养教学之前,需让聋人学生理解在人际交往中礼仪素养的重要性。美国心理学家洛钦斯提出的首因效应,指交往双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对今后交往关系的影响,即“先入为主”带来的效果。殊不知印象在他人脑海中仅仅是最初的30秒就能形成,一个人的容貌、举止、姿态、风度在与他人交往时不但可以体现他的文化修养,也可以反映他的审美趣味。穿着得体,不仅能赢得他人的信赖,也能给他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同时利于提高与他人的交往能力。所以聋人大学生要时刻准备美好、优美、积极乐观的外表及仪态,真正做到形象走到礼仪前,这样利于他们和健听人打成一片,帮助他们真正融入主流社会。

十一、遵循基本的社交礼仪

聋人在生活及工作中,要遵循基本的社交礼仪。首先要关注自我的仪容仪表,根据场合进行穿戴。一个人的仪容仪表要与他的年龄、体型、职业和所在的场合吻合,这种和谐感能给予他人美感。对于聋人大学生,衣着应当整洁舒适,同时具有年轻属性,应穿着鲜艳、活泼,富有朝气,体现年轻人蓬勃向上的青春之美;同时应根据不同的场合进行着装,尤其注意喜庆、悲伤及庄重场合的妆容要求,要遵循不同的规范与风俗;再次在日常交往中要会用及善用礼貌用语。例如“不客气”“请”“请稍等”“谢谢”“对不起”“你好”等,并会使用尊称“您”。

十二、学会基本的社会交往技巧

与他人交往时,学会用正确的方式主动打招呼。当领导、长者、尊者到来或离去时,要起立致意;和远距离的熟人打招呼时不必出声,举手致意;在不宜交谈的场合中,或与一面之缘者点头致意;如遇对方向自己致意,以同样方式致意不为失礼。聋人切莫在公共场合不顾他人,发生异响。

同时保持仪容仪表大方整洁,善用微笑,用微笑沟通,更能消除他人的戒备,拉近距离;也要有严格的时间观念,与他人约定时要准时守时;在和他人对话时,要学会关注他人的情绪,学会倾听,不能自说自话,同时注意手语的幅度及力度,以免影响他人。

十三、学会特殊礼仪

聋人大学生也同样是社会的一分子,他们除了与聋人群体交往外,还会时常和健听人打交道,此刻除了基础礼仪外,一些特殊礼仪技巧的掌握也尤为重要。首先,明确聋人社会交往中均与“听、说”有关,当你需要健听人帮助时,为了做到无障碍沟通,需随身携带书写板或有其他文字功用的工具,在他人询问或解答时,不急不躁,认真倾听。

十四、多种工具参与社会交往

并不是所有健听人都会手语,因此在社会交往中易发生不畅快及不愉快。聋人大学生要学会利用多种工具帮助双方进行沟通。如微信、手机、短信等,聋人在沟通时要学会管理表情,注重表情礼仪;尊重他人,公共场所使用手语沟通不影响他人,尽量避免制造噪音,影响他人。

人類社会是以文明、和平、发展为主线的信息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合作日渐频繁、密切。在交往与合作中,人们的礼仪是否周全、不仅彰显其修养、素质,而且直接影响到自身事业、业务的成功。聋人大学生因为自身听力缺陷错失了很多潜移默化的礼仪养成的日常时机。因此在对聋人大学生的礼仪素养教育上,我们要高度重视,从意识形态、日常行为、日常交往等多个方面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渗透礼仪教育,通过这些方式才能让他们“懂礼仪、行礼仪”。只有真正做到外强形象,内强素养,他们才能真正顺畅地与他人沟通和交流,才能顺利地融入主流社会,才能收获更完美的自己和人生。

参考文献:

[1]刘永希.礼仪教育对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意义及路径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6,(39):87-88.

[2]褚贝.人文浸润与生命礼赞——高职礼仪修养教育探索[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5,(12):63-65.

[3]李文维.基于礼仪课程改革的视角浅析工科类大学的人文素质教育——以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为例[J].亚太教育,2015,(20):150.

猜你喜欢
相应对策礼仪
筷子礼仪
浅议英国“脱欧”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及我国的相应对策
中国啤酒行业发展现状和发展对策分析
礼仪篇(下)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
浅谈我国社保基金的监督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