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与逆城市化协调发展研究

2020-11-06 13:24张淳晟
科学与财富 2020年24期
关键词:协调发展城市化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市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就出现了以去工业化、人口迁移为特征的“逆城市化”现象,本文从协调发展的角度,分析研究当前面临的机遇、挑战并给出具体建议,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城市化;逆城市化;协调发展

一、城市化与逆城市化发展现状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截止2019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0.6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4.38%。[1]按照现有人口如果城市化率提升至70%,将有大约1.4亿人进入城市,人口的流动和聚集蕴含着巨大的消费潜力,将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持续增长。

然而,集群的发展和城市的扩张并非没有界限,当边际交易成本大于边际分工收益时将出现城市层级化和产业转移现象。[2]在东北老工业基地、四川都江堰,甚至长三角、珠三角等相对发达地区都出现了城市人口外流、人口密度下降的逆城市化现象。2019年 4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也首次提出了“收缩型中小城市要瘦身强体”这个全新的理念。

城市化与逆城市化本质特征是什么,学术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不可忽视的是,二者共同存在已成为现实,还将继续保持且互相影响。因此,研究二者协调发展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应对挑战的方式有着更加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城市化与逆城市化协调发展新形势

1、成就巨大、基础扎实、保障充分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持续深入,为城市化与逆城市化二者协调发展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同时,户籍制度改革的持续推进,也为促进生产要素充分流动、公共服务共享普惠人民建立制度保障。

2、协调发展一盘棋、齐心协力机遇好

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新的政策,全面促进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如表1 所示:

同时,“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也为城市化与逆城市化协调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共商、共建、共享的价值观深入人心。

三、城市化与逆城市化协调发展新挑战

1、资源约束为协调高质量发展带来冲击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动,资源约束日益明显。土地资源、水资源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关键因素,同时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噪声污染、电磁污染等带来的危害也要求资源使用必须低碳高效。

2、公共服务问题供需不协调

伴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交通堵塞、住房紧张、教育医疗资源紧张等问题为城市化可持续发展带来挑战。公共服务供需不平衡制约着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能得到充分满足。

3、中心城市带动能力不强

无论生产要素向何处流动,它所改变的只是城市的规模和城市的生长点,而不可能改变消费选择聚中和工商企业扎堆规律,故城市化的趋势不可能逆转。[3]但是,部分区域中心城市尚未充分发挥出作为协调中心、创新中心、人才中心、金融中心、数据中心、服务中心的巨大带动作用。

4、中小城市承载能力有限

人口在一定的区域内及区域之间流动,盘活了存量,但是中小城市与大城市相比在人才发展、资本投入、公共服务等多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粗放的投资带动发展模式带来了区域发展的同质竞争现象,特色区位优势有待深入挖掘、体制机制障碍未完全解除。要着力提升中小城市及乡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运输网络,吸引各类城市人才及农业转移人口自发“逆城市化”,到中小城市及乡镇兼职或创业,引导要素在城市之间及城乡之间的合理配置。[4]

四、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若干建议

1、正确认识二者关系

城市化是国家发展的必然趋势,逆城市化作为城市发展的特殊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城市发展的部分弊端,为小城镇发展带来资本、人才和良好的契机。管理者要转变惯性发展思维,合理利用二者关系促进协调发展。

2、掌握先进技术,推动协调发展

利用先进技术及时掌握人口、环境、经济数据,助力精准决策。

先进技术就是核心生产力,是应对社会发展挑战的有力武器。响应国家号召,在新基建的带动下,找到低耗、高效、快速协调发展新模式。

3、统筹规划、整体发展

找准协作定位,发挥自身优势,合理规划发展路径,让历史积淀焕发新的光彩。在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实事求是充分考虑资源约束、长期发展、短期增长之间的关系。既要快速获得收益,也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实践中分清快慢、缓急,时间上吸取教训、放眼未来,空间上拓宽视野,不拘泥于一城一地。

4、对接互补、合作共赢

深化合作机制,建立互相成就,长期可持续发展创新机制。建立高层定期会晤联动机制,扫描协调发展盲区,创建协调发展优良环境。

参考文献:

[1]   经济 日报 -中 国经 济网 .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2002/28/t20200228_34360903.shtml.20200228

[2]   李军辉.产业集群与城市化协同的内生机理及模式研究[J].天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05).

[3]   王东京.论城市化与逆城市化[J].中国经济时报,2019(005).

[4]   张启春.长江经济带人口空间分布的_ 逆城市化_ 趋势及影响因素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01)

作者简介:

张淳晟1981.10-男,汉族,甘肅省定西市,博士研究生在读,助理研究员管理科学与工程。

猜你喜欢
协调发展城市化
吴景超的都市社会学及其对城市化的启示
“一带一路”背景下重庆港口与经济的协调发展研究
河南省“四化”协调发展评价研究
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协调发展探究
以协调的发展理念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
失衡的城市化:现状与出路
“城市化”诸概念辨析
轨道交通推动城市化工作
雕塑的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