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mPad 反馈系统分层评估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心肺复苏技能

2020-11-09 07:20朱永城冼锦星王行艳茅海峰李艳玲李敏江慧琳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20年5期
关键词:反馈系统住院医师心肺

朱永城 冼锦星 王行艳 茅海峰 李艳玲 李敏 江慧琳

心肺复苏术(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每一位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必须掌握的医学技能。如何对心肺复苏操作要点,如按压部位、按压频率、按压深度、按压操作中断时间、按压与释放时间、人工通气量、按压/通气比例进行准确的量化评估和质量控制,是心肺复苏培训的核心环节[1-2]。在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的心肺复苏培训中,心肺复苏实时反馈系统能进行精准的心肺复苏考核[3-5]。目前,针对于不同专业的住院医师的CPR 技能掌握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尚未明确。本研究通过在不同专业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的心肺复苏考核评估中应用SimPad反馈系统,探讨其在分层评估心肺复苏质量中的价值。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017年9月至2020年5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急诊科接受心肺复苏考核的164 名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为研究对象,分成急诊规培组(急诊专业型研究生、急诊规培生),临床专业组(内科、外科),非临床专业组(影像学、心电图、体检中心、精神心理科、全科),每组30例。

1.2 方法(1)培训方案:同一高年资急诊医师讲授基本心肺复苏的理论知识→指导教师示范操作要领→学员观看操作视频→学员分小组,在心肺复苏模拟人反复练习,每项技能至少3 次操作练习。(2)操作要点质量评估标准:依据2015 年美国心脏协会的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的更新推荐,按压深度<5 cm 判定为按压深度不足,5-6 cm判定为按压深度合格,>6 cm 判定为按压深度过大;按压频率<100 次/min 判定为按压过慢,100-120 次/min 判定为 按压频率合格,>120 次/min 认定为按压过快,潮气量<500 ml判定为通气不足,500-600 ml 判定为通气合格,>600 ml 认定为过度通气。中断时间≥10 秒判定为中断时间过长。(3)考核方法:使用SimPad 反馈系统进行考核,导出SimPad 反馈系统的实测数值。(4)CPR 总体质量评估:达标:总体评分≥60;不达标:总体评分<60。(5)教学评估反馈:培训导师进行教学评估反馈,如需要提醒调整按压深度、减慢按压频率、胸廓充分回弹、减少按压中断时间,保持有效通气。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23.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非正态分布、方差不齐的计量资料数据用中位数(四分位间距)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组间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SimPad反馈系统对不同专业组CPR操作要点的评估见表1、图1。

2.2 导师对不同专业组的CPR培训进行教学评估反馈导师认为SimPad 反馈系统能分层评估心肺复苏质量并形成以下教学评估反馈。首先,急诊规培生在CPR 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按压深度过深、通气量过大和胸廓回弹不充分,需要减少按压深度和加强球囊辅助通气练习。临床组容易出现按压频率过快、按压深度过浅、通气量不足和胸廓回弹不充分,需要加强胸外按压规范练习,以及气道开放手法和球囊辅助通气练习。最后,非临床组则在按压中断时间过长、按压频率过快、按压深度过浅、通气不足和胸廓回弹不充分方面均存在明显不足,更需加强CPR 规范练习和操作指导示范。

表1 不同专业组CPR 质量评估

图1 不同专业组CPR 操作要点存在的问题

3 讨 论

由于专业背景和CPR 培训经历的不同,有必要准确评估不同专业的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的CPR 技能操作情况,并对其进行精准的指导训练。实践证明,由于缺乏客观和准确的量化指标,由培训导师对CPR 的操作质量进行考核评估会因个人理解差异而存在异质性[6,7]。

2015AHA 指南明确指出确保充分的按压频率、确保充分的按压深度、充分回弹、减少按压中断和避免过度通气是实施高质量CPR 的五个关键要素[1]。

我们的前期研究已经明确SimPad 反馈系统能够实时动态记录CPR 的关键参数,对CPR 操作要点进行精准考核评估[8]。本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专业背景的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均能很好地掌握胸外按压部位和正确按压通气比例,均容易出现胸廓回弹不充分和人工通气不正确的问题。这就提示,胸外按压部位和正确按压通气比例这两项操作简单,通过CPR 基础理论学习就能很好地掌握。由于胸廓充分回弹和适当潮气量的评估存在较大的主观性,需要借助标准化反馈系统进行客观评估和反馈指导练习。临床实践也证实,使用CPR 反馈装置,能有效指导正确心肺复苏操作,保证胸廓充分回弹和有效通气,提高心肺复苏质量和改善心脏骤停患者的预后。

同时,与临床专业和急诊专业的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比较,非临床专业的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在CPR 的整体质量和五个关键操作要点均存在明显不足。这可能与影像学、心电图和全科医学、精神心理的专业学科要求特征有关,例如患者病情相对稳定,出现突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概率较低,以及医务人员防范心脏骤停的意识相对薄弱和CPR 操作练习不充分。并且,非临床专业的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在CPR 的操作过程中,更容易出现按压中断时间过长、按压频率过快、按压深度过浅和通气不足。基于此,有必要对非临床专业的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加强普及CPR,培训导师需强化按压中断时间对CPR 质量的影响,引导学员如何调整按压频率和深度。另外,与非临床专业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比较,临床专业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的CPR操作质量有所提高,但仍然存在按压频率过快、按压深度过浅、通气量不足的问题。相对于非临床专业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和临床专业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急诊专业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在CPR 过程中主要存在按压深度过深、通气量过大和胸廓回弹不充分的问题。这就提示,不同专业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的CPR 操作质量需要改进之处,且有异质性,有必要对此进行分层精准评估。最后,根据Simpad 反馈系统的考核结果,导师均认为SimPad 反馈系统能分层评估心肺复苏质量,并形成针对性教学评估反馈。这是由于Simpad 反馈系统能实时记录参数,对参数进行整合分析,形成反馈报告,为每一个操作提供客观的反馈信息,做出精准和个体化的教学评估反馈。

SimPad 反馈系统能分层评估不同规培生的心肺复苏操作质量,指导CPR 质量控制。SimPad 反馈系统裁定的个体化评估,能否能有效提高不同专业规培生的CPR 学习曲线将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加以验证。

猜你喜欢
反馈系统住院医师心肺
论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六个关系
BOPPPS教学模式在全科住院医师神经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麻醉科住院医师在疼痛科轮转期间临床教学实践与探索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美国住院医师招收匹配计划简介与借鉴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心肺血管病杂志》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
全面财务风险管理反馈系统的构建
计量检测绩效考核与决策辅助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