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某小区房屋质量问题的检测鉴定

2020-11-10 01:29杨嘉祥毛耐民徐子强刘思远
工程质量 2020年10期
关键词:校核岩土房屋

吕 龙,杨嘉祥,毛耐民,徐子强,刘思远

(云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云南 昆明 650000)

0 引言

新建工程出现质量问题是比较少的现象,一旦出现问题对建筑物和使用者都有严重的影响。

针对云南某小区出现开裂变形的楼栋进行了全面的检测鉴定,其中包括岩土勘察,核查混凝土强度,建筑轴线尺寸、构件尺寸核查,工程资料核查等工作。另外,对该楼栋进行为期一年左右的沉降、倾斜监测。

根据检测结果及 GB 50292-2015《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DBJ 53/T-66《既有建筑结构安全性检测与鉴定技术标准》的相关规定[1-2],对该房屋建筑结构在正常使用情况下的安全性进行综合评定。

1 项目概况

该栋楼高 12 层,框架剪力墙结构,采用桩基础,桩深 6.02~12.22 m。外墙在门厅西侧原地形冲沟沟帮处,填充墙 1~11 层均出现明显裂缝,裂缝长 1~1.5 m,裂缝宽 1~5 mm,裂隙总体倾向向西,倾角约 45°,墙角出现裂缝迹象。室内填充墙 1~11 层均出现明显裂缝,门厅轴线(南北向)附近未见裂缝,但门厅轴线西侧裂缝较东侧明显,西侧裂缝长 2~5 mm,裂缝宽 1~5 mm,倾角约 45°,南北墙裂缝倾向向南,倾角约 45°,东西墙裂缝倾向西,倾角约 45°。现场开裂情况如图 1 所示。

图1 现场开裂情况

2 检测内容

2.1 岩土工程勘察

经过检查勘察报告等文件,其中岩土勘察工作存在以下问题。

1)拟建场地具有范围大、地形起伏变化大、微地形地貌较发育(斜坡、冲沟、土坑等)、拟建建筑类型较多等特点,但“勘察钻孔平面位置图”过于简化,未能反映场地地形地貌复杂的特点。且该楼栋平面布置发生过改动,导致原来的勘探点不符合 GB 50021-200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的要求。GB 50021-200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第 4.1.16 条规定:勘探点宜按建筑物周边线和角点布置。勘察单位在楼栋平面位置改变后没有及时做岩土工程补充勘察[3]。

2)场地内分布有红黏土,红黏土属特殊土类,勘察报告未对其工程性能进行分析评价。红黏土是以结构单元体为骨架,通过结合水及接触式胶结物联结的蜂窝状结构。其具有天然密度小,含水量高,孔隙比大,液、塑限高的特性,属高塑性黏土,具明显的失水收缩性,裂隙发育,但饱水易软化,尤其作为填土料时在水的作用下极易产生地面沉陷。

3)由于拟建场地中部发育有三条溶蚀沟槽,沿沟槽边局部陡坎,《勘察报告》虽在总平图上,已将其具体位置划分出来,但在剖面图中未能充分反映出冲沟地形特点。对此,没有进行专项分析,也未提出防止特殊地质条件下地基基础出现不良情况的建议意见等。该栋楼基础布置在其中一条溶蚀沟槽上。

2.2 设计校核计算

2.2.1 上部结构校核

根据结构施工图可知,三个单元的结构布置图除楼梯间屋面布置不同之外,其余均相同。采用某软件(YJK-A[1.9.0.0])建立相应的结构计算模型进行校核,从剪压比、周期比、位移比、轴压比、刚度比、刚重比、受剪承载力 7 个指标校核分析,校核分析结果表明上部结构符合规范要求。

2.2.2 基础校核

采用某软件(YJK-A[1.9.0.0])建立相应的结构计算模型进行校核,从地基梁承载力、桩承载力、地基梁及单桩沉降计算校核分析,与现行相关规范标准要求进行对比,结果如下。

1)根据 JGJ 94-200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5.2.1 条规定,部分桩的承载力验算不满足规范限值要求[4]。

2)基础沉降等值线图如图 2 所示。根据 GB 50007-20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5.3.4 条规定,其各部分的沉降都不大且差异也不明显[5]。

图2 基础沉降等值线图

2.3 施工质量校核

2.3.1 结构轴线尺寸校核

根据 GB 50204-201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 53T-2013《云南省建筑工程结构实体检测技术规程》等相关规范要求,工作人员用激光测距仪对房屋主体结构轴线尺寸进行抽查校核。校核结果表明:所抽检结构轴线尺寸满足设计要求,尺寸偏差在 GB 50204-201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允许范围内[6-7]。

2.3.2 剪力墙、梁构件配筋校核

根据 JGJ/T 152-2008《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GB/T 50784-2013《混凝土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等相关规范要求[8-9],工作人员用钢筋探测仪结合钢卷尺对房屋主体结构框架梁、框架柱配筋进行抽检。检测结果表明:所抽检剪力墙水平、竖向筋设置,框架梁底筋根数、加密区设置满足设计要求。

2.3.3 混凝土强度校核

根据 JGJ/T 23-2011《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等相关规范要求[10],现场采用回弹法对结构构件的混凝土强度进行抽样检测。构件混凝土强度推定值符合要求。检测结果表明:所校核构件混凝土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2.4 后期观测分析

2.4.1 裂缝观测

裂缝观测时长为一年,并对其中部分裂缝设置石膏标记。在观测期内,石膏未开裂,裂缝未发现可见扩展。

2.4.2 墙面局部垂直度观测分析

墙面垂直度观测时长为一年。在观测期内,楼栋 1、2、3 单元一楼及顶楼墙局部垂直度均有变化,累积变化最大值为 +2 mm。

2.4.3 房屋整体倾斜检测

在观测期内,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对房屋整体倾斜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表明:倾斜变形满足 GB 50007-20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要求。

2.4.4 房屋沉降观测分析

本栋楼房观测沉降点共设置 11 个,沉降量与时间关系图如图 3 所示。E 6 栋在观测期最后两期内最大沉降速率介于 0.0l~0.04 mm/d,根据 JGJ 8-2016《建筑变形测量规范》的相关规定,沉降已稳定。

图3 沉降量与时间关系图

累计沉降量介于 -0.05~-7.39 mm,在规范允许范围内,建(构)筑物从开始观测至观测结束未出现危及建筑物安全的陡降和突降等异常现象。该房屋建筑差异沉降在规范允许范围内,未出现较大不均匀沉降情况。

3 检测结果及分析

根据 GB 50292-2015《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DBJ 53/T-66《既有建筑结构安全性检测与鉴定技术标准》的相关规定[11],对该房屋建筑结构在正常使用情况下的安全性进行综合评定:该房屋正常使用情况下房屋结构的安全性等级综合评定为 Csu 级,即房屋结构存在影响正常使用的安全隐患,建议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后继续使用。

楼栋墙体开裂的特征是:房屋建成后不久就出现墙体开裂现象,裂纹呈斜向、竖向均有分布,其数量及宽度随时间而逐渐发展,具有桩基不均匀沉降引起建筑墙体结构开裂破坏的形态特征。岩土勘察工作没有对红黏土的工程特性进行评价。没有针对蚀沟槽地形进行专项分析,也未提出防止特殊地质条件下地基基础出现不良情况的建议意见等。

4 结语

通过对出现质量问题的楼房进行全面检测,包括岩土勘察分析,设计校核,施工质量校核,后期房屋的监测四大方面。分析得出岩土勘察单位在工作中的不足,上部结构设计基本符合规范要求,施工质量符合规范要求。出现质量问题后对楼房进行更加详细地监测,对房屋建筑结构安全性进行评价。最后结果为房屋结构存在影响正常使用的安全隐患,建议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后以便继续使用。

猜你喜欢
校核岩土房屋
发电机进相试验失磁保护与低励限制配合关系的校核
UMAMMA历史房屋改造
房屋
通行费校核分析方法探究
基于卫星遥感图像的收费站位置自动识别与校核
FPSO火炬塔海运绑扎方案及强度校核
转租房屋,出现问题由谁负责?
复杂岩土工程技术管理实践与思考
《岩土力学》2014年第9 期被EI 收录论文(40 篇,收录率100 %)
《岩土力学》2014年第7 期被EI 收录论文(40 篇,收录率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