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生空间”的村落民居风貌特征分析

2020-11-10 04:41蒋俊杰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0年16期
关键词:特征分析村落

蒋俊杰

[摘要]村落是农耕记忆的最基本单位,村落民居作为组成村落的最基本的单位,是村落及其文化之精华所在。本文以曲靖部分村落为研究对象,引入“三生空间”理论,应用文献研究法、调查访谈法、图表分析法、归纳演绎法等研究方法,对村落民居风貌进行研究。旨在从“三生空间”功能性视角出发,围绕村落民居建筑和村落民居外部环境这两个层面,总结了村落民居的风貌特征,以期为解决村落民居风貌实施中遇到的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关键词]民居风貌,村落,三生空间,特征分析

[中图分类号]F301.2

[文献标识码]A

村落是人类记忆的“存储卡”,是文明的“活化石”。它见证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承载着各民族的文化符号和对生活与自然的信仰,综合体现了特定地区内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和艺术的状况,是世代居住于此的居民的生活形态沉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使城市快速发展而村落缓慢,人们没有为村落的保护与发展留足空间与时间,村落的特色和正在被同质化,对村落肌理“修复式”的破坏,对乡土文化的生产生活方式“拼貼式”背离,可见村落所拥有的历史遗产和周边环境资源被慢慢消磨殆尽。因此,对村落民居风貌的研究迫在眉睫。

1 相关概念与研究现状

1.1 相关概念

“三生空间”是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的简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三个概念,是对空间理论的创新。其中,生产空间是人们从事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以提供工业品、农产品和服务产品为主的区域;生活空间是指用来满足人们休憩、娱乐、休闲的区域,居住空间是较为典型的生活空间;生态空间主要是以保护和发展区域生态系统可持续性为目标,能直接或者间接提供生态调节和生物支持的具有生态服务功能的空间。面对快速城镇化带来的一系列严峻问题,提出“三生空间”融合协调发展的概念,“三生空间”的概念具体表达出了农业与人居环境间的内在关联性,被很好地应用在村落的发展与保护中。

在“三生空间”功能性视角下的村落民居风貌中,生态空间的村落民居风貌是最为重要和最为基础的空间风貌特征。生态空间功能性视角下的村落民居风貌展现了先民们对居住环境选址的需要,体现着依附于不同自然环境下的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思考。人们依附其自然山水格局展开日常的生活起居,能够直接或间接获得生态调节和生物支持,达到了人文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

1.2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于村落的保护很早的时候就出台了相应的法规和章程。历史遗产保护的萌芽开始于15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创立了“文物建筑修复与保护”的学科。国外对村落的相关研究较早,主要是从村落可持续发展、文化、景观等方面开展研究,对村落居民的研究展开的相对较晚,主要是从建筑学、规划学、历史学等领域逐步拓展从而形成学科交叉的研究方式,从不同视角提出保护的具体意见。

1.3 国内研究现状

纵观国内,最早提出针对历史城市、镇、村保护理念的是梁思成先生提出的“整体保护”理念。国内近80年的民居研究一直以民居建筑本身的建造特征、营建方法、建筑特征等作为研究的基本内容。近年民居研究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不仅注重民居建筑本体的普查调研、特征总结,而且关注建筑技艺传承、聚落保护与活化等现实问题。近年来,许多从事村落民居研究的学者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对民居的风貌保护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从保护的对象或客体来看,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村落民居自身风貌的保护和对于民居外部环境的保护两方面。

本文旨在通过结合“三生空间”功能特征,通过对案例地村落民居风貌的研究,梳理与总结现状、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加深对村落、村落民居风貌保护与延续的重要性的了解,并根据现状以及特征的分析总结梳理出村落民居分级分类保护的方法体系,从而为解决村落民居风貌实施中遇到的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2 云南腊者村村落民居风貌保护实例

根据对云南省曲靖地区村落民居的现场调研以及对现状和风貌的分析,对曲靖地区村落民居的保护要从村落民居建筑以及村落外部空间两方面着手进行保护。最后发现腊者村民居建筑风貌特征在本地区较为具有代表性,其实例分析结果具有借鉴意义。

2.1 地理位置

腊者村距离罗平县城36km,交通条件良好,旅游资源丰富。村子沿河自西向东布局,整个村寨东西长、南北窄。村内建主要为布依族干栏式民居建筑,这种“人栖其上,牛羊犬豚畜其下”的建筑,便于防潮,通风良好,以竹木青瓦为主要建筑材料。

2.2 基本概况

腊者村有着保存十分完好的生态空间风貌特征,整个村落和周围的山水空间相得益彰,在村落的出入口处还保留着曾经的铁索桥,在村子内,布依族的村落民居分布在沿着河岸的四个小山包上,顺应着等高线,自由排列开来,在北面的高山挡住了强风,整个村落依山傍水,非常适合人居。村民将村落周边自然条件的,地势相对平坦的区域开垦成农田,在多依河边上建立了青虾的养殖场地,村民们根据山川地势,因地制宜的展开了日常的生产劳作。

2.3 存在问题

该村村落民居风貌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生产空间风貌和生活空间的风貌这两方面。村落民居生产空间风貌和生活空间风貌主要依托于民居建筑本身,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老人们纷纷搬出了老屋,年轻人则更加无法在年久失修的“老房子”里生活,这些传承了几十年上百年的传统民居正面临着质量、功能等多方面的问题。

在物质生活不断发展的今天,干栏式建筑的局限性慢慢体现出来。一是因为布依族建筑是纯木结构,其隔音效果差,在其中走动的声音会传遍整栋建筑,发出吱嘎的声响;二是木质结构容易失火,防火问题不容小视;三是新房建造对原有村落风貌造成一定破坏,导致原有的布依族干栏式建筑文化丢失。

2.4 具体解决措施

基于此主要采取了如下保护措施:

(1)改善一些具有保护价值,风貌较好,但建筑质量较差的村落民居建筑;对村内保存完整的民居建筑进行加固翻修,增设消防器材;对破损的干栏式民居的木质墙面进行修补和替换;对村落内已经建好的新民居进行改造,加盖和民居相似的灰瓦双坡屋顶。

(2)将已经建好的新民居的立面的颜色改为木色和竹色,与村落民居的立面颜色相适应;对已建好的新民居的铁门更换成和民居相适应的木门或者颜色相近的铁门,并依据民居特点将人口台阶和退堂空间做出来,增加民居感和建筑感。

(3)针对在建或要建的民居建筑,在建筑开始建造之前就对其风貌进行规范;对于干栏式建筑最显著的底部架空的特征予以保留,仍然作为生产所用的空间,保留住这种特有的生活生产习俗。

3 结论与展望

3.1 结论

村落民居风貌特征主要可以分为村落民居外部空間风貌特征和村落民居建筑风貌特征两个部分。在村落民居外部风貌的层面上,通过对云南腊者村的具体分析,可以看出,村落民居的外部环境空间主要展示的是村落的山川格局,村落的聚居形式和村落的田园风光。因此,村落民居风貌其主要功能是生态空间功能,展示其生态空间的风貌特征,也承载了很大一部分的生产空间功能,展示村落民居外部空间大环境下的生产空间的风貌特征,在很多时候,村落民居外部空间的生产空间风貌较为靠近村落生态空间风貌则围绕着村落和农田展开的,基本上呈现出相互交融的态势。

针对不同风貌现状的村落实行不同侧重程度的保护。对于风貌现状保存良好的村落民居风貌的保护,主要将侧重点放在对村落民居的保存方面,首先要维持良好的现状,对它进行分批、分级的保护,从破坏较为严重的村落民居入手,逐渐推进至整个村落。对于村落民居风貌现状保存较好的村落,要将主要的保护精力放在因为空置、闲置无人看管导致损坏严重的村落民居上,努力修复原貌,改善村落整体的人居环境卫生,吸引村民留在本地,从根本上改变村落民居因为闲置而导致荒废的情况。使得村落民居的整体风貌和谐统一。对于村落民居风貌保存状况一般的村落,要将主要的保护精力放在对严重破的村落民居风貌的新建民居建筑的治理上,对新建民居建筑的风貌进行引导和控制,并且要注重保护好村落周边的风貌协调区,做到让村落民居风貌传承好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不同民族文化特色的风貌。

3.2 不足与展望

本文从“三生空间”功能性的视角出发,从村落民居建筑风貌和村落民居外部环境风貌两个大的方面对案例地的村落民居风貌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由于本文将视角主要聚焦在村落民居风貌,村落民居群风貌和村落民居外部环境风貌上,对过去村落的历史沿革、社会人文环境的调研工作进行的不够充分,在建筑结构以及建筑保护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还有很多不足。希望在以后的研究中,对村落的保护研究提供更加具有实践意义的保护方法,让村落民居更好地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张松.历史性城市保护学导论——文化遗产和历史环境保护的一种整体性方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Crouch, David. Popular culture and what we make of the rural. with a casestudy of village allotments[J]. Journal of Rural Studies. 1992(03).

[3]Mar5Ghalek I. The concept of participatory local sustainability projects inseven Chinese villages[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08(02).

[4]Chen B,Nakama Y.A study on village forest landscape in small islandtopography in Okinawa, Japan[Jl. Urban Forestry&Urban Creening. 2010(02).

[5]Yu Y.Landscape transition of historic villages in Southwest China[J].Frontiers of Archicectural Research. 2013(02).

[6]高长武.“农村绝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从习近平同志对农村的担忧和期望说开去[J].党的文献,2014(03).

[7]裘本培.城镇化中应高度重视保护村落[J].政策瞭望,2014(04).

[8]崔丽华.在现代化进程中铸建乡村精神家园——以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为例[J].理论视野,2018(11).

[9]胡燕,陈晟,曹玮,等.村落的概念和文化内涵[J].城市发展研究,2014(01).

[10]赖明明,陈晓琪,潮汕古村落活态保护和发展研究——基于生态经济学视角[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12).

猜你喜欢
特征分析村落
1961—2018年衡邵干旱走廊地带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养一方自在宁静的村落
中国赴东盟外派人员特征分析
西藏地区云地闪电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高校辅导员谈心谈话的话语特征分析
2021年天府机场地面风场特征分析
油画《村落》
2016年熊本MW7—1地震前GPS形变特征分析
引发海啸(下)
原住民村落的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