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纠纷仲裁解决机制优化思考

2020-11-10 07:16陈丽新
科学与财富 2020年27期
关键词:农村

陈丽新

摘要: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不断深化,增强了农民的法律意识和土地权益意识,一旦发生土地纠纷更倾向于寻求法律手段,例如仲裁。基于此,本文通过调查、分析农村土地纠纷的仲裁现状,重点思考如何优化农村土地纠纷仲裁解决机制,通过明确提出问题和对策,以期完善该制度。

关键词:农村;土地纠纷;仲裁解决机制

0引言

仲裁是除了诉讼和调解之外的另一种处理土地纠纷的形式,随着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实施,出现了土地承包经营权以及补偿费分配等农村土地纠纷,且数量呈增长趋势。因此,应对仲裁解决机制进行合理优化,提高解决纠纷的效率。

1分析农村土地纠纷仲裁现状

第一,普法宣传效果较差,导致农村群众没有对仲裁形成正确的认知。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于2009年通过、2010年1月1号正式开始实施,至今已有十年。但是,经相关数据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农民群众对该法律条例的了解仍较为浅显,对仲裁的概念混淆不清。虽然我国各地政府有在积极开展各项普法宣传活动,但从结果上来看,效果并不明显。不仅是农民群众缺乏对该法律的认知,甚至部分农村地区的村委会也缺乏对仲裁法的了解,这意味着,当农民发生土地纠纷时,仲裁法无法发挥出其原本的作用,也就无法对土地纠纷进行解决。不仅如此,调查结果中显示,部分农业局以及工作人员不明确仲裁委员会的职能,从侧面反应出仲裁法宣传的效果极低,相关人员无法根据该法律对土地纠纷进行解决。

第二,培训工作不到位,缺乏后续实践指导。在使用仲裁这一方式对农村土地纠纷进行处理过程中,需要具有专业仲裁能力的人员作为主导。但是,从现状来看,专业的仲裁人员较为紧缺。这主要是因为提供给仲裁人员的生活条件不足,导致法律相关的大学生毕业后不愿深入基层,无法给仲裁队伍注入新鲜血液。这造成大部分农村地区的仲裁人员年龄较大,在处理日常事务时效率较低,在学习新型的仲裁知识时接受能力较差,进而呈现出整体仲裁水平较低的现象。甚至部分地区的仲裁人员并非是科班出身,随着社会的发展,纠纷形式也越来越多,这导致此类仲裁人员无法对纠纷进行有效的处理和解决,久而久之,农村群众失去寻求帮助的心理。除此之外,还存在培训工作不足的情况。一般情况下,仲裁员在上岗前需要经过科学的培训工作,取得任职资格后方可投入工作。但是部分地区培训工作不规范,上岗后的进修培训也跟不上,导致仲裁员的专业水平停滞不前,无法开展高效的仲裁工作。

第三,仲裁资金较少,无法顺利开展仲裁工作。在针对土地纠纷开展仲裁工作时,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但是,由于基层经济基础较差,导致仲裁方面的资金十分紧张。外加农民群众的收入水平较低,无法承担仲裁费用,导致当出现土地纠纷时,农民群众无法寻求仲裁法律的援助。

第四,委员会无法独立,弱化仲裁效果。从目前来看,农村的仲裁委员会依附农经局的行政编制,这意味着当委员会在接收到土地纠纷事件时,无法独立开展仲裁工作,这极大的限制了仲裁工作的实效。虽然相关政府部门对仲裁进行了有效的监督和指导工作,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制约仲裁工作的顺利开展。除此之外,由于委员会的经费来源也是当前政府的相关部门,若是未能及时进行财政拨款,这导致仲裁工作无法顺利展开,甚至导致仲裁工作的中断,无法顺利解决土地纠纷问题[1]。

2.    思考優化农村土地纠纷仲裁解决机制的有效措施

2.1  对普法宣传形式进行创新,提高宣传力度和效果

为有效提升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各地政府部门就应积极创新普法宣传形式,强化宣传效果,进而使农民群众对仲裁形成正确的认知。要想提高宣传效果,政府部门应积极结合当前时代特色,摒弃落后的宣传手段。第一,在宣传仲裁法律过程前,需要对当地的农民群众实际需求进行调查。由于土地纠纷的多样性,农民群众对法律的需求程度也存在不同。

所以,通过把握农民群众的实际需求,突出宣传内容的重点,进而提高宣传效果。第二,在进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相关工作过程中,可以同步宣传新法,提升农民群众对土地纠纷的认识,并能够使用仲裁的方式对自身的利益进行维护。第三,新法中,当事人能够选择实际的开庭地点以及公开审理,所以,可以通过利用该规定激发农民群众学习仲裁法的兴趣。例如,通过在农村开庭,并引导农民群众进行旁听,提高群众对仲裁法的理解,进而形成正确的认知。这样一来,一旦发生土地纠纷,农民群众会自然地想到寻求仲裁的帮助,提高仲裁解决机制的实效性。

2.2  对培训工作进行全面强化,建设仲裁队伍

在优化土地纠纷仲裁解决机制过程中,需要大力建设仲裁队伍,提升其专业素质,为仲裁工作的有效展开提供人才方面的基础。第一,对基层仲裁人员的思想进行强化。相关单位和部门通过加大思想宣传,并动员仲裁队伍,统一其思想,强化仲裁人员的责任意识,使其明确自身职责,认识到仲裁工作的重要意义。第二,全面落实培训工作,发挥培训工作的实效性。在我国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下,土地纠纷的形式也多种多样,为提高仲裁处理的顺利性和有效性,相关部门应加强对仲裁人员的培训。在培训工作中,不仅包括仲裁相关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巧,还要结合当前时代发展的特色,与时俱进的补充仲裁人员的知识和技能,使基层仲裁人员能够应对各种土地纠纷。与此同时,要把控培训工作开展的周期。通过定期开展培训工作,巩固、加深仲裁人员的知识结构,不断提升其专业素质[2]。

2.3  增加资金的投入,奠定经济基础

只有充足的经费才能够保障各项仲裁工作的有序展开,完善土地纠纷仲裁解决机制。因此,需要增加对仲裁工作资金的投入,使得仲裁工作能够顺利展开。第一,部分经济基础较差的农村地区,当地的相关部门以及单位可以适当寻求社会帮助。具体而言,积极联系当地的企业、公司或是爱心组织,获得一定的资金支持。第二,当地相关政府部门可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或是财政补贴,减轻资金压力,缓解资金紧张程度,进一步完善土地纠纷仲裁解决机制。不仅如此,政府的补贴还可体现在农民群众方面。如上所述,由于农民群众收入水平较低,无法负担起较高的仲裁费用。因此,相关部门通过给予农民仲裁补贴,进而减轻农民的经济压力,使得农民在发生土地纠纷时能够顺利寻求法律帮助,维护自身利益。

2.4  独立仲裁机构,提高仲裁效果

为进一步优化土地纠纷仲裁解决机制,加强仲裁工作的实效性,需要凸显仲裁委员会的独立地位。例如,当发生农村土地纠纷时,可将仲裁作为该纠纷诉讼前的步骤。这样一来,若是调解无效,就可强制使农村群众到仲裁委员会进行反映,进而开展仲裁处理工作。通过该措施,能够体现出委员会的独立价值,还能够提高仲裁在农民群众中的地位和形象。对于行政编制问题,相关政府可进行引导,通过加入法律专业人员,建立独立的委员会,减少对委员会的限制,提高其实效。

3结论

综上所述,优化土地纠纷仲裁解决机制对于促进农村建设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可通过独立仲裁机构以及加强培训工作等措施,提高仲裁工作的开展质量和效率,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本金,张春源.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制度的反思初探[J].中国集体经济,2020(19):114-115.

[2]   刘严.浅析如何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仲裁工作[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0(10):79-80.

猜你喜欢
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我们的新农村
我们的新农村
提高农村小学习作讲评的几点感悟
今日新农村
四好农村路关注每一个人的幸福
愿多出现这样的农村好报道
新天新地新农村
农村初中留守儿童教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