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轮驱动”自贸区战略与中日韩贸易合作研究

2020-11-11 00:07徐荣丽
山东社会科学 2020年10期
关键词:互补性竞争性中日韩

刘 文 徐荣丽

(山东大学 商学院,山东 威海 264209)

一、引言

中日韩三国同处东北亚地区,地缘相近。中日韩三国既是世界贸易大国,又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2019年,中国和韩国分别是日本第二和第三大出口贸易伙伴,同时中国还是日本第一大进口贸易伙伴,中日双边进出口贸易总额达3039.1亿美元;中国是韩国第一大进出口贸易伙伴,中韩双边进出口贸易总额为2434.3亿美元,日本是韩国第三大进口贸易伙伴。(1)数据来源:中国商务部国别数据网。总体上,中日韩三国间的贸易联系既密切又互利。

中日韩自贸协定自2002年提出,2012年启动谈判,迄今三国围绕自由贸易区(FTA)已进行了16轮谈判、9次外长会议和8次首脑会议,但仍未达成协议。横亘于协议达成之间的产业竞争性、历史遗留问题、领土争端、美国因素以及近年来频发的贸易摩擦都成为了影响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建立的障碍。

2018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华标志着中日合作进入新时代,国际变局、经贸互利、日本战略调整是中日关系持续改善的背景和动因。(2)刘艳、李文、孟月明:《2019年东北亚局势回顾与前瞻》,《东北亚学刊》2020年第1期。中韩关系逐渐摆脱“萨德入韩”事件的影响,中韩FTA的实施和“一带一路”倡议为双方的经贸合作提供了很大空间。同时,美国一系列“退群”行为,撕裂了国际贸易多边合作机制,尤其是中美之间愈演愈烈的贸易战,使得美韩、美日同盟在经贸领域面临诸多挑战。2019年12月不期而遇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全球肆虐蔓延,给复苏乏力的世界经济蒙上了巨大的阴影。不过,中日韩三国产业链和供应链在承受巨大冲击的同时,三国扩大经贸合作也迎来了新契机。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在实行自由贸易区(FTA)战略的同时,也揭开了自由贸易试验区(FTZ)的大幕。(3)通常“自贸区”被作为自由贸易区(FTA,Free Trade Area)或自由贸易园区(FTZ,Free Trade Zone)的简称。虽然“两区”的建设均致力于关税减免及消除贸易壁垒,但两者含义有较大的不同。各国对FTZ (Free Trade Zone)的称呼不同,有的国家使用自由港、自由仓等称谓。自由贸易园区是2008年中国商务部和海关总署对FTZ的界定,当时我国尚无与“自由贸易园区”完全对应的区域。经过20多年的实践,自由贸易区(FTA)和自由贸易试验区(FTZ)“双轮驱动”已成为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提高国际经济话语权的重要渠道。在构建FTA网络的实践过程中,中国从周边经济联系密切的国家开始,逐渐扩大签约国范围,自由化水平也不断提升。截至2020年8月13日,中国已签署自贸协定17个,涉及到25个国家和地区。(4)数据来源:中国商务部自由贸易区服务网。至2019年8月26日,随着第五批自贸试验区的设立,我国FTZ总数已达18个,形成了从沿海到中部再到西部的自贸区战略新格局,以全面开放新格局引领的中国自贸区改革从“齐头并进”进入“雁行阵”模式。通过梳理18个自贸试验区战略可以看出,毗邻日韩的山东、辽宁两省自贸试验区的总体方案中都有巩固对日韩合作、推动与日韩产业集聚发展的规划。

目前基于自贸区视角对中日韩三国贸易合作的研究成果较多,但既往文献也存在不足:一是既往文献大多是从商品或服务贸易视角研究中日韩三国的国际竞争力,从三大产业以及行业视角的分析较少;二是相关研究在测算三国及其产业国际竞争力时使用的是贸易总量核算体系下的数据,(5)庞德良、华景斌:《基于商品和服务贸易全视角的中日韩贸易竞争与互补分析》 ,《社会科学战线》2019第2期。而中日韩三国的中间品贸易占比非常高,(6)刘庆林、黄震麟:《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对我国就业结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山东社会科学》2020年第1期。故这一核算体系下的结论可能会高估三国的实际出口额和获利能力;三是未将中国的FTA和FTZ战略结合起来进行相关研究。基于此,本文拟在后续研究中作出弥补,通过对双边出口贸易增加值数据测度三国产业竞争性与互补性的关系,为中日韩FTA构建的现实基础提供实证支撑,并分析山东、辽宁与日韩出口贸易的规模和结构,探讨两省自由贸易试验区与日韩合作的差异化发展模式。

二、FTA视角下中日韩贸易合作的现实基础

(一)行业层面的国际竞争力比较

衡量一国产业或行业国际竞争力最常用的指标是Balassa(1965)早年提出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为了更好地反映贸易国家的规模效应和获利能力,本文使用出口贸易增加值数据对传统RCA指数进行修正,计算公式如下:

(1)

其中,VARCAik表示i国k部门基于出口贸易增加值的国际竞争力指数,TIVAik表示i国k部门的出口贸易增加值,TIVAi表示i国总出口贸易增加值,TIVAwk表示世界k部门的出口贸易增加值,TIVAw表示世界总出口贸易增加值。具体数据来源于2018年12月经合组织(OECD)的TIVA数据库中按照增加值来源和最终目的地的总出口数据。

为方便使用经合组织(OECD)的TIVA数据库,本文按照TIVA数据库中的分类标准,将产业分为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三大产业。其中,农业主要指农、林、渔业,表1中用D01T03来代表;工业包含11个部门,分别是采矿和采石(D05T09)、食品、饮料和烟草(D10T12)、纺织品、服装、皮革和相关产品(D13T15)、木材和纸制品、印刷(D16T18)、化学品和非金属矿产产品(D19T23)、基本金属和金属制品(D24T25)、计算机、电子和电气设备(D26T27)、未分类的机械和设备(D28)、运输设备(D29T30)、其他制造业、机械和设备的维修和安装(D31T33)、电力、天然气、供水、污水处理、废物处理和补救服务(D35T39);服务业包含10个部门,分别是建筑(D41T43)、批发和零售贸易、机动车维修(D45T47)、运输和仓储(D49T53)、住宿和餐饮服务(D55T56)、信息和通讯(D58T63)、金融和保险活动(D64T66)、房地产活动(D68)、其他商业部门服务(D69T82)、公共管理、国防、教育和健康(D84T88)、其他社会和个人服务(D90T98)。

中日韩三国的农业出口国际竞争力均不显著,中国的VARCA指数在三国中最高。中日韩三国的出口国际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工业领域:其中中国的纺织品、服装、皮革和相关产品以及计算机、电子和电气设备等行业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基本金属和金属制品、未分类的机械和设备以及其他制造业、机械和设备的维修和安装等行业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日本的计算机、电子和电气设备、基本金属和金属制品、未分类的机械和设备以及运输设备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韩国的计算机、电子和电气设备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基本金属和金属制品、未分类的机械和设备以及运输设备也是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行业。从服务业出口VARCA指数来看,日本批发和零售贸易、机动车维修以及运输和仓储行业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中国在所有服务行业中比较有竞争力的仅有运输和仓储行业,其他相关行业则不具有国际竞争力;韩国运输和仓储行业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但竞争力也在逐渐减弱(见表1)。

表1 中日韩行业VARCA指数比较

数据来源:根据2018年12月OECD的TIVA数据库中按照增加值来源和最终目的地的总出口数据计算。下同

总体上,中日韩三国在计算机、电子和电气设备、基本金属和金属制品、未分类的机械和设备以及运输和仓储等行业均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彼此在相关市场上面临相互竞争的局面。因此,未来我国在这些行业的对外贸易中应采取产业内贸易或产品贸易的模式,在价值链上对日韩两国寻求更深入的合作。

(二)产业层面的国际竞争力比较

表2显示,在三大产业出口贸易中,中日韩三国国际竞争力最强的均是工业:其中中国工业VARCA指数最高,韩国次之,日本最低;农业出口中三国相对竞争力类似工业领域;服务业出口中,日本VARCA指数最高,韩国次之,中国最低。同时,三国产业均处在动态发展中,中国和韩国的工业以及日本的服务业国际竞争力均在增强发展中,但发展比较缓慢。

表2 中日韩三大产业VARCA指数比较

(三)行业层面的竞争性和互补性关系研究

国家间产业竞争性程度越高越有利于产业发展,互补性程度越高越有利于促进产业贸易,产业发展的竞争性与互补性程度是国家之间经贸合作密切程度的基础。这里以VARCA指数是否大于1为标准,若两国行业的VARCA指数均大于1,则为竞争关系;有且只有一个大于1,则为互补关系;若均小于1,则认为不具有显著的竞争或互补关系。通过对三国相互间22个行业大类的VARCA指数分析发现,显著的竞争性和互补性关系集中在工业领域的纺织品、服装、皮革和相关产品;木材和纸制品、印刷;基本金属和金属制品;计算机、电子和电气设备;未分类的机械和设备;运输设备;其他制造业、机械和设备的维修和安装;电力、天然气、供水、污水处理、废物处理和补救服务,服务业领域的批发和零售贸易、机动车维修;运输和仓储以及其他商业部门服务等行业。在此,本研究仅列出中日、中韩和日韩之间竞争性和互补性在这些行业中的分析结果。

1.中日之间行业的竞争性和互补性关系。中日之间行业的互补性大于竞争性,且互补性趋势在增强。其中,互补关系长期成立的行业有:工业领域的纺织品、服装、皮革和相关产品以及运输设备,服务业领域的批发和零售贸易、机动车维修及运输和仓储;竞争关系长期成立的行业有:工业领域的计算机、电子和电气设备以及未分类的机械和设备;2010年后木材和纸制品、印刷和电力、天然气、供水、污水处理、废物处理和补救服务等行业表现出互补性;其他制造业、机械和设备的维修及安装行业互补性大于竞争性,且呈现竞争性时竞争力也较弱;基本金属和金属制品行业的关系由互补性转变为竞争性,这主要缘于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见表3)。

表3 中日之间行业的竞争性和互补性关系

日本的工业发展起步较早,产业结构相对成熟,目前处于工业化后期,在国际价值链分工中处于较高位置。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始自上世纪80年代初,目前处于工业化中期,在国际价值链分工中处于较低端位置,两国产业结构差距较大,因此表现出相对的互补性特点。

2.中韩之间行业的竞争性和互补性关系。中韩之间行业的竞争性要强于中日之间,两国既有新行业表现出的互补性,也有行业的互补性在消失。互补关系长期成立的行业有:运输设备以及其他制造业、机械和设备的维修和安装;竞争关系长期成立的行业有:工业领域的基本金属和金属制品、计算机、电子和电气设备,以及未分类的机械和设备;由竞争关系转为互补关系的行业有纺织品、服装、皮革和相关产品;2010年后出现互补关系的行业有木材和纸制品、印刷;互补关系基本消失的行业有运输和仓储业;偶尔表现出互补性关系的行业有电力、天然气、供水、污水处理、废物处理和补救服务(见表4)。

表4 中韩之间行业的竞争性和互补性关系

总体上,中韩之间产业结构既表现出相对竞争性,又表现出互补性趋势。在工业领域,相对竞争性和互补性差异不大,这与韩国的工业发展起步晚于日本但早于中国有关,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的位置正逐步靠近韩国;在服务业出口中两国表现出相对的互补性特点。

3.日韩之间行业的竞争性和互补性关系。日韩之间行业的竞争性要强于互补性,且其竞争性在三国双边出口贸易中最强。长期互补关系仅出现在服务业领域的批发和零售贸易、机动车维修行业;竞争性却表现在基本金属和金属制品、计算机、电子和电气设备、未分类的机械和设备及运输设备等行业,工业领域的纺织品、服装、皮革和相关产品行业的互补性已经消失,其他制造业、机械和设备的维修及安装、其他商业部门服务行业中偶尔会表现出互补性。由于两国工业化水平均较高,因此在工业领域的发展差距相对较小,在产业结构上表现出竞争性特点,在服务业出口中则表现出相对互补性特点(见表5)。

表5 日韩之间行业的竞争性和互补性关系

从行业的竞争性和互补性关系看,中日韩三国双边出口贸易中,中日之间的相对互补性最强,中韩次之,日韩之间相对竞争性最强,但三国之间在服务业出口中均表现出互补性。互补性程度越高越有利于促进产业贸易的发展,这可以部分地解释日韩FTA推进困难,尤其是韩国多次冷落日韩FTA的原因。(7)日韩FTA推进困难的原因还有两国之间的领土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尤其是2018年以来,日韩两国在日本二战期间强征韩国劳工引发的民间赔偿等问题上的对立,以及由此引发的日韩之间的贸易摩擦等问题的出现,使得两国关系接近冰点,日韩FTA的推进难上加难。而中韩FTA于2015年底顺利建成的部分原因是中韩产业间和行业间的互补性要强于日韩之间,从出口导向型的韩国看,能从中韩FTA中获得更大的贸易利得和福利增进。中日之间的产业互补性最强,中日FTA构建本应顺利推进,但由于日本在选择FTA对象国时关注政治因素,倾向于选择那些贸易份额和相对收入较低的国家。(8)杨源源、于津平:《中日韩FTA战略差异比较与区域经济合作前景》,《亚太经济》2018第1期。因此,中日FTA构建的难度不亚于中日韩FTA的构建。

三、FTZ视角下的中日韩贸易合作态势

(一)山东与日韩进出口贸易态势

山东是距离日本和韩国最近的国内省份,与日韩发展进出口贸易具有显著的区位优势。从进出口规模看,2002年前,山东与日本的进出口规模大于与韩国的进出口;2002年后,随着中韩两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山东与韩国的进出口总额超过与日本的进出口,且差距有逐渐增大之势,但这种增大趋势随着2016年“萨德入韩”事件出现了逆转。之后,山东同两国的进出口规模的差额在逐渐缩小。从出口和进口的差额看,山东与日本的贸易一直处于顺差状态,而2017年前,山东与韩国的贸易基本处于逆差状态。2017年以来,山东向韩国的出口不断增长,而进口却在下降(见图1)。(9)2020年1-2月的进出口数据显示,山东向日本和韩国的出口分别下降了16.6%和12.5%,山东从日本和韩国的进口也分别下降了13.8%和22.8%,进出口下降幅度均较大,受新冠疫情和季节性因素叠加的影响所致。参见山东省商务厅《山东省分洲别市场累计进出口》。

图1 山东与日韩进出口贸易趋势(10)根据《山东统计年鉴》(1998-2019)和《2019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整理。

(二)辽宁与日韩进出口贸易趋势

辽宁是中国较为重要的重工业城市,也是与日韩距离较近的省份,承接了大量来自日韩的加工贸易,因此辽宁自贸试验区方案中提出了“巩固对日、对韩合作”的发展战略。

辽宁与日本的进出口总额一直高于与韩国的进出口,且与两国的进出口规模均成上升趋势。辽宁向日本的出口一直高于自日本的进口,顺差额在2011年达到47.5亿美元,之后出口额缓慢下降,贸易顺差在不断缩小;2004年前,辽宁向韩国的出口小于自韩国的进口,2004年后基本呈顺差状态,但顺差额在不断缩小,至2018年又出现逆差状态,可能是因为劳动力成本上升导致韩国从辽宁承接的加工贸易中获利减少,从而把加工贸易业务转移到劳动力成本更低的越南、印度等国造成的(见图2)。

图2 辽宁省同日韩进出口贸易趋势(11)根据辽宁省统计局《辽宁统计年鉴》(1998-2019)整理。

对比图1和图2可知,山东和辽宁与日本的进出口贸易均处于顺差状态,但山东的顺差额在不断扩大,而辽宁的顺差额呈缩小趋势,2003年后山东与日本的进出口总额、出口额一直高于辽宁同日本的进出口规模;山东和辽宁与韩国的进出口则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山东与韩国的贸易基本上处于逆差状态,2003年后辽宁与韩国的贸易则基本处于顺差状态,但辽宁与韩国的进出口总额一直低于山东与韩国的进出口规模。2016年之前,山东、辽宁与韩国的进出口总额差额呈增大之势,2016年后这一差距在逐渐缩小,主要原因是随着中韩FTA的实施,山东向韩国的出口在增加,但受“萨德”事件的影响,山东自韩国的进口下降幅度较大。

(三)山东与辽宁进出口商品结构的比较分析

近20年,山东省进出口商品主要为机电产品、农产品、纺织服装和高新技术产品,其中机电产品、纺织服装的贸易顺差持续扩大,分别由2000年的1.3亿美元、35.8亿美元上升到2018年的337.6亿美元、217亿美元;农产品出口除2011-2015年间为贸易逆差外,其余年份均为贸易顺差,而高新技术产品除2006-2016年间为贸易顺差外,其余年份则均为逆差。机电产品和纺织服装的出口额增长比较明显,农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出口规模变化幅度较为相似(见图3)。

图3 山东省进出口商品主要分类情况(12)根据山东省统计局历年《山东省统计年鉴》数据整理。

2014-2019年,辽宁省出口商品主要为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农产品和钢材;进口商品主要为机电产品、原油、高新技术产品和农产品。机电产品的进、出口额均较大,基本呈顺差趋势,但顺差额在减小;高新技术产品和农产品的出口基本呈逆差(见图4)。

比较山东和辽宁的进出口主要商品类别可以发现,两省在机电产品、农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上存在一定的竞争,但发展趋势明显不同:山东机电产品的出口优势在不断扩大,农产品出口也基本呈顺差趋势,且传统优势出口项目纺织服装的出口优势依然比较显著;辽宁省在钢材出口上优势较大,原油进口占其进口额比重较高。对此,山东和辽宁在对日韩的合作中应发挥比较优势,采取错位竞争、差异化发展的策略,避免内耗,在提高进出口规模的同时优化自身产业结构。

四、结语

本文使用双边出口贸易增加值数据,对中日韩三国产业竞争性与互补性关系进行测度,结果显示中日韩自由贸易区(FTA)的构建已经具有了良好的现实基础。同时,山东、辽宁的自由贸易试验区(FTZ)在总体方案中均设计了加强东北亚区域开放合作以及与日韩产业对接的发展战略,从而使中日韩贸易合作呈现FTA和FTZ“双轮驱动”的发展态势。

(一)加强中日韩三国产业间的经贸合作,促进三国供应链和产业链的高度融合

中日韩三国双边出口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并存,中日产业间相对互补性最强,日韩产业间相对竞争性最强。在中日和中韩双边出口贸易表现出长期互补性的行业中,中国拥有比较优势的是纺织品、服装、皮革和相关产品以及其他制造业、机械和设备的维修及安装;日本拥有比较优势的是运输设备、批发和零售贸易、机动车维修以及运输和仓储;韩国拥有比较优势的是运输设备以及运输和仓储。在新出现的具有互补性关系的行业中,中日间的木材和纸制品、印刷、电力、天然气、供水、污水处理、废物处理和补救服务等,中韩间的纺织品、服装、皮革和相关产品、木材和纸制品、印刷等行业,是中日韩经贸合作的新增长点,三国应加强这些行业的贸易合作,持续做大经贸“蛋糕”,促进三国总体福利的增长。

(二)利用三国共抗疫情的契机,设立中日韩FTA“早期收获”项目清单,并列入山东、辽宁FTZ试点项目

“中日韩三国在联合抗击疫情中形成的有效合作机制,不仅充分体现了东亚国家具有守望相助、患难相恤的历史人文传统,也是对现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共同认知和实践”。(14)魏志江、林煜鸿:《国际携手抗疫 中日韩合作模式值得借鉴》,中国网2020-03-28。山东和辽宁具有与日韩开展次区域经济合作的优势,(15)次区域经济合作是相对于区域经济合作而言的,指若干国家和地区接壤区域跨国界的自然人或法人基于平等互利的原则,在生产领域内,通过各种生产要素的流动而开展的较长时期的经济协作活动。自贸试验区建设为加强中日韩地方政府的合作提供了契机。(16)地方之间的交流合作受意识形态和政治因素的影响小,可以采取更为灵活的方式。地方之间的合作通常不涉及国家主权,可以避开两国之间的一些敏感问题。一些地方之间的合作具有地方性,某些产业只有在两地之间具有互补性,这种合作在国家层面可能难以进行,或者通过国家层面来解决成本过高,因而适合在地方之间进行。地方之间的合作也可以成为解决国家间问题的一种试探,在双方还没有就某一个问题达成合作之前,两国的地方政府间可以先行探讨合作的可能性。抗疫物资和安全食物的需求使三国在农业、制药业等行业面临巨大合作需求,针对COVID-19的药物和疫苗的合作研发,汽车制造业、人工智能、机器人制造,以及医疗健康、公共卫生、金融保险、文化娱乐、通讯等现代服务业都可以作为中日韩FTA的早期收获项目。(17)《中改院召开“疫情全球大流行下的中日韩产业合作”专家网络座谈会》,中国日报网2020-04-03。山东、辽宁与日韩贸易规模及结构呈现不同特点,两省呈现不同的比较优势。山东、辽宁的FTZ在对日韩的合作中应发挥自身特色,走差异化发展的模式,避免内耗,在提高贸易规模的同时优化自身产业结构。疫情期间探索建立两省FTZ区域内的中日韩健康旅行卡,促进三国商务人士流动的便利化,保障中日韩产业链和供应链的正常运行;针对中日韩互为留学生大国,扩展在线医疗、在线教育等领域合作;通过政府政策协调,民间相互理解和支持,在携手共抗疫情的同时,加强中日韩的经贸合作。

(三)“双循环”战略选择背景下,基于第三方市场合作,打造“中日韩+X”模式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利用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参与全球的分工与经济大循环,形成了以欧美为研发中心、金融中心和消费中心,东亚地区尤其是中国为世界工厂,其他一些资源型国家为资源输出中心的全球价值链体系。进入21世纪,随着欧美经济的放缓和中国向中高端制造业的升级,西方国家制造业回流的要求愈发迫切,脱钩倾向愈发强烈。“一带一路”倡议开启了重构全球价值链之旅,新冠疫情和中美博弈促使“双循环”战略选择应运而生,并将成为“十四五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等政策的关键要素。2017年之后,“一带一路”倡议为中日韩FTA构建迎来了转圜,而第三方市场合作将成为强化三国合作的新收获。(18)中日、中韩在第三方合作市场上项目非常丰富。例如,中国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与韩国 DOWHA 工程公司合作的秘鲁地铁二号线监理项目、中国通用技术集团公司与日本住友商事、三菱重工合作的印度尼西亚燃煤电站项目、四川东方设备联合公司与日本丸红株式会社合作的越南海防火电站二期项目、山东电力建设第三工程有限公司与日本三井物产株式会社合作的阿曼天然气火力发电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与韩国大宇国际集团公司合作的中缅天然气管道项目,中国铁建、中信集团与韩国现代集团合作的泰国“东部经济走廊(EEC)”高铁项目,等等。2018年中日韩三国外长会议发布《“中日韩+X”合作概念文件》,提出三国要发挥互补优势,推动区域内外共同与可持续发展,会议还确立了第一批“中日韩+X”早期收获项目,涉及的领域主要为环保、减灾和疾病防控等。(19)“”中日韩+X”早期收获项目非常广泛。例如,“中日韩+蒙古国”沙尘暴防治、“中日韩+缅甸”、柬埔寨”热带病防控、“中日韩+东盟相关国家”肿瘤登记工作能力提升、“中日韩+东盟相关国家”应对海洋塑料垃圾、“中日韩+相关国家”低碳城市合作、“中日韩+蒙古国、东盟相关国家”减灾技术能力建设等。参见《“中日韩+X”合作早期收获项目》,中国政府网2019-12-25。实践证明,一个成功的自贸协定需要建立在彼此互信和保持良好关系的基础上。(20)《中日韩携手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国商务新闻网2020-01-03。发挥三国各自拥有的经贸优势,加强三国在供应链和价值链上的深度合作,通过合作共赢深化三国经贸关系,促进未来中日韩FTA的建立,实现我们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猜你喜欢
互补性竞争性中日韩
竞争性装备采购招标文件分析研究与对策
“蛰伏”后,再启程——记中日韩对接合作发展山东行
在潍坊,共话中日韩合作
“中日韩+X”模式,打造三国合作新平台
中泰双边贸易互补性与竞争性分析及政策建议
中印商品贸易结构的互补性实证研究
1~2月中日韩造船三大指标实现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