佯黄竹纤维形态及制浆性能分析

2020-11-11 00:12雷以超周国强
世界竹藤通讯 2020年5期
关键词:制浆纤维素纤维

王 勇 雷以超 陈 鹏 周国强 余 英

(1 宜宾林竹产业研究院 四川宜宾 644000;2 华南理工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 广州 510000)

佯黄竹(BambusachangningensisYi et B. X. Li)系禾本科竹亚科莿竹属一新种[1]。野生佯黄竹资源极少,只在长宁县竹海镇新加村、新生村和兴文县莲花镇共和村呈零星野生分布[2]。自2012年开始,宜宾市林科院开展了佯黄竹繁育选育工作[3]。为了解佯黄竹纤维特性及其制浆可行性,测定分析了佯黄竹的纤维素含量、纤维形态和制浆性能,以期开拓佯黄竹在制浆造纸等方面的应用,同时为竹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更好地竹类品种选择。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材采集与制备

佯黄竹供试竹样采自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竹海镇双凤村八组(小地名:洋叶河湾)竹林,地理坐标为104°56′51″E、28°29′14″N。佯黄竹林龄25年,平均秆高10~16 m,平均直径6~8 cm,鲜质量12~15 kg/株。

试样经切片机切割成30 mm(长)× 20 mm(宽)× 3~5 mm(厚)的竹片。将切割的竹片在太阳下晒干,贮存在密封的塑料袋中平衡水分,待用。另取有代表性的竹片200 g(绝干),切成火柴棒粗细,在植物纤维粉碎机中磨成能通过40目的竹粉,再用60目的筛子筛上述竹粉,收集未能通过60目筛子的竹粉,置于具有磨砂玻塞的广口瓶中,供分析用[4]。

1.2 实验设备

日本OLYMPUS—SZX©研究型体视显微镜,带数码拍照;梅特勒酸度计;磁力搅拌器;美国Greenwood 带电脑控制的蒸煮器;荷兰Messmer Somerville筛,筛缝0.20 mm。

1.3 实验方法

1) 纤维形态测定。纤维长度根据GB/T 10336—2002《造纸纤维长度的测定(偏振光法)》进行测定。纤维宽度、壁厚、腔径通过竹材解剖制片,在显微镜下放大观测。

2) 蒸煮实验。采用硫酸盐法制浆,蒸煮有效碱用碱量取20%(以NaOH计,相对于绝干原料计);液比取4∶1。蒸煮的保温温度控制在160 ℃,保温时间90 min。蒸煮曲线如下:室温30 min升温至110 ℃,保持30 min;再升温至145 ℃,保持45 min;再升温至160 ℃,保温90 min。

2 结果与分析

2.1 纤维形态

测定分析结果显示,佯黄竹纤维长2.52 mm、宽22.52 μm,纤维长宽比为111.90;纤维壁厚7.82 μm,纤维细胞腔内径6.87 μm,纤维壁腔比为2.28。佯黄竹纤维形态见图1。

注:左:放大40倍的粗大纤维;中:放大40倍的细小纤维;右:放大200倍的粗大纤维。图1 佯黄竹的纤维形态

与其他竹种相比[5-8](表1),佯黄竹有较大的纤维长宽比,有较小的纤维壁腔比。纤维长及长宽比是评价纤维原料的重要依据。据研究,纤维长度越大,长宽比越大,则纤维交织能力越强,成纸强度就大[9]。纤维壁腔比的大小与纸浆质量密切相关,纤维的壁腔比小,说明其纤维柔软性好[8]。

表1 佯黄竹与其他竹种纤维形态对比

2.2 化学制浆性能

佯黄竹化学制浆的试验结果显示,佯黄竹原料成浆完全,纤维素含量为52.54%,木质素含量为11.7%,粗浆得率为52.60%,细浆得率为52.50%。纤维素含量、细浆得率均超过50%,有较高的制浆得率,并且筛渣率很低,未漂浆的卡伯值为11~12,说明脱木素效果较好,如果配合氧脱木素工艺,可以在很低的漂白药品消耗下制备漂白浆。

与其他竹种相比[8, 10-11](表2),佯黄竹具有较高的纤维素含量,达到52.54%,且有较高的制浆得率。通常,纤维素含量>40%的材料即是较好的纸浆原料[8],说明佯黄竹制浆性能较好,用于制浆造纸,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9]。

表2 佯黄竹与其他竹种纤维素含量、得率及卡伯值对比

3 结论

佯黄竹纤维素含量为52.54%,纤维平均长2.52 mm、宽度22.52 μm,纤维长宽比为111.90,纤维壁腔比2.28。显示出佯黄竹有较大的纤维长宽比,有较小的纤维壁腔比,说明纤维柔软性好。

佯黄竹采用硫酸盐法制浆生产化学浆,得率为52.5%,细浆卡伯值为11.70,有较高的制浆得率和较好的脱木素效率,表明佯黄竹是一种优良的造纸原料,用于造纸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制浆纤维素纤维
凯登制浆设备(中国)有限公司
凯登制浆设备(中国)有限公司
解锁先进功能纤维
纤维的无限可能
一锅法制备纳米纤维素及其性能研究
纳米纤维素自愈合材料的研制
纤维素基多孔相变复合材料研究
纤维素气凝胶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
运达废纸制浆技术与装备
国产制浆造纸装备华章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