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 我有一个春天的消息想要告诉你

2020-11-12 06:50四川孙海
花卉 2020年21期
关键词:陆游梅花成都

四川/孙海

冬去春来, 万物复苏。

锦江江畔一树梅花唤醒了这个城市的又一个春天。

2020 年的春天, 物候交替并没有什么不同, 然而,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 人们只能在幽居于家中。 望着窗外的物候变化, 我们的内心从未如此渴望去亲近春天。

沙河堤岸边的野迎春开始绽放, 一树早樱也在一处院落墙脚处悄然盛开, 树上一只白颊噪鹛正在“吉呀,吉呀” 婉转啼鸣。

开得最为热闹的, 依然是梅。 春天是蔷薇科植物的天下, 蔷薇科的各种开花植物中, 梅花开放得最早, 唐代白居易曾作一首《春风》 诗: 春风先发苑中梅, 樱杏桃梨次第开。 荠花榆荚深村里, 亦道春风为我来。

从二月初始, 跨越整个二月, 都会是成都梅花盛放的季节, 今年的梅花如约而至, 只是在这一个无比寂静的春天, 树下少了赏花的人。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 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梅花为二十四番花信风之首, 锦江河畔的梅花绽放, 吐露芬芳, 似乎在说:

我有一个春天的消息想要告诉你。

一、 一树独先天下春

早在冬春交季, 春寒料峭的时节, 百花还在沉睡之时, 梅花便率先绽放了。

北宋王安石曾写过一首脍炙人口的《梅花》 诗:“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古人认为梅花不与群芳争春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格, 南宋的陆游就这样毫不掩饰地颂扬梅花: “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

元代杨维帧“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一句诗写尽了梅花引领春光的气势。 而人们也将傲雪斗霜视为了梅花最为可贵的品德。 然而, 梅花真不算是一种能耐寒抗冻的植物, 它本是想做一个普通的蔷薇科的开花树, 它并没有打算成为一种笑傲风雪的精神象征。

梅花原产于中国南方, 它对温度的变化极为敏感,温暖湿润的南方地区才是梅花最适宜的生活环境。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这一大堆对梅花歌功颂德的诗词, 也都写自于中国南方。 谁要真把梅花栽在大东北的冰天雪地里傲雪斗霜, 它立马就表演死给你看。

梅花的树皮呈浅灰色或带绿色十分平滑, 梅花的花总是先于叶开放, 它们的花梗极短, 几乎是贴在花枝之上, 梅花多是单生或有时2 朵梅花同时生于一个花芽之内, 花瓣倒卵形, 有单瓣也有复瓣, 从白色至粉红色, 花朵里有众多的雄蕊和一枚雌蕊, 花有着浓郁的芬芳香味。

因为对梅的喜爱, 人们努力把这种原产于中国南方温暖地区的植物不断地进行品种改良, 于是出现了能抗冻的观赏梅花品种, 这才渐渐适应了如北京这样的中国北方城市的生活。

而南北各地的梅花, 开花时间完全不同。 我国的梅花是由南至北次第开放, 赏梅, 可从南方开始, 一路追寻着花开的时间。 广东的梅花开放在每年的12 月下旬到来年的一月中旬, 成都的梅花每年二月上中旬才会迎来盛花期, 而在北京, 梅花盛开的季节已经到了三月和四月间。

成都每一年梅花盛开的时间也略有不同, 暖冬天气开花早, 花期长, 冷冬天气开花晚, 花期短, 另外, 不同的梅花品种开花的花期也不完全相同。

二、 最早人们栽培梅并不是为了赏花

最早的时候, 梅都是生活在中国南方山野间的野生梅花, 野梅常在山涧水岸边生长, 所以野生梅花也有了江梅的别称, 直到后来, 梅才被人们移植于园圃中栽培驯化。

不过在那时, 人们栽种梅树并非为了观赏, 而是把它作为一种重要的果木。 梅的果实也称梅子, 梅这个植物的名字就来自于它的果实。 在还没有发明醋的时候,古人用梅子捣碎的浆汁做酸味调味品。 未成熟的梅子叫青梅, 有着极为纯正的果酸味, 甚至让人联想到青梅也能口齿生津。 三国时, 雄才伟略的曹操虽然没有通过梅子创造出一套关于“条件反射理论” 高级神经活动学说,却为后人留下了“望梅止渴” 的成语故事。

梅开启了中华饮食的调味史, 人们对美食滋味的追求也开启了古人对野梅有目的的引种和驯化。 单纯的青梅果酸味也许并非是一种令人愉快的味道, 然而这种酸味一旦和其它的味道进行调和, 就能产生变幻无穷的美味组合。 1975 年, 考古人员在安阳殷墟出土的商代铜鼎中发现了数枚梅核, 这也说明早在3200 年前, 梅就成为了中国人的重要的调味品了。

传说中的上古文集《尚书·说命》 有这样的记载,殷商时, 商王武丁任命一个叫傅说的人做相国时, 说了一句话: “欲作和羹, 尔惟盐梅”。 意思是说, 盐味咸,梅味酸, 要想做出美味可口的羹汤, 盐和梅缺一不可。后来傅说成为了相国, 在他的努力下商朝又再次强大起来, 此后人们还以“盐梅相成” 来比喻贤臣同心协力。

野梅分布在中国南方, 四川和云南是野生梅花最主要的分布地区。 虽然今天, 四川人的饮食习惯里, 对酸味更多的是依赖于酿造的食醋, 不过在对梅的栽培驯化的历史中, 古蜀人无疑是最先行者。

梅在中国南方的园圃中栽培驯化成功以后, 这种植物在中国南北各地得到了更为广泛的栽培。 栽培梅的园圃称为梅园, 在梅子渐黄的初夏, 梅园的梅林之中传来了女孩子们委婉而大胆的歌声, “求我庶士, 迨其吉兮”, 这是古老的梅林之中穿越数千年传唱出的美妙歌声, 用今天的话唱出来大概就是“追人家的小哥哥, 趁到起好日子, 你还是要赶紧点儿哈。”

三、 成都自古就是赏梅圣地

梅从山野走出, 进入到了人们的生活之中, 古人并不缺乏浪漫, 梅园中大胆而热烈的表白, 直到今天仍然会让许多人心动不已。 而梅花在寒冷的冬春交季应时而开的自然习性, 让中国人对梅花越发喜爱, 一点点赋予了梅花更多的文化内涵, 梅也从一种调味的果木成为了重要的观赏花木, 直至在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用于观赏的梅花品种繁多, 只是大多数观赏梅的雄蕊已退化, 也无法结出梅子了。

百花潭公园北门, 琴台路之南, 二者交界的锦江之畔, 有一处“醉梅园”, 园中有陆游的塑像, 在这位为梅而醉的爱国诗人笔下, 成都是他心目中的梅花胜地。

成都自古植梅, 杨雄在《蜀都赋》 中提到成都“被以樱、 梅, 树以木兰”。 早在2000 多年前的汉代, 梅花和玉兰、 樱花就栽植于成都巷闾之间。 自唐代始, 自成都西郊浣花溪一直到城东合江亭, 这一带栽植的梅树已蔚然成林, 成为了成都早春著名的赏梅之地。

公元1170 年, 年已46 岁的陆游入蜀, 在四川山水之间宦游辗转, 当这个举止洒脱自号“放翁” 的大诗人来到成都后, 便深深地喜欢上了这座四季花开的锦绣城市。 陆游一生写下了众多的梅花诗, 那一年的早春, 陆游信马由缰穿行于锦城西边的二十里梅林之中, 身边朵朵梅花绽放, 一路梅香绕马蹄, 带着这种酣畅淋漓的豪放与张扬, 陆游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梅花绝句》。 “当年走马锦城西, 曾为梅花醉似泥。 二十里路香不断, 青羊宫到浣花溪。”

那一年的春天, 陆游的好朋友和上司, 时任四川制置使兼成都知府的范成大也曾登临锦江合江亭附近的芳华楼, 眺望这片连绵二十里的梅林, 他后来在《吴船录》 里记述: “绿野平林, 烟水清远, 极似江南。 亭之上曰芳华楼, 前后植梅甚多。”

成都梅花品种极多, 爱梅成痴的成都知府范成大还曾撰写过世界第一部梅花专著--《梅谱》, 在书中还专门提及: “去成都二十里, 有卧梅, 偃蹇十余丈, 相传唐物也, 谓之梅龙。 好事者载酒游之。” 范成大在《梅谱》 记载了当时已出现的各类梅花栽培品种12 种, 这些古老的梅花如江梅、 宫粉、 绿萼等品种名, 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他还在《梅谱·前序》 中做了总结性的论断:“梅, 天下之尤物, 无问智愚贤不肖, 莫敢有异议。”

四、 你看到的不一定是“真正的” 梅花

成都城北五丁桥锦江河畔有一处岁寒园, 栽植有松、 竹、 梅“岁寒三友”。 于梅林之中, 可以见到宫粉型、 朱砂型、 绿萼型等传统观赏梅花品种。 梅花有着众多的传统品种, 在今天更是通过远缘杂交育种, 开发出了极多的观赏梅花新品种, 以至于我们欣赏到的梅花,也许不一定是“真正的” 梅花。

观赏梅花大致上以梅树的整枝枝态造型可分为三类, 一类为直枝, 一类为垂枝, 一类为龙游。 直枝型是梅树自然生长的正常形态, 而垂枝型是梅花枝条下垂生长的一种变异, 花枝下垂, 花开时如瀑布飞溅而下, 观赏性极佳。 龙游梅不太多见, 枝干自然扭曲宛若游龙,极为奇特。 需要说明一点的是, 垂枝和龙游的梅花类型, 并非是人为刻意的加工而是自然天成, 是梅花品种的自然变异。

观赏梅花又以梅花品种间的亲缘关系分为真梅系、杏梅系和樱李梅系三个群系。 真梅系的观赏梅花是从梅这个古老的中国物种选育出的梅花品种,梅是唯一的亲本, 没有渗入其他物种的基因, 也就是说, 只有真梅系的梅花, 才算是真正的梅, 这一支是梅花的嫡亲儿子。

真梅系的观赏梅花品种众多且富变化,按花型、 花色、 萼色等标准大致上可以分为江梅、 宫粉、 朱砂、 玉蝶、 绿萼、 洒金和黄香等七型, 江梅型的花为单瓣, 花瓣5 瓣, 花瓣较圆, 为白、 粉等单色, 花萼紫绿相间, 带着怡人的清香。 绿萼型梅花花朵洁白, 梅香四溢, 因萼片呈绿色得名。宫粉型是观赏梅花品种最为丰富的种群,宫粉梅的花瓣都是复瓣或重瓣, 呈或深或浅的粉红色, 花香浓郁清冽。 朱砂型的梅花花瓣从桃红色到紫红, 花瓣为复瓣, 分多层叠在一起, 花丝淡红, 同样有怡人的香味。

如今成都的大街小巷公园绿地, 还有不少真梅系的观赏梅花品种保留。 真梅系这种“真正的” 梅花最重要的特征就是:香、 很香、 非常香!

当年陆游在成都酒驾, 打马飞奔锦城西, 一路之上烟柳不遮楼角断, 风花时傍马头飞, 二十里梅香不断, 飘落在他身上的应当是真正的梅花花瓣。 今天的成都从浣花溪一直到合江亭, 绿水环绕间高楼林立, 锦江两岸仍然处处栽植梅花。 只是在成都绿地公园里更为常见的观赏梅花却是杏梅系和樱李梅系的梅花品种了。

杏梅系和樱李梅系的观赏梅花来自于梅和蔷薇科李属植物之间的种间杂交获得。杏梅系是杏和梅的杂交后代, 樱李梅是樱桃李和宫粉梅的杂交后代。 它们的花期通常晚于真梅系的梅花。 比起真梅系“真正的梅花” 来, 杏梅系和樱李梅系的梅花虽然无甚香气, 然而花大色艳, 花型繁复,花期更长, 也更易于养护, 于是自然成为了城市绿化的首选。

今天, 在成都栽植最多的便是樱李梅系的现代品种美人梅, 除了花朵娇艳, 美人梅最大特点是耐寒性强。花期后, 美人梅还会如红叶李一样长出红色的树叶, 成为一种色彩鲜艳的彩叶树种, 所以自它出世后, 迅速风靡了全世界。

美人梅花瓣粉紫, 花心深红, 如婀娜多姿的下凡仙女, 每一朵都无比娇羞可爱, 和常见的贴梗而生的梅花不同, 美人梅总是带着一个长长的且红色的花梗。 80 年代末, 美人梅进入我国, 很快便在中国各大城市生根落户, 成为中国各地城市绿化的主力。

美人梅也无需承载过多的传统文化, 只需负责好城市绿地早春的颜值色彩, 反正“梅花香自苦寒来” 实在也和她无关。

紫云英

猜你喜欢
陆游梅花成都
一转身,就是一辈子——陆游和他的《钗头凤》
穿过成都去看你
梅花
数看成都
成都
除夜雪
梅花引
初夏绝句
梅花锁
在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