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开发模式研究

2020-11-12 03:30谢威
建材与装饰 2020年31期
关键词:三坊七巷原住民相关者

谢威

(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广东广州 510006)

1 历史文化街区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

利益相关者是能够影响一个组织目标的实现,或者受到一个组织实现其目标过程影响的所有个体和群体[1]。通过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推动被逐渐引入旅游领域,历史文化街区是基于建筑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模式。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开发需要大量的投入,包括街区内原住民基本的生活设施、历史建筑的保护、用地的拆迁等方面,这些问题都涉及各参与者的切身利益,也直接影响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开发的成果。

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形成主要来自于政府的决策,政府起的是主导作用。政府拥有更多的政治权利和全面统筹的能力,政府的主导有利于历史文化街区公共基础设施的完善、人居环境的改善,促进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开发。但政府对于历史文化街区是否能产生经济效益也是比较关注的,一个历史街区带来充足的财政收入甚至带动盘活一个片区的活力,作为政府部门是喜闻乐见的,但如果政府部门未能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平衡度,将会给历史文化街区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地产商和旅游企业可以为历史文化街区带来经济的收入,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比地产商开发地产要困难的多,大部份企业对于此类项目的开发由于开发历史短,均表现为经验不足,许多尝试性的改造都不尽人意。

原住民一般是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者和继承者,原住民一旦离开历史文化街区,原有的社区文化生活就会从历史文化街区消失,相关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以及历史的传承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将逐渐消失。

2 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开发模式

2.1 以“真实性”为主的保护

同济大学的阮仪三教授在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中坚持“真实性”原则,拒绝大拆大建,在他看来,如今许多看似成功的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案例,实际上都只是纯粹的商业房地产开发。在开发中,街区内生活了几代人的原住民都被外迁,原住民这一重要利益相关者的切身利益得不到保障,并且原住民的迁移也让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失去传承,对此,政府与地产商成为获益最大的利益相关者,而原住民不再与历史街区产生联系。

2.2 保护性开发与开发性保护

从保护的角度上看,以接近原有遗产的真实性进行保护改造越好;但如果从改造与开发的角度来看,保护所投入的资金可能要比新建的资金更多,但是其使用的价值却更小。这是保护与开发的一大矛盾,罗小未认为我们应该在保护与开发中找到结合点,让保护下来的建筑文化遗产能够发挥其活力。不管是建筑师还是开发商,在做该类项目的建筑保护时应该多一根开发的弦,在做建筑开发时又应该多一根保护的弦[2],罗小未提出两种模式:①保护为主的保护性开发;②开发为主的开发性保护。

3 案例分析

3.1 福州三坊七巷

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是我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之一(见图1),是保存最好的且位于城市中心城区的历史文化街区,是中国东南现存最大的古民居街区,是福州古城历史文化轴线的重要组成部分[3]。

图1 福州三坊七巷

然而,三坊七巷的保护与开发过程也是历尽坎坷。1990 年福建市政府委托阮仪三等专家做了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规划,由于第二年更换了领导,政府准备对三坊七巷进行开发,邀请地产开发商进行开发。当时的规划方案中,拆除必须保留的文保单位外的大部分历史建筑,以新建高层住宅和商业楼[4]。这种更新模式被称为“大拆大建”模式,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无疑是灾难性的破坏。庆幸的是,经过阮仪三的努力争取,政府最终放弃“大拆大建”的开发计划,三坊七巷成为福建名城重要的旅游和景观地段,也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5]。

3.2 岭南天地

佛山岭南天地的更新采用的是“去里存表”的方式,这种改造方式主要是保留街区内的文物建筑,保留传统建筑的外表以及街区传统空间尺度与界面形式,对建筑内部进行改造,对内部设施进行更新以满足新的功能需求,如零售、娱乐、商业和酒店。许多老建筑的旧木制屋顶被钢结构代替,内部空间也完全被现代混凝土结构取代,许多传统建筑的墙面还被安装上各种大型广告牌(见图2)。

图2 佛山岭南天地

政府部门与开发商往往都需要达到各自的目标,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开发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岭南天地周边新建的住宅、酒店以及写字楼与岭南天地旅游点是一体的,也可以称作是利益共同体,周边的相关高端配套设施都以岭南天地作为宣传的工具。只有开发商将历史文化街区等旅游景点开发好,政府才同意其在街区周边兴建楼宇,而开发商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开发的实际目的,便是新建房地产,两者间的利益关系势必会导致历史文化街区的过度商业化,直接造成当地原住民这一重要利益相关者自身利益的丧失以及历史文化遗产的衰落。

4 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开发策略

无论是“真实性的开发”还是“保护性开发与开发性保护”,城市更新中,都需要对历史街区内的建筑进行拆除与保护、对原住民进行规划与管理、对开发商进行要求与合作共赢,这些模式都直接关系到参与其中的各个利益相关者的权益及他们之间的关系,政府与开发商之间的利益关系一方面能让街区恢复原有活力,另一方面又可能会让原住民离开街区,使其出现失去原真性、传统文化的风险。

通过以上的分析,本文将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开发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策略:

(1)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开发的利益相关者中,由于各自的角色和所处的地位不同,存在强势与弱势之分,实践中原住民这一重要利益相关者参与的广度与深度都十分有限,因此必须以平等参与、互利共赢为原则,构建良好的社会环境,形成真正的互利共赢。

(2)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在规划实施中应准确地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发展计划进行引导。在与开发商的合作中,应当制定严格的保护与开发的负面清单。通过以政府主导、居民参与的方式进行保护更新,同时要重视该领域中专业学者的建议。

(3)对于历史文化街区历史价值的界定,政府应该经过专家与社会的反复论真,基于客观事实与文保价值,确定是以“真实性”原则进行保护开发还是以开发的目的进行保护,二者间存在较大差别,对利益相关者造成的影响也比较大。

(4)注意开发商以通过开发历史文化街区来拿地建房地产的开发行为,倘若该历史文化街区确实具有可开发性,则政府层面应该做到以保护为主的开发模式。

5 总结

本文以利益相关者为视角,以阮仪三与罗小未的保护与利用模式为切入点,基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开发提出一些建议。广州恩宁路的“永庆坊”在当时没有政策引导的状态下也采取大拆+强拆的开发模式,这也导致大部份原住民的迁移以及后来发生的“保护麻石街”行动。因此,需要基于尊重和传承其历史文化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开发与保护,与当地居民的住宅保障体系相结合,关注不同利益相关方的权益诉求。

猜你喜欢
三坊七巷原住民相关者
彻底改变殖民者和原住民关系的那一刻 精读
校园篮球利益相关者的分类研究*
无臂舞者 原住民的呐喊
乡村旅游开发中利益相关者的演化博弈分析——以民族村寨旅游为例
原住民
浅谈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财务会计报告与管理会计报告融合
原住民村落的朋友们
组织的利益相关者研究述评分类及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