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下中职工程量计算课程混合式教学的应用

2020-11-12 03:30方园园
建材与装饰 2020年31期
关键词:算量工程量手工

方园园

(厦门技师学院,福建 厦门 361000)

1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1.1 建筑信息模型技术

目前,建筑行业最流行的词汇就是BIM,最初为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现在又可理解为基于模型的信息化管理,是通过建立三维建筑模型仿真模拟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真实信息,使得项目各参与方(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能在同一平台上实现信息共享,具有可视化、协调性、优化性等特点。

信息技术的基础是模型,工具是软件。教学中我们以广联达GGJ 钢筋算量软件、广联达GCL 土建算量软件为工具,构建建筑信息模型,培养图形算量的实践能力,三维模型的可视化呈现还能化解手工算量工程量计算规则的理解难点。

1.2 信息化教学技术

在当今信息时代大背景下,教育教学的信息化改革势如破竹,得到全面推动和深入发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构建课程资源,配合信息技术手段,充分融合传统教学和电子教学的优势。通过学习环境的混合、学习媒介的混合、学习资源的混合以及学习方法的混合等,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突破和化解教学重难点。

现阶段信息化教学APP 很多,如蓝墨云、微信课堂派、超星学习通等等。笔者选择超星学习通作为信息化教学平台,它不仅具有签到、提问、互动抢答、头脑风暴等功能,同时具备题库模板简单适用、挂科预警等功能优势。

2 工程量计算信息化混合式教学设计

笔者认为工程量计算信息化混合式教学的重点是要结合课程特点和学情分析,确定适应学生特点和实际工作需要的教学内容,并对教学过程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配合以完善的资源建设。

2.1 精简教学内容,调整学习顺序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相关课程的综合性高、理论性强、学习内容又多,然而中职院校的学生往往对理论学习不感兴趣,偏爱实践操作一些,职业教育也不同于普通教育,普通教育通过高考来检验,职业教育则通过大赛来检验,工程算量技能大赛的题型(手算70%和电算30%)告诉我们手工计算和图形算量的同等重要性,手工计算理解计算规则尤为重要。通过毕业学生的回访调查,发现建筑施工专业毕业生毕业初的几年内主要从事施工员、预算员岗位工作,用到较多的工程造价知识为工程量计算,故将工程量计算设置为我院建筑施工中职教育的课程名称,作为学习的内容,并对学习内容进行精简。根据学生学习的迁移性规律,打破计量规范的章节顺序,设置七个学习任务,分别是学习任务一: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工程量计算(36 学时),学习任务二:土方工程工程量计算(12 学时),学习任务三:砌筑工程工程量计算(18 学时),学习任务四:楼地面工程工程量计算(12 学时),学习任务五:墙柱面工程工程量计算(12 学时),学习任务六:天棚工程工程量计算(12 学时),学习任务七:措施项目工程量计算(12 学时)。

2.2 优化教学设计、构建信息资源

近年来学生识读图纸的能力呈两极分化,大部分同学识读图纸的能力非常弱,尤其是结构施工图的识读,图纸关联性的掌握都比较差,立体空间想象能力不足。专业图纸的识读能力是建筑施工专业的核心能力之一,识图能力薄弱直接影响学习工程量计算的效果。纯理论的学习就更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了,学习的热情在严谨的工程量计算过程中逐渐丢失,即便后面可以模仿绘图完成图形算量建模,但是对于最核心的工程量计算规则完全没有掌握,很难在日后的工作工程中实现知识的迁移,解决复杂案例的分析处理能力等不到锻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解决这个教学难题,我们摈弃了传统的先手工算量然后到最后面一两周的实训周再图形算量的教学模式,而是以一个难度适中的真实案例为载体(四层框架结构住宅),按照前面设置好的学习任务教学顺序,通过广联达GGJ钢筋算量软件、广联达GCL 土建算量软件构建好的模型信息,将施工图及对应的建筑物进行三维展示,变平面图为立体实物,变抽象为具象,可以直观地认知梁、板、柱等构配件之间的关系,增强学生的空间立体感觉,加深对图纸的理解,从而引导学生根据图纸信息计量规范列项,获取图形算量属性定义的基础信息后先完成图形算量软件的学习,构建出模型,通过模型的三维展示加上老师的解析,更好的理解了计算规则后再进行手工算量,用手工算量结果验证电算结果,用电算过程优化手算思路。钢筋是隐蔽工程,采用平法注写,学生很难将图纸信息转化为三维钢筋形式,尤其是复杂节点处的钢筋构造,所以钢筋工程量的计算是重中之重。我们将例题中的构件绘制成模型,模型中的钢筋信息,三维直观的将构件钢筋工程量的计算内容、计算公式呈现了出来,与平法施工图一一对应分析讲解,能加深对学生对钢筋平法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混合式教学模式包括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提升三个教学阶段,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通过“课前线上学习——课堂线上线下结合学习——课后线上拓展”实现“知识传递——知识内化——知识迁移”(见图1)。

图1 工程计算化混合式教学设计思路

2.2.1 课前准备阶段

课前准备是混合式教学的基础。课前教师要利用广联达GGJ钢筋算量软件、广联达GCL 土建算量软件构建好的信息模型,根据各学习任务的需要整理好建筑物的整体模型和节点模型,图文配合设计好课前线上学习的引导文,将引导文和计量规范等数字资源一并通过超星学习通平台发布,学生进行课前的学习,积分。教学还需制作好与各个教学活动环节和互动问题配套的ppt 课件。

2.2.2 课堂教学阶段

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围绕工程案例的算量任务驱动教学,循序渐进地实施“明确任务—制定计划—图形算量—手工算量—总结评价”这五个主要教学活动环节。

(1)明确任务

通过课前的线上学习,学生已经对学习任务内属的主要清单项目在工程实体中的应对及其项目编码、计量单位有了一定的认知。本教学活动环节继续通过三维模型辅助图纸信息完成教学案例的所学单元的清单列项,明确要完成计量的清单项目,并且对后续图形算量属性定义要用到的尺寸信息,手工算量的基础信息、计算规则进行初步的探究。

(2)制定计划

一个学习任务往往有多个清单项目需要计量,每个清单项目确定一个合理的计算顺序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有必要经小组讨论后对任务进行拆解,制定合理的计算顺序,明确每个小组成员的任务分工。这个过程也能帮助同学进一步熟悉图纸信息。

(3)图形算量

在学习活动一中,已经获取图形算量属性定义所需要的信息,在本教学环节中可以放手给同学自己进行属性定义,发现错误,教师再进行纠正可以更好地让同学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绘图部分的技巧和要点可以通过示范操作进行说明。构建信息模型后可以汇总出量、查看工程量,通过信息模型的三维动态观察构建之间的联系,为更好的理解手工计算规则打好基础。其中,柱、梁、板、砖墙、门窗、过梁的一步步构建能加强同学对相关清单项目手工计算规则扣减关系的理解。

(4)手工算量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一个计算示范,同学按照学习活动二制定好的计算顺序,按照小组分工完成各自的计算任务,互相交流,沟通进步,完成工程量的手工计算。小组间以竞赛的形式充分调动组员的参与积极性和责任心培养。

(5)总结评价

任务完成后,学生需要归纳和整理出程式化的工程量计算思路,客观地对自己和他人进行评价,取长补短,相互学习。教师则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全方位地对学生的知识水平、技能水平、综合职业能力进行即时的评定,使得他们更好地融入课堂。

2.2.3 课后提升阶段

课后,将更多的建模技巧和复杂案例建模视频上传到超星学习通平台上,同学可以根据知识掌握程度的不同各取所需,通过自主学习,实现实践能力的提升。

3 结束语

实践证明,采用信息化混合式教学模型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课堂更活跃,学习氛围更好。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他们的识图能力、空间感都有明显的提高,对于计算规则和平法图集都有深入的理解,动手操作软件职业素养也得到训练,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现阶段然然存在一些明显地需要改进的问题,如教学资源还需不断完善,引导文的设计如何适应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结构,便于理解和操作,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还需不断探索、创新。

猜你喜欢
算量工程量手工
基于Revit模型的算量方式对比研究
做手工
BIM技术在工程造价算量软件中的应用
超萌的羊毛毡手工
EXCEL在零星工程量计算中的应用
路基设计横断面复测公路工程量及中间分次计量工程量的计算
浅谈工程算量软件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手工DIY
铁路站场EBS工程量分解
BIM应用在电气专业算量及施工管理方面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