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应对生念危机的必然举措

2020-11-13 09:39孔春梅高国
北方经济 2020年9期
关键词:生态危机新冠肺炎疫情绿色发展

孔春梅 高国

摘要: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直接提醒我们一个不容忽视的基本事实:动物、植物和环境的健康与福祉跟人类活动息息相关。如果人类缺少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不断侵扰其他物种的生存空间,势必会给人类带来不可预估的生存和发展危机。本文从分析生态危机及产生的根源入手,提出了绿色发展是应对与减缓生态危机的当务之急,是“后疫情时代”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关键词:绿色发展;生态危机;新冠肺炎疫情;对策

从2020年春季开始,一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疫情逐渐蔓延全球,民众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经济、社会生活秩序被打乱,很多行业完全停摆,许多企业因此陷入危机。此次疫情被描述为进入21世纪以来第三次改变世界议程的重大事件和全球性公共卫生危机。

新冠肺炎病毒是过去18年里第三种通过跨物种传播而导致人类大规模感染的冠状病毒,之前的两种是SARS和MERS。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直接提醒我们一个不容忽视的基本事实:动物、植物和环境的健康与福祉跟人类息息相关,并受到人类活动的深刻影响。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在所有感染人类的病毒中,约60%来自动物,这种现象被称为“人畜共患病”。世界卫生组织发现,在过去十年中,75%的新型传染病是人畜共患病。大量研究和事实表明,全球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已经超出了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极限,不断造成生态环境危机。虽然世界各国都意识到了生态危机的严重性,并采取了一系列补救措施,但生态危机却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而且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

一、生态危机的基本内涵及主要表现

最近两百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也不断增强。由此,人类也逐渐开始藐视大自然,把自然看作是可以任人宰割和役使的对象。人成为了一种很傲慢的动物,不再敬畏自然。然而,当人类对自然界的强大干预超过了自然界的自我修复和自我转化的能力,自然界已不堪忍受人类的掠夺和破坏时,人类自身就必将面临了生态危机。换言之,现代文明主要是工业文明,传统工业化是人类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1972年,美国环保运动的先驱组织、著名的罗马俱乐部出版了《增长的极限》一书,给西方的传统发展模式敲响了警钟,并预言世界将面临生态崩溃的风险。

所谓生态危机,是指由于人类不合理(盲目和过度)的活动,在局部或全球范围导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损害、生命维持系统的瓦解,从而危害人类自身的利益、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从时间上来看,它具有跨世纪的特点;全球生态环境问题产生于20世纪,并且至今仍然不能完全消除。从范围上来看,它具有普遍性和跨同性。从程度上来说,其严重性表现在现实和潜在影响大、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的特点。

生态危机主要表现是人口压力增大、资源能源匮乏、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空气污染、气候变暖、酸雨、水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消失等方面。近年来,生态失衡日益严重,导致自然资源的巨大耗损和破坏,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

二、生态危机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分析

全球在积极应对疫情的同时,也对人类以往的生产生活方式进行了深刻反思。新冠肺炎疫情等传染病发生的原因究竟有那些?当前人类还面临着哪些生态威胁?人类在未来不可知的生态危机中如何赢得主动?未来的走向遵循因果关系,只有找到问题的原因所在,我们才能有备无患、化危为机。

(一)人口激增导致了生态系统的压力增加

人类在地球上生活了三百多万年,在狩猎和农耕时期人口发展非常缓慢;工业革命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人口增长速度越来越快。20世纪初,地球卜的人口数量为16亿,20世纪末全球人口数量为60亿,现在世界人口已超过78亿,中国人口也突破14亿。地球生物圈的资源是有限的。罗马俱乐部曾根据生物圈每年生产植物的总产量和每人每年消耗的总能量,计算出地球生物圈最多只能满足80-100亿人口的需要。人口的不断增加,不可避免要开发更多的土地、森林、草地和渔场,开发更多的水资源、能源和地下矿藏,从而加剧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压力。

(二)对自然界缺乏敬畏之心,造成生态矢衡

在自然界,不同生物物種的存在具有不同的意义,每种生物物种都有着自己特定的生存活动空间。生态平衡就是指各种生物体之间共生共荣的理想状态。由于人类缺少对自然界的敬畏精神,对自然的过度开发和利用,比如对野生动物的捕杀、对柄息地的侵占等,打破了人类与动植物之间的平衡关系,导致“生态失衡”,使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陷入危险之中。这也是造成包括新型传染病毒暴发的重要根源之一。有证据表明,“湿货市场”为冠状病毒轻而易举地从动物身上转移到人身上提供了一个可能机会。目前,全世界相当一部分国家仍未执行牲畜生产和动物及动物制品贸易的全球卫生标准,且大量地区野生动物消费根本没有标准,这些行为既不卫生也不安全。我们必须记住,人畜共患病经野生动物和人类接触传播,这既不是一次性事件,也不会只在某一个或偏远地方发生。目前来看,“人畜共患病”在加速出现。伟大的德国诗人歌德说:“大自然从未犯错误,犯错误的是人”。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资源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奢侈消费造成的。”享誉世界的英国灵长类动物学家珍·古道尔则明确指出,新冠肺炎疫情是人类漠视大自然和蔑视动物造成的。可见,以损害自然界的生物种群来满足人类无节制的需求,只能导致整个生态环境资源的破坏和枯竭,最终危害人类自身。

(三)全球气候变暖,加大了传染病等危机扩散和暴发的风险

全球气候变暖指的是在一段时间中,地球大气和海洋温度上升的现象,主要是指人为因素(也就是来自使用化石燃料一一如石油、天然气和煤,森林砍伐和工农业生产等排放出大量CO2等温室气体)造成的温度上升。全球气候变暖是一个长期和渐变的过程,其对于人类及其生活环境产生潜在和直接的影响是十分严重的,它引起了一系列的环境恶化,诸如海平面上升、暴风洪水、高温干旱、农作物减产以及严重的传染病等。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在2019年12月29日发表的《2020年新年贺词》中指出:“气候变化既是长期问题,更是实实在在的近期危险”。

气候是传染病传播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气候变暖可直接或间接影响许多传染病传播过程。世界卫生组织早在1986年就预言:如果气候持续变暖,到21世纪初,原只在南半球落后区流行的多种热带疾病将蔓延至北半球,每年将有5000-8000万人染上热带疾病。例如,将会使原本在夏秋季流行的传染病流行季节延长,也会使原本局限在热带和亚热带流行的肠道传染病、虫媒传染病、寄生虫病逐渐向温带、甚至寒冷地区扩散。再如,全球变暖使海平面和海表面温度上升,从而增加了经水传播疾病(例如霍乱和贝类水产品中毒)的发病率。

三、应对与减缓生态危机的对策

著名美国历史学家麦克尼尔曾指出,传染病是决定人类历史进程的一个重要因素。世界经济论坛《2020全球风险报告》指出,未来10年按照概率排序的全球5大风险全部为环境风险,为历年来首次。当前由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公共卫生危机,不是人类面对的第一场公共卫生危机,也不是最后一场。新冠肺炎疫情等生态危机,迫使我们再次开始重新审视自然与人类的关系,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教训,将危机看作契机,并借此提醒我们重新认知、调整或改变同有的思维模式和生产生活方式,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之路。

在反思生态环境危机基础上提出的绿色发展,深化和发展了可持续发展理念,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也昭示着未来,选择绿色发展就是选择未来。能不能在疫情之“危”中抓住绿色发展之“机”,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类未来的健康及生存和发展。管控不可避免之事,以便能够避免不可管控之事。为此,在适度控制人口增长、保持人口与自然资源之间的平衡的前提下,坚持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安全发展、系统发展、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构筑崇尚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就成为当务之急。

(一)敬畏自然,树立人与自然关系的新观念

马克思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就指出,自然界相对于人而言具有先在性和客观性,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依赖于自然界而生存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绿色发展,就其要义来讲,是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自然生念环境是人类生产生活的物质基础。敬畏自然,归根到底就是要敬畏生命,敬畏我们自身。为此必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观念,对自然界要有敬畏之心。法国思想家史怀泽认为,世界上的生命没有高低贵贱的等级区分,任何一种生命都有自己独特的地位和价值。我们应该尊重自然界中其他生命,维护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平衡。无数实践和教训告诉我们:敬畏自然是防范一切自然灾害和生态危机的基础。在地球生命史上,许多显赫一时的物种消失了。不敬畏自然,人类很快就会跻身其中。敬畏自然,并不是人类道德优越的宣示,而是保命存身的明智之举新冠疫情在全球肆虐的事实也提醒人类:人类并未掌控地球,尽管在经济、科技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但人类仍无力对突发的传染性疾病或伞球危机免疫。人在自然面前永远不会胜利,新冠疫情凸显出人类的脆弱性。为此,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时,必须准确把握“能做”和“应做”的基本界限,必须要用“正确的办法做正确的事情”。因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的唯一出路、唯一选择。全体社会成员理应具备对自然、对生命、对道德的敬畏之心。

(二)坚持创新,推动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现代生态环境危机问题,归根结底是由于人们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方式造成的。马克思也曾强调:“不以伟大的自然规律为依据的人类计划,只会带来灾难。”可见,生产生活绿色化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关键,是摆脱生态环境危机的根本之策。绿色发展是在传统发展基础上的一种模式创新,是建立在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的约束条件下,是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方式获得经济增长的一种新型发展模式。绿色发展不是对传统工业化模式的修补,而是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是发展质量和效益的突破性提升。绿色发展是理念,更是实践。绿色发展体现的是人和自然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相互支撑、紧密依存、共生共荣的过程。绿色发展作为一项长期工程、持续性工程、系统工程,既需要政府将环境问题当作重大的政治问题、民生问题、社会问题和文化问题,坚持绿色执政和绿色行政及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也需要企业承担环境社会责任,坚持清洁生产、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和安全发展等绿色生产方式;更需要社会公众树立生态环保理念,坚持绿色生活方式、绿色消费方式和绿色行为方式。总之,讓绿色成为发展的普遍形态。

四、结束语

生态环境恶化是人类社会的癌症,天蓝、地绿、水清及安全的生产生活环境是未来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福祉。凡事不患难而患无备。面对传染病,应有“预防胜过治疗”的理念。如果等到某种疾病感染人类时再采取行动就为时已晚了。我们不应错失这次社会和生态“重建”的良机,事实上,我们也没有多少时间了!后疫情世界可能会更好也可能更糟,这完全取决于我们(人类)怎么想,更取决于怎么做。

参考文献:

[1]尼古拉斯·鲁滨逊,克里斯蒂安·沃尔泽.如何避免下一次传染病暴发[N].参考消息,2020-3-29(第7版).

[2]王淑英.生态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其应对策略[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2,(6).

[3]蒋笃运,张纯成.自然辩证法原理[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7.

[4]段海静,阮心玲.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一一生态文明是人们应对生态危机的必然选择[J].广西轻工业,2010,(3).

[5]徐嵩林.环境伦理学进展:评论与阐述[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6]王林.美国情咨文避谈气候变化引批评[N].中国能源报,2020-2-17(第5版)

[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8]田皓.精神生态失衡与自然生态危机[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9,(2).

[9]刘永谋.敬畏自然不是漂亮话[N].中国科学报,2020-2-20(第7版)

[10]雷扎伊.“后疫情时代”世界新秩序将出现[N].参考消息,2020-4-30(第11版).

[11]纪璇,林晶.绿色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时代阐释[J].人民论坛,2019,(3).

(作者单位:1.内蒙古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内蒙古自治区节能与应对气候变化中心)

责任编辑:康伟

猜你喜欢
生态危机新冠肺炎疫情绿色发展
新冠肺炎疫情早期科学研究对政府决策的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公共治理机制:信息、决策与执行
新冠肺炎疫区高校大学生的精神状态与行为应对
公共卫生学科作用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凸显
我国网络生态危机治理路径探析
法兰克福学派异化消费理论光芒与缺陷并存
全球性生态危机的反乌托邦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