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的时政新闻报道

2020-11-14 11:04
声屏世界 2020年23期
关键词:小屏时政新闻报道

时政新闻报道在融媒体时代具备更强的传播力,主流媒体的影响力和公信力也可随之提升。但结合实际调研可以发现,现阶段我国很多主流媒体的时政新闻报道还存在无法较好地适应融媒体时代、贴近受众媒介使用偏好等问题。

融媒体时代时政新闻报道现状及问题

现状分析。在融媒体时代,时政新闻报道的微观操作和顶层设计均面临着很多新的挑战。受自媒体崛起的影响,专业化、去组织化的媒介信息得以大量释放,时政新闻报道因此面临着更多渠道、更多内容领域的信息竞争,而在虚假新闻、网络谣言的影响下,时政新闻的传播力、影响力也可能受到干扰。随着媒介融合的不断推进、科技的不断进步以及受众媒介使用习惯的不断变化,时政新闻报道在融媒体时代存在着新的发展机遇。截至2020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9.4亿,其中,手机网民达到9.32亿,智能手机已成为我国民众了解新闻、获知信息的首选工具。同时接入平台广、信息容量大的智能手机也为时政新闻报道提供了新的发展平台,小屏在融媒体时代时政新闻报道中的重要性开始引起业界重视。

现存问题。融媒体时代时政新闻报道主要存在三方面问题。第一,竞争力相对较弱。时政新闻相较于文化娱乐、经济消费等题材新闻在竞争力方面往往存在一定不足,受众对时政新闻存在的风格僵化、深奥难懂等刻板印象也使其吸引力和影响力较低,由此催生的负面影响必须引起重视。第二,忽视受众的实际新闻需要。由于未能真正关注受众的新闻需要,时政新闻生产、传播活动的完善很容易受到制约。在无法深入了解受众主体的情况下,生产方式模式化严重、风格相对呆板、内容取材局限的时政新闻报道自然无法适应融媒体时代。第三,过于因循守旧。由于无法深入了解受众群体的需要,缺乏新意、内容泛泛,受限于固有平台的时政新闻会在传播效果方面出现不足,例如忽视新闻素材二次加工及其他媒介平台应用缺乏也会影响时政新闻报道的广泛传播,同时还会导致时政新闻报道的影响力和用户黏性无法得到保障。

融媒体时代的时政新闻报道策略

结合相关研究与实践探索,本节将总结三方面融媒体时代的时政新闻报道策略,包括强化新媒体传播、关注“周边”开发、结合小屏传播规律。

强化新媒体传播。为强化融媒体时代的时政新闻报道,首先需从新媒体传播入手,结合新媒体传播规律,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的信息承载力,充分拓宽时政新闻的报道渠道,具体可从两方面强化新媒体传播。第一,充分利用“两微一端”。近年来,我国主流媒体在微博、微信及自有客户端建设中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和精力,较为成熟的“两微一端”时政新闻报道模式已经形成,辅以在线音频分享平台、短视频平台、“中央厨房”的建设,时政新闻报道的受众覆盖面即可得到全方位扩大,更好地实现对网络舆论的引导。以《新闻联播》旗下的《联播划重点》栏目为例。这一依托微信公众号开辟的时政新闻节目能够运用适合新媒体传播的方式,贴近受众的语态进行“硬核”时政新闻报道,一经开通便广受欢迎。第二,同时关注媒介属性和社交属性。近年来,我国短视频平台发展速度极快,基于短视频平台的时政新闻报道探索也大量涌现,如依托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进行的时政新闻报道即可更好地培养用户黏性,随之产生的可观流量能够较好服务于融媒体时代时政新闻报道优化。基于短视频平台开展的时政新闻报道,必须结合平台特点,充分关注受众的碎片化时间,以此拓展时政新闻报道形式,新媒体传播平台中主流媒体话语权不足问题可同时得到解决,《新闻联播》开通的抖音官方账号即属于这类探索的典型。

关注“周边”开发。传播新闻事件核心信息是时政新闻报道的主要功能,为更好地适应融媒体时代,必须关注受众对获取“怎么样”“为什么”等多层次时政信息的需求,以此纵向延伸时政新闻报道的内容布局。通过开发“周边”信息,强化时政新闻报道,具体可从三方面开展“周边”开发探索。第一,强化大事件诠释。“就事说事”属于传统时政新闻报道的特点,忽视新闻背景的情况较为常见。由于受众无法深入了解新闻背景,新闻报道内容的传播效果往往无法得到保障,受众对时政新闻报道的重视程度也会同时受到负面影响。因此,融媒体时代的时政新闻报道需要重点解释“为什么”,以此作为报道的补充。2020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调研考察,央视新闻制作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在新时代勇立潮头奋发有为》对该时政新闻的背景进行了详细介绍,重点讲述了粤东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潮州的历史文化共建共治共享发展模式,并向公众传递文物保护、文旅发展、非遗传承的重要性,具备较强的科普意义,公众可由此了解潮州的发展成果和相关经验,内容因此更显丰满。第二,活用新闻素材。为追求时政新闻报道的准确性、时效性,主流媒体往往需要投入大量人力采集时政新闻报道素材,但在时政新闻报道后,这类素材具备的潜在新闻价值也不应被忽视,以此再利用素材,即可对专题报道进行深入解读,挖掘内涵信息,寻找“第二落点”属于其中关键,如深层次探究可围绕“是什么”开展。以《一项新中国外交纪录这样诞生》时政微视频报道为例。央视新闻在该时政新闻报道中总结式回顾了习近平主席四次出访,并对出访背后的意义进行了深入解读。该报道大量运用了以往使用过的画面,习近平出访对国家形象构建的重要意义基于该时政微视频得以生动展现。第三,评论发声。为实现时政新闻报道的升华,需关注融媒体时代下时政新闻报道的评论,通过精巧的表达、凝练的语言、较强的主观态度,即可保证时政新闻报道所传达的思想及观点具备更强的传播力。以署名“钟声”的评论文章为例。这一评论近年来在受众中的影响力较强,思辨性和思想性突出,在阐述坚定立场和鲜明态度的同时,辅以广播电视媒体的播发,即可拥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结合小屏传播规律。为适应融媒体时代发展,充分结合移动端用户偏好,时政新闻报道还应结合小屏传播规律围绕三方面进行。第一,科学应用融媒体产品。融媒体时代的时政新闻报道可综合运用视频、音频、图文等多种元素,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时政新闻眼》便基于这类元素和“独家信息+解读”打造的一款热门的融媒体传播产品,就是基于新闻现场观察、采访,时政记者获得的独家或一手消息,辅以视觉冲击力强烈的图片,结合移动端用户习惯,即可保证时政新闻报道更好地被用户所接受,同时也能够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广泛传播,时政新闻的二次传播生命力也可得到保障。第二,充分利用短视频。对于具备易于传播、内容紧凑等优势的短视频来说,其在融媒体时代的时政新闻报道中主打“短平快”,由于拥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能够更好地凝聚受众注意力。以《新闻联播》节目主持人参与的《主播说联播》这一新媒体栏目为例。通过1分钟左右的竖版短视频形式,该栏目具备表意集中、篇幅短小等特点,由此进行的短篇幅口播评论辅以适当的配乐和剪辑,能够较好地实现碎片化的互联网传播,小屏传播与大屏内容的顺畅对接也能同时实现,受到了年轻受众的广泛拥戴。第三,个性化表达共性事实。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共性事实可依托不同信息传播载体进行个性表达,基于这一原理,时政新闻报道需锁定更加年轻的受众,通过个性化表达拉近其与时政新闻的距离。无论是主流媒体还是新媒体,考虑到个体思想、形象的差异和独特性,时政新闻报道可选择个性化的主持人作为突破口。央视主持人朱广权便属于其中代表,其“段子”式的新闻播报往往能够在网络中引起广泛讨论,由此进行的时政新闻报道自然能够更好适应融媒体时代,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结语

融媒体时代的时政新闻报道需关注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文章涉及的强化新媒体传播、关注“周边”开发、结合小屏传播规律等内容,为时政新闻报道提供了创新路径。为更好地适应融媒体时代,VR技术的应用、时政新闻报道的泛娱乐化与视觉化探索同样需要得到业内人士重视。

猜你喜欢
小屏时政新闻报道
新媒体时代下地方台“小屏”与“大屏”的求同存异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传统媒体如何打好“小屏战”
现代新闻传播中如何让“大屏”“小屏”深度融合服务受众
时政
时政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
新闻报道要求真实的细节描写
时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