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媒”俱进
——浅谈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播音主持人才培养

2020-11-14 17:12
声屏世界 2020年24期
关键词:主播主持人媒介

在媒介交互融合的当下,主持人的工作场域发生了变化,主持人的角色地位在不停地调整变换。新媒体环境下的主持人培养,是争先恐后地投入到新媒体大军中,追求“幽默诙谐、滑稽搞笑、浅于表面”的语言风格,还是坚守传统媒体所要求的语言基本功?本文根据媒介融合背景下主持人传播场域、工作场域、话语场域、新媒技术等一系列与主持人相关的因素所发生的变化,结合时隔八年的央视2019年主持人大赛对参赛选手提出的“把具备过硬导向把控能力、新闻直播互动能力、多媒体应用能力以及人格化传播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作为新的标准”,与对新闻工作者提出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四力的要求,探索融媒体时代主持人培养的新思考。

主持人培养的应变

高校是社会人才培养的重镇,播音主持专业旨在培养能够在媒体工作中从事播音主持工作的专业人才。现如今,虽然传统媒体依然有着重要地位,但媒体业态已经发生改变,已不再是一枝独秀。新媒体的加入一定程度上激活了媒体行业的活力,培养人才的高校也应该树立媒介融合与新媒体思维观念,动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新媒体理论的介入。传统的播音主持专业教育,除了学习播音主持专业的理论与实践之外,还会学习新闻传播、传统媒体行业的相关理论,了解传统媒体的发展历史和传播的规律。在新媒体火热发展的今天,只掌握传统媒体的相关理论是远远不足以应对新媒体环境下媒体行业带来的巨大挑战。学生就业环境发生了变化,高校的人才培养就要动态调整,应该通过开设新媒体理论课程,使学生了解新媒体业态、发展特性等,掌握新媒体的传播规律,培养出既能适应传统媒体,又能适应新媒体环境的全媒体人才。

新媒体传播技术的训练。媒介融合改变了媒体的生产传播方式。在传统的广播电视系统中,各工种分工明确,主持人一般不参与前期的拍摄与后期的剪辑包装。融媒介融合背景下,微博、微信和一些直播平台的兴起,使各种形式的信息传播渠道层出不穷。新的传播渠道及平台带来新的媒体传播技术,新媒体传播技术也成为媒介融合背景下实现更好传播的重要因素,新媒体传播技术因使用方便、操作简单、传播效果广而被广泛使用。“新闻直播互动能力”是2019年主持人大赛选拔的新标准,这是基于网络直播的广泛应用与信息传播中对于直播技术的需要而决定的,已经成为传播信息中主持人掌握新媒体技术的必要要求,是继“采、编、播”之后的又一个技术砝码。提高学生的新媒体素养,增强新媒体传播技术的应用能力,是促进学生更好适应媒介环境的必要方法。

主持策划能力的加强。主持人处在信息传播的最前沿,是节目进程把控的关键所在。互联网背景下,主持人这一角色因工作的关键性和特殊性,其功能地位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放大,主持人的“明星效应”越来越明显。主持人在节目中发挥的作用越大,意味着主持人对节目的把握也就越多。一些主持人除了是该节目的主持人之外,还是该节目的制作人,负责节目的策划与制作,如主持人董卿既是《朗读者》节目的主持人,也是该节目的制作人。主持人策划能力的加强,一方面是媒介环境的必需,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环境下,任何一场以媒体为主导的节目制作,或是主持人本身在社交平台的发声,都需要主持人有一定的策划参与,这是一档节目或一场活动体现主持人个性的重要手段。“主持策划能力”是主持人综合能力的重要体现,一定程度上也是主持人未来发展与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人格化魅力的发掘。人工智能的出现,AI主播的诞生使人们反思,播音员主持人今后还会存在吗?2018年搜狗与新华社合成了第一个AI主播,“他”外貌几乎与他的原型相似,说话的状态、口型乃至声音也接近相同。与真人主播相比,AI主播投入工作可以不需要前期备稿,能在突发情况下以最快的速度、零失误率的状态传递信息,这是真人主播无法达到的。不足的是,AI主播声音表达的“一平到底”,语言缺少抑扬顿挫、起承转合,使很多受众难以接受。单调的语言样态使受众接收信息容易单调乏味,这也是真人主播难以被替换的主要原因。反之,如果一个播音员主持人只会简单的播报,势必被AI主播替代。因此,主持人具备自身独特的“人格化传播能力”,不仅是强于机器没感情的劳动,也是在千人一面、千人一声的主持人行业下,能使大众不产生审美疲劳的灵丹妙药。

“人格化传播能力”不仅是2019年主持人大赛选拔的新标准,也是媒体行业对主持人的个性化、人文性的内在要求。新时代的播音员主持人,需要拥有鲜明的性格、个性化的表达。这就要求高校在进行人才培养时,切忌统一标准式的培养,要善于发掘学生的特长、亮点,注重个性化的培养。

主持人培养的坚守

在信息爆炸的背景下,大众不缺少信息,缺少的是鲜明的观点、独到的见解。在传播手段丰富、人人都是麦克风的时代,如何能“语”出惊人,引导社会舆论传播正能量,需要主持人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丰富的社会积累、强烈的媒体责任感。这不仅是融媒体时代对主持人的基本要求,也是播音主持行业未来发展的必要坚守。

规范的语言是主持人的底线。规范的语言表达是主持人的基本素养,也是大众传播环境的需要。在互联网发达的媒介环境下,“网络流行语”似乎成为一种时尚,冲击着语言环境,一些主持人还以此“津津乐道”。播音员主持人是有声语言工作者,使用标准规范的普通话,是播音员主持人的责任和使命。高校在人才培养中要严把语言关,加强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功力。除了语言水平过关外,在信息冗乱复杂的背景下,培养逻辑清晰,训练表达清楚准确,声音悦耳动听、感染力强、有亲切感的语言素质始终不能变。一些主持人为了迎合受众,用词随意、表达附和,这不仅不符合主持人的角色定位,更违背了主持人的职业要求。

正确的舆论导向是主持人的生命。“网络主播”的盛行,“网络表达”的相对自由,使网络有更多自由的表达空间。网络平台为更多人提供了展示的机会。由于网络的相对自由、隐蔽性,一些人把网络当成“自由区”,为了追求点击量,发布低俗趣味的作品、言论等来吸引眼球。主持人作为新闻工作者、党和人民的喉舌,无论是在屏幕前、话筒前和新媒体平台上,都处在信息传播的关键一环,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任何时候都必须坚守的生命底色。不仅如此,能积极为事实正言、发声,也是一名新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也是2019年主持人大赛新标准的第一个能力要求“具备过硬导向把控能力”。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思政进课堂,学校要将传授知识与价值引导相结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深厚的文化涵养是主持人的未来。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底色,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在国家提高民族文化自信,推进文化强国的建设中,媒体在弘扬传播优秀文化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如电视文化类节目《见字如面》《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故事里的中国》等,唤起民众的文化热。这不仅是人民大众精神文明需要的要求,也是优秀文化具有持有生命力的体现。文化素养是主持人的重要基础,文化类节目则对主持人文化素质的要求更高,深厚的文化素养使主持人在节目中游刃有余,出口成章,锦上添花。如果主持人文化积累不足,面对文化类节目不仅无法胸有成竹,还容易断章取义、一知半解,贻笑大方。深刻的思想也源于文化的熏陶,在2019年央视主持人大赛60强初赛的第一期节目中,12位选手面对一个新闻事件,几乎没有准备时间,现场抽题进行即兴主持。12位选手快速的反应,不仅做到了出口成章、妙语连珠,还引经据典、博古通今。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刻苦的语言锤炼,是无法到达这样的水平的。

相反,我们也经常能在一些节目中看到主持人出现“词不达意、无病呻吟、牛头不对马嘴”的低级错误。文化底蕴是主持人的核心竞争力,决定着主持人能走多远。

结语

媒介融合背景下,改变的不仅是媒体外在体制变革、机构重组,更重要的是媒体从业者内在的媒体融合的思想的变化,节目制作中多维度创作传播思路融合。主持人作为媒体中的一员在拥有更多展示平台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多能力的挑战。高校针对媒体行业中播音主持生存环境发生的变化,要与“媒”俱进,依据媒体现实需求对照播音主持人才实际能力而随“媒”而变。或许这样,在就业竞争激烈、媒体环境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今天,培养的播音主持人才才更符合媒体的实际需要,更能适应媒体环境的发展。

猜你喜欢
主播主持人媒介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第一次做小主播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我是小主播
我是小主播
我是小主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