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寿山石印钮雕刻艺术与发展

2020-11-14 04:14张纯连
天工 2020年5期
关键词:寿山石雕刻艺术

文 张纯连

寿山石上洞黄芙蓉《伏虎罗汉》

寿山石老岭黄《九狮钮》

福建寿山石雕自诞生就因其温润雅美而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虽已历经1500多年的沉浮兴衰,但始终不变的是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魅力,时至今日仍为人所称道,尤其是印钮雕刻,更是因历代统治阶级和文人雅士的推崇而愈发兴盛。因此,对于寿山石印钮雕刻来说,雕刻为表,其所代表的文化为里,欲兴寿山石印钮雕刻,就必须要继续紧握文化这根弦,以文促雕方能有所成。

一、寿山石印钮雕刻艺术的发展与特点

起初,寿山石印钮雕刻多为王侯将相和达官显贵所垄断,主要彰显其地位和权势,如国玺、诸侯印等,雕刻印钮多以威武大气的瑞兽为主,如龙虎、貔貅、四方灵兽等,起震慑之意。后来随着雕刻艺术的发展,一些娇巧、儒雅的对象诸如山水花虫、纹饰奇物等,或象征美好吉祥的麒麟、龟等,都逐渐成为印钮雕刻的题材,使得印钮结缘文人墨客乃至寻常人家。

从雕刻手法来看,寿山石印钮雕刻主要分为自然台和平台两种。自然台是指遵循天然石形,甚少或不改变石形的基本布局和体态,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雕刻者的想象,运用高超的雕刻手法将其雕刻成精美、有内容、有主题的艺术品。而平台则是一般先设计出雕刻草样,或在脑海中先形成雕刻样本,然后再去寻合适的石材,雕刻时先起台(印章平台)再刻钮,钮一般形态各异,但台一般规则完整如正方形、长方形等。

从雕刻特点来看,寿山石印钮雕刻主要有三点:一是内容题材多取自动植物,或是神话传说中的神仙灵兽,有的是写实,完全照搬自然形体,有的则是写意,将几种动植物的特点杂糅在一起,寄托人们对美好的向往;二是技艺上追求书法、绘画与雕刻艺术的融合,没有文化参与的印钮雕刻往往会被嗤之以鼻,这使得钮雕除了实用之外也具备了艺术收藏的价值;三是思想上通常会向“天人合一”靠近,比如形态的对称或错落分布,以及布局讲究和谐、虚实、对比、平衡等,充分展现了中国人“和合为美”的精神追求和境界。

二、寿山石印钮雕刻艺术发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市场空间狭窄

寿山石印钮雕刻终究不像蔬菜、水果一样是人们日常必需,它需要以一定的鉴赏和文化修养水平为基础,由此便限定了其受众群体主要停留在文人、富豪等阶层,致使其市场受众空间较为狭窄,影响了印钮雕刻艺人的创作动力和热情。

(二)艺术僵化严重

例如,多数寿山石印钮雕刻艺人在雕刻古兽时仍遵循旧制,都喜欢或习惯临摹,极少创新。这就导致其雕刻艺术难以突破古人瓶颈,长期陷在泥古的泥潭里,从而丧失发展活力。

(三)与现代生活脱节

古代寿山石印钮雕刻以灵兽祥纹为主,主要是因为当时封建思想盛行,人们多将未来寄托于天,而现代社会随着文明的进步,封建迷信早已失去了生长的土壤,人们也大多相信美好生活需要自己的双手去创造而非单单祈求上天即可,但眼下印钮雕刻题材和内容仍多以传统为主,缺乏符合现代生活追求的因素,严重影响了其在大众中的普及。

(四)文化性正在缺失

现代社会由于寿山石印钮雕刻市场空间狭窄,导致印钮雕刻艺人生活困难,不得不向市场低头,不再追求雕刻的文化性和思想性,商业化愈发严重,背离了印钮雕刻的初衷。

三、寿山石印钮雕刻艺术发展策略

(一)同时开发高低端市场,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

寿山石印钮雕刻是伴随着权势和地位而生的,几乎与生俱来就面向高端,是显贵阶层满足生活欲望之后的精神诉求,这是寿山石印钮雕刻的基本属性。因此,当前寿山石印钮雕刻发展要继续保持这一特性,选材上要优质,雕刻上要细腻精准,包装上要文雅大气,巩固高端市场。同时,寿山石印钮雕刻从业者要克服居高临下的心理,接纳并最大限度地开发中低端市场,且要与之平等对话,努力将寿山石印钮在大众群体间普及。例如,可以将一些边角料雕刻成精巧有趣且成本低廉的物件,如姓名印章、个性印章等,满足普通大众的把玩所需,进一步扩大寿山石印钮雕刻的市场占有率,提升其发展空间。

(二)激活行业创新基因,焕发寿山石印钮雕刻发展新活力

一方面,寿山石印钮雕刻从业者要克服懒惰和依赖的心理,学古而不泥古,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致力于开拓创新,努力查找传统雕刻手法的缺陷和不足,并想方设法予以改进和提高。同时还要结合自身雕刻实践,大胆探索新的雕刻手法,促使寿山石印钮雕刻艺术有进一步的发展和突破。

另一方面,在雕刻主题和题材上,寿山石印钮雕刻从业者除了要继承好传统的花鸟灵兽、祥纹吉物等雕刻内容外,还要真正地深入市场,实地了解现代社会各阶层人群的精神需求和喜好,努力开发符合现代人趣味的雕刻内容和种类,既丰富和延伸了寿山石印钮雕刻的题材,也拓展了其市场空间和前景。

此外,寿山石印钮雕刻从业者还应联合起来,组成行业联盟,一起学习和探索行业发展,形成创新合力。要创造良好的行业生态,保护良性竞争,遏制恶性竞争,确保寿山石印钮雕刻行业始终保持旺盛的发展活力。

(三)提高自身文化修养,继承和发扬寿山石印钮雕刻文化属性

没有文化的印钮雕刻是缺乏灵魂的。而要赋予其以相应的文化属性,首先就要求从业者自身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文化修养,只有如此,在进行雕刻的同时才能将文化意蕴游刃有余地诉诸每一刀每一笔,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其“气”便是印钮成品之“韵”。这也是寿山石印钮雕刻往往与书法、绘画分不开的真正原因。“文”是印钮之所以成为印钮的本质所在。

因此,这就要求寿山石印钮雕刻从业者必须刻苦学习中华五千年优秀文化精粹,无论是唐诗、宋词、元曲还是书法、绘画,都要有所涉猎,要每天固定时间用来学习并长期坚持,通过日积月累提高自身的文化知识水平,而且在学习过程中必须要克服教条主义,要善于将所学习的内容与印钮雕刻联系起来,以文促雕,因雕习文,融会贯通而能有所悟。

综上所述,历经千余年的历史更迭,寿山石印钮雕刻艺术始终不变的是其固有的文化属性,正是“谈起印钮必离不开文人墨客”。因此,寿山石印钮雕刻艺术要想突破当前发展瓶颈,就必须在“文化”上下功夫,增强其文化内涵的魅力,同时丰富雕刻题材和手法,千方百计把握好精、美、准、文、雅、气六大特性,在不久的将来,寿山石印钮雕刻必定大放异彩,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点缀。

猜你喜欢
寿山石雕刻艺术
中国寿山石馆简介
寿山石雕刻的艺术性研究
廖德良的寿山石缘
On art
纸的艺术
雕刻树叶
着着寸进 洋洋万里 漫谈郑幼林寿山石雕刻
雕刻时光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