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秀松在新疆的革命活动

2020-11-15 13:00夏晨茹
世纪风采 2020年11期
关键词:新疆

夏晨茹

1937年5月,俞秀松(右三)与新疆民众反帝联合会成员在迪化城郊过组织生活的合影

1933年,盛世才掌握新疆军政大权以后,由于得不到南京国民政府的充分信任,在权衡利害后,决定寻求苏联的支持和帮助, 巩固其处在风雨飘摇中的政权。基于多方面的考虑,苏联供给盛世才军火和战备物资,并派红军入新疆帮助他铲除敌对势力, 一举统一新疆,建立亲苏政权,并派遣大批顾问、专家、干部来新疆帮助开展各方面的工作。1935年5月, 联共(布)出于方便在新疆公开露面和开展活动的考虑,专门挑选了曾在莫斯科学习过,或在共产国际和苏联工作过的中共党员张逸凡、赵实、郑一俊、稽直等25 人,由俞秀松(中国共产党和共青团的创始人之一,第一任团中央书记)带领,以联共(布)党员身份进入新疆。俞秀松化名王寿成,先后担任新疆民众反帝联合会秘书长、新疆学院院长、省立一中校长、《反帝战线》杂志主编等职务,负责对新疆边防督办盛世才的统战工作。

一、主持“反帝会”

联共(布)交给俞秀松他们的工作任务:一是制定进步政纲,启发群众觉悟,制止民族仇杀,发展民族文化,扭转新疆腐败落后的政治局面;二是侦察敌情,打击日、英间谍活动,阻止日、英间谍势力进入新疆;三是防止南京国民政府控制盛世才政权,确保盛世才政权亲苏;四是维护中苏边境线的和平与安宁,确保同新疆毗邻的苏联中亚地区的稳定。在新疆期间,只执行苏联和盛世才交办的具体工作,重大问题的决策由盛世才和苏联有关方面磋商作出。在组织关系上,受苏联驻迪化总领事馆的管理,不同中共发生联系,不过问中共具体事务。同时要遵守苏联和盛世才达成的协议: 在新疆不公开党员身份,不发展党员,不公开进行共产主义宣传。

新疆民众反帝联合会(简称“反帝会”)是一个有广泛群众基础的组织,1934年8月1日由盛世才成立,实行委员长制。当时领导层核心已被盛世才留日时期“开源留日同学会”的10 名同学、同乡,时称“十大博士”的何语竹(何耿火)、郎道衡、程启明(程东白)等人掌握。要掌握“反帝会”,首先必须改组领导机构, 这一工作由苏联驻新疆总领事阿布列索夫出面联系。最终盛世才取消了何语竹执行委员长职务,将他们调离“反帝会”。改组后的“反帝会”由盛世才任会长,省政府主席李溶任副会长。俞秀松为秘书长,主持“反帝会”的日常工作。改组后的“反帝会”部级以上做实际工作的有9 人,其中7 人为联共(布)党员,可见,领导权已被共产党人掌握。

俞秀松在1935年11月17日召开“反帝会”临时全体代表大会,修改并通过了《新疆民众反帝联合会章程》。《章程》中将“反帝会”的宗旨定为:“依照孙中山先生之反帝主张,领导全疆各族各界民众切实执行新政府六大政策:反帝、和平、建设、亲苏、清廉、各民族一律平等,对于离间新疆各族感情与企图破坏新疆和平而乘机攫取为殖民地之任何帝国主义及其一切走狗们作坚决斗争,以保持新疆永久为中国领土。”这一宗旨既执行了共产国际指示,符合共产党最低纲领,又能为当时盛世才所接受。

1935年,俞秀松在“反帝总会”的留影

新《章程》规定了吸收会员的严格手续,并有比较严密的组织和纪律。到1936年底,“反帝会”组织计有5个区会和40 个分会,会员达 5218 人,比1935年增长了1 倍多,会员遍布全疆各地和各行各业。“反帝会”还定期举办会员训练班,俞秀松、张逸凡、赵实等共产党人给会员们上课,进行革命理论和六大政策的宣传教育。经过整顿,“反帝会”成为立场鲜明、组织严密、机构健全的群众性政治团体,为进一步巩固盛世才政权奠定了群众基础。

二、注重发展新疆的文化教育

1935年11月,盛世才任命俞秀松为新疆学院(新疆大学前身)院长和省立一中的校长。俞秀松在新疆学院任职后,加强学校管理,调整专业系科,改进教学方法。在政经系一个专业的基础上,增教育系、语文系两个专业。先后聘任陈培生、刘佛吾、傅希若、边燮清等名人授课。俞秀松亲自讲时事政治和民族问题理论。自然科学采取课堂讲授,社会科学多釆用上大课形式,由学生记笔记,分组讨论。有时先让学生提问题,教师边听边综合即席解答。这种新的教学方法,一改过去填鸭式的教学,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开阔学生思路,提高学生认识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具有很大的帮助。由于学校规模的扩大,原有校舍不敷应用,俞秀松又规划在学院西侧兴建了5 栋平房,解决了师生住宿困难。

新生入校第一课就是俞院长亲自讲授“树立革命人生观问题”,他谆谆教导学生们要把革命放在第一位。他还从鸦片战争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起,讲到帝国主义的侵略,清朝政府的昏愦,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国内军阀的混战,一直到蒋介石取得政权后的倒行逆施;并阐述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对中国革命的影响,联系到青年一代肩负着反帝、反封建、建设新中国的艰巨任务。他说,要实现这个任务, 每个青年必须要把革命放在第一位,要有“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革命意志;第二就要有远大的理想,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就得扎扎实实地学好知识,掌握干革命的本领;第三才是爱情、婚姻,要有正确的恋爱观,选择对象,要以思想品德为主,要建立革命的家庭。结婚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工作和革命斗争。他把革命、学习、建立革命家庭看为人生三大快乐。其他专题如“辛亥革命的失败与教训”“中国革命的前途”“青年在抗日救亡运动中肩负的任务”等,也都能旁征博引、见解精辟。在他的教导下,新疆学院和省立一中学生刻苦学习蔚然成风。

俞秀松在工作中还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共产国际对新疆虽有“三不”的原则,但并没有禁止宣传马列主义,况且当时盛世才为标榜亲苏、联共,也允许宣传。俞秀松在新疆第一个提出发展新疆的文化应“以民族为形式,以马列主义为内容”的指导方针。他作形势报告时,更时常引用马列的话。在他担任新疆学院院长以及省立一中校长时,把马列主义列为必修课。

俞秀松非常重视教育,重视培养青年。他先后三次选派300 多名学生到苏联塔什干中亚大学学习哲学、经济学、医学。他提出扩大师范教育,从南疆招来几百名各族学生,送入师范学习。阿巴索夫、赛福鼎都是这时培养的。

1935年在“反帝会”改组的同时,各民族文化促进会也先后成立,“反帝总会”则担负着指导各民族文化促进会的任务。这一时期,先后成立了维吾尔、汉、哈萨克、蒙古、乌孜别克等13 个民族的文化促进总会,在各专区、县分别成立了分会。这些文化促进会的主要工作就是发展本民族的文化教育事业。汉族文化促进会接管过去会馆(如两湖会馆、陕西会馆)的财产,作为发展学校的基金。各县农村牧区开始有了会办小学,各少数民族学龄儿童有了学习文化的机会。无论是“反帝会”及其各级分会,还是文化促进会及其各级分会,都组织起了歌咏队,教大家唱歌,进行歌咏比赛;还组织起了话剧团、歌舞团等,经常公开演出。在俞秀松的推动下,“反帝会”还创办或指导了《反帝战线》《新疆青年》《新芒》《新疆文艺》《时代画报》《新疆妇女》等一批杂志。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936年底,新疆各类出版物达260 多种。

三、推动新疆经济发展

以俞秀松为首的共产党人到新疆后,帮助盛世才进行政治改革,制定实施六大政策,革除当时新疆官场的许多陈规陋习,使当时新疆官场的贪污腐败、官僚主义之风得到一定遏制。在盛世才政权中担任各种职务的共产党人勤政清廉、体察民情、解除冤狱、兴修水利、发展文化教育、修桥补路、救苦恤贫,处处维护各族人民的利益,使得新疆社会政治面貌大为改观。

俞秀松等共产党人帮助盛世才整理财政、稳定物价、恢复经济、制订建设计划,使新疆财政收入从1935年的 790. 35 万元增至 1938年的 1240.26 万元。耕地面积从1933年的463.45 万亩增至1937年的527. 27 万亩。牲畜总头数从1933年的不足400万头增至1936年的700 多万头。一批现代化的农场以及农业试验场、棉花试验场、农业所、测候所、栽桑苗圃、模范养蚕室、配种站、种畜场、兽医院、农牧讲习所等相继创办,还兴建了发电、印刷、制革、造纸、针织、面粉、榨油等一批工厂。先后修建了迪化至伊犁、哈密、喀什、塔城、阿山(今阿勒泰)等地公路,以及哈密到星星峡、伊犁到霍尔果斯的公路,并从苏联购进汽车、开设汽车学校、培训驾驶人员。由于革除赋税征收弊端,开展对外贸易,市场供应丰富,新疆各族人民的生活得以改善。

四、推动新疆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开展

俞秀松由苏联来新疆时,正逢华北事变发生,全国掀起抗日救亡高潮之际。以俞秀松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把宣传抗日救亡、推动新疆响应中共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动员新疆各族人民支援内地人民的抗日斗争当做自己在新疆的重要工作。

在俞秀松的主持下,“反帝会”首先积极影响和推动盛世才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36年7月,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形势高涨的影响下,在以俞秀松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努力下,盛世才公开发表了反映新疆各族人民要求抗日、拥护中共《八一宣言》、批评南京国民政府不抵抗政策的七项抗日救国纲领。同年12月,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发生后,盛世才釆纳俞秀松的建议并由他代拟电报给张学良、杨虎城二位将军,响应他们提出的“八项救国纲领”,并通知《新疆日报》当天晚上印发号外,坚决支持张、杨的爱国行动,拥护“八项救国纲领”。

广泛进行抗日宣传,积极开展不买日货活动,也是俞秀松领导“反帝会”开展的主要斗争。俞秀松通过在《新疆日报》和《反帝战线》等报纸杂志上发表文章、在“反帝会”组织的各种集会上发表演说、在学校讲课等形式进行抗日救亡宣传。在他的主持下,“反帝会”站在宣传抗日第一线,课堂、剧场、街头巷尾都成了抗日宣传的阵地,图片展览、放映电影、张贴标语、召开纪念会、开展歌咏活动、演出节目、开设抗日救亡教育课、编写“反帝课本”、播出反帝抗日的广播节目、组织以反帝抗日为内容的政治测验等形式多样的抗日救亡宣传教育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

在俞秀松的主持下,1936年 10月 15日,“反帝会”召开第17 次干事会研究开展不买日货活动。与此同时,掀起了支援抗日前线的热潮。12月3日,在俞秀松支持下,“反帝会”各部联席办公会议通过了捐款援助绥远抗日军的决定。5日,《新疆日报》发表《捐款慰劳绥远前线战士》的社论。“反帝会”还组织讲演队、演剧队到大街小巷向各族人民宣传绥远抗日将士事迹,号召大家踊跃捐助。“反帝会”共收到捐款4424 万余两(旧新疆省货币,每2000 两兑换新省币 1 元)。1937年 7月 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新疆各族人民在“反帝会”的组织下,成立新疆抗日救国后援会,开展了更大规模的抗日募捐活动。仅1938年就用募捐来的款项购买了10 架战斗机,命名为“新疆号”送往抗日前线。

1936年 8月 23日,新婚不久的俞秀松、盛世同夫妇

五、严于律己、不徇私情

俞秀松在新疆工作期间严于律己,坚持原则,不徇私情。他是“反帝会”秘书长、新疆学院院长,1936年夏他和盛世同(即安志洁)结婚后,成了盛督办的妹夫。在他结婚和结婚一周年时,斯大林还两次送来礼品,可见他当时在新疆有着特殊的地位。但他铮铮有声地对妻子盛世同说:“我不为名,不图利,现在不是享受的时候,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不仅是这样讲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俩“婚后生活很清苦”,“坚决执行清廉政策,不拿国家一分一厘钱。我们自己住的几间土平房,门面地板都是自己花钱装修的。”

俞秀松孝敬老人,亲近亲友,但绝不徇私情。盛世才的岳父邱宗浚,在1936年冬任伊犁行政区警备司令,贪污公款,作风腐化,在任时,擅自关闭当地银行三天,掠夺银行的金银钱币。邱宗浚还私入民宅抢走老百姓祖传的珍珠披肩,甚至谋财害命,杀人灭口。俞秀松了解到这些情况后,立即到督办府找盛世才说:“要维护六大政策,就必须坚决查办,何况他是你的亲属,对你本人也有密切关系。”经反复争辩,盛世才被迫派调查组到伊犁。调查中虽遇不少阻力,但由于俞秀松抓得很紧,邱宗浚的犯罪行径得到了证实,终被撤职。俞秀松因此得罪了邱家也得罪了盛世才。同时,俞秀松利用“反帝会”、《反帝战线》宣传马列主义,团结群众,与新疆的军阀、地主、土豪作斗争,影响日益扩大,也由此引起盛世才更加嫉恨。

1937年10月,盛世才乘苏联“肃反”之机,致信斯大林、莫洛托夫,说新疆已查获出有日寇、托派等支持的,破坏中苏帮交、反对共产国际的阴谋组织。1938年6月,俞秀松遭王明、康生等诬陷为托派,被强行押往苏联,1939年含冤牺牲在苏联狱中。

虽然俞秀松在祖国西北边陲生活、工作的时间仅三年多, 但却为新疆地区的进步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猜你喜欢
新疆
走进新疆
新疆反恐,暗流与真相
蓝天白云下的新疆“火焰蓝”
新疆天山
新疆风情
李逸之
新疆多怪
新疆味道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