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工匠的“触电”奇缘

2020-11-16 12:23
中国公路 2020年20期
关键词:操作法浙江省工匠

没有惊天动地的丰功伟绩,没有舍生忘死的感人事迹,刘松荣凭借肯学、肯干、肯钻研,练就一身真本领,掌握一手好技术,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非凡的成绩。

刘松荣彻夜研究故障设备电路板

一笔巨额维修款,让他萌生“试一试”的想法,最终为公司节约维修费近17万元;一次重大设备故障,让他明白“国之重器不能受制于人”,主动请缨成功修复机电设备;一次无心插柳,让他倾囊相授本领,为公司培养各类技能人才40余人。他立足岗位,以“工匠精神”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精彩,他就是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浙江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江交投”)金丽温公司丽水管理中心机电信息处员工——刘松荣。

工匠精神源自于敬业坚守

在隧道洞口前种植一片遮阳植物以消除黑洞效应,隧道灯光根据外界环境变化而实时调节亮度,隧道发生事故自动拦截并发出文字和语音提示信息,车辆超限检测联动阻止超高、超宽车进入高速……这些看似并不是很“高大上”的发明,却在山区高速公路管理工作中大显神威,而这些发明的创造人正是刘松荣。

2008年,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洪渡隧道群发生故障,导致36座短隧道停电。刘松荣与同事接到任务后迅速抵达现场并联系厂家维修,经检查,厂家反馈说需要17万的维修费用,这个数目激发了刘松荣突破自我的决心,他主动提出:“让我试试”,随后与设备科的同事开始了没日没夜地讨论、分析工作,逐一排查每条有可能存在故障的线路,在整整奋战了一周后,他发现原来只是一个价值不足2元的部件坏了,更换后便能修复故障。刘松荣的这一举动直接将维修成本从17万元降到不足2元,为公司节约了高额的维修费用。

2009年,德国进口的大功率发电机设备出现故障,面对厂家的束手无策,刘松荣主动请缨,反复推敲研究,仅用一个等值电阻应急修复了设备。

“让我试试”的背后,源自刘松荣平日苦练本领的技术自信。在刘松荣身上,能看到的是因热爱而选择坚守、苦练技术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体现在勇于创新

有一天,刘松荣和同事在高速公路上巡查,听到司机随口说了一句,“天这么亮就开灯多浪费啊”。一句无心之语却在刘松荣心里生根发芽。之后,他潜心研究摸索,自己发明调光模型,反复试验、控制调试,完成大量的数据分析工作,终于发明了光感应路灯自动化控制操作法,实现了路灯、高杆灯开关从时控到光控的巨大飞跃。经测算,该项操作法使得一个管理处一年就能节约电费100万元,还被评为“浙江省先进职业操作法”。

刘松荣(左二)与同事交流分享经验

就是这样无时不刻凝神聚力、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工匠品质,才让刘松荣和他的工作室打磨出了31项专利技术、8个科研项目、63项“五小”创新成果。此外,他参与的《公路隧道悬挂风机基础健康性动态检测技术研究》课题,通过了浙江省交通运输厅组织的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公路隧道洞外减光技术研究项目》课题,被列入浙江省交通运输厅科技成果推广项目名录;《公路涉路作业安全智能预警系统及应用》课题,获得中国安全生产协会“安全科技进步三等奖”。

工匠精神流淌于无私奉献

刘松荣觉得自己所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单位的培养,如今自己学有所成,更应该为公司做一些事情。一个人的本领再高,也撑不起一条公路的建设;一个人的技术再硬,解决不了所有的道路难题。只有人人是大师,人人是工匠,浙江交投铁军才能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所向披靡。

2015年,刘松荣把这个认识转化成行动,依托工作室组织开展电工专业的师徒结对工作,吸引了78名电工专业维护人员参加,结对成效显著。此后,在刘松荣的组织下,工作室一方面定期开展各类培训活动,以师父面授、身教为主,集中授课、委托外部培训为辅等多种方式开展带徒工作。另一方面,通过参加科研计划项目、“五小”创新活动,师徒协同完成创新工作,使学员在学习中进步,在工作中成长。从2015年11月至今,刘松荣技能大师工作室共培养高技能人才42人,其中高级技师10人,技师13人,高级工19人。

择一事,终一生。刘松荣化身工匠精神的践行者,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事业。

猜你喜欢
操作法浙江省工匠
一种“留渣操作法”对提钒钒渣品质的影响
《初心》
浙江省温州市籀园小学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浙江省特级教师
——吴淼峰
工匠神形
2018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让操作活动在幼儿园数学活动中发挥它的有效作用
工匠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