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散曲“审丑”研究

2020-11-16 02:07卢旭
文教资料 2020年22期
关键词:审丑元代散曲

卢旭

摘   要: 散曲作为元代最具代表性的文学体裁之一,不仅在内容和艺术形式上对诗词有很大的突破,其所体现的审美观也与传统文学体裁大异其趣。对“丑”的关注与包容成为元散曲的重要特点,元散曲中刻画了大量具有“丑”特征的人、物、事,这一美学特点对当时和后世文艺创作与鉴赏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 元代   散曲   审丑

金元时期兴起的散曲在内容上突破了传统诗文“言志”“载道”等束缚,在手法上排斥像诗文那样对意境、境界的追求,展现了全新的精神风貌和艺术旨趣。散曲继承了诗词叙事、抒情、写景等功能,在题材和艺术表现上大胆创新,坦率直接地揭露丑恶,淋漓尽致地刻画丑怪,成为元代散曲的美学特征之一。鉴于此,本文以元散曲表现的新特质“审丑”为切入点,研究元代散曲作家乐于表现的具有“丑”性的人、物、事,探究深远影响和重要价值。

一、散曲“审丑”之创作实践

(一)丑之人

在以言情为主要内容的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最典型的恋爱模式是才子佳人,女性的美一直是诗词中永恒的主题之一。当然不乏嫫母、东施等丑女形象,这些丑女多见之于神话、小说,作者对她们的描写多极尽嘲弄戏谑,这类形象比较片面,女性的人格和个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尊重。在元代散曲中,不仅出现了对女性丑的直接描写,还表现出了对丑的欣赏与喜爱。如元代兰楚芳的《四块玉·风情》

我事事村,他般般丑。丑则丑、村则村、意相投,则为他丑心儿真,博得我村情儿厚。似这般丑眷属、村配偶,只除天上有①(351)。

这支曲子打破了以往描写风情的诗歌郎才女貌的固定模式,男主人公“事事村”,又俗又蠢;女主人公“般般丑”,头、脚、身材哪里都丑。女主人公虽然人丑,但是真心实意,男主人公虽然粗俗,但是感情深厚。作者笔下这对“丑眷侣”不仅因为内心的美好而为大家所喜爱,更因为贴近生活具有世俗化的色彩,充分体现作者不避外在丑、俗,张扬内在美、善的进步的审美理想。

元代散曲中还有对自我形象“丑”的大胆刻画。钟嗣成自号丑斋,表现了他对丑的独到见解。如《一枝花·自序丑斋》:

〔梁州〕子为外貌儿不中抬举,因此内才儿不得便宜。半生未得文章力,空自胸藏锦绣,口唾珠玑。争奈灰容土貌稳,缺齿重颏,更兼着细眼单眉,人中短髭鬓稀稀。……

〔隔尾〕有时节软乌纱抓劄起钻天髻,乾皂靴出落着簌地衣,向晚乘闲后门立。猛可地笑起,似个甚的?恰便似现世钟馗吓不杀鬼②(137)。

作者在这两支曲子中笔墨集中地描写了自己丑陋的外貌,面色、牙齿、下巴、眉眼等丑到不忍直视。外貌已经丑陋不堪了,加之不合时宜的装束,就像“现世钟馗”一样。作者将自己的丑寫得生动、风趣,但没有仅停留在罗列丑貌、丑态上,开篇就交代读者自己受人讥笑不是因为相貌丑,而是精神与社会相抵触。钟嗣成未必奇丑无比,但他用这种曲笔戏谑的方式把奇丑的容貌与激愤的感情统一起来,以这种尖新的形式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元代社会被压迫者的呐喊。作者题“丑”,但肯定了“丑中见美”,展现的是戏谑外衣下控诉不公、粪土王侯、凛然不屈的倔强人格,具有美的艺术感染力。

此外,元代散曲中还有不少小令描写了一些具有歪口、秃头、驼背等外在丑陋特点的人物形象,如元代白朴的《醉中天·佳人脸上黑痣》:

疑是杨妃在,怎脱马嵬灾?曾与明皇捧砚来。美脸风流杀。叵奈挥毫李白,觑着娇态,洒松烟点破桃腮②(530)。

作者咏佳人脸上黑痣,别出心裁地运用了李白和杨贵妃两位历史人物,想象李白因看贵妃入迷而不觉点破香腮,大胆奇特。作者极为传神地表现出女子因为黑痣而产生的独特的风流美丽,富有神韵,在含有善意的幽默中表现出一种真实、情趣之美,在艺术上极富表现力。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值得注意的是不少作家在小令中单纯表现病态、不健康的人物,夸张渲染,为了审丑而审丑,是极端张扬个性、反抗传统的表现,虽然很可能为当时社会所尚,但毫无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作品必然会为历史所淘汰。

(二)丑之物

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不乏表现丑陋之物的作品。唐代韩愈就是具有“审丑”眼光的文人之一。韩愈的诗歌中存在大量外形丑陋,甚至令人讨厌、生畏的物象,如苍蝇、蝙蝠、蟾蜍等。但涌现大量具有“审丑”眼光的作家并出现大量描写丑陋物象的作品是伴随着散曲兴起的。徐中玉先生主编的《元散曲》将元散曲分为五类:遣怀、叹世、情爱、咏景和嘲戏。其中以嘲戏为写作内容和特点的作品大量涉及丑恶物象,这类物象一般不能为大众接受并愉快地谈论,但在散曲中作者以戏谑的笔调加入了生命思考和审美判断,唤起了人们视觉上的全新感受,赋予这类丑陋之物全新的内涵。如元代姚守中的《粉蝶儿·牛诉冤》:

〔幺〕食我者肌肤未肥,卖我者家私不富。若是老病残疾,中身亡,不堪耕锄,告本官,送本都,从公发付。闪得我丑尸不着坟墓。

……

〔耍孩儿〕只见他手持刀器将咱觑,吓得我战扑速魂归地府。登时间满地血模糊,碎分张骨肉皮肤②(535-536)。……

在这组套曲中作者采用动物的视角来写,独特新颖,有很强的讽刺性。过去以牛为描写对象的诗歌多从牛的吃苦耐劳、朴实无华等美的一面歌颂赞扬。姚守描写的是一头“不堪耕锄”的病弱老牛,侧重表现老牛丑的一面。首先“丑则丑堪画堪图”能够耕种的牛虽然丑但生活在山水田园怡然自得;后来朝廷禁止斩杀耕牛,但病弱老牛不受限制。“闪得我丑尸不着坟墓”暗示了老牛的命运悲剧。再次,作者描写了老牛被贩卖、屠杀、烹煮、碎卖的过程,运用了大量丑陋字词,如“战扑速魂归地府”“满地血模糊”“碎分张骨肉皮肤”等,不忍卒读。最后以“死得真个屈苦”作结,淋漓尽致地诉说了牛的无比怨愤。作者激切的言辞,像匕首一样直指用人不当、分配不公的元代社会,具有深刻的现实内涵。

散曲对丑的物象揭露大多直截了当、言辞激切,但“形象大于思维”的艺术规律依然适用于散曲。优秀的散曲作品能让读者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丰富、理解作者的不尽之意,从作者渲染的“丑”中,获得一种“美”的享受。如元代无名氏的《朝天子·嘲人穿破靴》:

两腮,绽开,底破邦儿坏,几番修补费钱财,还不彻王皮债。不敢大步阔行,只得徐行短迈,怕的是狼牙石龟背阶,上台基左歪右歪。又不敢着楦排,只好倒吊起朝阳晒③(517-518)。

破靴这一物象在生活中可谓十分丑陋,毫无美感。这首小令以夸张、幽默的笔墨描写的破靴,让人忍俊不禁。因靴子太破而不敢大步快行,不敢在龟裂的台阶上走路,不敢用鞋楦来楦,“只好倒吊起朝阳晒”。为什么靴子这么破了,还要穿呢?这也许是值得读者深入思考的一个问题。我国古代服饰对应相应的身份等级十分严苛,元代也不例外,甚至鞋子都是身份、地位、等级的标志。面对这样一个穷困潦倒的没落的知识分子,作者既有嘲讽,又有同情。散曲对丑陋物象的描写无出其右。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丑陋物象并非都是健康、向上、有所寄托的,相反,有大量的作品止于咏物。如元代宋方壶的《一枝花·蚊虫》抓住蚊子的典型特点描写,诙谐幽默,“不即不离,似相非相”可谓得咏物妙旨。这类散曲咏物虽然颇显神韵,但止于游戏笔墨,不免流于庸俗。

(三)丑之事

美和刺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重要主题,很多作家通过揭露丑恶以期达到规劝、讽谏统治者的目的,所谓“其怒心感者,其声粗以历”④(171)。元代的知识分子由于民族歧视等政治原因,对传统儒家道德、美学观念有了新的认识。尽管在散曲创作中更直露、激切地对丑恶行为进行了披露,但不再执着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这类崇高理想的追求,作家们多是借鞭挞丑恶抒发内心的愤懑,在对丑恶行为戏谑和调笑中蕴含着普遍的时代失落感,如元代马谦斋的《沉醉东风·自悟》:

取富贵青蝇竞血,进功名白蚁争穴。虎狼丛甚日休?是非海何时彻?人我场慢争优劣,免使旁人做话说。咫尺韶华去也②(86)。

这支曲子言辞激切地对官场卑劣、贪腐的丑态进行了披露:“青蝇竞血”“白蚁争穴”何其丑陋污秽,“虎狼丛”“是非海”“人我场”用博喻将官场丑态从不同侧面表现了出来,讥刺入骨。政坛上都是蝇营狗苟之人,而有理想有抱负的知识分子却沉沦下僚,作者玩世不恭、自我解嘲,讽刺了元代黑暗的政治。

一些手中有些权势的官僚,搜刮民脂民膏,是封建社会的黑恶势力。他们的丑恶行径也被散曲作家形象地塑造了出来,如元代无名氏的《醉太平·讥贪小利者》

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鹌鹑膆里寻豌豆,鹭鸶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内刳脂油,亏老先生下手①(370)。

这首脍炙人口的小令采用了漫画式的表现手法,充满谐趣。紧扣一“贪”字,穷形尽相地刻画了这些贪腐者的丑态,使读者从作者极力铺陈的“丑”中获得一种“美”的享受,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这些丑行是反面的艺术典型,蕴含了作者否定性的審美评价而成为对其现实存在的否定,因而具有正面的审美价值。同样,描写“丑事”的散曲也有粗俗不堪、思想腐败的作品。如王和卿的《拨不断·偷情为获》写偷情的丑事,虽然大胆,但媚俗至极。这类丑事显然有悖人伦、有伤风化,作者反而津津乐道,反映出畸形的审美观念。

二、散曲“审丑”之深远影响

(一)对明、清各类艺术形式的影响

元代散曲对“丑”的表现拓宽了人们的审美视野,成功范例代表了审美观念的进步。艺术审美观念具有相通之处,散曲“审丑”对明、清各类艺术形式都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在明代散曲中,也有表现赞美女性丑的作品,虽然没有正面的外貌描写,但其中作者的情感寄托得到了充分的彰显。如明代康海的《朝天子·遣兴》:

杖藜,步畦,不作功名计。青山绿水绕柴扉,日与儿曹戏。问柳寻花,谈天说地,无一事萦胸臆。丑妻,布衣,自有天然味⑤(114)。

在明代通过科举考试取得功名仍然是实现人生理想最重要的途径,“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成为多少文人发奋读书的动力。然而作者因居官得祸,看清了官场腐败堕落的现实,对功名利禄做了彻底的否定。“丑妻”是自己绝意功名的象征,自己的妻子虽丑,但能与自己相伴过平凡朴素的生活,这种天然的滋味才能够抚慰作者受伤的心灵,作者从正面歌颂、肯定了丑。

元代散曲对艳情、贪腐等世俗“丑事”的生动描写为明清小说奠定了基础。元代小说这一文学体裁并没有得到繁荣发展,到了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快速发展,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人性解放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出现了如《金瓶梅》等大量描写世俗世情的小说,《儒林外史》等官场讽刺小说。虽然散曲在篇幅上不可与之同日而语,但对“丑事”大胆地描写,对丑恶人情世态大胆揭露,二者的“审丑”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在宋元以前艺术家极少用丑的形式创造审美意象。随着审美观念的进步,艺术家开始意识到丑的艺术形式比美的形式更富有表现力。到了清代,丑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在艺术理论上如清代刘熙载的《艺概·书概》中明确提到了对丑的欣赏“怪石以丑为美,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一丑字中丘壑未易尽言。俗书非务为妍美,则故托丑拙。美丑不同,其为为人之见一也”⑥(168)。在创作上如清代“扬州八怪”绘画以“丑、怪、奇、朴”等为手段,营造出崭新的意境。从内容到形式“审丑”逐渐发展成熟。

(二)对现当代新诗的影响

元代散曲“审丑”的特点对现当代各种文学体裁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影响。在形式上,散曲是格律体与自由体的结合,具备了白话诗歌的雏形。在内容上,散曲作家站在市民的立场上将世俗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表现的对象。“五四”时期的新诗与散曲精神一致,密切关注社会现实,站在市民的立场上不避丑恶,把以前不登大雅之堂的内容郑重地纳入表现领域。如闻一多的象征主义诗歌《死水》,借一个臭水沟展开奇特的想象,表达激愤的感情,达到批判丑恶的现实社会的目的。作者“审丑”诗歌创作能够取得成功一方面是受到了西方反浪漫的现实主义艺术的熏陶,另一方面离不开中国古典文学与美学的滋养。中国现当代优秀的新诗作家都有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闻一多赞赏庄子的美丑辩证统一思想,称赞他的作品为“一首绝妙的诗”。总之,元代散曲的“审丑”是推动从古代到近代艺术和审美观念演进的重要一环。

三、结语

丑是元代艺术领域的重要表现内容,散曲作家们以叛逆的姿态重新塑造自我形象,审视现实社会,痛斥荒诞现实,张扬自我价值,通过塑造一系列丑的形象获得人生愉悦感。元代文人与市民的审美观念终于达到了雅俗共赏的阶段,因其符合大众审美口味而取代了词的地位成为一代之文学。散曲的“审丑”特点根植于中国古典美学传统,上与庄子“齐美丑”的美学精神一脉相承,下启现当代象征派诗歌创作,在现代社会仍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但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并不是每一个表现丑的作品都是艺术的经典。要达到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对作家的能力提出很高的要求。元代散曲在“审丑”创作实践中有许多成功的作品,也不乏失败的例子,我们应该肯定元代散曲在开拓审美领域、挖掘丑的审美意义方面的历史功绩,也应该总结研究散曲创作的成败得失不断前进,在新时代创作出能够经受时间和人民群众检验的优秀作品。

注释:

①李长路.全元散曲选释[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9.

②谭帆,邵明珍,注评.元散曲[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

③吴新雷,杨栋,主编.元散曲经典[M].上海:上海书店,1999.

④梁鸿,编选.礼记[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3.

⑤门岿,选著.明曲三百首[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

⑥刘熙载.艺概·书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参考文献:

[1]隋树森.全元散曲[M].北京:中华书局,1964.

[2]羊春秋.散曲通论[M].长沙:岳麓书社,1992.

[3]李长路.全元散曲选释[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9.

[4]谭帆,邵明珍,注评.元散曲[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

[5]吴新雷,杨棟,主编.元散曲经典[M].上海:上海书店,1999.

[6]门岿,选著.明曲三百首[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

[7]任中敏.散曲丛刊[M].曹明升,点校.南京:凤凰出版社,2013.

[8]梁鸿,编选.礼记[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3.

[9]刘熙载.艺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猜你喜欢
审丑元代散曲
王绎《写像秘诀》中的肖像画技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