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教育在小学校园的实践与探索

2020-11-16 02:05何红英
教师·下 2020年9期
关键词:文化活动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

何红英

摘 要:《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要求各级学校积极开展和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小学生处于“三观”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他们将逐步养成思想道德与行为习惯,因此对他们进行积极正确的教育引导是学校德育管理的核心工作。学校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在小学校园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具有积极意义。文章基于湖南省湘潭市雨花区护潭学校的实际经验,从爱国主义教育氛围营造、学科课堂渗透以及活动开展三个方面探寻如何开展小学爱国主义教育。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文化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2-22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27-0007-02

2019年9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这对引导全体人民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纲要》提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聚焦青少年。青少年最富有朝气与梦想,因此只有赢得青少年,一个国家、民族才能获得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青少年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展的关键期,亟须接受正确而积极的思想引导和道德教育。而在青少年在成长阶段发挥着关键作用的小学阶段,如何更好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植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情操,这已成了一线教育工作者的重要教育课题。笔者从事小学教育工作经历近三十年,通过长期的实践与不断探索,认为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不是一日之功,学校要多措并举,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到小学立德树人工作的各个方面中。

一、加强校园阵地建设,在校园环境中营造爱国主义文化氛围

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需要积极发挥爱国主义教育阵地的作用。我们要充分发挥校园阵地的作用,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创建浓厚的爱国主义教育文化氛围。

首先,要加强校园环境硬件建设。学校应加强少先队活动室、教学楼走廊墙壁、教室、学生图书馆等场地建设,通过宣传栏、黑板报,开辟爱国主义教育专栏,宣传爱国英雄人物及其先进事迹,宣传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以及奋斗历史。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区护潭学校(以下简称“我校”)有一处“恬馨廊”,主要布置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二十四节气”和古典文学作品中关于颂扬“荷”的高尚纯洁的品格的诗文作品,学生从这里的一张张图片、一首首诗文中,能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华儿女的崇高气节,从而慢慢懂得如何做人、如何做事的基本道理。

其次,要加强校园网络建设,积极开拓校园阵地建设的新载体。我们已经进入信息时代,网络在社会生活中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正逐步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模式、生活方式和工作手段等。对小学生来说,上网已经成为他们学习与生活不可避免的重要活动。一方面,我们要通过学校公众号、校园网站、QQ、微信等平台,定时推送爱国主义教育主题内容。在学校公众号中定期推出以“我爱我的祖国”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积极宣传从古至今爱国主义代表人物及其先进事迹,让学生从他们的故事中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伟大、中华儿女的崇高精神。另一方面,我校还利用网络的优势,加强对互联网的舆论引导,让小学生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爱国情感。

这样,通过加强校园阵地建设,小学生能在真实、自然、亲近的环境与场域中,在“线上线下,室内室外”的爱国主义教育氛围中,自然生成爱国主义精神。

二、挖掘教材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理想信念

《纲要》中明确指出:“把青少年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中之重,将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在各科教学中, 我们要深钻教材,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将爱国主义教育有机渗透在各学科教学中。一方面,学校需在统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新生长点,并认真落实思政课是学生成长的关键课程的思想;另一方面,需在其他学科中挖掘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在语文学科中,应充分发挥母语教学的作用,重视教学中人文性因素的挖掘和爱国题材的应用。在数学与科学学科教学中,增加古代中国数学家、科学家的相关事迹等内容,彰显中国传统的科学成就。在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引导学生贴近生活,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热点。在艺体学科教学中,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可开办书法、武术、国画、戏曲等社团,增加艺体学科的文化含量。我们要认真挖掘和利用教材中蕴含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理出若干个以爱国主义为主线的知识点 ,然后有针对性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既掌握知识,又在润物细无声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三、开展校园活动,在文化活动中埋下爱国主义的种子

加强小学生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我们要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通过生动活泼的方式,开展独具时代气息、学生喜闻乐见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使学生得到心灵的滋润,深埋下爱国主义的种子。

(一)爱国主义教育与学校常规德育活动相结合,使爱国主义教育更具常规性

《纲要》强调,爱国主义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注重落细落小落实、日常经常平常,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

沿着这个思路,学校可以在周会课上定期举行集体升旗仪式,让师生高唱国歌,向国旗敬礼,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国旗下讲话,让学生了解爱国主义人士的动人故事,感受民族精神的伟大;学校还可以每周定期组织班队活动课,开展丰富多彩的爱国主义教育班队活动。学校可以通过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重要传统节日,定期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小学生感悟中华文化、增进家国情怀。为了引导少先队员们牢记历史、激发爱国热情、凝聚奋进力量,我校会在每年的上学期会开展“清明祭英烈”的緬怀先烈活动,少先队员分批前往当地烈士陵园,祭扫烈士墓,在庄严的仪式中向烈士们献上花圈并宣誓;在每年下学期,我校都会隆重推出“秋游研学”活动。每届五、六年级学生,都必定去韶山、宁乡、乌石等地开展红色研学,在开展“缅怀伟人足迹 书写励志人生”的韶山研学实践中,有的学生在作文中写道:“我被毛泽东同志纪念馆深深地震撼到。展厅里那些发黄的老照片,那些打了很多补丁的睡衣,那些早已变形的草鞋以及毛泽东爷爷批阅过的文件,像电影在我脑海中一遍遍呈现,让我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正是这闪耀的星星之火,照亮了中国人民前行的道路。”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通过这样定期定主题的活动矩阵,让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更具常规性。

(二)爱国主义教育与校园特色文化活动相结合,使爱国主义教育更具感染力

从学校发展自身来看,特色活动文化是人文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与手段。在学校特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可以融入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在特色鲜明的文化活动中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校地处城郊地带,我们的办学特色是农耕文化教育。我们知道,农耕经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在我国处于主导地位,中国农耕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在历经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农耕文化对中国历史发展以及整个世界文明的进步都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我校以“小农园 大世界”为主题,以一年四季的时间为节点,开展丰富多彩的农耕文化特色活动。春夏季开展“春分归来啦”“奇幻采摘节”的表演、综合实践活动,秋冬季开展“秋分亲子乐”“奇幻超级星”的竞赛评比活动。通过美食节、二十四节气小故事分享、亲子农耕趣事表演、古今农具绘画介绍、农耕诗歌诵读等活动,学生感受到了中国人民自古以来的独特智慧与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从而进一步激发了民族自信与民族自豪感。正如《纲要》中所说,“自觉延续文化基因,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

(三)爱国主义教育与时代文化主题活动相结合,使爱国主义教育更具生命力

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必须把握时代主题。党的十九大的顺利召开,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将新时代特色贯穿到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中,才能使爱国主义教育产生实效。我们可以结合纪念少先队建队周年日,开展“争做新时代好队员”主题队日活动,通过“我爱新时代”红领巾寻访、“习爷爷的故事”讲述、“大科学小故事”分享、“我身边的好榜样”图文征集以及“好队员在行动”等实践体验活动的开展,激励学生从小严格要求自己,志存高远,努力学习,争当新时代好少年,长大后做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与接班人。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庆典活动中,学校可以开展读经典、绘祖国、唱红歌等系列校园艺术活动。我校组织了“我爱我的祖国”师生闪唱、“童心向党,歌唱祖国”班级合唱比赛、“我和国旗有个约会”师生美拍活动,特别是红领巾合唱团演唱的《我和我的祖国》一歌,唱响了中国梦,唱响了美好新时代。新时代文化主题活动的开展,突出了学生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为祖国的大好河山而骄傲,爱国主义教育在校园充满了生命力。

四、结语

爱国主义教育是小学教育永恒的主题,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长期工程。在今后的工作中,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一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勇挑立德树人的责任重担,让爱国主义教育在每个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曾水兵.加强中小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理性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12(11):31-34.

[2]楊 刚.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8.

[3]张 丽.当前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现代农村科技,2016(13):62-63.

[4]李 强.爱国主义应在小学阶段打牢根基[J].红旗文稿, 2017(11):37-38.

猜你喜欢
文化活动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群众音乐文化活动现状及创新发展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论如何加强基层村级文化建设
增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