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道歉话语策略性别差异实证研究

2020-11-16 05:51王婧文
山东青年 2020年9期
关键词:性别差异

王婧文

摘 要:本研究以道歉话语为例,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考察了当代男性和女性青年(工龄10年内)在不同权势关系、社会距离、冒犯严重程度的交际语境中的礼貌观,统计了频数、百分比并进行显著性差异运算,最后探讨了造成差异的可能原因。本研究还发现一种有趣的“机智型”道歉策略,即冒犯者以幽默巧妙化解尴尬,降低矛盾等级,在挽回对方面子的同时,又维护了自己的面子,此发现完善了道歉策略理论。

关键词:道歉话语策略;性别差异;礼貌观

引言

道歉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言语行为。根据Holmes (1990), 道歉是当说话人冒犯了听话人,用来维护听话人的面子,并且弥补冒犯的后果,进而恢复和谐的一种言语行为。近二十年来,关于“女性是否比男性更礼貌”这一问题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热议。其中,Holmes (1995)提出女性比男性更礼貌,因为女性比男性更关注互动的情感功能。Mills (2003)反对“女性比男性”更礼貌的观点,指出,“礼貌”不是话段的属性,它更像是行为社区发展、确认和竞争的“行为和策略体系”。本文以道歉为例,通过问卷调查,从权势关系、社会距离和冒犯严重程度三个维度对不同性别当代青年的道歉观念进行考察,结合前人的研究,以期呈现当代青年在礼貌变异方面的性别差异并探讨主要成因,揭示男女之间的认知差异,为减少人际冲突,实现更高效与成功交际提供有益参考。

一、文献综述

男女在语言使用上的差异很早就引起了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的关注。20世纪70年代以来,诸多语言学家如Lakoff,Holmes, Coates等对男女言语性别差异作了深入的探讨。郭敏 (2005)采用语篇补全测试的问卷调查方法,结合三个社会语用因素 (社会距离,冒犯程度和受话人性别)对某高校大二学生进行调查,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男性侧重将道歉视为面子威胁的行为,而女性侧重将道歉作为维护人际关系策略。李洋 (2009)也使用语篇补全测试和单项选择评估测试,受试者由30名大学生组成,研究结果表明男女受试者在道歉策略的选择上有较大的差异。侯香勤 (2012)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的形式,对汉语语境中男女致歉言语策略进行定量、定性分析后,发现女性比男性使用较多的致歉。张晓洁 (2012)以反映当代大学生校园生活的电视剧和小说为语料来源,研究表明,男女大学生总体上具有相似的道歉策略使用频率,且男大学生较女大学生更多地使用承担责任策略、提出补偿策略和正式直接道歉策略,而女大学生更频繁地使用解释说明策略。李梦欣(2019)采用问卷调查法,研究表明女性展现出比男性对道歉必要性的重视,而男生和女生在道歉郑重程度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由上所知,一些学者在分析数据时使用了简单的百分比或频数比较,且受试者大多以当代大学生为主,具有极大的局限性,忽略了已经进入社会工作的当代青年,而参与到社会工作的成年期是一个人社会化的重要阶段。故本文的研究对象以大学毕业已工作 (10年内)的当代青年为主,以期完善此领域的研究。

二、道歉话语策略分类

根据Brown和Levinson (1987),有些言语行为具有固有的威胁面子的性质,也就是说,有些言语行为本质上与说话人或听话人的面子需求背道而驰。道歉即是一种威胁说话人积极面子的言语行为。当说话人意识到自己的所作所为有意或者无意冒犯了听话人时,说话人就需要采取言语或者非言语的方式去维护对方的面子,通过道歉这一言语行为修复两人之间的关系。Brown和Levinson认为威胁面子行为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因素:(1)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的“社会距离”; (2)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的“相对权势”; (3)特定的文化中,言语行为本身所固有的强加的绝对级别。M. Owen (1983)与A. Trosborg (1987)等学者对道歉语都进行过研究,本文将使用A. Trosborg (1987)归纳的八种道歉策略:策略1.拒绝道歉;策略2.减轻责任策略;策略3.认可应负责任策略;策略4.解释说明策略;策略5.直接道歉策略;策略6.采用补偿手段策略;策略7.保证将克制自己策略;策略8.表达对听话者关心策略。说话者对道歉策略的选择,一定程度上反应出说话者的礼貌观。本文从Brown和Levinson提出的威胁面子行为的三个因素出发,对当代青年所使用的道歉策略进行考察。

三、实验设计

本文采取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不同性别的当代青年的礼貌观,旨在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一)在汉语文化背景下,男性和女性在道歉话语的策略使用上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如果存在这些差异,为什么?

(二)在汉语文化背景下,在“道歉”这一言语行为的实施上,女性是否比男性更礼貌,为什么?

围绕着这两个主要的研究问题,笔者采用问卷调查法,使用“问卷星”平台在线收集语料。问卷设计采用“语篇补全测试” (Discource-completion Test)的形式,结合贾玉新 (1997)设计的道歉话语行为DCT问卷并进行了修改。问卷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受试者基本信息,第二部分由15个情景组成,且与受试者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要求受试者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做出相应的道歉话语行为。在此问卷设计中,15个情景围绕着不同权势关系及不同社会距离下,人们在不同冒犯程度的情景下所做的道歉展开。问卷调查的对象为当代大学本科毕业工作1-5年内的青年共266人,回收问卷266份,排除学生,工龄大于10年的工作人员以及作答时间小于1分钟的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150份,其中男性63人,女性81人。

四、数据分析

在统计运算中,为了测量当代青年在社会权势、社会距离和冒犯程度三个变量对受试者道歉观念的影响,笔者将15个情境分成5组,其中按照冒犯者之于被冒犯者的社会权势分为3组,分别为,社会权势为上对下:Q1,Q10,Q14;社會权势平等:Q5,Q6,Q8;社会权势为下对上:Q2,Q3,Q4;按照冒犯者和被冒犯者的社会距离分为2组:社会距离较远:Q7,Q11,Q12;社会距离较近:Q9,Q13,Q15,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One-Way ANOVA)和双因素方差分析法(Two-Way ANOVA)来计算社会权势、社会距离以及冒犯程度是否对不同性别的当代青年在道歉策略选择上有显著影响。在数据整理过程中,笔者根据A. Trosborg(1987)总结归纳的八种道歉话语策略对其进行归类整理,且发现受试者填写的道歉话语中出现了一种新的道歉策略,即,“机智型”道歉策略(详见后文分析),笔者将此道歉策略列为策略9。

(一)当代青年道歉话语策略总体特征

表2汇报了当代男性和女性青年在以上15种情境下道歉话语策略的整体统计结果。由表2可知,整体上来说,当代青年在道歉话语中,较多的选择策略6 (27.7%)和策略8 (24.1%),且女性使用策略6 (29.9%)和策略8 (25.4%)的频数皆大于男性使用策略6 (24.9%)和策略8 (22.4%)的频数;由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可知,当代男性青年和女性青年在道歉话语策略6的使用呈现显著性差异 (Sig.=0.039 < 0.05)。男性在策略1、策略2、策略3、策略9的使用频数上均高于女性,且在策略2和策略3的使用上呈现显著性差异(Sig.=0.020 < 0.05,Sig.=0.019< 0.05)。

(二)不同语境中当代青年道歉话语策略性别差异分析

1、权势关系与道歉话语策略的应用

为了检验社会权势、性别及其交互作用对当代青年道歉话语策略的影响,笔者使用双因素方差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无论冒犯程度如何,社会权势对男性和女性青年在道歉话语策略的选择上影响高度显著(Sig.=0.000 < 0.05);当冒犯程度较高和冒犯程度中等时,性别对男性和女性青年在道歉话语策略选择上影响显著(Sig.=0.034 < 0.05,Sig.=0.001 < 0.05)。而性别*社会权势的交互作用效应对男性和女性青年在道歉话语策略的选择上没有显著影响 (Sig.=0.622>0.05,Sig.=0.584>0.05,Sig.=0.953>0.05)。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当权势关系为上对下,当冒犯程度中等时,不同性别的当代青年在道歉话语策略的选择上存在显著差异 (Sig.=0.039 < 0.05),在冒犯程度较高和较低的交际语境中,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Sig.=0.111>0.05,Sig.=0.694>0.05);当权势关系平等,当冒犯程度中等时,差异显著(Sig.=0.024 < 0.05),在冒犯程度较高和较低的交际语境中,差异不显著(Sig.=0.243>0.05,Sig.=0.560>0.05);当社会权势为下对上时,如普通职员之于公司领导,晚辈之于长辈,学生之于教师,无论冒犯程度如何,差异均不显著(Sig.=0.412>0.05,Sig.=0.181>0.05,Sig.=0.401>0.05)。

2、社会距离与道歉话语策略的应用

为了检验社会距离、性别及其交互作用对当代青年道歉话语策略的影响,笔者使用双因素方差分析,其结果显示,当冒犯程度中等时,性别对男性和女性青年在道歉话语策略的选择上影响显著(Sig.=0.012 < 0.05)。当冒犯程度较高和较低时,社会距离对男性和女性青年在道歉话语策略的选择上的影响高度显著(Sig.=0.000 < 0.05,Sig.=0.000< 0.05)。

由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可知,当社会距离较远(如各种情境下的陌生人)、冒犯程度较高时,男性青年和女性青年在道歉话语策略选择上呈现显著性差异(Sig.=0.005 < 0.05);当社会距离较近(如好朋友)、冒犯程度较低时,差异不显著Sig.=0.002 < 0.05)。

五、讨论

根据上节数据分析结果,结合不同权势关系以及不同社会距离下各个冒犯水平的不同交际语境中,男性青年和女性青年对道歉话语策略选择的统计结果,本研究主要有以下发现:

第一,在相同的交际语境中,男性青年更倾向于使用以自我为中心的道歉话语策略,话语形式简单直接,注重言语传递信息的功能;女性青年更倾向于使用以他人为中心的道歉话语策略,且使用复杂形式的道歉话语,注重言语维系情感的功能。道歉是一种“负礼貌”行为,威胁说话人的面子,维护听话人的面子。一个人越顾及和维护他人的面子,越表现的有礼貌,对自己的面子威胁越大。在道歉话语中,男性倾向于以自我为中心,简单直接的道歉,承担应负责任,而女性倾向于采取较复杂的道歉策略,选择礼貌程度较高的表达方式(Holmes, 1995)。传统观念对男女性别行为的期待有所不同,社会更期望女性的行为举止更礼貌。如情境15:朋友有事不能去上课,请你帮忙向老师请假,但你忘记了,你会如何跟朋友说?大多数男性和女性青年选择策略6,即提出补偿策略,如“对不起啊,忘记帮你请假了,我现在去跟老师说一声”,而女性青年在策略8的选择上显著高于男性,如“对不起啊,忘记帮你请假了,你别担心,应该没事的”,面对关系亲近的朋友,一旦失信更应该真心实意的表达歉意维系感情;而男性青年倾向于简单直接的道歉,表示不必如此拘谨和正式,且两性对冒犯程度的认知不一样,男性青年认为如此小事不必介怀,而女性青年情感丰富,审美能力强,自我表达的自由度较大,倾向于以他人为中心,尽管是很小的冒犯,也会郑重、认真的道歉,关心是否伤及对方的感情。同时,女性倾向于使用复合式道歉策略,通常是直接道歉策略在前,间接道歉策略在后。

第二,男性青年和女性青年对社会权势和社会距离都很敏感,男性青年在道歉话语中注重维护自己面子,承担社会责任,保持个人社会形象和声誉;女性青年在道歉话语中以同理心出发,情感丰富细腻,注重维护对方的面子,倾向于郑重道歉。一般职位更高的人比较不情愿道歉,因为道歉本身就是威胁说话人积极面子的行为,道歉即承认个人弱点,是一种妥协行为,不利于领导形象的树立。而本文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当道歉者之于被道歉者的社会权势为上对下时,大多数当代青年仍然认为要真诚的道歉。这说明,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青年越来越注重独立、平等、自由等价值观,作为领导、长辈更应该树立榜样,为集体利益以身作则。值得注意的是,此种交际语境中,男性青年对策略1,策略2,策略3和策略6的选择显著高于女性青年,作为权势较高的一方,男性青年选择间接的提供经济或者其他方面的补偿,但郑重的道歉有损作为领導者的威严,如情境14:假设你是某大型活动的负责人,以为志愿者(学生)带领外籍嘉宾进错了会议室,因而十分严厉的责怪了该志愿者。事后发现是自己的日程表未更新,错怪了该志愿者,你会如何处理这件事?如何跟该志愿者说?在此情境中,80.66%的男性和女性青年认为应该诚恳道歉,而7.5%的男性青年 (女性青年:2.2%)选择不再提及此事,或者通过辩解提出对方也负有责任,进而减轻自己的责任,如“日程表有变,你应该跟我及时沟通的”;而女性青年倾向于使用“非常”,“很”等强势词加深自己的歉意,如“非常诚恳的向你道歉……”,以此表达自己的真诚,补救自己的过失,照顾对方的面子,进而得到对方的谅解,以恢复和谐的人际关系。

第三,研究发现受试者还倾向于采取“机智型道歉策略”,以出其不意、幽默的方式巧妙化解尴尬,降低矛盾等级,在挽回对方面子的同时,又维护了自己的面子。如情境4:采访现场,假设你是某记者,你不小心将咖啡洒到了受访人的衣服上,你会如何跟他说?在此情境中,有受试者给出“天啊天啊天啊,第一次看到您太激动了!实在不好意思!”这种敏捷、跳跃式的道歉话语,冒犯者从一个意想不到的视角出发,制造惊奇感,巧妙化解人际冲突,这正是人对于事物的洞察力、机智敏感以及把握智慧和才能的一种表现。

六、结语

由以上文可知,当代男性和女性青年均呈现出积极的礼貌观,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道歉不是出于被动地展现被社会所赋予的角色和地位,而是出于和谐人际关系或个人形象的维系,是一种主动承担责任、积极构建社会身份的选择(陈新仁,2013,2014)。另一方面,本研究也揭示了具体语境中男性青年和女性青年礼貌观念的差异,语言是社會文化的一面镜子,可以反应语言使用者的认知状态、文化心理、价值取向以及社会规范等等。可以看到,当代青年继承了中华民族谦和好礼、修己慎独的传统美德,同时,人们也应理解和尊重不同性别之间的认知差异、表达方式,以促进跨性别交际的和谐沟通。

[参考文献]

[1]Holmes, J. Apologies in New Zealand English[J]. Language in Society,1990, 19(2): 155-199.

[2]Brown, P. & S.C. Levinson.Politeness: Some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

[3]陈新仁.语用身份:动态选择与话语构建[J].外语研究, 2013(4): 27-32.

[4]陈新仁.基于社会建构论的语用能力观[J].外语研究, 2014(6): 1-7.

[5]郭敏.汉语道歉策略的性别差异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 2005.

[6]Holmes, J. Women, Men and Politeness[M]. London and New York: Longman GroupLimited, 1995.

[7]侯香勤. 汉语致歉策略性别差异研究[J].华文教学与研究, 2012(3): 89-95.

[8]贾玉新. 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9]李洋. 中国大学生道歉策略的性别差异研究[D]. 中国海洋大学, 2009.

[10]李梦欣. 当代中国大学生礼貌观性别差异调查与分析[J].外语研究, 2019(1): 37-43.

[11]Mills, S. Gender and Politeness[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3.

[12]Owen, M. Apologies and Rememdial Interchanges[M]. The Haugue: De Gruyter Mouton, 1983.

[13]Trosborg, A. Apology strategies in natives / non-natives[J].Journal of Pragmatics1987(2): 147-167.

[14]张晓洁. 中国大学生汉语道歉言语行为的性别差异研究[D]. 浙江大学, 2012.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 外国语学院,上海 200444)

猜你喜欢
性别差异
不同任务类型中性别差异对外语效应影响的实证研究
初、中级水平汉语学习者的性别差异研究
AdvancedTeachingStrategiesofCollegeEnglishVocabulary
不同性别青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性别差异
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特征的性别差异
性别差异对TWA的影响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碍的性别差异
45岁以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预后的性别差异
脑干及外周听觉结构与功能的性别差异*
中国儿童性别角色观念及其性别差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