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策略

2020-11-16 08:42陈敬容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0年10期
关键词:笔者策略教师

陈敬容

如何充分发挥网络教学优势,在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同时又能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笔者结合网络环境下主题阅读教学的实践,提出了合作学习小组的有效形成、教师备课的指导及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把主题阅读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落实到课堂上。

一、网络环境下学习小组的有效形成

结合网络特点和学情,笔者这样设计合作学习环节:首先通过导学单完成“个体自学”,然后在小组内进行“群体研学”,最后由教师针对小组问题指导学生进行“全班共学”。

首先,笔者指导学生自主组建分层搭配的四人合作学习小组,原则上以自愿组建为主,以教师调配为辅,采取“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策略,再综合考虑学生的性格、知识、技能、特长等因素。小组内各层次学生经过合理搭配,可以互帮互学、优势互补。小组成员自主确定一名学生担任组长,两名学生担任发言人和记录人,一名学生充当总结员。

其次,建立由学困生两两组成的小组,引导他们把对方作为竞争目标,开展比赛活动,让他们之间互相较劲,实现良性竞争。这样的小组组合既可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也有利于教师在网络上为学困生提供个性化辅导。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笔者通过网络检测合作学习成果,一般由小组发言人汇报,小组长和其他成员补充,而且,小组汇报必须在腾讯会议上进行,以便于其他小组借鉴。每听完一次小组汇报,笔者都要进行点评,给学生反馈意见,既有肯定,也会指出其具体问题。

二、网络环境下教师备课的指导策略

1.运用思维导图精心设计教案与课件

思维导图的运用能使课堂更有趣,也能更系统地建构知识。笔者在讲授新课前,都要运用思维导图把每一册每个单元的语文要素用表格形式展示出来,然后发布到腾讯会议上的学科群,请其他教师提出批评,在收集到其他教师的信息后,笔者再进行教案的撰写和课件的制作。

要想提高一节课特别是网课的教学效率,教案的设计要符合网络特点和学情,要重点突出,更要注重“一课一得”。在主题阅读教学中,笔者根据学生对精读引领课的学习情况,为不同学生设计不同的拓展阅读内容,让学生能真正在阅读中巩固单元知识,真正实现“通过方法指导阅读,通过阅读巩固方法”的良性循环。这也在客观上要求教师必须充分研读部编教材和主题丛书,根据语文要素准确设定精读引领课的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与指导策略,将教学目标落实到位。

2.借助数据反馈,落实自主学习效果

网络学习的深入凸显了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笔者设计的《接引性学习单》(预习与课堂教学对应单)很好地兼容了前置性学习,突出了课堂学习重点,指明了课后学习方向。

对前置性学习的检测,可以借用“一米阅读”软件辅助完成,教师通过后台生成的大数据能够准确掌握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共性问题批注讲解,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辨析概念;进入拓展学习阶段,笔者则综合前置性学习、课堂教学的大数据为学生设计拓展性学习内容,为学生指明课后学习方向。

从共学的角度出发,教师还需要在课前录制2~10分钟的微课,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惑和问题。高质量的微课,可以帮助学生解决自学中存在的大部分问题,需要答疑的内容就大大减少,提高了学习效率,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网络环境下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在网络环境下,笔者采取“课前完成《接引性学习单》,看网课个体自学”“组建网络学习小组互学”“课后答疑全班共学”“一对一个性辅导”这四个环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1.课前导学引路,推动小组研讨

笔者在学生观看网课前下发《接引性学习单》,《接引性學习单》能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有目的地去学习,使得课堂学习目标更明确。

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先自己完成《接引性学习单》,不会做的题目提交给合作学习小组,由小组成员辅导完成,小组记录人把共性问题记录上传给笔者,笔者综合各小组完成情况及共性问题,逐一在网课中讲解。为了给其他学生提供借鉴,笔者还精心选择优秀范例并拍照记录,作为学生生成的学习资源插入网课的课件中,供学生借鉴。

2.线上小组合作,学生互帮互助

上网课最重要的手段是学生交流,因而每上一节课,笔者都要安排时间让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在交流中加深对所学内容的印象。下面,笔者以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的口语交际课《老鼠嫁女》为例,分享线上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情况:

第一步,教师情境创设,一边使用课件播放《老鼠嫁女》的图片,一边讲故事。

第二步,师生交流互动,教师以“你认为老鼠最后把女儿嫁给谁?”问题引出主题。

第三步,场景再现,以Flash动画讲述故事情境;学生借助图画讲述故事内容。

第四步,小组合作,讨论互动:“老鼠最后把女儿嫁给谁?”小组交流,最后全班评议互动。

在口语交际中,每个小组成员都各司其职:组长清楚阐述观点、发言人重点说出支撑观点的理由,总结人对本组观点小结,记录人适当补充。这样的合作有利于学生多维度、立体化思考,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3.多样答疑策略,激发互帮互学热情

在教学中准确、及时地发现和确认学生问题,并以学生的问题作为教学过程的导向,应该说是教师有针对性组织教学过程和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环节。在网络教学中,学生和教师之间只能通过网络联系,如何及时、准确地发现学生的问题,并精准答疑呢?笔者分享三个网络高效答疑策略的创新尝试:

策略一:以问题为导向的精准答疑,提高学生网络学习效率。答疑前,学生在组内提出有疑惑的地方,在小组内展开讨论,讨论后若仍存在争议,由记录人记录后交给笔者。学生在经历了质疑、思考、讨论之后再来接受教师指导,对于知识的掌握也会更加全面,记忆更加深刻。

策略二:小组互学,自主答疑,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小组互学时,要充分利用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学习小组成为真正的合作性学习组织。比如低年级的识字方法分享,可以采用小组互学的自主答疑策略,认、读难度较低的字要在组内识记过关,易错、难写、难记的字则由笔者指导,重点识记。

策略三:分时段开展分层复式答疑,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笔者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分层、分时段设计作业,设置作业提交的时间点,进行分层复式答疑。比如对学困生的分层答疑,每次上完网课,笔者即与学困生互动,要求学生视频,面对面背诵或朗读指定课文段落,了解其网课学习的掌握情况,并重点指导。而分层设计作业更需要教师综合考虑学生实际,比如,笔者每上完一节课,都要设计两套作业,A类生以拓展阅读为主,B类生以基础阅读为主。学生则可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A类或B类作业。

(作者单位:深圳市龙岗区宝龙学校)

责任编辑  吴锋

猜你喜欢
笔者策略教师
最美教师
老师,别走……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Passage Four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