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情调查的精准教学

2020-11-16 08:42张新华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0年10期
关键词:势利于勒菲利普

张新华

笔者在执教《我的叔叔于勒》时,引入了学情调查。课前,笔者布置学生预习课文,要求学生至少读两遍课文,并思考课后习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个自己最想探究或最疑惑的问题,所提问题不得与课后习题重复,问题需写在小纸条上,并签上自己的名字。

课上,笔者收集学生的小纸条,并认真地整理和归类。学生的关注点各不相同:第一类问题指向菲利普夫妇态度的转变;第二类问题指向于勒自身命运的变迁;第三类问题指向“若瑟夫给小费”;第四类问题为“这篇文章的写作目的是什么”;第五类问题关注到“紫色的阴影”“两个漂亮的太太吃牡蛎”等细节。

这些问题透露出什么信息?

第一类问题:①为什么我的父母之前整天盼着于勒叔叔回来,遇到他时又避之不及?②为什么父母在得知于勒已经破产,靠卖牡蛎为生时,态度会有那么大的转变?③当父母知道于勒的真实景况之后,为什么变得紧张不安?很显然,学生对于父母的六亲不认,似乎很难理解。他们的问题几乎集中在“为什么”上,即父母为什么会那么势利?原来,受生活阅历限制,学生无法理解成人世界的势利和世故。这个问题将成为破解小说主题的钥匙。第二类问题:①于勒赚了钱为什么不立即还钱?②于勒到底赚了钱没有?③于勒为什么一直骗我们?④身为花花公子的于勒为什么还要出去打工挣钱?很明显,提问者对于勒这个人物的作用(线索人物)基本没有认识,反而进行了错误的发挥。这表明学生对小说整体语意的解读尚有重大偏差。第三类问题涉及作者要表达的愿望。第四类问题显得大而空,在课堂教学中操作价值不大。第五类问题涉及关键细节,需要在整体中把握局部的功能。

学情调查传递出这样的信息:其一,学生对基本人物、基本情节的理解没有问题,但对情节为什么那样发展、人物为什么有那样的性格,往往说不出所以然。这是学生阅读中的第一个“坎”。其二,学生在理解情节的系统性、有机性方面有欠缺,不能发现于勒这个人物同情节发展的内在联系,这是第二个“坎”。

学情调查和分析后,笔者果断舍弃了预设的梳理情节等环节,将“势利的根源”“于勒的作用”两个难点设计为教学的重点。如何突破这两个难点呢?

第一,感知社会的势利。笔者单刀直入,把“菲利普夫妇为什么会势利”作为讨论的话题。这个问题的实质是:情节为什么会这样发展?人物为什么有那样的性格?

笔者努力让学生在文本中去找答案。首先关注第17~18自然段:

我大姐那时28岁,二姐26岁。她们老找不着对象,这是全家都十分发愁的事。?

终于有一个看中二姐的人上门来了。他是公务员,没有什么钱,但是诚实可靠。我总认为这个青年之所以不再迟疑而下决心求婚,是因为有一天晚上我们给他看了于勒叔叔的信。

这里清楚地表明,二姐之所以能够找着对象,是因为对方知道我们有个发财的叔叔;这个公务员之所以“看中二姐”,还是因为利益。

为了进一步引导学生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思考,笔者又提出下面的问题:父亲在向船长打听消息时为什么大费周章,而不直接发问?再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出母亲的话语——①她很快地说:“我想就是他。去跟船长打听一下吧。可要多加小心,别叫这个小子又回来吃咱们!”②母亲赶紧对他说:“你先坐下吧!别叫他们看出来。”③母亲马上回答道:“应该把孩子们领开。若瑟夫既然已经知道,就让他去把他们找回来。最要留心的是别叫咱们女婿起疑心。”等揣摩父母的心思。在充分的讨论之后,学生归纳出菲利普夫妇的“三怕”:一怕二姐的婚事泡汤,二怕船上的人看笑话,三怕于勒回来“吃”他们。笔者顺势小结:文学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人物的性格,往往要在社會生活中去找原因。菲利普夫妇之所以如此势利冷酷,源于社会的势利冷酷。

第二,体会于勒的作用。鉴于学生对情节的整体性和有机性缺乏认识,笔者把这一问题转换为:于勒叔叔在小说中两次使情节逆转,请找出来。问题一经抛出,学生立即进入状态,并得出如下结论——第一次是于勒的两封信。他的信引起菲利普夫妇态度急转(由“坏蛋”“流氓”“无赖”变成了“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好心的人”“有办法的人”),又引出“栈桥迎接”“公务员求婚”“哲尔塞全家旅行”等情节。第二次是在船上卖牡蛎。其穷困潦倒之相使菲利普夫妇态度再次急转(对于勒的好感灰飞烟灭,再次回到“贼”“流氓”“讨饭的”定位),又引出了“父母偷窥”“父亲向船长打探情况”“回程改乘圣玛洛船”等情节。笔者顺势提出:在小说中推动情节发展的人物,就是所谓“线索人物”。于勒叔叔不是小说的主人公,但他在情节设计上很重要,没有他,菲利普夫妇的“戏”就无法表演。

本节课把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建立在扎实的学情调查之上,找到学生的“坎”,帮助学生越过“坎”,所讨论的问题全部指向了人物、情节、环境,体现了阅读的本真面貌。

(作者单位:武汉市洪山中学)

责任编辑  孙爱蓉

猜你喜欢
势利于勒菲利普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自己的歌
吉光片语
势利人
公共政策不能如此势利
势利(双语加油站●时事新语)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想
大笨熊巴纳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