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小古文彰显大智慧

2020-11-16 08:42石金军罗俊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0年10期
关键词:王戎杨氏朗读课文

石金军 罗俊

统编教材从三年级起安排了一些小古文,其中有几篇小古文是赞扬人物机智聪慧的,分别是三年级的《司马光》、四年级的《王戎不取道旁李》和五年级的《杨氏之子》。笔者试就这几篇文章谈谈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小人物的大智慧。

一、以“题”定学,明确教学目标

“题”指的是统编教材的课后练习题,编者将学生能力训练目标和教学的重难点都设置在课后练习之中。

《司马光》课后有三道题:跟着老师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这篇课文的语言和其他课文有什么不同?和同学交流。《王戎不取道旁李》课后也設计了三道题: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说说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杨氏之子》课后设置了两道题: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下面的句子,背诵课文;借助注释了解课文的意思,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杨氏之子的机智与幽默。

这些课后题目有以下命题特点:一是强调“朗读课文”,从三年级“注意词句间的停顿”到四、五年级“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目标就是读好课文,朗读方式从三年级的“跟着老师朗读课文”到四、五年级的自主朗读,学习梯度明显;二是三篇课文共同要求“借助注释了解课文意思”,因此,理解文言词句的意思、了解文章大意是文言文教学的另一个重点;三是“背诵课文”,三篇课文都统一要求背诵,可见,学习文言文还要熟读成诵,积累语言;四是这三篇短文都表现了主人公的机智聪慧,可见,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也是文言文教学的目标之一。

二、以“读”为本,掌握基本能力

语文教学重在诵读,文言文教学更是如此。基于此,笔者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了以下几种阅读方式。

1.跟读——培养语感

教学文言文,教师的范读必不可少,尤其在小学阶段,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对于文言文语言特点、形式相当陌生,教师范读可以让学生借鉴文言字、词的停顿,有利于学生较好地把握文言文的音韵、节奏、语气,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具体范读时,笔者要求学生第一遍跟读要注意逗号、句号,第二遍跟读要借鉴句中停顿,第三遍跟读要借鉴文言字词间的停顿。学生跟读三次,基本能大致断开文言语句,能顺利地朗读课文,也能粗略感知文章的大意了。

2.悟读——理解文意

在学生初读课文、理解大意的基础上,教师要重点指导学生对文言字、词、句的理解和感悟,让学生进一步准确把握课文内容;根据课文特点和学情,教给学生借助注释、组词或者换词、看插图、联系上下文等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笔者执教《司马光》时,对于“水迸,儿得活”一句,笔者让学生借助课文插图理解文意,学生一看图片,就很容易理解句子含义了。在引导学生理解《杨氏之子》中“为设果,果有杨梅”时,笔者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这是一个省略句”,而是让学生反复读,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去分析给谁端来水果,经过讨论,学生结合上文,很容易悟出句子省略了“孔君平”。

3.演读——感受品质

读懂课文内容是理解文言文的基础,分析人物形象则是难点。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事件补白想象人物品质,或者引导学生进入课本角色,在难以理解的地方,可以加上一些动作表演,让学生直观感受人物性格和品质,让学生在演读中理解文意,在演读中直观感受人物品质,如笔者执教《司马光》的片段。

师:看到小伙伴掉进大水缸,别的小朋友都很着急、害怕,司马光是怎样做的呢?谁能演一演?

(教师指导5名学生站在“缸”边,表现出着急和害怕的样子。学生李杰则四处张望,找到一个大石头,使出很大的劲儿,搬起石头用力向缸壁砸去。水从缸中流出来,小孩得救了。)

师:从砸缸救人中,你看出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生1:沉着机智。

生2:遇事不慌。

生3:镇定,善动脑筋。

师:如果你是那个得救的孩子,你会说      ;如果你是那些吓坏了的伙伴,你会说      ;如果你是得救孩子的爸爸,你会说      。

在这个演读过程中,学生从李杰与“缸”边学生的对比中,很容易看出司马光遇事不慌、机智勇敢的品质。

4.诵读——积淀语言

诵读是文言文教学的基本手段,教师应引导学生以读为本,以语言积累为落脚点,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反复地朗读,直至熟读成诵,当堂背诵。

在积累背诵课文时,也可以运用图片提示引导学生背诵。在教学《司马光》时,笔者先出示一张张图片,让学生把图片上的内容与文中语言对应起来,然后让学生根据图片进行课文背诵。还可以采取留白、填空的方式给学生提供支架,一步步加深难度,然后再撤去支架背诵。在指导学生背诵《王戎不取道旁李》时,笔者先让学生根据原文填一填: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学生按照原文语句填空后,笔者再增加一倍填空内容。这样不断撤去支架,经过四次填空,学生就能轻易地背诵全文了。

三、以“法”导学,巩固学习方法

以文带文、以一篇带多篇的文言教学,体现了扎根课内、放眼课外的教学思想。教完《司马光》,笔者引导学生自学《文彦博》;教完《王戎不取道旁李》,笔者推荐学生学习《王戎观虎》;学生学完《杨氏之子》,笔者又推荐了《口中狗窦》。具体教学片段如下:

师:《杨氏之子》出自《世说新语》。在《世说新语》中还有许多有趣的小故事。《口中狗窦》讲述了一个比杨氏子更小的孩子的故事。请结合注释读,然后讲给同桌听,与他人分享你阅读的快乐。

(出示课件《口中狗窦》:晋张吴兴,年八岁,口中缺一齿。人因戏之曰:“君口中何为开狗窦?”张曰:“正使君辈从此中出入耳!”人莫能答。)

师:谁来读一读?(生1举手朗读。)

师:谁能结合注释说说这篇小短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生2说主要内容。)

师:你觉得张吴兴说的话好吗?好在哪里?

生2:别人拿他的牙齿缺落取笑他齿豁,他说“正是让你这样的人在这里出入呀”。骂人是狗,却婉转而不粗野。

……

师:《世说新语》中还有许多像杨氏子、张吴兴这样聪慧的孩子,比如让梨的孔融。大家可以找来读一读,里面有原文,有注释,还有译文,老师相信你们能读懂它们,也会喜欢它们。

笔者以《杨氏之子》为桥梁,通过拓展带动了《世说新语》整本书中相同主题的古文学习。一方面,教师可引导学生用习得的方法自学,理解短文内容,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拓展阅读,学生更全面、深刻地体会到文言字词的精妙,感受到儿童的智慧之美,明白了遇事要多观察、多思考、不盲从等道理。

(作者单位:石金军,孝感市孝昌县教研室;罗俊,孝感市孝昌县清溪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  吴锋

猜你喜欢
王戎杨氏朗读课文
神童王戎
立足核心素养 发挥育人功能——执教《杨氏之子》之点滴思考
“事实上的名士”王戎,“魏晋风流”的一个样本
吝啬的王戎
中华猕猴桃新品种‘杨氏金红50号’在河南的引种表现及关键栽培技术
王戎识李
《青铜葵花》选段
《水滴的旅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简析
一个坏官员导致冤假错案
《针灸大成》中“杨氏医案”的灸法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