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唢呐的音色控制

2020-11-16 08:44贾玉龙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横膈膜口型唢呐

贾玉龙

摘要:唢呐是一种具有中国民俗特色的乐器,由圆锥形木制管身、铜制喇叭口这两部分组成,其音色雄壮,音量高亢,对于演奏者技艺水平要求极高。要想演奏出纯正优美的音色,演奏者需加强对于气息的控制,吸气要有支点,保持、控制好气息,应用下腰、小腹、横膈膜的力收缩力,推动气息,冲击哨片,使之振动发声,加强对于口型的控制,根据吹奏需求,精确控制口型,选择合适共鸣位置。

关键词:唢呐;音色控制

中图分类号:J63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9.080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29-0122-02

一、前言

唢呐是一种具有中国民俗特色的乐器,流行于河南、山西、河南、河北。陕西、山东、辽宁、安徽等地区。这种乐器主要由圆锥形木制管身、铜制喇叭口这两部分组成,管身上端安装了带哨子的铜管,其音色雄壮,音量高亢,常出现在民间的秧歌会、吹歌会、鼓乐班及地方戏曲伴奏中[1]。其实,这种乐器并不是起源于中国,而是在公元3世纪从波斯、阿拉伯一带传入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乐器制造行业产生重大变革,唢呐这种乐器在演奏场合、演奏风格及演奏技巧上都发生了一定变化。受到制作工艺、演奏方式的影响,唢呐音色呈现出不同风格,在人们的印象,唢呐音量极大,难以营造意境,但其实优秀的演奏者,能够凭借丰富的经验和技法,基于演奏需求精准控制其音色,达到良好的演奏效果,为听众奉献一场听觉盛宴。

二、唢呐的音色分析

唢呐音色变化丰富,音量大,音色控制的精准性,衡量了演奏者的技艺水平,若要想达到赏心悦耳的演出效果,唢呐演奏发出的声音,应该是圆润的,饱满的,宏亮的、柔和的,自然的,松弛的,纯净的,坚实的,甜美的,细腻的,婉转的,热情的,奔放的,高而不紧,低而不散,强而不噪,弱而不虚,在演奏过程中,演奏者需要合理应用技巧,根据乐曲内容、乐器配合来调整音量与音色,为观众献上一场和谐、优美的演奏[2]。

随着唢呐制造工艺的进步,嗩呐被改良为具有不同音域的多种乐器,这丰富了唢呐的演奏方法,也逐步让唢呐融入了民族管弦乐团的特色型声部。不同类型的唢呐呈现出不同的音色特征,以传统唢呐为例,其音色高亢但委婉,表现力极强,常出现在独奏及合奏中,能够细腻深层次地进行情感传递,传统唢呐分为高音唢呐、中音唢呐和低音唢呐三种类型,其中,高音唢呐音量大,声音响亮、清脆、明朗,具有极强的穿透力,常用于表现欢快热闹的场景,比如说民族管弦乐《好日子》,其主音旋律都由高音唢呐完成;而中音唢呐相较而言,音色更为浑厚,常用于表现宽广、深沉的场景,比如唢呐独奏曲《黄土情》,就是以降B调中音唢呐演奏出来的,彰显出了浓郁的黄土高原风情;低音唢呐是传统唢呐中音色最为低沉浑厚的,由于各个音孔间距大,需要较多的气量,对于演奏者的气息控制能力要求高,一般来说,低音唢呐都用来演奏一些旋律性的音符,或者作为高音唢呐的二声部和声,比如说《红楼梦序曲》的高潮部分,就是传统高音唢呐辅以低音唢呐演奏出来的,层次丰富,音色相较哀婉暗淡,营造出凄凉的场景。

三、唢呐的音色控制分析

(一)气息控制

气息控制是吹管乐器的基本功,在唢呐吹奏中,要想获得准确、理想的音色,就必须控制好气息。在唢呐吹奏中,常采取胸腹式呼吸的形式,这种呼吸方法结合了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两种形式,能够让横膈膜肌肉。胸廓呼吸肌肉组织等在呼吸过程中协调运动,减轻呼吸肌肉组织的疲劳感,充分调动横膈膜,确保吸气的迅速和灵活性,借助于腹部肌肉组织的炎性,增强了呼气的强度。不过,演奏过程中,并不完全是采用这种呼吸方法,如若在演奏短乐句,或需要急速换气时,这种呼吸方法会导致未用完气体停留在肺内,导致身体紧张,影响到演奏水准,反而采用腹式呼吸会有更好的效果。

在唢呐音色控制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气息控制要点:(1)吸气要有支点。在唢呐吹奏中,寻求合适的支点,才能够发挥出良好的水准,就唢呐而言,其支点一般是在横膈膜处,或者说是衬衣的第五颗口指出,吸气时,上身放松,仿佛空气是从支点处吸入一般,嘴巴自然张开,与鼻子一同深吸气,这样不会有明显的动作和杂音,吹奏出来的音色,扎实、集中、饱满;(2)气息的保持与控制。按照要求吸气后,演奏者还得学会如何保持、控制气息,根据演奏者们的经验,在吸气后,运用下腰、小腹和横膈膜的力量,控制气管和支气管的收缩,从而控制气息,保持吸气状态,根据乐曲演奏,在吹气的同时保持吸气,保证气息深度的稳定性,这样吹奏出来的音色流畅而均匀;(3)呼气的功能。唢呐的吹奏,其实是由演奏者吹气引起哨片振动而发声的,要想产生足够的气息冲击,演奏者应该应用下腰、小腹、横膈膜的力收缩力,推动气息,冲击哨片,使之振动发声,其实,唢呐的哨片面积小,演奏时不需要太多的气量,而是会花费较多的气力,对于演奏者腰肌、腹肌及横膈肌控制力要求极高,只有有效控制气息,让其集中发出冲击哨片,再从喇叭口出来,才能够确保音色的集中、纯净[3]。

(二)口型控制

在吹奏唢呐时,演奏者需要不断变化嘴唇控制哨片的形状,即口型。乐曲旋律变化丰富,在吹奏唢呐时,需要不断变换口型,吹奏者不仅需要控制好气息,而且应该协调好唇肌肉组织与面部肌肉组织,在保持口型稳定的同时,确保其变化的灵活性。哨片因为震动而发声,在发声与震动的过程中也有自己的规律;一般是以簧的震动为主要方式,并且也存在着非常轻微的边棱震动方式,在与空气柱进行震动耦合的过程中发出声音,一般音量的高低、强弱以及音色会因为哨片的大小而不同。吹奏者应该根据乐曲演奏需求,调控唇肌肉,使其顺应哨片振动方向,实现对于音色的精准控制。

按照要求,在吹奏唢呐时,吹奏者的上唇应该接近哨面接近根部的1/4处,下唇含住哨片的1/3,上下唇位置相对,上唇的提肌、颧肌、口角提肌同时往嘴角方向收缩,用力合拢、张开,上下唇贴近上下牙,这样能够增加唇肌运动的灵活性,让哨片自然振动,吹奏出的音色宏亮、含蓄,音质醇厚[4]。而且,在吹奏不同音量时,口型的控制要求是不一样的,具体如下:

(1)吹奏中等音量。吹奏者的上下唇应该轻微往中间收缩,哨片含至哨座处,集中、平稳、均匀地运气,根据所发出的音高控制唇肌压力和吹气流量,使吹奏出的声音饱满、纯正、圆润;

(2)吹奏强音。吹奏强音量要求更大的簧片振动面积,故此,吹奏者应该放松唇肌,但是也不能完全放松,根据声音强度要求,降低唇对于哨面的控制,增加呼气量,强劲、集中、平稳呼气,这样发出的声音洪亮、刚劲而又充实;

(3)吹奏弱音。根据乐曲音弱程度及音高要求,增强唇肌对于哨面的控制力,缩小哨片振动面,降低呼气流量,轻轻地,平缓地运气,这样发出的声音柔和、甜美、圆润。

(三)共鸣

基于声学理论,乐器的泛音多少,决定了其发音是否悦耳动听,泛音越多,意味着音色越美,而泛音的多少,又与声源、共鸣箱的优劣相关,一般来说,若乐器共鸣箱共振范围越大,泛音也会越多。整体而言,乐器的音质好坏,与其共鸣器形状及影响共鸣产生的因素密切相关。唢呐的木质管身细长,而铜质喇叭口较大,从共鸣管发音的角度探讨,这种“A”字型结构,是无法形成圆柱形共鸣管的,所以单纯从乐器本身共鳴器的形状,来探讨唢呐的共鸣,有着一定局限性,从产生共鸣相关的条件着手,反而更具有讨论性。

在吹奏唢呐的过程中,演奏者的口腔、鼻腔、咽腔、喉腔、胸腔在气压作用下形成一个系统,参与到高频泛音的过滤中,构成了唢呐共鸣系统的一部分。其中,口腔的变化最为灵活,对于唢呐音色的控制,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除了口型控制外,吹奏者还应该控制好共鸣,比如,在吹奏低音时,口腔要作出发出“du”的形状,随即音高上升,口腔发出的“du”音逐步转化为“V”形,逐步打开上颚膛和喉咙。如需吹奏6、7、8孔音,由于这些音孔距离哨片较近,唢呐共鸣管短而窄,必须借助于口腔共鸣,充分打开上颚膛和喉咙,结合乐器共鸣管,才能保证音色宽窄度的统一性,弥补唢呐“A”字型结构引发的音色不统一的缺陷[5]。

共鸣位置的差异,导致了音高和音色的不同,在吹奏唢呐时,应该根据演奏要求,来调节共鸣位置。比如说,吹奏下把位音时,主要共鸣位置是胸腔,同时需要口、咽、喉、软硬颚上方周围组织协调配合,辅助共鸣,这样音色才是浑厚而明亮的;吹奏上把音时,主要共鸣位置是软硬颚上方周围处,同时口腔发出“O”音,鼻腔发出“Ong”音,这样的音色,明亮中带着些许圆润;吹奏超吹时,主要采取头腔共鸣的形式,其他腔体辅助共鸣,这样发出的超吹高音,尖锐性消融,音色柔和、纯净而富有弹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乐器,唢呐音色优美,高亢嘹亮,婉转凄凉,音量大到可“一鸣惊人”,也可柔和如箫声,刚柔并济,音量变化幅度大,表现力丰富,既能渲染出热闹欢快的场景,也能够营造出哀婉凄凉的场面。演奏效果,与演奏者的水平有很大的关联,传统唢呐管身有八个孔,演奏者需要使用左手除小指外四个手指,以及右手除大拇指外四个手指按压孔洞,控制音高,嘴巴含住簧片,用力鼓吹气使之振动发声,振动经过管身及金属碗扩音后,发出的就是唢呐的声音[6]。在演奏过程中,演奏者需要根据场合、乐曲,以控制气息、口型等方式,演奏出纯正优美的音色,保证其音色与其他乐器的协调性,发挥出唢呐这种乐器的特长,在不搅扰他人兴致、不破坏乐曲整体演奏效果的基础上,争取成为其中不可获取的音色,甚至成为点睛之笔。

参考文献:

[1]王晓婧.浅谈民族音乐文化的渗透——以唢呐名曲《山村来了售货员》为例[J].小学教学研究,2020(06):88-89.

[2]杨婷婷.丝路民间音乐数字典藏个案研究:庆阳唢呐的多维观照与探析[J].北方音乐,2019,39(08):36-37.

[3]陈睿明.中国民族乐器唢呐与西方乐器双簧管历史沿革及艺术文化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8,39(03):80-81.

[4]王舒娅.中国传统音乐的当代境遇——以电影《百鸟朝凤》中唢呐班的境遇为例[J].北方音乐,2018,38(22):43-44.

[5]徐珍.影片《百鸟朝凤》:意义表述下的唢呐指符与类型化的形象建构[J].戏剧之家,2018(14):106-107.

[6]谢云秀.探析泸州汉族乐器——福宝贯打唢呐音乐特征与民俗作用[J].宏观经济管理,2017(S1):279-280.

猜你喜欢
横膈膜口型唢呐
民族器乐唢呐的未来发展趋势探析
中医的“气沉丹田”有什么用
巴松管演奏的口型技巧探究
唢呐
唢呐放光芒
人为什么会笑得肚子痛
腹式呼吸可给脏器按摩
浅论声乐演唱中不利于歌唱的呼吸方法
不一样的/e/和/?/
唢呐(短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