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国培计划”研究现状分析

2020-11-16 08:44李玉明
职教通讯 2020年1期
关键词:国培计划内容分析法中等职业教育

摘要:为了分析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国家级培训研究的基本情况,以知网收录的研究文献为分析对象,采取内容分析法,按照“为啥培训、谁来培训、培训什么、怎么培训、质量如何、效果咋样”的研究思路,对收集到的87篇文献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已有研究取得的成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国家级培训;内容分析法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一般课题“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培训模式实践研究”(项目编号:GH181469)

作者简介:李玉明,男,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教育学院职业教育教研部主任,中学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等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 2020) 01-0034-07

新世纪以来,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站在了新的起点上。2000年,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建设的意见》,并于同年9月在云南昆明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工作会议,中职教师队伍建设被提到议事日程[1]。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

2006年12月26日,根据2005年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和《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提出“中职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中职学校国家级培训项目(以下简称“中职国培”)正式启动。王月霞( 2011)曾结合基础教育国培计划[2],简要介绍了2010年前中职国培计划的一般情况,但没有反映中职国培计划实施情况的全貌。

2016年,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 2017-2020年)的意见》,第三轮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又拉开了帷幕。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再次强调,要继续实施教师素质提高计划,落实教师5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制度,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3]。新一轮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工作也将陆续展开。在此背景下,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我国中职国培计划研究与实践情况进行梳理与分析,以便更好地克服不足,发扬成绩。

一、研究設计

(一)研究方法

内容分析法是对文献内容进行客观定量分析的专门方法,揭示文献的隐性情报内容,并对事物发展作情报预测,应用领域包括社会科学各个学科领域[4]。通过对文献内容“量”的分析,达到对文献“质”的更深刻、更精确的认识[5]。内容分析法包括以下步骤:提出研究问题、抽取文献样本、确定分析单元、制定类目系统、内容编码与统计、解释与检验[6]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方法中的发展分析模式,从培训需求、培训内容、培训模式、方法和策略、培训结果绩效评估、培训效果等方面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类,分析中职国培计划的研究现状。

(二)研究对象

以中国知网为文献检索资源,设定跨库检索,并勾选“教育期刊”和“特色期刊”,分别以“国培”“国培计划”“国家级培训”为检索词,并含“中职”“职业学校”“职教”,选择主题检索,专门收集与“中职国培”有关的文献。为保证检索的针对性,没有将“职业院校”列为检索词。共检索到87篇文献(以期刊论文为主)。

(三)研究内容

以每篇文献为分析单元,按照为啥培训(培训需求分析)、谁来培训(培训基地建设与企业参与国培)、培训什么(培训课程与内容)、怎么培训(培训策略分析)、质量如何(培训绩效评估)、效果咋样(培训实效分析),确定样本文献研究主题的分类标准,如表1所示。

二、研究现状

(一)文献研究的概况

1.期刊论文发表渠道宽泛。样本论文发表在41种期刊上,其中,25种期刊发表1篇、12种期刊发表2-3篇。发文较多的期刊为《江苏教育研究》6篇、《职业技术教育》与《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各8篇。科研项目成果占比较高,共27篇占文献总数的31%。

2.研究机构主要以高校为主。中职学校7篇占8%、企业(实践单位)2篇占2.2%、教育部3篇占3.4%、教研室(教科院)2篇占2.3%、高校64篇占73.6%、其他(不详)9篇占10.4%。研究的主体单一,中职学校教师、企业、教科研部门参与研究较少。

3.研究成果数量年度不均。截至2019年9月2日,共检索到87篇文献(以期刊论文为主)。其中,硕士论文8篇占9.2%、报纸2篇占2.3%、期刊77篇占88.5%。2000年、2004年、2007年、2019年(截至9月2日)各1篇占1.1%。2008年4篇占4.6%,2009年、2010年、2012年及2018年各5篇各占5.7%,2011年与2013年各8篇各占9.2%,2014年与2016年各10篇各占11.5%。2007年至2015年,发文数量逐年上升,2015年16篇占18.4%,达到高峰期随后又逐年下降(见图1)。

这种变化可能与中职国培计划实施过程的变化相关。中职国家级培训基地早在1999年就开始建设,但大规模培训始于2006年《中职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实施意见》的发布。2016年,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17-2020年)的意见》提出:“国培计划的实施原则是中央引领、地方为主,带动地方实施中职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如此一来,政策的变化可能导致冠以“国”字头的研究也相对减少。

(二)关于国培需求

已有文献研究显示:2008年[7]、2015年[8]、2016年[9]、2017年[10],研究者主要来自中职国培项目承担院校,通过自编调查问卷或调查提纲,采取问卷调查法(网络、书面)、电话访谈,从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时间、培训机构、培训地域、培训师资、培训评价等方面,对参加中职国培的教师开了培训需求分析,调查样本设计全国十余个省份。结果表明,大多数参培教师都有提升自己业务素质的愿望,对提高自身专业实践能力的愿望比较强烈。结合调研结果,研究在培训管理、培训模式、培训基地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建议。由于研究者所使用的问卷调查设计不同,有些结论无法鉴别和比较。也有研究者指出,由于国培时间较长,中职学校专业教师紧张,教学任务重,参加国培会影响到日常教学,导致国培计划完成率逐年下降[8]。来自国培办2007-2013年的资料分析表明,参培教师的骨干性不强,中职学校选送参培教师的标准并不统一,学员的专业对口率比较低,国培参培率在70%左右[11]。

(三)关于国培基地

1999年以来,教育部依托高等学校、职业院校和企业,建立了国家级培训基地93家、省级基地300余家,经历了初始创建期、发展完善期、转型变化期、丰富提高期[12]。围绕加强培训基地建设,研究者在基地建设的问题、思路、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与讨论。卢双盈认为,依托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建立我国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体系,是中国式的师资队伍建设道路,建设好职教师资基地,要明确目标,做好规划;要重视培训质量,形成特色;因需施教,形式多样;要利用社会资源,搭建实训平台[13]。夏光祥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受限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级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布局由东向西逐渐递减,建设质量存在差距;在2011年教育部组织的国家重点建设培训基地评估中不合格率为1.8%;行业、企业缺位,成为制约教师专业发展的瓶颈[14]。因此,加强职教培训基地建设是提高教师培训质量的基本保障。

(四)关于企业参与国培

在已有文献研究资料中,鲜有企业参与研究。首旅集团曾专门对2008年承担的国培项目进行了总结[15]。侯洁等以江阴市人民医院护理专业国培项目为例,总结了教师下企业培训的实践经验[16]。許多教师在企业实践初期,不能及时进入角色,局限于走马观花式的走走看看,抵制、漠视企业实践;6.8%的教师对企业实践非常满意、43%比较满意、38.6%认为效果不太明显、8.9%认为较差、2.7%认为非常差[17]。饶成明等认为.教师企业实践存在的主要困难:一是送培学校机制不灵活,教师参加企业实践,送培学校暂停或部分发放绩效工资;二是有的教师有参加企业培训的意愿,但又存在惧怕心理,有的教师企业实践“走马观花”,没有形成自觉;三是大多数企业对教师企业实践不认可,58%以上的企业持否定态度;四是企业即使接纳教师企业实践,往往也是流于形式。基地和企业要建立“开放共享,互利共赢”的机制[18]。

(五)关于国培课程

肖化移等认为,职教师资培训课程开发存在如下问题,即课程目标开发忽视培训需求,表述模糊,定位过高;课程结构开发单一,缺乏逻辑性,“学科化”特征明显;课程内容开发过于理论化,缺乏针对性;课程实施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缺乏网络教学、实践教学、项目教学等现代教学形式。同时,他还提出,要根据教师的培训需求确立课程目标;培训内容要具有实用性、实践性、研究性和差异性;要采取多样化的课程实施模式[19]。周振武讨论了培训课程开发的原则与步骤。他认为,培训课程开发的实质,就是培训者将受训教师的需求,以及课程资源多方面要素进行收集加工,并按一定目的与要求加以整合;开发教师培训课程,要体现职业教育改革理念,要促进参培教师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要适应当地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开发培训课程一般包括:确认培训需求、设定课程目标、编制培训方案与内容、选择培训策略、参与课程实施[20]。并且,2007年,国家财政投入4 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80个重点专业的培训课程和教材开发[21]。还有研究者结合国培项目,讨论了国培方案的设计,这里就不一一阐述。

(六)关于培训策略

国培策略研究主要针对国培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的。崔晓杰认为,参培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教学形式单一、企业对教师实践认识不足等问题,影响了国培的实效性。要严格审核学员资格,教学演练与实践增加观摩课,将企业技术融入校内实践,调动企业参与国培的积极性[22]。丁红结合国培实践,探索出了基于“互联网+”模式的慕课国培模式,利用互联网助力国培教学与管理[23]。周强等针对国培任务重、时间紧、参培教师个体差异大等问题,课程设置“点面结合”,采用“系统前馈+反馈”教学模式[24]。鞠永熙等认为,中职国培体系在培训内容上、培训时间方面存在问题,培训内容与需求脱节,重理论轻实践,教学观摩流于表面,培训内容笼统模糊,培训时间安排不合理;他们认为,科学设计中职国培体系,要将国家政策导向与个人需求导向相融合,将教师工作实践与培训时间相统一,做好教师培训规划,统筹安排培训内容,构建“双向双维培训”体系模式[25]。

(七)关于国培绩效评估

对国培绩效的评估主要体现在对培训机构的培训资质考核与培训效果评价方面。评估的主要方式是通过行政部门组织专门的评估和参训教师的问卷调查,评价主要从管理和考核角度,为了评价而评价,评价指标也不够科学[26]。针对国培绩效评估的弊端,研究者提出了相关建议。宫雪等认为,要从培养培训方案、能力和课程标准、核心课程教材等方面,建立检验培训效果的质量评估体系[26]。刘玉容等认为,要加强培训过程质量评价,建立培训专业化的评价指标以及促进中职教师专业成长的评价指标,并在探讨了评价指标的内涵[27]。何应森等认为,柯式评估与CIPP评估具有局限性,培训质量评价应以公共绩效评价理论为依据,评价指标包括组织管理评价、硬件资源和教师资源评价、培训管理质量评价、培训效果和社会影响评价[28]。李斌等认为,要开展跟踪评价,一方面观察受训教师回到原单位的工作表现和工作绩效;同时,也对国培基地的训后管理与服务开展评价,强调这种评价是以“培训质量为中心”的综合性动态评价,不同于一般的“培训效果”评价[29]。

(八)关于国培效果

国培效果分析主要来自于承担培训任务的基地院校的调查研究。已有研究结果显示,在国培计划实施的初期,取得了一定实效,积累了培训经验,教师的整体素质得到提升,“双师型”教师比例明显提高,建立了国家引领、地方组织、基地实施、企业参与的培训工作机制[27],参训学员对国培的满意度高,2014年对培训机构评价总分在80分以上,优良率为100%[30]。随着国培计划实施的进一步深入,也出现了一些实际的问题,由于参培干教师的工学矛盾、学校的激励制度、教师的知识基础、培训内容不能满足教师真实需求、培训基地的培训管理与服务水平等,导致国培参培率不高,培训效果不高。调查显示,2014年国培项目完成率仅为66.8%,参加国培教师占到专任教师的1%[31];约68%的中职教师参与培训的意愿不强[27],约有60.8%的教师认为通过培训,自身的教学能力有一定的提高[31]。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理论学习”与“企业实践”不匹配的矛盾。截至2014年,承担中职国培的100家基地中,只有8家是企业,参训教师对企业实践的安排和后勤保障评价较低,而对培训基地授课教师的评价较高[30]。还有一些参培教师,通过撰写论文(约10篇左右),表达了自身参加国培的感受。限于篇幅,这里就不一一列举。

三、现状分析

(一)已有成绩

自从国家实施中职国培计划以来,广大职教战线就开始关注这一领域的研究与实践,研究方法主要以问卷调查、网络调查、电话访谈等为主,收集的数据比较全面,体现了务实的研究精神和态度,得到的研究结论比较真实、可靠。可以说,已有研究成果涉及参训教师的培训需求研究、培训基地建设以及企业参与国培研究、培养课程开发与培训内容设计研究、培训模式以及培训方法策略研究、国培质量评价与评估研究、国培计划实施效果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效,为指导今后中职国培计划更好实施,打下了理论与实践基础。

(二)主要不足

1.成果数量不多。至今,中职国培计划已经实施十多年时间,但是研究成果数量却不多(87篇),这与当前国培基地数量、中职参培教师数量不成比例。统计表明,共有约59所高职院校(含高校)参与研究,47家单位仅发表1篇研究论文,合作研究的成果也比较少。

2.涉及范围狭窄。参与研究的局限于中职国培基地(主要是高职院校或高校)教师,科研机构、有关企业以及中职学校参与研究不多。中职学校是最大的受益者,理应更加关心中职国培的相关研究,但实际仅有10余篇参培教师体会类的论文。

3.理论研究匮乏。局限于中职国培的意义与作用、现状与对策等方面的探索研究,关于国培体制机制建设、培训课程开发、教师企业实践、有效培训模式、国培效果评估等方面的深层次理论研究比较匮乏,显得十分薄弱,理论上还不成体系,难以服务中职国培实践。

(三)研究建议

1.加强合作研究。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职业教育是一种类型教育、跨界教育。加强中职国培研究,不仅需要中职与高职的联合研究,也需要企业参与。没有企业参与,中职国培计划难以有效落实。因此,国培基地、受训学校、企业以及有关部门,要加强合作,不断扩大研究范围,提高中职国培的受益面。

2.加强理论研究。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目前,支撑中职国培项目有效实施的理论研究成果还比较薄弱。要加强中职国培模式、培训课程开发、培训过程管理、培训教师考核、国培基地资质评估、派出学校考核、培训效果评估、培训知识迁移规律、中职教师专业发展规律等方面的理论研究,指导中职国培实践。

3.加强实证研究。加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是国家改革发展职业教育的一项基本政策。影响中职国培质量的因素比较复杂,培涉及面宽。今后要重视实证性研究,不断积累培训基地、参培教师、派出学校、合作企业、培训课程、培训模式、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的典型案例,用数据说话,提高中职国培项目资金的利用率,切实提升中职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张祺午.职教师资队伍建设30年[J].职业技术教育,2009,30(15):26-34.

[2]王月霞.2000-2010年国家级教师培训研究的文献综述[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1,10 (5):45-46.

[3]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Z].国发[2019]4号,2019-01-24.

[4]郑文晖.文献计量法与内容分析法的比较研究[J].情报杂志,2006(5):31-33.

[5]邹菲.内容分析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评价与管理,2006 (4):71-77.

[6]邱均平,邹菲.关于内容分析法的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4 (2):14-19.

[7]季敏.中职骨干教师培训需求的调查——以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国家级骨干教师为例[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教通讯),2008,23 (11):88-89.

[8]方健华.基于江苏中职教师专业发展需求与现状分析的思考[J].江苏教育,2015 (32):29-35.

[9]鞠永熙.中职护理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需求调查与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23):126-127.

[10]司伟利,曹晔.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训需求意向调研[J].职教论坛,2017 (8):5-10.

[11]惠转转,刘正安,周慧娜.學员结构视阈下中职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 (24):53-57.

[12]范凌云.国家级职教师资培训基地的建设与发展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9 (4):35-36.

[13]卢双盈.国家级职教师资基地建设与发展的若干思考[J]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3 (3):54-57.

[14]夏光祥.供给侧改革视域下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建设的实践探索——以S大学为例[J].职业教育研究,2017(3):41-47.

[15]首旅集团.2008年国培工作总结[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19):56-57.

[16]侯洁,高恒,张华,等.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项目的实施策略与经验——以江阴市人民医院护理专业国培项目为例[J].江苏教育研究,2015 (30):57-59.

[17]徐春妹.中职专业教师企业实践的有效性研究[J]江苏教育,2015 (20):50-52.

[18]饶成明,王怀宝.中职青年专业教师企业实践模式探索与实践——以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加工类”专业中职国培项目为例[J].江苏教育研究,2015 (26):94-96.

[19]肖化移,张先进.论职教师资在职教育和培训课程开发的问题与对策——以中职会计专业为例[J].职教论坛,2013 (36):71-74.

[20]周振武.职业教育师资培训课程开发探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8 (15):73-74.

[21]李梦卿.职教国培:全面提升教师专业素质[N].中国教育报,2012-08-19 (3).

[22]崔晓杰.由国家级师资培训引发的对职业院校师资培养模式的思考[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5 (9):35-38.

[23]丁红.基于“互联网+”的国家骨干师资培训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6,37 (29):73-75.

[24]周强,康芳,刘正安,等.中职电气技术应用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教学方法的优化[J].职业教育研究,2014 (2):56-58.

[25]鞠永熙,王炜,史宏灿,等.构建“双向双维”模式在中职骨干教师培训体系中的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8 (24):61-63.

[26]官雪,邓泽民,涂三广.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实施效果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 (12):24-31.

[27]刘玉容,徐晓燕,何应森.中职教师培训过程质量的评价问题研究——以“国培计划”和“省培计划”为例[J]职业教育研究,2016 (5):54-57.

[28]何应森,徐晓燕.中职教师培训机构管理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教育评论,2015 (5):82-84.

[29]李斌,何应森。针对中职教师培训质量的跟踪评价研究——以中职教师“国培计划”和“省培计划”培训为例[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7,33 (1):1-5.

[30]李新发.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培训调查报告[J].职教论坛,2016(31):30-36.

[31]冯变玲,傅强,郭佳栋,等.中职药剂专业国家级师资培训效果分析[J].药学教育,2014,30(4):53-55,63.

[责任编辑 秦涛]

猜你喜欢
国培计划内容分析法中等职业教育
教师工作坊中促进知识建构的磨课活动研究
非正式学习研究现状及趋势分析
E-learning: 在“国培计划”教师培训中的应用
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参与“国培计划”顶岗置换实效性研究
“国培计划”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中职数学课与专业课的衔接
“新常态”下区域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三大转变
将情感教育融入“老年护理学”教学中对中职卫校学生道德价值观的影响研究
Scratch教学研究综述 
基于Blackboard 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应用状况的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