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族民歌《过桥风吹》的流传样态及应用特征

2020-11-16 06:04张俊
歌海 2020年5期

张俊

[摘    要]《过桥风吹》是京族代表性民歌,其旋律优美,流传广泛。《过桥风吹》在流传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个不同版本。不同版本的样态及应用体现着该首民歌在不同时期的时代涵义。通过对《过桥风吹》的流传样态及应用特征进行分析,了解到民歌在流传演变及应用过程中,应该要不断地注入新的活力和意义,从而使跨国界族群音乐文化能得到更好的延续和发展。

[关键词]京族民歌;过桥风吹;流传样态;应用特征

《过桥风吹》是中国与越南跨国民族——京族的代表性民歌,主要流传在越南的北宁、海防以及中国的“京族三岛”①,为中越京族人熟知共享。在纵向与横向的传播中,使它得到了不断的延续与创新。其纵向主要表现在时间维度上的代代相传,其横向则主要体现在地域空间上的转变。《过桥风吹》正是在不同时空中传播、变异及传承的中越同宗民歌②代表歌曲。在中国境内,随着《过桥风吹》音乐的不斷流传与发展,目前出现了四个代表性的不同版本:其一是仍在京族民间流传的原生形态,其二是京族“哈妹组合”演唱的版本,其三是著名歌唱家(雷佳)演唱的版本,其四是大型海上实景演出《梦幻防城港》中所演绎的版本。众所周知,民歌承载的不只是歌曲本身所表达的情感,更多是体现这一族群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与人文情怀。《过桥风吹》体现着中越京族的文化传统,是这个族群共同的历史记忆,也是这个族群认同的声音标记。笔者对国内《过桥风吹》四个版本的流传样态及应用特征进行分析研究,比较各个版本所呈现的异同,以窥该民歌在时空中的延续意义与发展特点。

一、《过桥风吹》的起源及流传样态

据目前部分学者研究认为,“官贺”③民歌,《过桥风吹》是官贺民歌的代表。官贺民歌在越南和我国京族三岛几乎家喻户晓,故事原型大体是“一个美丽的女子将自己的衣服、首饰送给了心爱的男子,但是怕家人知道自己的恋情后受责备,只好谎称回家过桥时遭遇大风,风吹走了自己的衣衫、首饰和斗笠”。这实则反映出了当时并不自由的恋爱观,其饱满含蓄、诗情画意都如歌里所唱,呈现的是青年男女对爱情的渴望与不懈追求。有些地方的《过桥风吹》没有乐器伴奏,演唱形式有独唱、一男一女对唱,以抒发感情为主,有些地方人们也在江边的船上演唱这首歌曲,经典的歌曲将会一直在民间广泛流传,它所传唱的不仅是歌曲本身所蕴含的感情,更多的是展现京族人的文化传承。后来,《过桥风吹》流传到越南的海防一带,海防版的《过桥风吹》与北宁版的歌词大意相同,调式都为五声羽调式,旋律的结尾音都落在了la上,通过时值的延长使得歌曲的情感延续,带来的是声断情犹在的韵味。(如谱例1、谱例2)①

谱例1:

《过桥风吹》北宁版结尾片段

谱例2:

《过桥风吹》海防版结尾片段

15世纪以后,越南海防一带的京族将这首歌曲带入了中国的京族三岛。《过桥风吹》这首中越同宗民歌经过了由越南北宁到越南海防的流传,随着海防京族人民将这首民歌带到了中国的京族三岛。其在流传的进程中,产生了多个不同的版本,包括在京族民间流传的原生形态、京族“哈妹组合”演唱的版本、著名歌唱家(雷佳)演唱的版本、大型海上实景演出《梦幻防城港》中所演绎的版本。这四个版本的《过桥风吹》也呈现出了不同的流传样态,其中京族“哈妹组合”演唱的版本与大型海上实景演出《梦幻防城港》中所演绎的版本两者都加入了京族的特色伴奏乐器——独弦琴。而在著名歌唱家(雷佳)演唱的版本中加入的是琵琶、箫、古筝、扬琴,其伴奏乐器形式丰富多样,给我们展现的是丰富的艺术创作,是作曲家对作品艺术化、专业化的处理。基于以上分析,《过桥风吹》在不断的流传中艺术形式得到了丰富与演变,其艺术内涵也更加深厚,它仍然承载着民族的文化特质。

二、《过桥风吹》音乐形态探析

(一)音乐风格

无论在越南北宁、海防地区,还是在我国京族民间,《过桥风吹》的音乐素材大致相同。其曲调风格缠绵悱恻、抒情婉转,旋律柔和优美,词曲、衬词大同小异,民歌手在演唱时都以延音、回音、颤音来加强歌曲的表现力(如谱例3)以延音加强了歌曲的情感表现,体现出了中越两国京族人丰富的情感与质朴的性格特点。而在京族“哈妹组合”演唱的版本、雷佳演唱的版本以及《梦幻防城港》中所演绎的版本中,又给我们呈现了别样的音乐风格。在“哈妹组合”的演唱中,加入了独弦琴伴奏,使人声与琴声完美的融合,为歌曲的情感增添了一份韵味,独弦琴弹出的声音就如同从心底发出的声音,弹出的泛音、颤音声声扣人心弦,听者无不为其感染。“哈妹”组合在演唱时音调轻巧,线条舒缓流畅。独弦琴通过在摇杆上不同技法的操作,使其发出“叮叮叮”“咚咚咚”极似京族语言的声音,加上人声的融合,就如同青年男女在诉说着甜蜜的恋情。在歌唱家雷佳演唱的版本中,其在语言上有所改变,采用汉语演唱(如谱例4),丰富了乐器的伴奏形式,加入了琵琶、箫、古筝、扬琴。在广西防城港市打造的大型海上实景演出《梦幻防城港》中所演绎的版本中,是由京族著名的歌手“哈妹”组合和舞蹈家共同表演的独弦琴乐舞,是歌唱、乐器、舞蹈的融合,三者的完美融合使得整首歌曲场面宏伟、激动人心。民歌在延续与发展的过程中,其歌曲在不断的被注入新的音乐元素,从而也产生了不同的音乐风格,这些不同的音乐风格也使得民歌的形式得到了丰富。

(二)节拍节奏

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没有节奏也就没有音乐,不同的节拍节奏使得歌曲所表现出的情感也有所不同。在越南北宁、海防流传的版本以及在京族民间流传的原生形态版的《过桥风吹》为单一的2/4拍,其节拍、结构规整发展,明显的体现出了强弱的对比。在演唱时也经常出现一音多拍以及延音的现象,为京族人的劳作延留空间和增添情感述说的生动方式。在歌曲中较多的使用四个十六、切分、附点等节奏型,展现出当地京族人一方面通过散化节奏抒发情感、缓解捕鱼时的疲劳,另一方面根据劳动情景赋予歌曲较规律的节奏。②在后面的三个版本中(京族“哈妹组合”演唱的、著名歌唱家雷佳演唱的、大型海上实景演出《梦幻防城港》中所演绎的)采用了2/4与3/4结合的混合拍子,3/4的出现是为了在特定的场合加强歌曲的情感,同时也可以加强舞蹈的律动感(如谱例5中3/4的使用)。节奏型的使用与前面相似,以切分节奏、四个十六节奏居多,延音的使用也较多,如在雷佳演唱的版本中,风清清吹过桥头这一句中的“头”时值两拍半(如谱例6),时值的拉长,也是男女之间情感的延续。

(三)调式调性

北宁版的《过桥风吹》为五声E羽调式,偏音fa在全曲中出现了两次,偏音fa的加入使得整个旋律具有高低的起伏感,歌曲的情感变得委婉缠绵(如谱例7)。《过桥风吹》流传到海防以后,调式音阶为五声A羽调式,同样为羽调式,但是调式主音发生了改变,不再有偏音fa的出现,旋律不似前者的音韵缠绵环绕,整个旋律比较平稳的进行发展,旋律音以级进的方式进行发展,很少有大音程的出现(如谱例8)。流传在京族三岛的黄玉英演唱的版本与越南海防的基本相同,在山心村梁荣英演唱的版本为五声D商调式,调式由羽调式转变为商调式,调式主音与前面所述版本各不相同,落到了主音D上面(如谱例9),通过民歌在不同地方流变所呈现出的不同调式,体现了在流传的过程中民歌演唱带有即兴性,这也正是民歌所具备的一大特点。而后面的三个版本:京族“哈妹组合”演唱的、著名歌唱家(雷佳)演唱的、大型海上实景演出《梦幻防城港》中所演绎的,这三个版本为羽调式,旋律多为级进,音调较舒缓,抒发了女子对男子的思念之情。基于以上分析,可以总结出羽调式在京族民歌中较为常见,羽调式清幽柔和,具有回环起伏之感,将男女之间的情感抒发的淋漓尽致。

三、不同版本《过桥风吹》的应用特征

版本一在京族民间流传的原生形态,是亘古不变爱情主题的追求。京族人能歌善舞,无时无刻都在唱京族民歌,祭祀唱、恋爱唱、结婚唱;劳动时唱、休息时唱、娱乐时唱;开心快乐时唱,悲伤时也要唱。京族人用歌“说话”、用歌“传情”、用歌“讲故事”,流传下来的民歌浩如烟海。《过桥风吹》是京族众多爱情民歌中最经典的一首,歌曲以“衣衫、戒指、斗笠”作为整个故事的连接点,羞于自己的恋情被父母知道后责备,谎称过桥时遇大风吹走了衣衫、戒指、斗笠,所以这首歌被起名为《过桥风吹》,表达了青年男女情意缠绵的感情,但又有迫于现实的无奈,抒发出来的是不能自由恋爱的焦灼之感。在京族民间流传的原生形态的这首情歌唱出了青年男女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与向往,它在京族人民的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除了《过桥风吹》这首情歌,京族还有多种不同曲调的情歌,这些不同曲调的情歌在不同的场合表达着不同的内容。如《问月》在“哈节”中唱着求爱的内容;《情歌山歌对答》表达诙谐、想爱难开口寻爱之歌;《看到你的影子就高兴》表达了男女之间的真心相爱;《京家姑娘情最浓》在结婚的时候唱着赞美、感谢父母之恩等内容,由此我们可以了解到京族民歌的丰富性。在京族民间流传的原生形态的《过桥风吹》表达着京族青年男女淳朴的爱情,道不完的情、诉不完的爱,将会促使这首京族情歌得以广泛地传承和发展。

版本二京族“哈妹组合”所演唱的是当代京族人为推广、传播京族艺术文化的努力。在京族把能歌善舞的女孩子称为“哈妹”。为保护和传承京族民族音乐文化,2010年东兴市委宣传部组建了“哈妹组合”乐队,由苏海珍对“哈妹组合”进行培养,带领“哈妹组合”发展京族音乐文化,更好的传承京族本土的民歌。广西独弦琴传承人苏海珍说,希望在京族三岛乃至广西或者全国会有更多的人喜欢独弦琴、喜欢京族民歌。在哈妹组合演唱的《过桥风吹》中,加入了独弦琴伴奏,独弦琴也称为一弦琴,在演奏独弦琴时把右手比作孩子,左手比作母亲,它的技巧都是在左手上。独弦琴的音域可以达三个八度,在201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①京族人把喜欢的“唱哈”(意为唱歌)、竹竿舞、独弦琴被誉为联系京族文化的三颗“珍珠”。②哈妹组合将《过桥风吹》带到了各种不同的舞台,如中国民歌大会、民歌中国节目中由独弦琴伴奏与哈妹演唱的《过桥风吹》,琴声与人声的完美契合将歌曲演绎得娓娓动听,让全国各地的观众去欣赏、感受京族的艺术文化。另外还有广西网络广播电视台中“音乐里的中国故事”节目中表演的《过桥风吹》,在此次的表演中,伴奏乐器更加的丰富,除了独弦琴伴奏,另外还加入了古筝伴奏,使得整首歌曲的演唱风格别有一番风味,这些都是京族人为传播京族音乐文化所做出的不懈努力。

版本三著名歌唱家(雷佳)所演唱的是原生态民歌高度艺术化的追求。《过桥风吹》这首經典的情歌伴随着京族人迁徙定居的历史口耳相传,柔美缠绵的曲调、浪漫感人的情怀激发了不少艺术家的创作灵感,各种版本的《过桥风吹》演绎了作者对爱情与人生的不同体验。其中雷佳演唱的版本由杨倩作词、张磊编曲,摇曳多姿的曲调带出了经典故事里温柔细腻的醉人风情。歌词以女性视角将等待的心情刻画得入木三分,一字一句饱含深情,委婉细腻,词作者以大自然中的风、水、云为着力点,从风吹过桥头、水流过滩头到云漫过心头,层层递进,直到触碰心灵中最深的那一处情感;从一更约郎、二更不见郎到三更念着郎,更是抒发了女子等郎却不见郎的焦急之感;从秋冬的桂花落到来年夏天的栀子花香,一年一年的思念与等待,说不出的妩媚欲言、道不尽的脉脉含情……曲作者在编曲时加入了偏音变宫,偏音的加入使得歌曲的感情具有起伏感。伴奏乐器也有所丰富,加入了本土乐器琵琶、古筝、箫、扬琴,这些古意十足的伴奏乐器配上悦耳动听的歌声将整首歌曲演绎得美不胜收。与前面的版本不同的是不再有独弦琴伴奏。此版本在演唱技巧方面也更加的专业化,在演唱时要注意咬字吐字。歌唱是语言和音乐结合起来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歌唱的咬字吐字是使歌声富有感染力的重要因素。汉语的歌曲特别的注重字正腔圆,咬字吐字要清晰,比如“风清清吹过桥头”中的“头”(如谱例4),它属于这一句歌词的尾音,所以在咬字时必须要清晰,使尾音在不断延长的过程中仍然可以让观众听得清楚。结束句“夜正长”的“长”时值六拍,此处也是需要在控制气息的基础上将字咬得清楚明了(如谱例10)。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此版本是原生态民歌《过桥风吹》的高度艺术化,是当代作曲家对原生态民歌现代化的艺术处理。

《过桥风吹》雷佳演唱版本结尾片段(第18—21小节)

版本四大型海上实景演出《梦幻防城港》中所演绎的则是地方政府为响应国家发展战略(海上丝绸之路)所进行的民族文化采撷和重组,体现着新时代新发展的意义。《梦幻北部湾》是广西防城港市打造的大型海上实景演出,是防城港市打造“国际滨海旅游胜地中国海洋文化名城”的具体措施。此次大型海上实景演出的形式丰富,包含歌曲、舞蹈、歌舞、相声、小品、独弦琴乐舞。在梦幻防城港演绎的独弦琴乐舞《过桥风吹》由徐晓明作曲编曲,由京族著名的歌手哈妹组合和舞蹈家共同表演,歌声、舞蹈、器乐的融合将整首歌曲活灵活现的呈现给观众。京族人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大海孕育着京族人的生命,一把独弦琴弹奏出了大海的风韵;一个舞蹈展现了京族人民的勤劳;一曲歌声抒发了京族人对这片土地的热爱。《过桥风吹》在此次的演出不仅体现了对歌曲本身的传播与传承,也体现了为地方经济发展、文化发展、经济创新所做出的贡献。正如《梦幻北部湾》启航晚会中的台词所讲:“在当今城市发展、竞争发展资源的过程中,开拓当地的音乐文化遗产以增强城市的独特品质已经成为地方必不可少的一种政治经济手段。传统和遗产是标明地方文明程度的显性要素,使其成为具有吸引力的投资地的条件之一。地方努力创造构建具有鲜明地域特色与广告性质的地方文化,以在城市地域之间的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通过这个晚会让全国乃至世界了解这座城市,让这座城市走向世界,让这座城市在未来发展得更好。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越京族同宗民歌《过桥风吹》在流传与发展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不同样态都有着各自的应用特征。版本一是亘古不变爱情主题的追求,版本二是当代京族人为推广、传播京族艺术文化的努力,版本三是原生民歌高度艺术化的追求,版本四则是地方政府为响应国家发展战略(海上丝绸之路)所进行的民族文化采撷和重组,体现着时代发展的意义。不同的应用特征体现出了歌曲在传承的过程中被注入了新的音乐元素,也有了新的意义,同时这也使民歌得到了更好地延续和更为开放的创新。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民歌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民歌也应该不断的被注入新的活力和意义与新时代的发展相吻合,加入新的艺术创作手法,使它符合现代大众的音乐审美,让民歌在发展的过程中永葆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