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广西文化惠民路径研究

2020-11-16 06:04曹庆华
歌海 2020年5期
关键词:广西

曹庆华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认真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初步建成了广西文化惠民体系,但在经费投入与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应从加强顶层设计、打造艺术精品、丰富文化惠民产品、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人才培养等五个方面加强文化惠民工作的力度,以期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建设,进一步提高文化惠民服务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广西;文化惠民;路径

衡量文化惠民工作实效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广大群众是否受益、是否满意。面对新时代广西加快转型发展的新形势,以及当前经济发展和群众对文化发展的新要求,如何提高文化惠民工作的成效,是亟须思考和解决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文化惠民工程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必须狠抓落实、提升品质、创新方式,不断拓宽惠民领域,着力解决文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需求。

一、广西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的基本情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认真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强文化惠民顶层设计,加大了文化惠民投入,新建了一批文化惠民设施,实施了一批文化惠民工程,出台了一批文化惠民政策,初步建成了广西文化惠民体系。广西文化惠民工作亮点频现,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文化惠民政策法规不断完善

近年来,广西加大文化惠民顶层设计力度,出台和实施了系列文化惠民地方性政策法规,文化惠民政策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如,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颁布了《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修订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条例》等,极大地改善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社会环境,推动了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自治区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实施意见》,公布了《广西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保护管理总体规划》等,明确了文化遗产保护的层面和重点。自治区人民政府与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分别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广西文化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国家文物局、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共同推进广西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框架协议》,广西文化发展的国家政策支持条件更加有利。自治区出台了《关于推进广西特色博物馆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自治区政府办还出台了《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意见的通知》《关于加快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向户户通升级的实施意见》。这些政策法规的出台,为文化惠民提供了有力的政策制度保障。

(二)文艺惠民产品丰富多彩

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热情讴歌和生动展示广西改革开放和广西人民的伟大创新实践,为广西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近年来,广西先后打造了一批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文艺精品,创作生产了壮剧《我家住在铜鼓岭》、壮剧《第一书记》、桂剧《黄大年》等一批具有广西民族特色、壮乡风格的现实主义题材的文艺作品。2014年至2019年,广西获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181个,获资助资金8923万元。①桂剧《七步吟》、舞剧《碧海丝路》、原创漫画《踮脚张望》、舞蹈诗《花山》、壮剧《牵云崖》等先后荣获文华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金银奖等国家级奖项。2019年5月,自治区在南宁市发放了首批广西文化惠民卡1.7万张,分为普通卡和学生卡。发放普通卡1.2万张、每张400元,政府补贴200元。发放学生卡5000张、每张400元,政府补贴300元。可购买广西文化艺术中心、南宁剧场、广西音乐厅、广西儿童剧院、广西杂技剧场、广西桂戏坊、邕州剧场的演出门票,涵盖音乐会、儿童剧、舞剧、音乐剧、话剧等多个类别的演出形式。这一举措成功促推了广西文化事业的发展,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三)文化惠民活动精彩纷呈

以重大文化活动为抓手,深入开展文化惠民活動,打造了一批惠民文化活动品牌,成功举办了广西基层群众文艺会演、全区“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艺术创作成果展演、广西戏剧展演、广西音乐舞蹈比赛、广西杂技魔术展演等活动,推出了“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等系列文化活动。同时,全面推进全民阅读活动,书香八桂等阅读活动品牌影响力日益扩大。侗族大歌《侗不离酸》、客家山歌剧《连心店》、宾阳炮龙节、百村百戏、桂林百姓大舞台、魅力北部湾群众文化活动、群舞《打扁担》等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分别获得国家级群星奖。通过全面推进全民阅读活动,保证了每个行政村每月放映1场电影,全区农村电影公益放映每年约17万场次。2019年,自治区文艺团体开展驻场演出和下基层惠民演出1.6万场、观众1500多万人次,②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四)文化惠民设施建设不断加快

增加对文化服务设施的投入,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惠民网络。广西文化艺术中心、广西图书馆地方民族文献中心等一批文化惠民场馆建成并投入使用。全区有3个设区市、4个县(市、区)分别被列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示范项目。从2009年至2019年,广西财政投入26.74亿元,全自治区共建成12495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③,行政村覆盖率达87.03%,覆盖率居全国第十位,创造了欠发达地区建设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广西经验。到2018年12月31日止,全区有公共图书馆116个、文化馆124个、博物馆131个、文化站1173个,从业人员9109人。④广西建成农家书屋15143家,覆盖了全区所有行政村。相继实施50户以上、20户以上和20户以下自然村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解决2000多万群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问题。大力建设国门文化大院、国门文化驿站,改造和建设国门书店,打造边境文体联欢示范工程,加大文化小分队、科普大篷车、流动图书车等流动文化服务力度,最大限度地将文化送到边境村屯,进村入户,打造具有广西边境地域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提高了边疆地区的文化惠民力度。配备公共文化数字设备,加大推进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建设力度。各级公共文化惠民场馆基本实行零门槛开放和免费提供基本服务,基本形成县有图书馆、文化馆,乡镇有文化站的良好局面,初步建成五级文化惠民服务网络。

(五)文化惠民人才隊伍不断壮大

重视实施人才强文战略,加快推进文化名家工程、专家“传帮带”工程、基层文化人才工程、青年英才培养工程的步伐。截至2018年底,广西文化系统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人、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2人、第五届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文化部优秀专家7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科技人员1人。广西“三区”人才支持文化工作者专项工作成效显著,受到了财政部、文化部的好评,并在全国会议上作了经验发言。自治区相关部门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管理的通知》,明确统筹推进村(社区)公共文化专管员队伍建设,设立行政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岗位,配置不少于1名由公共财政补贴的公共文化专管员。目前,广西共有764支农村流动数字电影放映队,从业人员约2000人,实现了村级电影放映全覆盖。配备公共文化数字化设备,做好现代远程教育培训,做好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培训工作。2019年,广西文化和旅游厅共举办文化旅游脱贫攻坚培训班18期,培训基层扶贫干部、贫困村“两委”、文化能人、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等1260人次。遴选21名专家组建广西文化和旅游脱贫攻坚扶贫讲师团,新增录制10门文化旅游脱贫攻坚公益视频课程,使“广西文化和旅游人才在线培训平台”视频课程数量达到73门。

二、广西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文化和旅游部财务司编辑的《2019年中国文化和旅游统计手册》显示,2018年度广西11项文化发展指标在全国的排位,文化事业费和人均文化事业费、人均群众文化业务活动专项经费、平均每万人拥有群众文化设施建筑面积、文物藏品数量等指标都比较落后,与人口和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的周边省份相比,广西文化惠民发展形势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化事业缺乏财政有力支撑的状况没有根本性改变

文化事业投入虽然实现了快速增长,但文化事业经费仍然严重不足,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较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文化的改革发展。全区人均文化事业和文化活动经费偏低,2018年,人均文化事业费42.48元,只有全国平均水平66.53元的63.85%,在全国排名第25位,人均购书费1.04元,列全国第18位,只有全国平均水平1.77元的58.76%,人均群众文化业务活动专项经费2.78元,在全国排第25位,只有全国平均水平6.11元的45.50%。①县级及以下公共文化惠民设施预算经费严重不足,更多依靠免费开放经费来开展文化活动。一些公共文化场馆难以维持正常运行,制约广西文化惠民事业的发展。广西人均群众文化业务活动专项经费在周边相邻6个省区排名末位,也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的江西、云南、贵州、海南。

(二)文化惠民设施建设不充分不均衡

各地文化设施不足,上规模上档次的太少,规模和档次达不到国家标准,城乡文化基础设施薄弱、欠账太多、建设资金不足的情况仍没有改变,“老少边山”地区农村文化设施整体滞后的情况仍比较突出。2018年底,广西平均每万人拥有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为89.39m2,排全国第21名,但只有全国平均水平114.4m2的78.14%,广西平均每万人拥有群众文化设施建筑面积为159.28m2,列全国第30位,只有全国平均水平306.95m2的51.89%,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的省份。上世纪50年代,南宁市仅有10多万人口,就拥有红星剧场、桂剧院、人民艺术剧院、邕江剧场等多个专业剧场,但现在只有南宁剧场、广西文化艺术中心2个专业剧场。2018年第六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结果显示,广西县级公共图书馆评达标率仅为66.67%。2016年第四次全国文化馆评估定级结果显示,广西县级文化馆达标率为80.90%。在2014年第一次全国乡镇综合文化站评估中,广西1168个乡镇文化站获评定级的有593个、达标率为50.77%,有近半数达不到国家标准。广西有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35个,覆盖率为32.11%,没有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展示中心。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惠民程度有限,不少民族村寨变得面目全非,民族特色急剧消失,一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濒临消亡。有的市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础设施非常缺乏,一些保护单位无专门的人员机构编制。绝大部分县级博物馆达不到国家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要求。

(三)文化惠民人才严重匮乏

文化人才总量不足问题突出。2018年,全区有文化机构7089个,从业人员56031人,总数在周边6个省区中排名第5位。2018年全区文化系统从业人员中,正高级职称人数197人,仅占专业技术人员(8885人)的2.21%,在职的获梅花奖的演员只有3个,缺少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文化名家和领军人物,高层次人才引不进,专业人才不足、技术人才断层的现象严重。同时,由于工资水平、单位性质等原因,区外优秀人才包括区内院校的一些优秀毕业生不愿意到我区转制院团工作,一些专业能力强但没能通过文化考试的艺术人才也无法进入文艺剧团工作。加上现行的工资政策与艺术表演团体工作特点不匹配,目前事业体制文艺院团实行绩效工资总额限定,存在按规定可以发,但按绩效工资总额不能发的矛盾,对演员积极性造成较大影响。比如广西戏剧院等国有文艺院团作为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没有用以发放年终绩效奖金的财政资金,导致演职人员收入水平明显低于区直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人员。乡村基层文化人才特别是乡镇综合文化站工作人员、村级文化管理员严重不足。

(四)文化产品创作生产演出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需求

多年以来,我区舞台艺术作品屡创佳绩,多部剧目荣获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群星奖。近年来,由于缺少文艺高端人才和领军人物,缺乏充足的文艺创作资金,我区的舞台艺术创作开始走“下坡路”,出现有数量没质量、缺高峰少高原等问题,缺乏在全国有影响、留得住、传得开的精品力作,特别是现实题材主旋律的舞台艺术佳作更是稀缺。2015—2017年,我区舞台艺术作品在第15届文华奖、第14届五个一工程奖和全国群星奖评选中没有获得1个奖项,这与广西深厚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和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很不相衬。

(五)文化惠民演出陣地弱化和文艺惠民演出人才流失

按照全国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的统一部署,广西于2012年对全区117个国有文艺院团进行体制改革,仅保留了8个少数民族自治县文艺团体的事业编制,新成立了广西戏剧院,转企改制22个,划转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其他文化机构69个,撤销17个。作为文化惠民演出主阵地的文艺院团,近年来受场地、资金、人才等因素影响,艺术创作功能呈逐渐弱化的趋势。比如国有文艺院团改革,政策规定每团有1个演出场,但目前广西戏剧院和绝大部分市县院团尚未落实。南宁、桂林两市曾设计以政府配置的方式给转制院团提供演出剧场,但因企业性质与国资管理难以衔接等原因也无法落实到位。部分转企改制文艺院团如玉林市演艺公司等原有正常事业费未能按规定拨付,财政每年只给在编在职人员工资以及少量扶持资金,公司举步维艰。再如,贵港、崇左、防城港等市将原国有文艺院团全部撤销后,文化惠民演出全部依靠外请或购买社会服务来完成。此外,河池市民族歌舞团并入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贺州、来宾市歌舞团并入该市群众艺术馆后,核减了事业编制,承担文艺演出职能的文化机构也普遍存在人员只出不进的状况,严重影响文化事业发展。加上广西演艺市场发育程度较低,转制文艺院团无法通过市场经营实现赢利发展。广西戏剧院仅在2018年度就有10多个在编演职人员辞职。

三、广西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的对策建议

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建设,进一步提高文化惠民服务能力和水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加强顶层设计,着力提高文化惠民的自信自觉

建议成立广西加快推进民族文化旅游强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自治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自治区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切实加强对文化工作的组织领导,切实解决文化领域存在的突出矛盾问题。

1. 制定和完善文化政策法规

出台《关于深入推进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兴盛的意见》,制定《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文化旅游强区建设规划纲要(2021—2030)》《关于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文化惠民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等配套文件。

2. 构建科学的考核评价制度

建立健全文化建设工作责任制,开展文化融合创新发展绩效评估工作,探索制定文化建设考核指标,设立符合广西实际,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指标体系,并列入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将文化融合改革发展情况作为衡量领导班子工作业绩和干部晋升的依据之一。

3. 加大文化的财政投入力度

广西文化融合发展起点低、基础薄、欠账多,缺乏财政的有力支持。建议构建有利于加快民族文化强区和旅游强区建设的政府投入保障机制,切实解决广西文化和旅游投入不足、总量偏少的问题。扩大文化事业投入规模,建立与我区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财政能力相匹配、与民族文化旅游强区建设需求相对应的文化投入机制,使其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使文化发展财政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达到0.6%。2016年广西占比0.45%,2017年降至0.39%。浙江占比为全国最高,达到0.78%,多数省区市在0.5%左右。

4. 加强“文化+”“+文化”的顶层设计

以提升文化自觉为先导,变文化坚守为文化创新,把思想和观念从各种不符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发展提出的“三大定位”新使命、“五个扎实”新要求以及“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题词精神,创新广西文化顶层设计,适应当今跨界融合发展新趋势,全面培育文化发展动力,在实践中推动文化的创新创造。

(二)打造艺术精品,着力提高文化惠民服务供给能力

1. 打造广西艺术节

建议对标中国艺术节,借鉴广东、湖南、云南、贵州、海南、江西等省举办艺术节的经验,整合广西戏剧展演、广西音乐舞蹈比赛、广西杂技魔术展演等重大文艺活动资源,举办以戏剧、音乐、舞蹈、杂技、曲艺、美术、文博等为主要内容的“广西艺术节”,使之成为展示广西民族文化艺术新成果、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盛会。广西艺术节每三年举办1届,时间约1个月。

2. 打造中国—东盟文化艺术周

在中国—东盟文化论坛框架内,整合原有的中国—东盟戏剧周、中国—东盟戏曲演唱会、中国—东盟艺术教育成果展演,打造升级成为一年一届的中国—东盟文化艺术周,以文化产业发展、文化遗产保护、民族文化展览展演、学术交流等为内容,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合作交流提供专业平台。

(三)繁荣文化惠民产品,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食粮

1. 加快推出文艺精品步伐

要改变目前广西舞台艺术精品创作缺高原、少高峰的现状,必须大力实施艺术精品创作工程,促进舞台艺术精品创作繁荣兴盛,走出一条具有少数民族地区特色的文艺繁荣发展新路子。一是加大文艺精品创作投入。建议参照兄弟省区的做法,增加艺术创作经费,确保自治区本级财政对艺术创作年度经费投入不低于人均0.5元,设区市本级财政对艺术创作年度经费投入不低于人均0.3元。参照国家设立艺术基金的做法,借鉴湖南、四川、湖北、河南、安徽等省设立艺术基金的做法,设立广西艺术基金,助推广西文艺事业繁荣发展。二是实施文艺创作精品战略。实施广西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设立舞台艺术精品创作专项经费,发布广西舞台艺术重点创作剧目名录,从中遴选广西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重点扶持剧目。重点加强现实题材和重大革命历史题材艺术创作,围绕重要的时间节点,努力策划一批优秀作品。围绕广西各族人民同心共筑中国梦、谱写新时代广西发展新篇章的积极行动,围绕广西的自然生态之美和民族文化特色,创作传世佳作,打造新时代伟大史诗。

2. 建立健全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官方惠民平台

向全社会发放广西文化旅游惠民卡、广西文化旅游惠民券,开展文化旅游惠民活动。广西文化旅游惠民卡和广西文化旅游惠民券,均为电子卡券,面向全国发放,不可同时使用,仅限广西地区使用。惠民平台将根据实际情况,择机发放一定数量的文化旅游惠民卡,每周或每月发放一定数量面值不等的文化惠民券。这些文化惠民券可直接冲抵一些景区的门票费、演出门票费等。

3. 发展和壮大文化产业

利用好广西丰富的特色文化旅游资源,注重在“特”字上做文章,挖掘民族精华,突出民族特色,发挥民族优势,将城乡建设、产品生产与相应的地域特色文化旅游相结合,精心打造具有“民族”“山歌”“山水”“边疆”等广西特色的文化产品,编制《广西文化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培育自主产权的特色文化旅游,加快广西特色文化旅游建设步伐。

(1)优化文化产业结构

突出发展文化旅游业,积极发展会展节庆业,重点发展演艺娱乐业,加快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利用,大力发展动漫游戏业,实施“一村一品”“一乡一品”战略。着力构建海丝文化旅游产业带、西江文化旅游产业带、世界文化遗产旅游产业带、民族风情文化产业带、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带、沿边文化产业带,等等。

(2)优化文化旅游产业布局

实施文化旅游产业大战略带领、大企业带头、大项目带动机制,引进和加强与龙头企业合作,打造一批特色文化发展品牌,构建一批文化产业园区,培育一批特色文化旅游企业集团,壮大骨干文化旅游企业,与腾讯、环球数码等知名企业合作培育一批龙头型文化企业、骨干型文化企业、上市企业及新三板挂牌企业,提升广西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3)构建一批文化旅游示范园区、示范基地以及重大项目

以建设桂林国际旅游胜地、防城港边境旅游试验区、中越德天—板约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区、巴马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涠洲岛旅游区综合改革为契机,加快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示范基地建设,推动广西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适时召开全区文化重大项目协调推进会,指导推进自治区重大文化旅游项目建设。

(4)打造一批特色文化旅游品牌

第一,以壮族歌圩节等民族节庆为主要内容,做大做强壮族三月三系列文化旅游活动品牌和中国—东盟博览会节庆品牌。第二,以百色起义、龙州起义等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红色文化为主要内容,构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打造红色文化旅游品牌。第三,以桂林风光、北海银滩、德天瀑布等山水文化为主要内容,打造山水生态文化旅游品牌。第四,以靖西绣球、北海贝雕等为主要内容,打造“一村一品”“一地一品”等民间艺术工艺旅游品牌。第五,以花山岩画、桂海碑林、兴安靈渠、容县真武阁等历史文化遗迹、建筑为主要内容,打造一批历史文化旅游品牌。第六,以“文化名人故里、非遗传承保护、城市文化记忆”为核心,构建一批民族文化旅游街区、特色文化大院、特色文化大道等文化景观,建设刘三姐文化大院、刘三姐文化大道等景观。

(四)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人民对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

1. 加快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步伐

积极推进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公共文化+、+

公共文化建设,拓宽文化旅游服务的传播范围和融合区域。建设“广西公共文化旅游云”,推广一站式服务,形成全区共建共享、互联互通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广西文化旅游网,完善广西公共文化导览系统建设。建立广西公共文化数字资源库群和广西数字公共文化信息服务平台,加快数字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的建设步伐。

2. 加快推进文化惠民服务设施建设

建设一批广西标志性文化设施,重点建设自治区自然博物馆、自治区非遗传承展示中心和改扩建好自治区博物馆等一批自治区公益性文化设施,提升部分区直艺术表演团体、表演场所标准。在南宁策划广西刘三姐文化大院、刘三姐文化大道,建设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中心、广西考古博物馆等一批新的公共文化设施。推进设区市公共文化设施达标建设,实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新建和改扩一批县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和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以及行政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

3. 提升公共文化惠民服务效能

创新公共文化管理运行机制,逐步构建多层次、多方式的供给体系。开展国家级、自治区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活动。实施广西重点文化设施建设行动计划。到2025年,全区县级“三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基本达到国家标准,南宁、柳州、桂林、来宾等市的公共文化设施处于西部先进水平。重点支持参与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的设区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解决一些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馆舍和设施条件差的问题。实施公共文化进村入户、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外来工文化服务等公共文化服务计划。开展自治区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活动。加大对大石山区、边境地区、国家贫困县和自治区贫困县等特定区域和少年儿童、五保户、农民工等特殊群体的公共文化服务。加快推进实施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城市10分钟、农村10里文化服务圈。大力开展全民阅读、文化三下乡活动。

(五)加快人才培养,打造高素质文化惠民队伍

1. 壮大文化人才队伍总量

一是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通过改革创新增强专业技术人才数量,提升质量,充实县乡两级公共文化机构专业人员,增加专业技术人员。实施“三区”人才支持计划,培养充实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加快村级(社区)公共服务中心文化专管员队伍建设。二是培养高层次文化人才。制定广西文化人才引进、培养和奖励办法,从区外引进文化领军人才。聘请特级专家和设立文化名师工作室,以一带一、一带二或一带N模式培养各领域发展急需的高端文化人才。选送青年拔尖人才到高水平艺术院校和国家艺术院团进行脱产学习培训。

2. 稳妥推进国有文艺院团改革

实施艺术和技术岗位职务序列改革,建立相配套的薪酬体系。将广西戏剧院等国有文艺院团从二类事业单位调整为一类事业单位,彻底消除国有文艺院团人员工资待遇的障碍。制定标准,将演出收入、演职人员激励金纳入收入分配管理范畴。提高国有文艺院团高级职称人员比例,制定与职称相匹配的业务目标要求,鼓励青年艺术人才更快成长。完善广西戏剧院、广西演艺集团的管理体制机制。结合各设区市、县的实际情况,加大对改制的国有文艺院团的投入,或将部分改制的国有文艺院团恢复事业编制。

3. 健全人才激励保障机制

设立广西文化艺术贡献奖。开展文化旅游系统记集体和个人二等功评选表彰工作。建立高层次文化旅游人才特殊津贴、优秀文化艺术人才奖励基金、文化创新扶持基金、高层次文化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等人才投入机制,按场次给予演出补贴的激励扶持政策措施,以多种手段激励演员多演戏、演好戏,用感情留住人才,用事业吸引人才,使落户在广西的艺术人才能专心、安心,提高技艺,壮大广西文化惠民人才队伍。

四、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是实现文化自信的路径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文化惠民工作亮点频现,但是,文化事业缺乏财政的有力支撑、文化惠民设施建设不充分不均衡、文化惠民人才严重匮乏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未来应在加强顶层设计、打造艺术精品、繁荣文化惠民产品、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人才培养等方面下功夫,让文化惠民工作使人民受益、人民满意,为实现文化自信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持。

猜你喜欢
广西
百年圆梦·壮美广西——全国美术名家画广西
和我一起去广西
历届全国美展广西作品展(三)
历届全国美展广西作品展(二)
历届全国美展广西作品展(一)
2018广西版画邀请展作品选登
2017广西艺术作品展作品选登(四)
2017广西艺术作品展作品选登(三)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