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三析,深刻有道

2020-11-16 01:50
作文周刊·高二读写版 2020年29期
关键词:神坛辨析偶像

深刻性对于一篇文章尤为重要。将议论文写深刻的方法有三:一是概念辨析法,对作文核心词的深刻理解,可以使议论文的概念认知与众不同,凸显作者的思想深邃;二是问题多析法,特别是在任务驱动型作文中,多数具有特定的作文情境和问题,这就需要对问题进行多维分析,这样方能为办法的提出奠定议论的基础;三是做法解析法,分析问题之后要会解决问题,这是任务驱动型作文对学生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一个考查,在做法中体现自己的独到之处,有利于作文任务的完成。这三种方法可概称为议论深刻“三析法”。本文以一篇作文为例,运用“三析法”来探讨让议论文变得深刻的写作技巧。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英雄”一词在古典诗词中经常出现,如杜甫《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呼唤英雄成了那个时代的声音。而今,时代变迁,有人说,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还有人说,这是一个没有英雄只有偶像的年代。

当今的时代还有英雄吗?对此,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让英雄走下神坛

◎袁静仪

汪国真说:“英雄的背影是一竿潇洒风神的竹,裁断闻笛音,不裁见风骨。”英雄,有些已经走向了生命的终点,但他们的风骨犹存,像悠扬的笛声,乘着千里快哉风飘向远方。他们“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他们以“龙虎之姿,遭风云之时”,他们潜心科研,他们勇敢发声,他们保卫国家。无论岁月如何更迭,英雄的内核和脊梁始终未曾倒下,那是慈悲和大义,是正直和无畏,是责任与担当。哪里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他们负重前行。【以名言开篇,显作者丰厚的积累,精准点明英雄的本质,然后以诗意的语言进行阐释。运用排比句式,能让读者感受到英雄的大义凛然,同时点明了自己的观点。】

而如今,有人竟说“这是一个没有英雄只有偶像的年代”。的确,英雄和偶像,一边是故纸堆中的如烟往事,一边是现实生活里的烟火人间;一边是客观存在的精神品质,一边是崇拜向往的梦想欢歌。前者是被神化了的楷模,让人觉得不可亲近,相比之下,后者更接地气,所以不难理解为何有此说法,也不难理解为何英雄式微。【采用驳论的方式,先树立标靶,接着通过对英雄和偶像的对比辨析,进而推出英雄式微的原因】英雄一直都在,可悲的是我们不识英雄。英雄人物通过新闻媒体进了我们的耳朵,却没走进我们的心里,这些英雄成为了我们的作文素材,却没能在我们心里播下一颗种子。在我看来,英雄和偶像并非水火不容,让英雄成为偶像有何不可?【联系现实,深化自己的观点,在概念辨析中,体现了思想的深刻。】

那么,人们对于英雄的隔阂感从何而来?不少电视频道播报英雄时,主持人总是板着面孔,满口都是民族道义,听众却听得哈欠连天。而且报道的英雄人物也仅是一个切面,缺乏立体感。我们崇拜的是英雄,而非英雄式的人物,反复强调英雄的美好品质却忽视其人的本质,不可避免地造成了英雄只活在书里的尴尬局面。因此,我们需要让英雄走下神坛,让英雄成为眼前活生生的偶像。【以人们对英雄的隔阂感为剖析点,深度分析多维原因,体现了思维的丰富性,并自然地得出让英雄走下神坛的结论。】

我们需要媒体的创新表达,在保证真实和严谨的基础上,采用多元的媒体渠道和灵活的文体形式,让表达更加活泼。严肃和活泼可以并存,官方也并不意味着板正,只有主流媒体进行创新并与时俱进,英雄才能更接地气,走进我们的生活。张召忠5年前在一档电视节目中提出的一些说法被一些观众断章取义地理解为“海带缠潜艇”“雾霾防激光”,观众认为这“不符合常识”,嘲讽他为“战略忽悠局”局长,而这位老干部欣然地、自嘲地接受了这个“黑称”,主动走近年轻人,开通“局座召忠”公众号,入驻年轻人聚集的视频平台B站等,在年轻人中逐渐扭转了口碑。【以张召忠为例,寻找到了英雄走下神坛的方法,从媒体角度展现了自己的思考。】

由此可见,专业和亲民并非针锋相对。英雄走下了神坛,却没有失掉尊严,成为偶像式的英雄远比成为英雄本身更伟大。【小结上文并点明意义。】

我们应当树立正确的英雄观。何为真正的英雄?是标新立异的叛逆?是哗众取宠的喧嚣?是举着正义大旗的网络喷子?我们可以争做英雄,但绝不能滥用英雄。我们在希望英雄走下神坛的同时也要注意相关法律,恶搞和侮辱英雄只会暴露个人素质的低下,践踏民族的尊严和脊梁,当前我国已经出台了《英雄烈士保护法》,为英雄变成不老的精神偶像助力。【从观念和法律两个角度,阐述了维护英雄形象的办法,具体可行,体现了作者的责任感。】

英雄是可贵的,偶像是可亲的,只有当英雄走下神坛,成为我们的偶像时,那支笛子吹出的悠扬的曲调才会传得更远。【首尾呼应,画龙点睛。】

【作者系江苏省张家港市常青藤实验学校高二4班学生】

学生点评

点评一:

标题“让英雄走下神坛”高度概括了作者的观点,态度鲜明,读者一目了然,同时也回答了题目中的问题。“走下神坛”的潜台词内涵丰富,说明了以前对英雄的片面理解。

点评二:

这篇文章的关键句、分析句和总结句安排得错落有致,结构严谨,环环相扣。

点评三:

我觉得这篇文章的语言严谨而富有诗意。严谨体现在说理的逻辑性上,层层剖析,让读者的思维逐步走向深入;诗意体现在对素材的分析上,在语言严谨的基础上增添了文学趣味,使得议论有理有味。

点评四:

我觉得这篇文章的主题很有现实意义,使人们对英雄的理解加深了一步。在论证过程中,非常注重联系现实,所以文章分析针对性强,给读者留的思考空间也非常广阔。

教师点评

这是一篇充满思辨色彩的议论文,作者围绕文题给出的任务进行了有情境有针对性的论证分析。文章以严谨思辨的语言风格为主,夹杂诗意的味道,使得议论语言丰富有趣,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规避了议论的枯燥与空洞。深刻是本文的最大亮点。开篇在层层推进中提出“英雄”这一话题,不落窠臼,体现了问题提出的深刻性。接着运用对比论证,结合材料中的两个关键词“英雄”和“偶像”进行辨析,在对比中,使得英雄的概念更加明晰,为后文的进一步论证做好铺垫,充分体现了作者对概念的深刻理解。接着在多维分析中,深度解剖了英雄式微的原因,展现了作者分析问题的深刻性。最后在提出具体做法时,详略得当,侧重论述媒體宣传角度,综合论述了观念和法律角度,这体现了作者对主次矛盾的深刻把握。文章活用“三析法”,值得学习和借鉴。

提纯

这是一篇思想深刻、内容丰富的任务驱动型作文,那么在深刻性上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呢?

1.概念深刻辨析

这篇文章通过对比论证对英雄和偶像进行了概念辨析,既体现了理性思维的深刻,也对作文材料的任务情境进行了精准辨析。鲜明的对比论证能有效地辨清材料中两个矛盾的词。有了鲜明的概念界定,就为议论深刻厘清了方向。

2.原因深刻分析

这篇文章集中笔墨分析对英雄看法的偏颇,多维分析,丰富而不杂乱。

3.做法深刻解析

这篇提出解决问题的做法具体可操作,体现了作者思考的深刻。在解析做法时并未堆砌素材和过度引用,而是采用层层推进的逻辑性语言来进行论证说理,这体现了对做法的深刻理解,让读者觉得真实可信,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猜你喜欢
神坛辨析偶像
大众偶像
Task 4
“论证说理”与“沟通说服”:高考论述类与实用类写作之异同辨析
故宫文化是该走上“神坛”,还是该沐浴“人间烟火”f
正误辨析一例
同义词组辨析练习
电子书跌下“神坛”?
偶像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