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之战,勿忘善待医护战士

2020-11-17 07:27
民主与法制 2020年5期
关键词:李文亮防护用品防护服

2月7日凌晨,武汉医生李文亮因新冠肺炎不幸离世。这一噩耗引发了举国悲痛。对于这位曾率先披露疫情却被当地警方训诫的医生,人们致敬缅怀之余,也纷纷为其感到不平。为此,国家监察委决定派出调查组前往武汉,就涉及李文亮医生的有关问题作全面调查。

李文亮的遭遇,其实折射了医生权利保障的困境。此前,李文亮在医护人员微信群中,对新冠肺炎可能存在的传染性提出了警示,这是一名医生基于自身知识所作出的专业判断,一些医护人员也因其提醒而及时采取了防护措施。无论是李文亮发言的主观意图,还是所带来的客观后果,都无可指责,而且值得赞赏。然而,包括李文亮在内,8名在网上讨论疫情的医生都被警方传唤,受到教育、批评,李文亮还被迫签下了一份“训诫书”。这种简单粗暴的处理方式,客观上压制了医生对于疫情的专业发声,也使社会陷入了麻痹大意,本来可以阻止疫情于萌芽状态的机会就此错失。其中教训,堪称沉痛!

李文亮殉职的标本意义,不止于此。作为此次抗疫之战的主力,一线医护人员与病患近距离接触,是感染风险最高的人群。也正因此,必须首先将保护医生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任何无谓的冒险和牺牲,不仅是医生职业不能承受之重,也将极大损耗救助病患的力量。

自疫情暴发以来,医护人员的防护用品短缺,始终是令人揪心的一个焦点。尤其是在疫情暴发初期,口罩、防护服、护目镜等基本防护用品纷纷告急,有的医生因配备不足,只能全天使用一个口罩;有的医生为了不损耗数量稀缺的防护服,全天不吃不喝;更有医生因“弹尽粮绝”,只能自制口罩、披着雨披上阵。另一方面,尽管不少医院集体向社会求援,民间也捐赠了大量物资,然而这些物质大多并不符合医疗标准,少数符合标准的,又因发放效率过低,躺在仓库睡大觉。

这样的窘况令人遗憾和焦虑。在抗击疫情的战场上,口罩、防护服等就是头盔和防弹衣,如果连基本的防护都难以保障,其后果只能是让医护人员付出更多的牺牲。事实上,此次抗疫之战中医护人员的感染问题,令人痛心。以武汉中南医院为例,虽然已具备较好的防护条件和防护意识,但在疫情暴发初期收治的138名患者中,就有40人是医护人员,其比例触目惊心。

一个成熟的医疗体系,显然应当为疫情之类的紧急状况随时做好准备。以香港为例,特区政府的口罩日常储备达一千万之巨,足以应对疫情时期一线医护和执法人员的三个月口罩用量。在日本,口罩等防护用品也纳入了防灾储备,此次日本捐赠我国的大批口罩,不少就是取自其防灾储备。显然,重要医疗物资的储备制度,对于保障医生职业权利和生命安全至关重要,这是亟须打上的一个补丁。

除了解决防护用品的短缺问题,对于医护人员的权益保护应当是全方位的。比如,当大批医护人员长期奋战在抗疫一线时,必将面临无力照顾家中老幼等现实困难。因此,大疫当前之际,对于医护人员的实际生活困难,相关部门联合社区、民间组织等等,为医护人员提供切实的支持,也是国家和社会应尽的责任。

同时应当看到,对于医护人员的权益保障,不仅应当体现于抗疫期间,也应体现于事后的补偿和善待。比如,医护人员一旦在工作中不幸感染,不仅要承受治疗的痛苦,还可能出现致残致死的后果。抗击非典时期,一些被感染的医护人员,虽然最终被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但却留下了用药后遗症,一生被股骨头坏死等病痛所折磨。李文亮医生去世后,他的家人尤其是孩子的命运,也牵动了社会公众的心。

当然,根据目前的制度安排,对于因抗击疫情而身体受损或不幸亡故的医护人员,也有一定的补偿。但总体而言,保障水平并不高,并不足以回报他们的付出和牺牲。像李文亮这样引发广泛关注的殉职医护人员,或许还可以获得大量的社会捐助,但是,更多默默无闻的奉献者,恐怕并不能得到足够的抚慰。因而,可以考虑通过政府拨款和社会捐助,建立起专门的医护人员保障基金,承担起兜底的责任。

国家监察委调查李文亮事件,当能澄清是非曲直,回应社会呼声。于这一个案之外,如何善待医护人员,保障这一群体从专业判断、安全保护到职业待遇的各种权益和福祉,解决其燃眉之急和后顾之忧,更需引起重视。医护人员被誉为白衣天使,不能总是等到伤医事件、重大疫情发生之时,才想起他们的付出和牺牲。为白衣天使打造更为完善、公平的权益保护机制,已经刻不容缓。说到底,善待医护人员,也就是守护我们自己的健康安全。

猜你喜欢
李文亮防护用品防护服
集成有散热功能的防护服
医用一次性防护服热湿舒适性主动式改善方法研究
独具IP魅力的防护服时装秀
李文亮医生留下的思考
李文亮:最早预警疫情的“吹哨人”
李文亮
基于高温防护服设计的数学模型研究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修改《用人单位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范》
抓好四项任务加强采油厂职业病防护用品管理
前駐長崎中国総領事 李文亮氏 中国人墓地の清掃に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