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曹县志(1986—2009)》是如何突出地方特色的

2020-11-17 09:43张荣昌
黑龙江史志 2020年7期
关键词:曹县县志芦笋

张荣昌

(中共曹县县委党史研究中心 山东 曹县 274400)

地方志是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内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而地方特色则是某一地区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由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种因素构成的本质特征,也是当地地情要素中起决定作用的主体,也是一种先于外地、优于外地、异于外地具有本地特色的事物。质量是志书的生命,地方特色是体现志书质量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一部志书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和依据。要提高志书质量,很关键的一条就是要注意挖掘地方特色、把握地方特色、展示地方特色、突出地方特色。实践证明,只有这样,才能编纂出高质量的志书,打造出志书精品。笔者全程参与了二轮曹县志编纂工作,从资料收集、整理,直到编纂成书,对如何认识地方特色、把握地方特色、挖掘地方特色,有着深刻体会。现着重谈谈《曹县志(1986—2009)》是如何突出地方特色的。

一、从农业经济中展现地方特色

曹县属黄河冲积平原,境内南部,黄河故道,绵延百里;北部,膏壤沃野,广袤万顷,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农业在全县国民经济中居于基础地位。特别是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区位优势明显,特色突出。《曹县志(1986—2009)》在编纂过程中,充分把握这些特点,做深入研究和细致梳理,多方面展现地方特色。

在种植业方面,粮食、棉花、芦笋各具特色。粮食,是曹县种植业一大传统优势。《曹县志(1986—2009)》,在“农业”编粮食作物节中,通过文字、图片、表格全面展现“中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的风采。棉花,是曹县又一大优势。曹县植棉历史悠久,明清时期,有“棉花与九谷平分轻重”之说。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1978 年后,走“一麦一棉”的路子。1990 年至1991 年,县委、县政府提出“粮棉一起抓,重点抓棉花”的思路,棉花面积和总产连续两年创历史佳绩,成为全国第二、江北第一家总产量超过百万担皮棉县,被国家授予“全国棉花生产先进县”“全国优质棉花生产基地县”“全国科技植棉先进单位”称号。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专程来视察曹县的棉花生产。为了突出棉花这一特色,《曹县志(1986—2009)》专设棉花节,通过棉花品种、种植技术、百万担皮棉县创建三个目对棉花生产进行详细记述,展现曹县“全国棉花大县”的魅力。芦笋,是曹县农业经济的一大新兴产业。曹县1976 年开始种植芦笋。2000 年,县委、县政府提出发展芦笋产业,使曹县芦笋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当年,曹县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芦笋之乡”。曹县是全国芦笋种植面积最大、加工能力最强、出口创汇最多的县,成功举办四届中国(曹县)国际芦笋节。为了突出芦笋这一特色,《曹县志(1986—2009)》在框架设计上,专设“曹县芦笋”编,下设芦笋种植、芦笋加工、芦笋销售、芦笋专业乡镇选介、芦笋研究与科技推广、中国(曹县)国际芦笋节五章,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全面系统地记述了芦笋产业崛起的全过程,以此展现曹县“全国芦笋大县”特色。

在林业方面,境内有黄河故道、太行堤水库,发展林业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1987 年,曹县被林业部命名为“全国平原绿化县”。2004 年,曹县被中国林学会命名为“中国泡桐加工之乡”“中国杨木加工之乡”“中国柳编之乡”。《曹县志(1986—2009)》在框架设计上,将“林业”升格为“林业”编,全面系统地记述曹县林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以此展现林业“三乡”特色。

在畜牧业方面,曹县是“全国活牛出口基地县”“全国青山羊生产基地县”“全国秸秆养牛示范县”。所产鲁西黄牛肉质好、挽力大,誉满全国;青山羊因波纹美丽而驰名中外。特别是中国第一头“本土克隆牛”在曹县五里墩降生,标志着曹县畜牧业发展达到一个新高度。为展现曹县畜牧业这一特色,《曹县志(1986—2009)》专设“畜牧业”编。

二、从工业经济中展现地方特色

曹县工业经济发端较早,特别是1988 年,确立“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的指导思想后,工业规模、效益不断提高。2001 年后,大力实施“招商引资”和“工业立县”战略。2002 年,建立曹县(青岛)工业园区。2006 年5 月,县委提出《关于膨胀工业企业的意见》,逐步形成化工、纺织、林木、食品、机械五大支柱产业。在《曹县志(1986—2009)》“工业”编中对五大产业分别设章记述,从不同侧面展现曹县工业发展特色。

三、从商贸经济中展现地方特色

在商贸经济中,曹县对外贸易带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曹县是山东省“对外经贸工作先进县”,至2009 年,全县拥有自营进出口权企业290 家,出口商品9 大类2 万多个花色品种,与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稳定的贸易关系。全县出口创汇额达到15.09 亿美元,多年来出口份额一直占全市的70%左右。“三资”企业130 家,实际利用外资1.74 亿美元。其中,芦笋制品、林木制品出口量全国第一。《曹县志(1986—2009)》在“开放开发”编中专设对外贸易章,下设外贸体制改革、出口贸易、进口贸易三节进行详细记述,以充分展现商贸经济中对外贸易这一特色。

四、从名优特色产品中展示地方特色

名优特色产品是地方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方特色的结晶,在某种程度上也最能展示地方特色。曹县物产丰富,名优特色产品颇多。历史上,鲁西黄牛、青山羊、红烧牛肉久负盛名,黄河故道李子及“仙桃”、曹西北大枣远近闻名。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工业类名优产品不断涌现。20 世纪80 年代,“碧波”牌老窖、“太行堤”牌午餐牛肉罐头被评为山东省优良产品,“飞轮”牌芦笋罐头获山东省名牌产品称号,软聚氨泡沫塑料产品填补山东省合成材料方面的空白。1990 年后,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和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曹县名优特色产品种类大量增加,档次明显提高,至2009 年,境内名牌产品有“圣奥”牌橡胶防老剂、“曹普”牌家具工艺品、“BROS”牌精梳纱、“归一”牌乳品等 20 余种;特色产品有“伊尹”牌蔬菜、练庄粉皮等10 余种。地方名吃有曹县红烧牛肉、韩集芝麻糖等30 余种,同时,一些名优特色产品经过科研开发、定向培育、规模生产,形成富县、富乡(镇)、富民、富财政的特色产业。因此,在曹县志编纂过程中,将收集上来的资料,经过精心梳理分类,设置“名优特色产品”编,下设名牌产品、特色产品、地方名吃三章,章下分别设节。如名牌产品章下设化工产品、棉产品、林产品、畜产品、农产品等节,节下设目,分门别类对产品一一进行展示。在记述内容上,从产品研发的时间、发展历程,到产品特点、生产规模、经济效益进行记述,以展示产品全貌和特色。“地方名吃”章下设曹县红烧牛肉、红烧驴肉狗肉、红烧野兔肉、芝麻糖、绿豆糁丸子五节。对每一种产品记述语言精练朴实,详略得当,系统完整。如“曹县红烧牛肉”的记述:“曹县是鲁西黄牛的主产地。以鲁西黄牛为原料精工制作的曹县烧牛肉,为清朝初年东关米姓回民煮制,曾多次作为贡品进献皇宫。后经数代精心改进工艺,成为独特风味的地方名吃”。介绍“曹县红烧牛肉用料工艺十分讲究,到民国时,曹县红烧牛肉已闻名遐迩,享誉海内外”,再到“1949 年后,曹县红烧牛肉继承传统制作工艺,在选料、工艺、生产规模上有了新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发展速度更快,在挖掘传统名吃工艺的基础上,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形成从活牛检疫、宰杀、排酸、分割、腌制、预蒸、油炸、杀菌到真空封口、高温蒸煮、复合装袋一整套先进工艺和技术,相继开发出软包装红烧牛肉系列新产品”“至2009 年,全县红烧牛肉生产厂家20 余家,年销售量达3000 吨以上,销往国内外近百个大中城市。其中,‘王光’牌等品牌的软包装红烧牛肉产品销售量最大”。这样记述,穿透力强,贴近生活,很接地气,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完整地展现了曹县红烧牛肉这一产品的地方特色。

五、从丰厚的历史文化中挖掘地方特色

曹县文化源远流长。境内有有莘、郗堌堆、梁堌堆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从曹县安陵堌堆等遗迹中发现的红陶、黑陶,以及磨制精细的石斧、石铲、石锛等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遗物,昭示着曹县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五帝时期,帝喾、尧、舜、禹均在境内居住或活动。公元前16 世纪,境内商代文化尤其辉煌。商汤灭夏建都于亳(今县城南土山集西南),“仁德”思想影响深远。史载汤在位30 年,死后葬于涂山之阳。汤王陵虽历经沧桑,但宋、元、明、清“重修汤陵碑”尚存。境内还有汤右相伊尹墓、左相莱朱墓,因此,《曹县志(1986—2009)》在设置“文化”编的同时,设置“商都文化”编,全面反映商都文化的仁德文化、包容文化、人才文化、责任文化、礼乐文化丰富内涵和核心价值。“商都文化”编的设立,展示了曹县独有的地方特色。曹县还是“中国戏曲之乡”“中国秧歌之乡”“中国书画之乡”“中国武术之乡”“中国举重之乡”。对此《曹县志(1986—2009)》在“概述”“文化编”“人物”等编中均作了记述,以展示丰富多彩的文化特色。

六、从科技创新中彰显地方特色

曹县是“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科技在全县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多有创新,凸显出曹县独有的地方特色。对此,《曹县志(1986—2009》从宏观和微观的结合上,采取集中和分散记述的方法,单设编、章或节、目进行记述,反映全县科技创新取得的新成就新成果。设“科学技术”编,从宏观上集中反映全县科技发展和创新工作全貌;从微观上,在“农业”编设农业技术、农业机械科技推广、水产设良种繁育技术节。“曹县芦笋”编设芦笋研究与科技推广章,“畜牧业”编设畜牧科技研发与推广章、鲁西黄牛改良、克隆牛培育节。从不同行业,反映曹县科技创新的新亮点。再加上通过对重大成果系统完整准确的记述,更能彰显地方特色。如“克隆牛培育”目:“2001 年,曹县五里墩中大集团动物胚胎工程中心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合作,对126头受体牛进行克隆受胎移植试验。其中26 头受孕。2002 年1 月18 日晚,中国第一头克隆牛在曹县五里墩降生。至月底,共有14 头‘本土克隆牛’降生。2 月4 日,省委书记吴官正、代省长张高丽到曹县祝贺。2 月5 日,副省长陈延明带领省直相关部门负责人到五里墩看望专家和工作人员。2 月27 日,该项目在北京通过专家组验收,经DNA 检验证明,正式确定这批克隆牛的身份。3 月7 日,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在北京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中国自主完成的首批成年体细胞克隆牛在曹县五里墩银香伟业集团公司降生,实现了中国科研人员完全掌握世界一流的体细胞克隆技术,为实现家畜克隆胚胎工厂化生产奠定了基础,推动了畜牧业的发展。4 月9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到五里墩银香伟业集团公司视察,察看克隆牛和克隆牛试验室。同年,五里墩中大胚胎工程中心被山东省科技部门确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并颁发奖牌。……”这样取材、记述,在某种程度上,彰显出曹县科技领域中独特的地方特色。

七、从精美图片中反映烘托地方特色

入志图片形象、直观、生动,信息性强,真实地记录历史。志书卷前图片,是一部浓缩的简志,其记述清晰、资料性强,是整个志书的“亮点”;随文图片,要素齐全,地域特点、时代特点突出,起到“一图胜千言”的作用,图片与文字记述相结合,更能反映事物全貌,烘托地方特色。《曹县志(1986—2009)》,选用主题鲜明、图像清晰、构图美观、具有典型性、资料性图片1138 幅,内容涉及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诸多方面,从不同角度反映烘托地方特色和魅力。卷首,“2003 年12 月14 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到曹县视察”“2006 年1 月28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到曹县视察并和曹县人民一起欢度春节”“2002 年4 月9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到曹县视察”“1990年9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视察曹县棉花生产”等图片,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曹县的关心,给曹县增添了无穷魅力;“国家2A级森林湿地公园”“太行堤河公园”等图片,展现了境内自然资源黄河故道的风采;“新城区一瞥”“济广高速曹县段”“农业部蔬菜标准园”“山东银香伟业自主完成的克隆牛降生”“马金凤大戏楼”“秧歌舞”“砖庙镇李路相生态文明村”等图片,浓缩了改革开放以来曹县在城市建设、公路交通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村建设取得的成就,彰显大改革、大开放、大发展的时代特点和地方特色。栏目页,《曹县志(1986—2009)》共设35 编,每编均有栏目页,栏目页正面选1 幅、背面选3 幅最能代表反映本编特色的照片,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内文图片,多采用前后对比照片,且与文字紧密结合,文图并茂,相互印证,大大提高了存史价值和鉴赏性,使其时代特点和地方特色更加鲜明突出。如“商都文化”编,栏目页正面排有“1982 年10 月版《中国历史地图集》商时期中心区域图”图片1 幅,背面排有“商都遗址”介绍,“1994 年12 月,商都文化研究会编印的《商都文化研究》”“1995 年4 月29 日,《大众日报》关于‘商朝第一都城在曹县’的报道”图片3 幅,内文排有“商都伐夏还亳路线图”“汤王墓”“莱朱墓碑”“伊尹墓”“伊尹庙”,《史记》相关记载,“中国食祖伊尹和食文化论证会在曹县召开”等图片9 幅。这些珍贵图片,不仅为“商朝第一个都城在曹县”提供了佐证,而且丰富了商都文化内涵,对于商都文化的开发、利用、研究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也使得商都文化这一地方特色更加凸显。

《曹县志(1986—2009)》2013 年出版发行,2014 年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志书,之所以如此,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地方特色得到了充分挖掘和展现,鲜明浓郁的地方特色为打造精品志书提供了有力支撑,奠定了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曹县县志芦笋
绿芦笋结出“绿笋情”
曹县凭啥这么火?
“北上广曹”,曹县凭什么这么火
曹县“出圈”的秘密
读懂“宇宙中心曹县”热梗背后的期待
县志里的乡贤
芦笋择株选径采摘器
西班牙芦笋替代南美芦笋
缠访者入县志
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