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党媒重大主题报道如何创新

2020-11-17 18:13
记者观察 2020年29期
关键词:滨州受众时代

在全媒体时代,党媒如何做好创新?如何将新闻内容做优秀,如何把传统的新闻宣传做得有新意、吸引人?如何有效地传播党的声音?如何在重大主题报道中规避“高大上”的弊端?等等,这些问题已经变成了党媒工作者要攻克的新课题。

一、全媒体时代,党媒重大主题宣传报道要重内容

在新闻报道中,媒体工作者要将报道内容的层次关系整理好,通过把宏观、中观、微观相结合,在报道中要见政策、见故事、见人物。

当今社会,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各类新闻信息遍布各地,到处都可以产生新闻、传递新闻,任何人都可以成为新闻的制作者。通过媒体之间的融合发展,各主流媒体也因此在提高正面宣传力量、宣传水平的方面有了重大进步。全媒体时代,重大主题宣传,不能单单进行表面上“高大上”的报道,也不能只进行单纯的故事讲述,而是要把握好报道的深度,在报道中要有政策、有人物、有故事。

宏观上的宣传,是对中央政府政策和动态的宣传贯彻,是对重大主题的反复重申,其中包括国家领导人参与的重大活动报道等,像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比如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宣传,从2019年5月份开始,滨州日报社的报纸、网站就开设“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专栏、专题,对于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媒体的一些重要新闻信息及时转播,从宏观角度来宣传。特别是十一国庆的报道,报纸和网站都拿出重要位置和版面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使受众直观地看见这是一件在党和国家范围内的重大活动。

中观上的宣传,是本地呼应党和国家相关大政方针、政策的落实。是具体落实的生动实践,要突出地方特色和经验。比如滨州特色的富强滨州建设、世界高端铝业峰会、滨州企业家大会、双招双引等等。就拿新中国成立70年来说吧,从5月开始,滨州日报社在报纸、网站上,不断推出“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专栏和子栏目,报道了滨州各地为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所举行的一系列活动。“数说巨变”“飞越滨州”“滨州发展进步”“滨州对祖国的贡献”“滨州大事记”“滨州成长的足迹”“新中国成立以来滨州的第一”等,这些栏目通过反映滨州70年以来,经济发展中取得的各项成就,通过一个个小的着眼点,展示出地区发展状态,反衬共和国发展和时代进步的成绩,报道把重点放在新中国发展过程中的一代代发生的奋斗故事,通过讲述真实的事例,弘扬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的时代精神。

微观上的宣传,精心策划,讲好老百姓身边鲜活的故事,是“走转改”的生动实践,也是全媒体时代的群像呈现。宣传报道中,我们将重大活动作为宣传基础,引导受众参与,例如,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的活动,报社引入全媒体技术,扩大传播领域,增强舆论效应。组织策划了“我与天安门合个影”“2019,我的国庆观感”等活动,将宣传的方式变的更得符合大众心理、更加亲民、更加具有生活化特点,有效地吸引了大量受众的参与,受到了广泛好评。

二、全媒体时代,党媒重大主题报道需要策采编发运一体化推动

新媒体时代,网络新闻报道不再是单兵作战,也不再是单一化运营,创意精彩、创新出奇,需要策采编发运一体化推动。

策——全方位策划先行,全面精细。在策划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稿件时,滨州日报专门成立报道专班,包括总编、编辑、记者共40多人参与。而每一个子栏目又成立专门的报道小组。多次召开会议,围绕不同的主题,进行了多次深入讨论,通过会议人员的反复商榷,策划酝酿、共同打磨, 为报道的科学性准确性打下理论基础。经过多次的研判和推敲,形成了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选题框架,为主题报道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采——专业化多媒体采访,深入扎实。一方面在技术上适应新媒体时代在线新闻报道的规律,图文音视频多媒体采集;一方面在角度和写法上改变过去主题报道高大上的刻板模式,坚持“大主题、小切口”的原则,在大视角下讲小故事,从小事件中见大背景,把深受受众喜爱、引发受众情感共鸣的人物、故事、场景与权威理论、观点、数据结合起来,深刻解读新中国70年历史性变革中蕴藏的内在逻辑,展现滨州在70年历史中的巨大变化。

编——差异化编排,整体联动。报端、PC端和手机端是主要输出平台,要基于不同平台的不同特性进行差异化编排,才能把报道的品质和特色呈现出来。网页端采用传统的专题形式,手机端编排每篇6000字的“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滨州发展进步”系列述评是个难点,运用恰当的编辑手段和适宜的网页符号就非常必要。在正文之前添加导读,在文中插入图片,突出小标题,这些都是基于手机端的特性做出的编排。最值得一提的是,在报纸上加载可以扫描到手机端阅读的二维码,多方联动让报道真正成为一个整体。

发——多平台推发,融合传播。新媒体时代,文章采写编辑的完成只是新闻传播的开始,用户是否最终看到才是传播力实现的关键。以“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宣传为例,活动采用全网多平台发送,包括自有的PC端、客户端等全媒体终端,第三方平台上的微博、官方微信等,还有一些媒体平台自发转载,形成了广泛的强势传播。

运——产品化思维,精细运营。站在运营角度,每一次大的新闻事件都是一次吸引用户、留住用户的契机,都应该借助新闻报道实现提升流量、活跃用户的运营目的。运营的前提是要有用户思维、产品思维,从策划伊始就有运营思维。以“我和天安门合个影”活动为例,从5月一直到10月,一方面能提前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报道预热,一方面也是为自己创造出“独享”空间,给用户留下深刻印象。从征集开始,让用户参与,从情感上拉近了与用户的距离,让70年的历史成就不再是遥远而陌生;长达半年的报道时长,不仅延续了报道的热度、温度,也给自己又一次创造独享了用户的注意力。到国庆节前举办大型展览活动,现场合影,赠送照片,为祖国祝福又一次掀起宣传高潮。

从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全媒体系列报道看,融媒体时代,重大主题报道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而策采编发运一体化运作则是破解其成功的“互联网密码”。

三、全媒体时代,党媒重大主题报道要发挥新媒体优势,加强与受众互动,以互动换主动

在全媒体时代,党媒在重大主题报道中要做到——掌媒突出“快”。线索初步核实后,按照“移动优先”的原则,立即在微博、微信、APP上发布。其次,网站突出“多”。前方采编人员,在开展采访工作的同时,可以同步将获得的文字、图片、视频等相关资料,传送给后方编辑,传送的信息可以是碎片化的,后方编辑通过对信息的整理编辑,尽可能地将最新信息发布在网络上。第三,报纸突出“深”。报纸是新闻信息发布的最后一个平台,在报纸上刊登的新闻报道一定要有深度、有思想,还要考虑到掌媒、网络发布后受众反馈的需求。

在重大主题宣传中,不管是讲述历史,还是传递政策,都要以活动为依托,报道中要积极与受众形成互动的状态,引领受众参与进来,让每个人都能够成为新闻的传播者、参与者创造者。

滨州日报·滨州网开展“我和天安门合个影”图片征集活动,从2019年5月至9月,通过滨州网平台在全市范围内征集到近500幅照片。时间跨度从1950年代到2019年,这一幅幅照片定格的是滨州人与天安门同框的画面,讲述的是滨州儿女对祖国母亲的拳拳深情,抒发的是对祖国发自内心的热爱。 经过精心挑选和整理,滨州日报每个月推出两个整版的图片报道。同时精选出的300余幅照片,与市总工会合作,在国庆前夕举办“我和天安合个影”大型图片展。图片展开幕当天,数百名滨州市民闻讯赶到现场,与巨型天安门布景合影,共同分享祝福蛋糕、合唱《我和我的祖国》等多首脍炙人口的经典歌曲。不少用户积极参与活动,进行转发,留言互动,其积极意义自不待言。同时,报社还制作了200个精美相框,送给参与活动市民,让这次活动成为市民永久的回忆。

此外,地市党报要通过新媒体平台建立起以县区宣传部门为主、基层单位为辅、通讯员为责任人的宣传互动机制,确保重大主题报道的及时性、全面性和准确性。滨州日报搭建起通讯员平台,目前已有300多人入驻。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由于特殊情况,记者不能及时到达基层一线,滨州日报·滨州网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优势,开通“万众一心 众志成城 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直播,新媒体编辑及时连线300多名基层通讯员,滚动播出基层防控情况。通讯员及时上传第一手信息,同时又把新闻产品转发到朋友圈、微信群等,既是疫情防控的参与者,又是新闻提供者,还是新闻的转发者。直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短短5天时间,直播条目达到1500多条,受众超过20万人次,覆盖全市92个乡镇街道办。这些宣传效果在报纸时代是无法想象的,及时、互动、参与……这就是新媒体的魅力。

猜你喜欢
滨州受众时代
新媒体传播以及受众参与式文化发展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受众观的演变
飞阅滨州
受众需求视野下对电台编辑工作的优化措施探究
A Study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mmon Problems of Chinese Domestic Style Au Pair
滨州—青岛地磁剖面地下磁性结构分析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注意力 约会力 亲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