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映提梁”的艺术格局刍议

2020-11-17 02:31
山东陶瓷 2020年4期
关键词:筋纹器筋纹壶盖

卢 辰

图1 莲映提梁

陶瓷艺术是中国传统手工艺术创作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其中“陶”指陶器,早在新石器时期便已出现,是中国古代先民们智慧的集中体现;“瓷”指瓷器,以精细华美著称,最著名的便是青铜器。紫砂壶在陶瓷作品中是比较特别的,从其所运用的原材料紫砂泥来看,它属于陶器,也有着陶器的质朴纯然之美;它也有着精致与高贵的一面,甚至超越了瓷器,这就使紫砂壶注定成为中国陶瓷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紫砂壶与茶及茶道文化是密切联系着的,这决定了紫砂壶在工艺美感之外要包含文化、个性及情感等。图1“莲映提梁”结合了莲花与提梁造型,前者来源于自然,具有优美形态与独特象征意义,是中国艺术创作中的一个传统;后者相传由苏轼所开创,具有一定的文人气息。莲花与提梁的融合使壶获得了造型上的美感与内涵意蕴,构成了壶的艺术格局。

莲花在壶中的呈现最直接地体现了人类审美的需要,从莲花的形态上看,娇艳但不媚俗的粉嫩莲花如仙子一般,在中国文化中,莲花象征高洁脱俗,宋代文学家周敦颐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对莲花文化气质的准确概括。莲花在壶中的体现分为三个部分,一是筋纹器壶身的选择;二是壶身下部装饰的配合;三是莲花纹样与提梁的配合。三部分体现了各种紫砂壶制作技巧,使壶在外在表现上就具有一种丰富性,隐喻着莲花的蓬勃的生机。

壶身运用了经典的筋纹器造型,筋纹器在紫砂壶中最善于表现自然花卉、瓜果形态,有仿生的艺术效果。壶身首先是一个饱满的圆形,与盛开莲花的丰满舒展是相似的。在壶身上,有几条清晰的筋纹,将壶身分为相等的六个部分,模仿出莲花花瓣的形状。筋纹在壶中以一种立体效果呈现,凸出面与面之间的过渡,在光线映衬下,壶身的结构感更加强烈。

在壶身下半部分,手工艺人雕刻上莲花纹样,像是莲花花瓣的重叠,又似莲叶包裹着壶身。莲花纹样的雕刻是莲花主题的具体表现,使壶身在艺术表现上只有对形模仿的单一化,丰富了作品的细节与层次美。莲花纹样具有浮雕的艺术效果,与壶保持着既不会过于拥挤又不会过于疏离的距离,在传达自身艺术特征的同时准确地配合着壶身整体造型。

壶盖与壶身的造型保持一致,它的边缘十分立体,是对壶身筋纹特征的集中表现。稍稍凸起的壶盖顶部同样以纹线设计进行分割,使壶的造型保持一致。壶盖中央的壶钮分为两部分,即使较为小巧,手工艺人还是将壶身、壶盖处的纹线延伸至此,这样整件作品的筋纹特征就呈现出来了,壶身处的筋纹是最为硬朗清晰的,向上延伸则渐渐变淡,直至消失在壶钮顶端,虚实结合衬托出壶各部分的结构特征。

壶身一侧的壶嘴是一种平口的设计,与壶盖边缘保持水平,远远望去壶嘴像天鹅颈一般,这是壶的另一处仿生设计,壶嘴的线条变化能够保证茶水顺畅利落地流出。壶身两侧连接着莲花造型的提梁,是作品的一个创新部分。早在紫砂壶诞生前,提梁在中国茶壶中的应用已相当普遍了。相传提梁由文豪苏东坡所开创,文人对吃茶的热爱甚至愿为制壶花费心思,为提梁造型增加了文人情感。此壶中的提梁造型又经手工艺人精心设计,将横梁部分设计为莲花纹样,与作品的主题以及壶身处的莲花纹样都是相对应的,紧扣“莲映提梁”的艺术主题。这种提梁的设计体现了手工艺人的艺术控制力,由于紫砂泥经火烧制后会产生收缩,在制作提梁时一定要精准规划,否则烧制出的提梁就会从形到神具散,也就谈不上“莲映”了。

红润健康的棕红色泥料使壶身更加高贵精致,这一方面是为了展现紫砂壶艺术的精致之美,是手工艺人艺术水准的呈现。另一方面,光洁细腻的壶面质感象征着莲花的一尘不染,是对莲花气质的表达,这种气质要融于壶的造型与色彩之中,才能精准表达壶的气韵,这对于壶艺术格局的构建是十分重要的,只有以内涵文化作为支撑,壶才能给人以长久的艺术美体验,这是中国紫砂壶艺术能够发展兴盛百余年之久的重要因素。

“莲映提梁”这件作品运用了筋纹器造型、莲花纹样雕刻与提梁造型,以造型模仿的逼真和气质表达来构建壶的艺术格局。本文对壶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揭示壶的自然美与工艺智慧,促成作品内涵与造型之间的互动,让人们深刻体会到紫砂壶艺术重视工艺水准与内涵文化的根本特征。

猜你喜欢
筋纹器筋纹壶盖
伪造的情书
“君乐壶”的筋纹艺术美感探究
筋纹智慧,美菱盛放
——论紫砂壶作品《合菱》的艺术创作
论紫砂壶“莲瓣”的造型艺术
浅谈紫砂筋纹器“清趣”的制作工艺和造型艺术
香雾空蒙高海棠——浅析“高海棠壶”的筋纹器之美与花之韵
浅谈筋纹器的发展
紫砂茶壶筋纹器形探讨
紫砂筋纹的艺术魅力
制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