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友力的高校校友工作研究

2020-11-17 01:17秦明甫
经济师 2020年11期
关键词:校友会母校校友

●张 斌 秦明甫 任 明

校友作为高校得天独厚的社会资源,在高校的建设与发展中,校友的重要性地位日渐凸显。当前,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高校管理者已然意识到做好校友工作的重要性与急迫性,校友工作也已成为衡量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我国高校校友工作已取得初步成绩,但仍存在明显不足。如何有效推进校友工作的有序开展已成为学者们竞相争论的重要话题,但鲜有人运用社会资本理论,从校友力概念入手,解读校友力的内涵,以及探究如何发挥校友力在校友工作有序开展中的作用。基于此,本文主要通过文献阅读与梳理,分析当前校友工作存在的问题,基于社会资本理论,从校友力概念切入,以校友力内涵解读为主,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促进校友工作的有序开展。

一、校友工作现状

当前,高校校友工作已取得初步成就,校友工作也正经历四大转变:其一,从一般性工作向中心工作转变。其二,从局部性工作向全局性工作转变。其三,从点状松散的校友组织向网状纵横交错的校友组织转变。其四,从单个高校校友会的内部活动向多个高校校友会之间的活动转变(张美凤和吴晨,2013)。但高校校友工作仍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第一,基础设施配套不齐全,缺少资金和技术支持。其一,高校校友工作的专职人员稀缺,大多以兼职人员进行补充。其二,高校为校友会配备的基础设施不齐全,很多高校存在校友会与其他单位联合办公的现状,往往是“几块牌子,一班人马”(石静霞,2005)。其三,高校校友工作备用资金少,影响校友工作的有序开展。

第二,校友档案管理体系不健全。其一,高校校友工作起步晚,未能及时对已毕业的校友进行信息搜集和补录,造成大量校友信息的缺失。其二,对校友的信息很少进行“跟踪”信息的整合与更新。其三,校友档案既有文书档案,也有图片、视频、声像和实物等类型的档案。如何有效利用与整合不同载体的档案资源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与实践。

第三,思想意识觉悟低,校友工作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其一,很多高校虽已建立校友会,但并没有一套完整的工作体系作为支撑;也有一些高校并未成立校友会,对校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处于自发阶段,缺少对校友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其二,很多高校仍存在校友会只为学校服务,只负责联谊和募捐工作的意识,并未意识到校友会还为校友和社会提供服务。其三,校友活动形式单调,内容简单,未发挥在校生在校友工作中的关键作用。其四,只关注知名校友的资源开发,忽视了对整体校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二、社会资本理论

校友是高校最宝贵的社会资本,位于社会各个阶层的校友共同编织了一张巨大无形的社会资源网。社会资本是指根植于社会网络与社会关系之中,期望在市场中获得回报的社会关系投资(林南,2005)。高校的社会资本是高校通过其内部社会网络及其所嵌入的社会网络所获得的社会资源及行动能力(罗安娜和李燕萍,2009)。随着社会资本外延的伸展,伯特提出了“结构洞”理论,认为在竞争环境中,行为者之间存在联系薄弱甚至中断的环节,导致社会网络结构出现空洞,此时,若处于社会网络之中的成员在网络结构洞上起到连接作用,那么就拥有信息获取和控制的优势,从而获取社会资源,积累社会资本,最终为自己提供更多的服务和回报(郑杭生,2015)。校友会虽是散落在世界各地的一个个松散型的社会团体,但从根本而言,它是一种学缘同情感和精神的结合体。在校友工作的推进中,校友会具有结构洞的特征,能起到连接校友和信息互补的作用。

三、校友力的内涵

校友既是一个群体概念,也是一个单体的概念。广义的校友指曾经在学校学习过的学生,以及在学校工作过的教授、兼职教授和教职工等人员。狭义的校友则指曾经在同一所学校接受过系统教育的学生(谢晓青,2010)。本文所指的校友是指广义的校友。校友力一词最早出现在张斌和高爱华共同编著的《校友力》一书中,是重庆大学上海校友在多年丰富的校友工作和活动中总结而得。此处的“力”并非科学概念中,使物体获得加速或变形的力,而是指驱策事物的能量,属于社会科学方面的概念。校友力包含了母校认同力、校友文化认同力、校友情感凝聚力、校友资源力、母校形象品牌力和社会责任贡献力六个内涵(张斌和高爱华,2016)。

(一)母校认同感

认同是当个体潜意识地向某一个对象进行模仿时,个体在心理上产生的一种归属感。母校认同是校友对其所学习、生活或工作过的学校的校园文化、办学理念、学习氛围以及学校独特魅力的认可而产生的自豪感和归属感,是一种对学校的热爱、依恋、怀念和思念的情感。对于校友而言,母校的文化理念深深地烙印在了每一个校友的心中,母校是校友心中永远的精神家园,使得学生与母校之间存在着一种天然而并非亲情的“血缘”。因此,当母校认同感蕴含于校友之中时,就使得校友力具备了一个共同的基因,一种群体共识的基础,一项群体文化培育的条件。

(二)校友文化认同

校友文化是基于母校文化基础之上的校友和校友、校友和母校之间的一种情感维系。校友文化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以特定的社会文化和地域文化(校友会所在地)为背景,是母校精神的传承和创新;二是校友群体在校友会组织中,通过长期互动交流而形成的一种情感纽带。作为连接学校历史、现实与未来的精神纽带,校友文化无疑是凝聚与激励校友产生强烈认同感、归属感和荣誉感的力量源泉。校友文化认同感则是维系校友与校友会的桥梁与纽带。由此,当校友文化认同感蕴含于校友之中时,就使得校友力具备了一种共同的价值观,一种共同的指导思想,一种在行动上统一步调的基础。

(三)校友情感凝聚力

一个优秀的组织具有一种心理情感凝聚力的特征。任何一个组织的存在与发展都离不开凝聚力的支撑,没有凝聚力的组织,就如同一盘散沙,缺少向心力。凝聚力是一种由环境、管理、精神、文化等因素合成的一种集体向心情感,是内部成员共同形成的一股合力,是无形的精神力量。校友会既没有行政力量来约束,也没有经济手段做支撑,因此,凝聚力是校友会良好发展的关键。校友工作是一项情感工作,需以感情为基础,以沟通为桥梁,方可达到校友与母校双方共赢的目的。凝聚校友的情感,是构建一个优秀校友会组织的基石。故而,当校友情感凝聚力蕴含于校友之中时,就使得校友力具备了一种向心的情感,一支内部的合力,一股团结的力量。

(四)校友资源力

校友作为可持续开发的人力资本,是大学得天独厚的宝贵资源。校友资源是指校友所拥有的人脉、财力、物力、知识、信息、文化和社会影响力等资源的总和。校友资源具有丰富性、多元性、可持续性、动态性、多重性和潜在性等特征。不同行业的校友,能够为母校提供更为优质便捷的就业信息,给在校生传授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经验,促进校友与母校在科研项目和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合作。因此,当校友资源力蕴含于校友之中时,就使得校友力中具有一批知识智力的储备、一种行业广泛的人脉、一支掌控资源的力量。

(五)母校品牌力

毕业生是校友的主体,是母校教育的结果,也是学校生产的“人才产品”。学校的特色依赖“产品”的性能和特点来体现,通过社会对校友的认可和赞誉而被社会所承认。母校的知名度与校友在社会上认可度和美誉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校友在社会上的认可度和美誉度越高,母校的知名度也会有所提升。校友作为母校最直接的“形象代言人”,其言行、作风、业绩会演绎成用人单位“口口相传”的故事,久而久之,就形成一种“品牌效应”。每位校友都将会成为学校在社会上的名片,校友的表现则是学校向社会递交的“成绩单”。由此,当一种母校形象品牌力蕴含于校友之中时,就使得校友力成为一种教育产品的质感、一张母校的名片、一所大学的广告。

(六)社会责任力

社会责任贡献力是一个组织承担社会责任的实力及其实现程度,包含其贡献社会的能力和贡献的力度。校友会组织要获得校友的认可、母校的好评、社会的嘉许,必须主动奉献社会,承担社会责任,展示其社会价值。校友会应该把社会贡献力作为一个追求的目标,一个自我督促、自我评价的指标,用社会贡献力来提升校友会的社会影响力和吸引力。这种理性、超前的思维,会让广大校友从校友会的社会责任力中看到校友会的巨大生命力。组织发起各项公益活动,是校友会培育和展示社会责任力的一种重要方式。既是校友会对社会一份实实在在的贡献,也是一种社会公益事业的倡导和示范。由此,当一种社会贡献力蕴含于校友群体之中,就使得校友力成为一个公益愿望、一份社会担当、一种奉献社会的行动。

综上,在校友会组织中,领导力并非是有强制约束力的权威力量,而是通过价值观的传播,使每一位校友能认同校友会文化,并共同创建属于校友之间的情感集体。致力于“让平凡校友得到尊敬、让个性校友得到尊重、让成功校友得到荣耀、让所有校友得到温暖”的总目标,构建了基于校友力内涵解读的组织架构图,如图1 所示。通过校友力内涵的解读,将工作理念确定为:“凝聚情谊、共享资源、回馈母校、奉献社会”。其中,将母校认同感、校友文化认同感和校友情感凝聚力合为“凝聚情谊”;把校友资源力表达为分享资源;将母校形象品牌归为“回馈母校”;把社会责任力纳入“奉献社会”。凝聚情谊是校友工作的基础,分享资源是校友工作的扩展,回馈母校是校友工作的义务,奉献社会是校友工作的升华。

四、有序开展高校校友工作的措施

第一,以凝聚情谊为校友工作的基础。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促进校友之间的沟通联系,增进校友间的友情和友谊,以母校认同和校友文化认同相互增进校友间的凝聚力,使校友获得独特的情感依托。其一,强化在校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新生入学阶段开始,入学教育中应纳入校史教育,组织在校生参加校史馆,了解学校历史;在日常工作中积极开展校友风采展、校友讲坛、校友就业指导、校友双创导师,校友奖学金等活动,提供在校生与优秀校友沟通交流的平台,缩短在校生与校友的距离。其二,培养在校生的校友意识。指导在校生在校友会网站上申请建立属于自己班级的特色网页,并进行定期维护与更新;面向全校在校生招募志愿者,成立校友工作学生社团,组织学生参与校友工作,如走访校友、接待校友和采集校友事迹等工作。其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校友情谊的维系和联络。毕业时,提醒在校生完善或及时更新个人信息;通过网络技术建立校友的虚拟家园,以缩短时间空间距离,建立各届校友QQ 群、微信群和公众号,及时向校友发布母校的活动通知,反馈校友动态。

图1 校友会组织架构图

第二,以分享资源作为校友工作的扩展。通过与时俱进的主题和方式对校友资源进行整合,促进校友间的交流合作,让广大校友能够共同分享校友信息资源、知识资源、人脉资源和合作资源,促进校友的事业进步。其一,转变思想观念,提高对校友资源的重视程度,建立独立完善的校友组织机构,构建校院两级工作体系。其二,筛选校友资源管理的专职人员,聘请经验丰富的离退休老干部参与校友工作,注重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组建一支精干的校友工作团队。其三,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校友档案管理制度为保障,充分开发与利用校友资源,建立完备的校友数据库,对校友信息进行收集、统计、筛选、分析与存储,制定和完善档案管理制度,合理优化校友资源。

第三,以回馈母校为校友工作的义务。校友与母校的关系是基于知识传承和情感纽带两个基本要素的社会关系的统一。校友为母校提供人、财、物等各方面的支持,母校也为校友提供再教育、情感归属等服务。故而,母校需要关注校友需求,从校友实际出发,用母校的资源助力校友,才能使校友更好地反哺母校。促进校友以其个人良好的社会评价、工作成就、社会影响回馈母校;促进校友以同母校之间的信息交流、校企合作、经济赞助等不同形式回馈母校。当校友与母校之间形成“校友回馈母校,母校支持校友”的良性循环时,校友与母校之间将共享多种共同利益,实现双赢的局面。

第四,以奉献社会为校友工作的升华。奉献社会是校友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奉献社会是学校教书育人的主要宗旨。组织校友参与母校开展的社会公益活动,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为社会做贡献,自觉地为社会服务。

以校友文化建设为基础,以知识传承为纽带,以凝聚情谊为重点,以实现共赢为目标构建多样化的校友会活动使其成为校友文化的孵化器,促使校友资源的高效分享,有助于回馈母校和奉献社会的活动获得广大校友的支持与响应。

猜你喜欢
校友会母校校友
打造“海归朋友圈”,帝国理工无锡校友会成立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成立“留法校友会”
安庆师范大学优秀校友
安庆师范大学优秀校友
校友风采
告别母校
“有海水的地方就有暨南人”
母校情
校友风采
亲爱的母校,你还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