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困难生资助工作中的心理建设

2020-11-17 02:20李晓媛
学校教育研究 2020年21期
关键词:资助困难育人

李晓媛

扶贫先扶智,高校困难生资助工作不仅是一项有利于学生及其家庭的关键性工作,也是一项有利于脱贫攻坚和社会稳定的重点工作。随着资助工作由保障型逐渐转向发展型,高校困难生资助工作也不再只局限于经济资助,同时还涉及到困难生的心理帮扶和精神资助,包括困难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树立、感恩教育、诚信教育、人际交往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培养等,都成为新时代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重点。作者基于以往实践工作中的经验体会,浅论在资助育人工作中帮助困难生进行积极心理建设的途径和对策。

一、高校困难生资助体系现状

我国目前已经建立起“奖、助、贷、勤、减、免”等一系列困难生资助政策和措施,在物质保障型帮扶措施和体系上已经趋于完善。随着国家深入贯彻落实全面素质教育的战略思想,在“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全员育人”的“三全育人”大背景下,对困难生的资助也正在由物质保障型帮扶向发展型资助育人转变,从而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发展型资助,是相对于现存的以满足学生基本生活需求为基本目标的保障型资助而言,是指以人力、物力、财力支持等多种方式来满足学生成长成才实际需求,帮助学生解决经济困难的同时,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自强不息精神的塑造、社会责任感的熏陶,提高自身实践技能,更好地实现自身长远发展的“功能性”资助、“造血性”资助。

目前各高校困难生资助体系普遍包括如下形式:(1)困难生认定:每学年初进行困难生申请认定工作,综合认定困难生资格,建立困难生信息库。2008 年国家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启用“全国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信息管理平台”起,学校和教师通过平台掌握一部分困难生家庭状况,但2019年起,学生不再需要提供家庭所在地出具的家庭经济困难证明,这给困难生认定工作增加了一定难度。(2)国家奖助学金评选:在困难生中评选产生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获得者,其中,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得者为困难生中成绩优异者,激励作用较大。(3)助学贷款:目前,各高校基本都形成了以助学贷款为主的资助体系,困难生可以通过申请生源地贷款或校园地贷款。(4)勤工助学:通过设立勤工助学岗位,让困难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一定的报酬,这样既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困难生的经济问题,也能较好地锻炼困难生的综合工作能力和吃苦耐劳的意志。(5)困难补助:作为高校资助工作的一种补充形式,一般都设有固定的困难补助如寒暑假返鄉交通补助,此外还可申请一次性临时性困难补助。(6)学费减免:根据国家政策规定,对残疾学生、孤儿、军烈属子女、建档立卡家庭、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学生和应征入伍大学生等减免学费,此资助形式针对性较强。(7)社会团体和个人捐赠:企业等社会团体、校友等个人履行社会义务,关注帮扶困难群体,捐赠各类奖助学金或开展定向捐助。

二、困难学生的心理困境

困难生往往具备一些优秀的品质,如真诚、独立自主、踏实可靠等,但由于经济条件差,自我评价低,心理承受力能力差,容易出现以下心理困境:

(一)自卑心理严重

自卑在困难生中是比较普遍的心理问题。相当一大部分困难生来自偏远地区,经济和教育条件落后,父母受教育程度不高,教育理念脱节。进入大学后,相比来自城镇的学生,他们的知识面较窄,信息化程度低,综合素质能力不高,自卑心理严重。一部分来自城镇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长期处于“对比”中甚至是被校园霸凌的对象,也可能有较强的自卑心理。在困难生资格和奖助学金评定及某些日常特定待遇中,“困难生”的标签也可能在相当程度上加重了自卑心理。此外,在一些利益至上、拜金的社会思潮和舆论影响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能会对未来发展和前景抱有消极态度,也加重了其自卑心理。

(二)爱“面子”

部分困难生存在爱“面子”的心理,不愿被人看不起,自尊心很强。困难生认定工作中的班级评议、张榜公示等环节和活动,使他们有被羞辱的心理,他们甚至从不向老师或同学提起家庭经济状况,放弃申请或拒绝国家、学校的各类经济资助,而更愿意通过学习获得奖学金或兼职打工来满足自己的生活所需。亦有困难生使用奖助学金进行报复性高消费,证明自己拥有不逊于他人的经济实力。而经济负担重的现实导致其“坚强”的外表下背负着沉重的心理压力。

(三)人际关系敏感

困难生很多是父母在外务工而由祖辈老人照顾的留守儿童,代际沟通容易出现障碍,而父母也未能给予足够的关注和关爱,情感连接不够,从而致使他们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人际交往能力不足。一部分困难生来自于单亲家庭或离异重组家庭,同样缺乏情感与爱的教育,但同时渴望得到认可,高自尊和高自卑可能并存,处处小心谨慎或者十分要强,人际关系敏感度较高。此外,由于日积月累的自卑情绪,担心被歧视,不愿他人看到自己和家庭的不足之处,羞于或不愿与人交流。

(四)焦虑心理过度

困难生由于其和家庭沉重的经济负担,背负着巨大的心理压力,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产生严重冲突,他们希望能通过读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家庭贫困的现状,减轻家长负担,创造美好未来,但是在现实生活中,面临着经济拮据、人际关系敏感、学业受挫、就业资源缺乏等多重压力,紧张、焦虑心理较强。

三、资助工作中困难生心理建设途径

新时代的人才应有较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健康的心理和扎实的科学文化素质,心理建设是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基础,也是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基础。做好困难生资助工作,不能仅从经济上给予物质帮扶,更应该注重情感关怀和精神资助,用发展的眼光,满足贫困生的主体性发展需求,帮助学生悦纳自己,缓解心理压力,培养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提升综合素质能力。第一,加强情感交流,积极正面引导;第二,改进评定程序,完善资助方式;第三,提供锻炼机会,提高综合能力。

猜你喜欢
资助困难育人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Challenges Build the Team困难中遇见团队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上海大幅修订《专利资助办法》
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关于开展专利申请相关政策专项督查的通知》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选择困难症治疗仪
选择困难症
黑龙江省启动2017年专利资助资金申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