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020-11-17 02:20郭洁
学校教育研究 2020年21期
关键词:教材内容学习动机心理

郭洁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心理上对学习活动产生爱好、追求和向往的倾向,是构成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课堂教学中推动学生探求知识的一种“激发剂”。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了兴趣,就可产生强烈而持久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越浓,动机越大,学习效果也就越好。所以,教师课堂教学,只有使学生产生兴趣时,学生才会有学习的主动性,才能激起学生的思维,真正开动脑筋去探索研究新知识。学生对某一学科有了兴趣,就说明他对这一学科有了感情。一旦对某一学科入迷,就会以惊人的勤奋和毅力去学习。科学巨匠爱因斯坦把兴趣比做最好的老师,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认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本身内在的兴趣。有些学生成绩很差,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对学习不感性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方法是很多的。一般情况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良好的开端

心理学认为,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是引起学习动机的关键。布朗等的研究发现:凡是树立了学习目标的学生,其学业成绩较优良,并且富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反之则学业成绩不甚佳。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就可以调动认识的内驱力。它来自学生本身对学习任务的一种追求,因而成为内部动力。教师的任务就在于运用各种方法创造良好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这种内在动机。这种内在的动机调动水平越高,其强度越大,也就越持久。

心理学研究证明:学生对学习感性趣,就会带来喜悦的情感体验,就会克服各种困难去获得成功。因此上课之初,教师应采取适当方式,利用学生求知的心理特点,根据教学要求,巧妙运用教材蕴藏的知识、技能和情感的因素,使他們产生炽热追求学习和涉取知识的期望心理。然后在这种精神振奋、注意集中、求知心切的状态中,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的“轻”、“重”关系,抓住教材的关键点,选准“突破口”,运用步步深入,设置悬念,巧妙比喻,激发情趣等方法,进一步揭示课题,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听课,并把这种兴趣转化为内在的学习动力。

二、把握时机,创设“问题情境”

课堂教学中,善于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学生发问质疑,是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内在动机的有效方法。所谓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不协调——探究——深思——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设置“问题情境”,能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理和求知欲望,使学生带着疑点去探索、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宋代学者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育疑。有疑者都要无疑,到此方是进矣。”这就是说,要使学生有疑,教师必须设疑,教师要把需要解决的课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富于各种各样符合学生实际的问题中,在学生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使他们产生欲说不能、欲罢不舍的心理状态,从而把他们的注意、记忆、思维、兴趣、动机、情感、意志都凝聚在一起,以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

创设“问题情境”可以采取如下方式:

1.有的放失的课堂提问

提问可以启迪学生的思路,使其思维活跃,又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提问,应使各类学生的思维都显现积极状态,给学生指示思维的方向和寻找问题的路径,着眼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课堂中的提问,必须使学生感到新颖,具有启发性。提问应根据教材的具体特点进行,可灵活采用激发兴趣法、设疑问难法、逐层深化法和总结归纳法等方法。

2.制造“不协调”,促使学生发问质疑

教师要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中制造“不协调”,就应该设疑。只有巧妙地设置疑点,引起学生的质难,才能促使学生的智力发展。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急于把现成的知识硬灌给学生,而要善于启发学生,帮助他们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善于联系新旧知识间的相似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学知识来探求新的知识。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尽可能地创造条件,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概括、归纳、总结,形成他们自己的概念,把知识纳入他们已有的知识系统中去。

3.充分运用“变式”

“变式”在教学中指的是教师通过变更对象的非本质特征的表现形式,变更学生观察事物的角度和方法,让学生进行多方面思维,从而掌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一种教学手段。教师应从多方面变换教材的图形数式和思维的途径,使学生从多方面去理解教材,抓住事物的本质,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课堂教学中,运用“变式”,可使学生加深对事物本质特征的理解和掌握,并通过知识的转化和组合,促使思维的变通性,锻炼思维的深刻性。

三、巧妙的结尾

课堂教学的结尾,应根据知识的系统性,承上启下地提出问题,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引向更深的思考之中,达到“课已尽,而意无穷”的特色,在学生心理上留下深刻的印象,促使学生在课后情不自禁地去想问题、提问题、探讨问题,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结尾的形式多种多样,有提出新的悬念、激起新的疑问、引起学生的深思等方法。运用这种形式,目的是唤起学生的再思,把有限的课堂教学活动,化为无限求知的精神力量,鼓励学生不断地探索追求。

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必须要有熟练的教学艺术,要掌握学生心理活动形成的规律,认真总结教学实践经验,一定会摸索出更好的方法。

猜你喜欢
教材内容学习动机心理
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外因素及其作用
中英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及启示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Analysis on the motivation of students in English learning
运用创新理念整合与运用历史教材
学案教学的几种有效方法
西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内容向教学内容转换探析
The Ways of Fostering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