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深层文本解读 构建高效英语课堂

2020-11-17 02:20杜金茹
学校教育研究 2020年21期
关键词:文本情感信息

杜金茹

一、为什么要进行文本解读

为什么要进行文本解读?文本是用来进行英语教学的文章或段落,为了更好地学习,我们需要对文本进行“分析、理解”,也就是说文本需要解读,经过多视角解读了的文本才能使阅读教学甚至是整个英语教学更有效。对同一个文本的多元解读,就是教师从不同层面去分析理解文本内容,如文本所包含的语言知识、写作技巧、文化意识等等,结合个人的教学实际去走进文本,形成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才能了解自己的教学目的究竟是什么,并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感知、理解、评价、获取文本的过程。

二、文本解读的入手点

阅读课是中学英语教学中最重要的课型,但是多年来,我们已经形成了机械式的“三遍阅读”教学模式:“读前‘有趣热身”—“读中‘提问和应答”—“读后‘热烈讨论”—最后的“语言点讲解”。而且只局限于对课文的理解、段落大意的概括、句子结构的分析、词汇短语的掌握,阅读课上的训练活动也往往是围绕学习语言知识而设计,这样的阅读教学只是为文中的信息而读、为文中的语言点而读。传统的“三遍阅读”一般只停留在表层信息的处理,而更深层次的信息并没有被解读出来。由于对教材缺乏充分解读,所以就导致了阅读课就像“走过场”,一节课下来大多数学生并没有真正的理解文章,学生学完就忘,到期中期末复习的时候又都跟没学过一样,老师非常生气,学生对学习也越来越失去兴趣和信心,现在回想起来真的觉得在过去的教学过程中走了很多的弯路。学生学习过程中知识的增长、能力的提高、情感的培养,无一不是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解读文本完成的。无数的教学实践证明,教师的解读正确、深刻与否,从根本上关系着教学的成功与否和教学效果的好坏。

(一)从主线入手,解读主要信息

课堂不是教学活动和任务的杂乱无章的堆积,它需要一条贯穿始终的线索。这条主线能整体带动对文本的理解、品读,能在文本学习中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教学时教师只有抓住主线,才能顺畅地实现整体感知和整体把握,从而使课堂环节条理清楚,逻辑通顺,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例如,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Unit2 Lesson 6 A Special Team,本课以“时间”为线索讲述了一个特殊团队在地震中如何自救的故事:林先生和林夫人在旅游途中突遇强烈地震,在林先生的带领下,人们依靠团队的力量走出困境。文章按照故事发生的先后顺序依次描写,逻辑性强,结构清晰,第一段为总,简单的介绍了地震前景区里的美好时光和地震发生的瞬间,同时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这也是故事的起因。第二段至第五段详细的讲述了地震发生后林先生带领其他人进行自救的过程,也是故事发生的经过。第六段描述了事情的结果。故事层层推进,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和可读性。

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活动时,我打破了以往的“三遍阅读”模式。首先把文本划分为地震前、地震中、地震后三个大的时间段,根据文本描述的详略划分为两部分,既震前和震中为第一部分,震后为第二部分。为了能够给学生创设一个整体阅读的机会,所以我把第一部分拿出来放到导入环节,引导学生了解故事背景为阅读环节做铺垫。第二部分则让学生进行整体阅读,而且地震后又是以时间为线索进行描述的,所以阅读环节我设计的是让学生绘制时间轴,并提取出与时间相匹配的行为信息。时间轴绘制完之后文本的主要信息也就一目了然了,文本的浅层信息清晰后更有利于对文本深层信息的挖掘和理解,也使教学环节环环相扣。

(二)从深层信息入手,渗透情感教育

英语阅读材料涉及话题广泛,信息密度高,语言知识丰富。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語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等素养整合发展的基础上。这五维目标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对以文化、艺术、习俗、世界形势状况为主题的教材中,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情感态度的目标为指导来解读、处理教材,构造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和情感渗透的课堂,从而让学生理解交际中的文化差异,了解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知识,形成跨文化意识,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这样的阅读能塑造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和活泼开朗的个性,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认识自己学习的优势与不足,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向上的品格,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例如,北师大版初中英语教材八年级上Unit3 Lesson 9 Never Give Up!本课主要讲述因为意外失去部分肢体的主人公Janek克服种种困难,前往南、北极探险,最终创造了记录,成为最年轻的到达南北极探险家的故事。本文的教育意义在于通过体验主人公坚毅的性格品质,引导学生懂得,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不要放弃。坚持到底,就会有所收获。

为了引导学生真正的理解并体会主人公是如何克服种种困难的艰辛历程,利用时间轴梳理出文本的主要信息后,在为段落选取小标题的帮助下,引导学生推断主人公的情感变化加深对文本的深层理解同时渗透德育教育。例如:在梳理第四段和第五段信息时我向学生追问两个问题: Is it easy to get to the poles? 和 What difficulties did they meet?引导学生挖掘文本的深层信息。学生通过对文本的阅读找到文本中提到的困难有animals, dangerous ice and bad weather。这些都是浅层信息,在我不断的追问What else?之下,学生们根据文本又依次挖掘出三个深层次的困难:(1)对一个正常人来说去极地本身就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更何况Janek是一个失去半条手臂和半条腿的残疾人;(2)2004年Janek第一次到达北极时他当时只是一个十五岁的孩子,和学生差不多一样大;(3)2004年Janek从4月到达北极一直到12月到达南极,在两个极地之间他就行走了八个多月。学生们把这三个困难挖掘出来后一下子就能够深刻地体会到主人公坚毅的性格和面对困难永不放弃的精神。由此再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向主人公Janek学习。问题的设计目的在于学生在对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的过程中实现情感目标,渗透德育教育。

阅读教学不仅仅是对语言点的学习,也不仅仅是对文本信息的理解。不同的文本解读就会导致教师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我们知道,每个阅读文本都有多方面的内涵,而这需要我们在解读中去挖掘,并在阅读教学设计中加以体现。通过文本解读,赋予教材以全新的生命,使阅读教学更加立体,更加多元,更加综合,从而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是我们应不懈追求的目标。

猜你喜欢
文本情感信息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情感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台上
订阅信息
展会信息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
健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