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影视剧中行酒令字幕的英译研究

2020-11-18 16:32张杰
海外文摘·艺术 2020年6期
关键词:钟馗押韵字幕

张杰

(北京林业大学外语学院,北京 100083)

0 引言

《红楼梦》作为蕴含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古典佳作,可谓是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的最佳材料。但除了语言差异外,红楼梦中蕴含的丰富中国传统文化似乎也成了西方观众难以逾越的鸿沟。丹麦字幕翻译学家Henrik Gottlieb 曾提到:“Subtitling of televised foreign language material not only changes language; it also switches from the spoken to the written mode, and it presents itself‘in real time’, as a dynamic text type[1].”所以酒令翻译的质量直接决定了读者的理解。若译得好,即使读者没看过原著,也能够对其中的内容大致有了解,最终就能将中国传统文化传播出去。

1 行酒令介绍

酒令在古代属于一种高雅文化。在《红楼梦》原著第四十回中,鸳鸯曾介绍过牙牌令酒令的玩法:“酒令大如军令,不论尊卑,惟我是主。无论诗词歌赋,成语俗话,比上一句都要叶韵。错了的罚一杯[2]。”即玩家要轮流按规定作诗答赋、比拼文学知识,输了就要喝酒。在87 版红楼梦影视剧中,酒令主要出现在第16 集“刘姥姥嬉游大观园”以及第24 集“寿怡红群芳开夜宴”的片段,甚是精彩。有人曾用红楼梦中的字幕翻译对海外观众进行理解性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会同时通过多种途径来理解,但字幕起到的作用是最大的[3]。因此,在对中国传统文化较为突出的文体进行字幕翻译时,译者的文化储备尤为重要,既要忠实原文,又要让观众体会到酒场上诗词歌赋对答如流的激烈场景,达到良好的观影体验。

2 行酒令在剧中的翻译策略

酒令是一种语言形式,它同样反映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4]。酒令译得好,不仅需要译者具有高超的文学翻译功底,更需要了解字幕翻译特点,力求译文神形兼备。下文中将通过具体实例探讨译者在处理酒令翻译时采用的原则。

2.1 简洁性

考虑到是字幕翻译,因此在翻译时既要相互照应,同时也要符合字幕翻译的简洁特点,所以长度上受空间限制,表达上受时间限制。在表述时也要尽可能简单明了,让观众一看就懂。

例1:原文:得此签者,必得贵婿,大家恭贺一杯,共同饮一杯。

字幕翻译:She who draws this slip will be married to a noble husband. We must all drink to congratulate.

例2:原文:自饮一杯,下家掷骰。

字幕翻译:I just drink one cup. You going on dicing.

例1 ~2 出现在第24 集中,当时在贾宝玉生日宴上,众人抽花签、行酒令。在翻译例1 时并未字字对应,而是将其中的祝贺含义译出。将两个“一杯”简洁化处理,既符合字幕翻译的短小精悍,同时也能让读者明白其中含义。例2 中的“下家”一词在这里指行酒令时在本人下位的人。翻译时译者并未表述其完整含义,因为在当时的剧中场景下,作为当时不言而喻的表达,“你”“你们”已经可以代替这个含义,所以译者在翻译时也简洁处理成“you”,既符合原文,又保持了观看体验,简洁明了,符合字幕翻译的特点。

2.2 押韵性

红楼梦酒令中,对于要求“叶韵”的酒令,对令者不仅要考虑酒令内容,同时也要照顾到尾字选择。因此在翻译时要将酒令中的押韵特色译出,以让西方观众感受到酒席间酣畅淋漓的文学“对决”。

例3:原文:左边是张‘天’/头上有青天/当中是个‘五与六’/六桥梅花香彻骨/剩得一张‘六与幺’/一轮红日出云霄。

字幕翻译:On the left side is the “sky”/ The sky is blue on high/ In the center’s a five and six”/ Over six bridges with the scent of plum admix/ The last piece is “six and one”/ From fleecy clouds rises a round red sun.

例3 出自第16 集。当时王熙凤推举鸳鸯为令官,同贾母进行牙牌令酒令(玩法见上文)。前者酒令主要靠所翻牙牌得出,而后者则以环境描写为主,二者涉及内容不同,但尾字押韵。译者在翻译时以忠实为主,且考虑到酒令押韵的特色。虽然贾母在“六桥梅花香彻骨”中并未押韵,但译者还是采用后置定语处理成了押韵。译者应该是考虑到了影视作品中行酒令的精彩刺激场景,为保持连贯性、不让观众受到干扰,所以选择添加押韵的词,使得整个行酒令的对答流顺通畅,让西方观众的感受接近甚至达到了与母语观众相同的效果,值得借鉴。

2.3 忠实性

酒令体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和对令者的知识水平和社会地位。好的酒令翻译能让观众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人物的性格特点,跟随剧情走向体会原剧的乐趣。

例4:原文:左边‘四四’是个人/是个庄家人罢/中间‘三四’绿配红/大火烧了毛毛虫/右边‘幺四’真好看/一个萝卜一头蒜/凑成便是一枝花/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

字幕翻译:On the left side“four and four” make a man/ A farmer/ Three and four, green and red in the centre/ A big fire burns the hairy caterpillar/ On the right a really fine “double ace”/ A turnip and head of garlic in one place/ They make up “flowers” in all/ And a huge pumpkin forms when the flowers fall.

例4 出现在第16 集刘姥姥同鸳鸯所行酒令。在翻译时译者还是以忠实为首,但考虑到刘姥姥农村老妪的形象且之前并没有行酒令的经验,便故意未将其首次答令特别化处理,而直接译成“A farmer”,将情节乐趣带入字幕翻译,让观者一眼明白刘姥姥的形象特点。但随后译者依然遵循押韵处理,且对中国传统文化词时采用意译法。如“幺四”就以“double ace”译出了原意;在翻译“凑成便是一枝花”时,考虑到原句其实是指所有牌凑出了好对子,非真正的花,所以译者在花上翻译时进行了双引号强调,更加突出了译文的忠实性效果。

2.4 不译性

考虑到字幕最后要达到的效果应以满足观众的观看体验为第一要务,所以在出现非重要且带有文化特色的词时,译者有选择地进行了模糊化甚至不译处理。

例5:原文:凑成便是个‘蓬头鬼’/这鬼抱住钟馗腿。

字幕翻译:Together they make a“ghost distraught”/ By his leg the ghost distraught.

例4 出现在第16 集,是丫鬟鸳鸯同贾母所行酒令的最后两句。译者省译“钟馗”也许是因为此处原句并不是强调钟馗这个人物。由于观众并不了解钟馗是中国道教能打鬼驱邪的神,一旦将其名字打在英文字幕中,就会导致观众心生疑惑,进而影响到观影效果,所以译者在此处索性进行了省译,只翻译出his。但翻译的原则是不能改变其原本的含义,所以这里钟馗不译,便是损失了原意,让西方观众不明白鬼为什么会“distraught”。所以笔者认为此处可将“钟馗”保留,同时在屏幕上方给出释义,这样既保留了原文信息,同时也不会减少原文的诗意色彩。

3 结论

分析可知,因此在处理翻译行酒令时,既要注重其中传统文化词的翻译,也要注意押韵等格式的处理。同时,考虑到诗词的不可译性,如果原字幕中出现了不可译或难抑的字谜时,可以进行省译处理,但应该在空白处说明补充,使观众不会因为缺少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而影响到最终的观影效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算将中国传统文化的行酒令译得好、译得妙,让西方观众能够接受并喜爱上中国传统文化,让中国文化通过影视剧这种新颖的形式传播出去。

猜你喜欢
钟馗押韵字幕
电视剧字幕也应精益求精
钟馗嫁妹
鉴赏
钟馗千年【百变秀】
快速搜寻和下载电影字幕文件
自己动手 调整错乱的影视字幕
简单快捷提取视频文件中的字幕
Learning English By Reading Books
我给小鸡起名字
Watch 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