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阅微草堂砚谱》考察纪晓岚与老师们的翰墨情缘

2020-11-18 17:34曹杰钊李秋颖广州大学
长江丛刊 2020年26期
关键词:纪晓岚草堂乾隆

■曹杰钊 李秋颖/广州大学

对砚台痴迷的纪晓岚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都得到过老师的匡辅,无论是在学习、生活、政治上都受到老师们影响,纪晓岚生平所遇老师二十一人中,其中纪晓岚在砚铭上对董邦达的怀念是通过董邦达的长子,董浩所赠砚台体现出来,另外刘统勋、陈世倌,裘日修这三位老师亲自赠纪晓岚的砚铭尚有记载。

纪昀(1724-1805年间),字晓岚,晚号石云,又号观弈道人、孤石老人。直隶河间府献县崔尔庄(今属河北省沧县)人,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纪容舒,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恩科举人,历任户部、邢部属官,外放云南姚安知府。纪晓岚为纪容舒次子,身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享年八十二岁。因“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 嘉庆帝御赐碑文),卒谥“文达”。

一、于砚铭忆曾斯与堂

《诗集》卷诗集十一《张南华先生夏木清荫图为伊墨卿题》:“忽忆斯与堂中坐,见公偶遇裘司空”晓岚自注:“斯与堂,东山夫子堂名”。可知斯与堂是纪晓岚年少时的受业师董邦达的书斋号。

董邦达(1699-1769年间),浙江富阳人,字孚存,号东山。家贫力学,雍正十年成进士,授编修。官至工部、礼部尚书、卒谥“文恪”。

《阅微草堂砚普》载一砚,砚铭:“此董拓林相国所赠,古色黯然,当是数百年外物,恍惚记忆似曾见之斯与堂也。”

《纪文达公遗集》卷十五《怡轩老人传》云:“迨昀渐长,先大夫已官户曹,不复能自训课,遂遗昀受业于东山董先生。”乾隆三年(1738年),纪晓岚十五岁,其父亲纪容舒正在户部员外郎任上,因公务繁忙,无暇再督促纪晓岚学习,就把儿子送到了董家,到乾隆十二年纪晓岚乡试夺得解元,董邦达的教授便告一段落了,然而师生交往一直友好地延续着。

纪晓岚名利争夺有自知之明,他舍其先而求其次,曾对袒护吏役的下属说:“吾侪身后,当各有碑志一篇,使盖棺论定,撰文者奋笔书日:‘公秉正不阿,于所属吏役,犯法者无假借。’人必以为荣,谅君亦以为荣也。又或奋笔书日:‘公平生喜庇吏役,虽受赇骩法,亦一一曲为讳匿。’人必以为辱,谅君亦以为辱也。”

二、刘统勋以石亲付老门生

纪晓岚以被赦罪人还京,在寂寞、苦闷中等待授职之际,座师刘统勋以明代黄贞父砚相赠。砚侧,有黄贞父铭文:“以静能寿,以有容能受。君子哉,吾石友。”

乾隆三十八年,皇帝命开四库全书馆,选翰林院官专司纂辑事宜。闰三月十一日,以刘统勋牵头的办理四库全书处上奏《遵旨酌议排纂四库全书应行事宜折》,言及:“至各书详检确核,撮举大纲,编纂总目,其中简繁不一,条理纷繁,必须斟酌综核,方不致有参差挂漏。臣等公同酌议,查现在纂修翰林纪昀、提调司员陆锡熊堪膺总办之任。”“总办” 即“总纂官”。还是几年前那位不徇私情、将其拟刑发配之座师刘统勋,举不避亲,力荐纪晓岚。

同年十一月,刘统勋卒,谥“文正②”。纪晓岚送挽联:“ 岱色苍茫众山小,天容惨淡大星沉。”之后,纪晓岚在座师所赠砚之背面敬铭:“ 黄贞父研,归刘文正。晚付门人,石渠校定。启椟擩毫,宛聆提命。如郑公笏,千秋生敬。”③匡面又题:“刘文正公旧研。”“研材何用米颠评,片石流传授受明。此是乾隆辛印岁,醉翁亲付老生。”

值得一提的是刘统勋孙、刘墉侄刘环之也赠“圭砚”于纪晓岚。砚为长方形,砚堂与墨池合作圭状,圭外饰云纹。砚背下方亦作一圭,圭之上,镌纪晓岚铭,云:“刘信芳督学江苏,以此研留别。自文正公以来,世讲八法,故其家古研至多,此尚非其至佳者,然较市侩所持,则相去远矣。嘉庆甲子二月二日,晓岚识,时年八十有一。”圭之内,右半边铭:三复白圭,防言之玷。文亦匿瑕,慎哉自检。”左半边铭:“此余旧作圭研铭,研久为门生持去,今得信芳此砚,形制相似,因仍镌此铭于其背。

刘环之(1762-1821年间),字佩循,号信芳,刘统勋孙、刘墉侄。乾隆五十四年进士。嘉庆五年擢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

刘家祖孙三代,皆与纪晓岚有砚缘。

三、睹眉寿砚思陈文勤

嘉庆九年(1804年)十月,已是耄耋之年的纪晓岚,坐拥书斋,醉心欣赏着自己多年来收藏的各种砚品。看着看着,他的目光停留在一方古歙砚上。他起身将它捧在掌中,摩挲着,睹物思人,他顺手绰起了桌案上的刻刀。他要铭刻怀念:“海宁陈文勤公蓄古砚二,辗转販鬻,皆归于余......”那老拙的一刀一刀 ,时深时浅,有直有弯,仿佛又回到了他那祸福相依的过去。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纪晓岚正走鸿运,盐案突发,泄密道贬。谪戍之后,他开始反省,纪晓岚及时调整的圆滑深达的涉世之道,与十余年前座师陈世倌“得意时毋太快意,稍知利害者能之;失意时毋太快口,则贤者或未能。夫快口岂特怨尤哉?夷然不屑。故作旷达之语,其招祸甚于怨尤也”(《如是我闻》④卷四第十五则)的教诲不无关系。

陈世倌是纪晓岚乾隆十九年(1754年)会试的座师。

陈世倌(1680-1758年间),字秉之,号莲宇,海宁盐官人。康熙四十二年进士,改庶吉士。雍正二年,擢内阁学士,出为山东巡抚。高宗即位,起左副都御史。乾隆二年,授仓场侍郎,再迁工部尚书。六年,授文渊阁大学士。九年,予假回籍。假满还职,加太子太保。后夺职。十五年,入京祝嘏,赏原衔。十六年, 命入阁办事,兼管礼部事。二十二年,以老病乞休,诏从其请,加太子太傅。卒谥“文勤”。

陈世倌为甲戌会试正总裁,纪晓岚之座师。林在峩《砚史》卷九录陈氏题诗一首,首四句云:“羚羊峙遥空,紫云谁割取。嗜奇鹿原翁,制作穷今古。⑤”

四、裘师赠砚寄深意

裘日修(1712-1773年间),字叔度,一字漫士,江西南昌新建人。乾隆元年以廪生荐博学鸿词。四年中进士。自编修五迁为侍郎,历兵、吏、户诸部,迁礼、刑、工三部尚书。

纪晓岚最迟在乾隆九年就已认识了这位谥号与自己相同的恩师。纪晓岚的笔下,他总共显露头面十八次之多,远远高出其他老师。他们师生之间更值一叙的是他们的古砚情缘。听说纪晓岚荣任“三通馆”总纂,裘日修异常兴奋,把自己珍藏多年的一方古砚送给了纪晓岚。纪晓岚惊奇地发现砚腹之内刻有“夹漈草堂”四字(见图8)。“这是夹漈先生当年用过的旧砚?”纪晓岚欣喜若狂地问到。裘日修微微一笑,点了点头。

郑樵 (1103~1162 年间 ),字渔仲,南宋兴化军莆田(今属福建)人。晚年不应科举,刻苦力学,卜居于前田西北的夹漈山上精心编撰《通志》,故世称郑樵为夹漈先生。六百年前,这方砚台曾亲历郑樵写作《通志》时的酷暑严寒、寂寥清幽;六百年后,它又将陪伴纪晓岚编撰《续通志》,历史被一方砚台拉得近如对面!

五、大文豪独不善书

关于自己不善书之“糗事”. 纪晓岚本人从未视之为“难言之隐”而刻意回避,相反,曾在不同“场合”多次主动言及。

《阅微草堂砚谱》录蕉叶砚一方,纪于砚背题云:“蕉叶学书,贫无纸也。今非纸不足,而倦于书写。刻蕉于砚,盖以愧夫不学书者。”多少带有自我解嘲、反省之意。正因纪晓岚手虽稍低而眼不低,更贵有自知之明,故多不“硬着头皮”“蛮干”,简函著述,多门下士代书,或由书更誊录。

纪晓岚一生与砚结缘,自谓“自四岁至今,无一日离笔砚”。从《阅微草堂砚谱》、《纪文达公遗集》所录砚铭、砚诗,可悉纪晓岚与砚相伴之人生际遇及其足迹。少年时曾用之合浦还珠砚;乾隆二十七年三十九岁充顺天乡试同考官时之《壬午顺天乡试分校砚》 ;乾隆三十二年四十四岁服阕赴京,受诏续修《通志》时恩师裘曰修赠送之郑夹涤砚;乾隆三十三年至三十五年四十五至四十七岁时遣戍新疆,与之共往还之长方形小砚;从新疆还京,等待授职时,座师刘统勋相赠之黄贞父砚;乾隆三十八年五十岁起,以十余年之功,总纂四库全书时使用之校勘四库全书砚,以及期间乾隆帝御赐之浮筠砚,无一不是清晰记录其人生重要轨迹之坐标点及标志物。

注释:

①《阅微草堂砚谱》:1916年由故宫博物院顾问李浚之等的倡导,将纪昀裔孙子纪堪瑾所藏拓本交北洋印刷局印行.从此《阅微草堂砚谱》得以传世.

②“文正”:在历史上,能到文正这个谥号的人,大多都是当时文人敬仰的对象,如范仲淹.

③石渠校定:石渠,石渠阁的略称,西汉皇室藏书之外,在长安未央宫殿北.擩毫:犹濡笔.

④纪昀.阅微草堂笔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⑤羚羊:指端砚的产地,肇庆岭羊峡,紫云:指端砚,出自李贺诗《杨生青花紫石砚歌》中的“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

猜你喜欢
纪晓岚草堂乾隆
论乾隆朝金川之战的影子腔演述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盛世之巅的一声叹息——《红楼梦》与乾隆前期政治谈片
乾隆眼中的木鱼石
纪晓岚的行酒令
薪草堂由来
拜谒杜甫草堂
由对立走向友善
神机妙算纪晓岚①
神机妙算纪晓岚②